我曾經與同事或者其他關系的人聊天時,經常會聽到他們的抱怨聲音。那就是他們認為在單位,人才受不到重用。表面上是說其他人屈才,或者不受上司賞識,其實真實的意思是指自己沒有受到領導重視,自己是人才,沒有得到領導的提拔。我在思考這些話,把思維邏輯理順后,我有了新的觀點。我反問道,憑什么你認為自己是人才呢?你對這單位有什么樣的卓越的貢獻呢?你的工作成績能超過一般人嗎?你能做的,別人也能做;你做得好,別人也能做好;你的才在何處呢?這樣一般的才,是否值得晉升,得思考清楚。通過這樣的問法,可以得出人才的定義。人才是有特殊能力的,并且利用知識、技能、經驗能作出卓越貢獻的,工作業績高的,或者對組織產生深遠影響的人。人才體現的是人的價值。只有比較才有區別。你有的能力,別人都有,就稱不上人才。除非你有他人不具有的能力。或者別人有的能力,而你的同樣能力超過別人很多倍,這才可以稱之為人才。光有能力還不行,還要對企業作出突出貢獻與卓越貢獻,或者做出高工作成績,或者說是干出高績效水平出來的人,才能稱之為人才。還有一種特殊性,是可以對組織的未來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的人,才能稱之為人才。不然,只能說你是準人才。
人的才能有優劣,智能有高低。有些人有天賦,天賦來源于遺傳基因。而才能卻要通過后天的學習與鍛練,才能夠具備。每個人一出生,多多少少有些天賦,只是這種天賦,有大有小。有些人的天賦,還察覺不出來。這種天賦,是先天的。于是每個人,就成了材。這種材還屬于是原材料系列的,未經開發應用的。當人們通過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學習生活,具備知識基礎,提高了認知能力,就可以稱之為才。倘若大學畢業后,參加工作,經過培訓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技能,或者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這時的人,就可以稱之為準人才了。如果你的能力也好,技能也好、經驗也好,跟別人沒有什么區別,又沒有做出突出貢獻與卓越貢獻,又沒有做出高的工作業績出來,又不能對企業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很遺憾地告訴你,你只是準人才,離人才的標準還差了一大截,請不要以人才自居。如果你以人才自居,你會生活得不痛快,工作不愉快,對什么都不滿,最后,你只會是個平庸的角色,一直到老。當然,你敢于離職,或者自己通過努力打拼事業出來,可以證明你通過磨礪,獲得了成長,學到了新的知識、技能與經驗,這個時候,你才有資格稱自己是人才。不然,你說自己是人才,誰信呢!當你自吹自擂說自己是人才的時候,別人聽了,只會心里暗諷,你的才在什么地方,你的能在什么地方。通過這番論述,人才漸進發展模式就出來。人才的進化過程有四個過程,或者說是周期。第一個進化周期是材。這種材是天賦,是潛質。像沒有雕琢的玉石。第二個進化周期是才。這種才來自于學校的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教育。還有父母與社會的教育。這時的才是由知識構成。第三個進化周期是準人才。這種準人才,不但包括知識、技能、經驗,還包括情商、逆商與社會閱歷等要素。第四個進化周期是人才。這時的人才,不但能力出眾,而且對組織與社會作出了突出貢獻與卓越貢獻。工作能出高業績,還能對組織產生深遠影響。最后,還具有他人模仿與復制不了的才能。這種人才,放在企業中,能使企業蒸蒸日上。放在社會,能創造一番偉大的事業出來。這種人才,是真正的黃金,放在哪都閃閃發光。是鉆石,放在哪都耀眼奪目。人才漸進發展模式,材—才—準人才—人才,是人才進化的一種規律性。所以,奉勸那些自以為是人才的人,別再欺騙自己了,踏踏實實地干好每一件事,認認真真地堅持學習,努力把自己打造成真正的人才。不要好高騖遠,更不要驕傲自滿,謙虛謹慎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少些抱怨與牢騷,多些實干與學習;少些批評與不滿,多些欣賞與知足;少些懶惰與沖動,多些勤奮與冷靜;還要多些理解與支持。這樣做,遲早你會由準人才,轉變為人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