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語:企業的人才“引得來、留得住、干得好”這才是發展的關鍵,我們一起來了解與學習“人才戰略”激發的“聚合效應”是如何的?
12日上午,上海交大生命科學技術博士彭華松與丹徒新城管委會敲定辦公用房等細節后,下午就直奔江大面試學生,為新成立的公司招兵買馬。
彭華松如此緊張奔波,除了強烈的創業內生動力外,還與丹徒區委組織部的精細服務密切相關。
去年,經朋友引薦,主持微生物代謝國家實驗室的彭華松,決定帶著已成熟的生物醫藥技術到丹徒區創業。經過幾輪接觸,他對丹徒的“軟”“硬”環境感到滿意,而且找到了合作伙伴,項目還入選了鎮江“331”計劃,市、區兩級財政給予300萬的扶持資金。
彭華松大為感動,笑言:企業不早點運行,總覺得對不起兩級黨委政府引才的一片熱誠。
在丹徒,干勁十足的人才還有很多。江蘇申模公司總經理孔嘯,剛把價值600萬元人民幣的整車模具送往印度,對方又把數百萬元的汽車零部件模具訂單送了過來。汽車整車及零部件模具業務每年都在以30%的速度增長,但他并沒有止步于此,今年又向智能質量檢測領域拓展,力求集成視覺識別、機器人、物聯網和遠程診斷等技術,對汽車企業的傳統生產線進行智能化提升,把質量檢測嵌入裝備環節,大大縮短汽車生產流程,降低制造成本。
不僅高層次人才“引得來、留得住、干得好”,更為重要的是,本土企業對科技創新、人才引進以及產學研合作態度也來了“180度大轉彎”:以前是不理解、不積極、不主動,現在則是“熱情擁抱”“全面融合”。丹徒區委書記陳琳自豪地表示。
為三大通訊商配套的江蘇聯海通信股份公司,去年在新三板上市,今年前5個月的銷售額基本達到了去年全年水平,接近5000萬元!叭绱烁叩脑鲩L率靠的就是人才與研發。”總經理張瑞峰說,企業與電子科技大學、華北電力大學有常年合作科研項目,其中與電子科技大學承擔的“面向4G的多功能高互調高增益一體化天線的研發”項目,獲批2015年度江蘇省重點研發計劃(產業前瞻與共性關鍵技術)項目立項,獲得科技經費100萬元,項目完成后預計年新增產值2000萬元,年新增利稅320萬元。
能夠與國內微波電子領域兩所知名高校合作,最初還是區委組織部牽線搭橋力促而成。企業在合作中得到實惠后,張瑞峰不無感慨地說:產學研合作比企業自主研發見效快、成本低,是中小型科技企業快速成長的好路子。
人才有干勁,企業有熱情。丹徒人才工作呈現出蓬勃氣象,背后的支撐則是三年來堅持不懈的“政策撬動”:2013年,把人才考核納入評優評先、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2014年1月,出臺《關于加強科技創新和人才建設促進經濟發展的意見》;2015年6月,制定“長山計劃”,設立人才工作專項資金1500萬元;建立區級領導“一對一”聯系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幫助解決項目發展中的各類問題……
“有溫度”的引才育才政策讓一大批高科技產業項目紛紛落戶,一大批高層次科技人才傾情加盟,一大批高水平研發平臺成功搭建。近年來,丹徒共引進省“雙創計劃”15人、市“331計劃”54人,入選省“333工程”第三層次培養對象8人;銷售收入“千萬級”創業人才企業和銷售收入達億元的創新人才企業各2家,上市人才企業3家,爭取資助資金5000余萬元;新增國家級博士后工作站和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各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6家,省級企業研發機構21家。
創新創業類人才與企業的大幅集聚,有力助推發展轉型,悄然改變著丹徒產業面貌。陳琳說,以前,“高資板塊”占了丹徒產業半壁江山,化工等重工業比重較大,經過近年來持續努力,汽車、新材料、新能源以及城市服務業不斷崛起,丹徒的產業結構已經有了質的變化。未來,隨著高校園區、汽車產業園等新興板塊逐步成型,丹徒產業的輕質化將更加明顯。
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彭忠東表示,面向“十三五”,丹徒將更加注重人才、科技與本土產業企業的深度結合,從供、需兩端同步發力,讓更多的創新成果在丹徒就地孵化、轉化、產業化,譜寫項目與技術對接、知識與產業結合、技術與市場互動、創業與投資共贏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