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理想是當一所大學的校長,那麼建議你,在中國要當校長,就去當清華的校長!你覺得可笑嗎?但幾乎所有企業培訓員工都是這樣說的:要麼你就不做,要做你就要做的最好!本人不研究做一個最好的員工需要回答的問題是什麼,但本人認為要做清華校長必須回答的問題是:北大畢業的本科生來你這里讀碩士,你第一件事讓他干什麼?
我們都不知道也沒關系,因為我們都不想當清華的校長。但本人認為,歷任清華校長都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答案:讓他知道清華校訓“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如果你是北大校長,清華畢業的本科來你這里讀碩士,你第一件事讓他干什麼?
你猜不出來了吧,本人也猜不出來。有人說,以前,蔡元培先生曾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八個字作為北大校訓。但因為種種原因,只剩下“兼容并包”被廣為流傳。也曾有人認為,北大大飯廳的東墻上曾刷上八個大字“勤奮、嚴謹、求實、創新”是新的北大校訓。但大飯廳100周年紀念時就拆除了,沒地方再見這八個俗不可耐的漢字了。故北大在校訓這個問題上一直處于十分尷尬的境況,比起清華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和北師大的“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稍顯遜色。
本人這個問題不是提給北大和清華校長的,更不是提給所有想當大學校長的人的。是提給中國所有企業家的,企業從外部整合回來的人才,他一進入你的企業,第一件事干什麼?接下來做什麼?哪些事情一定要做好,做好的標準是什麼?方法是什麼?你怎麼檢查?做好了得到什麼?做不好如何懲罰?這些簡單和基礎的問題你都能回答嗎?這些問題的答案就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基因!镀髽I營銷再造—搶在競爭對手前面知道的秘密》一書明確指出:從企業營銷再造的角度,對于企業人才戰略的內部基因重塑,所有的企業都是一所學校。
本人認為對于內部基因的重塑,幾乎所有中國的企業都陷入了一個誤區,就是先人后企。這其實也難怪,因為無論先賢已經去世了多少年,大家說話寫文章總是習慣于說:“孔子曰”。盡管時代已經不同了,大家仍然認為幾千年以前的“孔子曰”,可以幫助自己證明這個時代的很多事情和規律,這就是中國的文化。所以中國的企業家,特別認同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前CEO韋爾奇的理論:長壽的大公司一是靠企業文化的傳遞,二是靠接班人的培養。
韋爾奇說的非常正確,但這恰恰就是我們真正的誤區:我們的企業是在延續中國的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學習國外的經驗。以前大家說“孔子曰”,現在講“韋爾奇說過”。我們的企業還是用農業社會制造圖騰的思維來面對商業社會。百年盛世營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和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聯手推出《企業營銷再造—搶在競爭對手前面知道的秘密》,就是要提醒所有企業:商業社會,我們能夠記住別人講的話是一種美德,但只記住少數人講的話,就是一種愚昧,那些記住的話如果不能用在實踐中,就是一種奢侈的浪費。實際上對于GE這樣擁有內部基因的偉大公司,任何一個CEO注定都是優秀而平凡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一個企業的偉大。
與韋爾奇一樣,通用電氣公司的歷任總裁,個個都被稱為他們那個時代的“變革大師”。通用電氣的每一位繼任者都會突破前任的做法,而每位領導人的責任之一就是挑選出那個能正確變革的繼承人。正是依靠這種主動的新陳代謝,通用電氣并未像其他公司一樣困守于不合時宜的管理結構、企業文化和產品線,也避免了多數公司被時代淘汰的命運,這就是百年盛世商業邏輯里內部基因的重塑。
查爾斯A.科芬在1892年至1922年擔任通用電氣公司第一任CEO期間,完成了兩項意義深遠的創新:一是建立了美國第一個研究性實驗室;二是提出了系統管理的思想。本人認為:科芬真正的成功之處在于,他不僅創造了一套思想和體制,而且使這個體制脫離他也能運轉。
通用電氣公司第二任CEO歐文 D.楊在任期間(1922-1940),他不僅應政府要求創立了美國無線電公司(Radio Corp. of America),還將通用電氣的業務由商業客戶拓展到諸如洗衣機、洗碗機、鐘表、空調和收音機這樣的大眾消費者領域,由此奠定了通用電氣在平民中的親善聲望。本人認為:這正好契合了科芬最早提出的"良性循環"理論。
通用電氣第三任CEO查爾斯·威爾遜(1940-1950)應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勢,有效地發展了飛機、船只及軍工制造業務。這促使通用電氣的多元化業務進一步發展。但在體制上確保日后多元化成功的,是通用電氣的分權體制。而查爾斯。威爾遜的繼任者——通用電氣第四任CEO科迪納爾(Ralph Cordiner1950-1963)正是這一變革的發起者。
關于"在變革中保持平衡的能力",很少有人比通用電氣第四任董事長科迪納爾做得更好。在他任期內,通用電氣開始有CEO的頭銜,他在通用電氣規模迅速膨脹時實行大刀闊斧的分權改革,從而使公司分散為許多部門,這些部門規模極小,只需"一個人就能運作".科迪納爾的分權為通用電氣從中型公司成長為大型公司做好了準備。
至于后來作為美國商會主席和“美國商業圓桌會議”聯席主席的雷金納德。瓊斯,以及大家熟知的韋爾奇我們就不多說了。細數GE歷任總裁,你有什麼感觸?中國是有一個聯想進入了世界500強,與GE對照,我們還有必要在柳傳志如何培養楊元慶和郭為的問題上糾纏不清嗎?你真的有那麼多時間的話,本人建議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韋爾奇在GE的最后一項重要工作:如何挑選一個能夠超越自己的接班人。為此,通用電氣用時6年5個月零2天,董事們花了數千小時展開漫長而復雜的挑選。最初的原則似乎只有一條:繼任者一定要在公司內部挑選出來。
在1994年,由董事會管理、發展和酬薪委員會敲定了最初的24名人選,按照“現成人選”、“有力競爭者”和“范圍較寬的人選”分為三組——伊梅爾特和他最后的兩名競爭對象均在最后一組。隨后就是漫長的考驗過程,除了每個人每階段的業績,還有在各個場合他表現出的能力。人選們或被淘汰出局,或在此期間跳槽。
直到最后確定了三名人選,韋爾奇仍不著急做最終決定,而是讓三人都離開自己的崗位,并在隨后的半年內培養出自己的接班人,完成工作交接。本人認為,這是最關鍵的考核:不能成功選拔自己接班人的人,是不能擔任通用電氣的CEO的。 杰夫。伊梅爾特(Jeff Immelt)最終勝出。
與韋爾奇頻繁讓管理人員變換工作不同,伊梅爾特盡可能將中高層管理者固定在一個位置上,以使他們成為專家。 現在,就像20年前韋爾奇確立的口號“各業務要么在其所在行業數一數二,要么被淘汰”一樣,通用電氣內已經出現了一句伊梅爾特的新口號“ACFC”:立足于客戶,服務于客戶(At the Customer, For the Customer),在公司內部,對于每個人工作的最重要考量就是:你最近為客戶做了什么?
本人充分的相信,每位用心的讀者,都會有自己的感悟,無論通用過去,現在和將來面臨怎樣的現實和結局,從企業營銷再造的角度,GE用事實在內部基因重塑環節,做出了杰出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