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語:中國養老產業的機會,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預測,2035年應該逐漸達到高峰,那么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些養老產業的人才戰略是如何的?
中國幾乎所有的行業都是產能過剩,但同時我們又看到大約有7、8個國家倡導的核心戰略產業在上升,而且是剛剛起步。實際上做養老這件事的商業價值在哪里?在經濟發展勢頭好、GDP往來上走的時候,沒有人想做養老,房地產如果不遇到寒流,也不會想到做養老。當人口老齡化和房地產的寒流相撞,擦出了養老熱的火花。養老,是避險的最好方式,不是掙快錢最好的方式。
中國經過了30年改革開放,可以用四句話歸納未來發展趨勢:高速發展之后,一定會走向低潮;快錢、熱錢之后,穩定的現金流為王;暴利時代終結,微利時代開始;浮躁生活之后,返璞歸真為仙。在這種趨勢下思考養老、參與其中才是對的思路。我個人研究這個領域今年是第9個年頭了,去年底我寫了大概近3萬字的《2015中國養老產業發展回顧與2016年發展展望(點擊藍字可看)》,在這近3萬字里面,我對近幾年產業發展進行了比較系統的梳理,更多的是結合現實的一些感悟及思考。沒有想到點擊量會達到了30多萬,得到了業內非常高的認同。
通過近幾年養老項目上馬的結果分析,得出一些基本判斷的結論。比如,建議五種人最好不要做養老:第一種、高成本貸款做養老的;第二種、指望3—5年能回收投資的;第三種、沒有其他產業補貼的;第四種、只想賣房子不想做服務的;第五種、沒有良好的社會資源的。再比如,沒想明白最好別動手:問題一、該不該做養老,一定要想清楚;問題二、做養老的哪一塊兒?這個產業的產業鏈真的很長;問題三、客戶在哪里?問題四、盈利模式是什么?問題五、提供服務的人在哪里?
總之,養老,不是一個人、一個企業可以隨意玩的?大環境決定了你應該怎樣玩,這是趨勢和方向性的把握,絕對不可以錯。資源整合決定了誰會跟你玩兒?市場決定了愿不愿意跟你玩兒?如果說所有的條件都具備了,我必須做,這個階段做的原則也應該是:做小不做大,控制風險;做人不做房,構建核心;做精不做全,優勢集中;做益不做利借勢練兵。既然沒到掙錢的時候,為什么不做點兒社會公信力,做點兒德,未來才有可能爆發出真正的商業價值。社會公信力,是目前我們這個市場很缺的。
養老產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們不缺人,但是人才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設想一對夫婦進入到養老服務視野中,需要多少人才資源的支持和支撐?在這張圖中,這么龐大的人群,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按專業度來劃分,可以劃分為核心專業人才(如醫療、護理、康復、心理、社工等)。非核心專業人才(如律師、理財等)、核心非專業人才(如養老護理員、廚師等)和非核心非專業人才(如司機、保安、保潔等)。按照工作職能劃分,可以分為職業經理人、操盤手、專業技術人員。按照產業鏈劃分,可以分為上游研發人員,中游實體經營人員和下游市場營銷人員。在這樣一個橫向發展需求的產業鏈中,如果你的上端沒有研發人員,把中國的問題和美國、澳大利亞等所有西方發達國家好的東西結合起來并轉化為中國可用的東西的話,我認為任何一種好的模式都是沒有辦法在中國落地的。所以,研發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我們多半關注的是市場營銷和項目經營,項目同質化也非常嚴重。但我個人更認為,你跟別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你的研發能力,這是核心競爭力?v觀全世界工業發達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包括德國和日本等,其實都集中在了R&D的能力,所以才把制造業放到發展中國家,唯獨R&D的核心不會放到發展中國家去。這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什么是核心價值。按照服務模式劃分,可以有社區養老、居家養老、機構養老不同人才的需求。按照機構組織構架劃分,可以分為核心層、中層、一線?傊徽撊绾蝿澐,養老產業核心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三個層面:外部資源者、職業管理者、一線照護者。按照職業崗位來看,1.運營管理、2.醫療護理、3.老年服務、4.專業社工、5.市場營銷,主要的5種。
什么是人才戰略?如果你只做一個店,不需要人才戰略。就像千千萬萬養老機構一樣,缺一個人找一個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你想在未來做大做強,做10-100個,就必須要考慮人才戰略。國家的人才戰略,基本內涵包括了制定國家的人才規劃、統籌教育資源、控制人才質量等。對于一個企業來講,你的人才戰略的基本內涵是什么?一是想辦法固化你的單位用人成本,因為這個成本會越來越高;二是一定要規劃好用工量并保證合適的人到崗;三是如何保障人員質量并留下可用的人;四是內部的人力資源如何整合與調配,實現高效利用?這是戰略當中很重要的核心板塊;五是如何借助外力,補充現有人員的不足。
目前養老人才培養現狀?
一是教育體系缺失。我們沒有本科、碩士、博士跟老年服務相關,只有大專的一個專業——老年服務與管理。全國60多所院校做這個專業,從1999年開始,現在每年輸出量不過2000多人,但最終留在這個行業的畢業生只有10%左右。養老職業資格證,目前只有養老護理員一個國家人社部認證的職業資格,F在學校招生難,企業招人難。
二是國家缺乏長遠的養老產業人才培養規劃。
三是政府職能交叉混亂。都在管,也都管不了。
四是養老人才培養“三分離”狀態。第一、民政市場分離:民政系統培養公辦、民非的養老護理人員、管理人員,市場這部分沒有人培養。盈利性養老機構沒有辦法,混進民政體系偷聽課。市場化的培訓機構十分匱乏;第二、醫療與非醫療分離。一個歸民政,一個歸衛計委。中間還有幾千萬持有公共營養師、健康管理師、社區康復師、心理咨詢師資質的人游離在養老產業之外,他們應該成為養老服務中的主流人才。但是,他們既不歸衛計委,也入不到民政,是沒有人管的游擊隊,這對于社會來講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損失。第三、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分離,其它專業想轉入養老行業,不知道應該如何達成目標。
五是職業界定交叉混亂。護士和護理員的職責界定是什么?她們在工作中交叉性太高了,我們有時沒有辦法把護士和護理員的工作完全分開。所以日本推出了介護概念和職業資格,在醫院的護士和家政服務者之間,培養出一批有專業照護技能的人,取代護士不足,提升家政水平。家政本身做不了老年照護,這不是一個概念。日本的做法是值得借鑒的。
六是專業教學力量十分匱乏。我們不缺錢和場地,缺的是老師、教材、實訓基地,F在實訓基地也不是問題,但是人在哪里?沒有專業的老師。60多所高校培養人,首先不要看學生培養的什么樣,先要看看給這些學生上課的老師怎么樣?知不知道養老為何物,知不知道養老產業為何物?沒有合格的師資,能培養出合格的學生嗎?我們的師資面臨非常大的問題,也不可能培養出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
高校的培養模式是護理模式,是醫院的模式,不是老年長期照護的模式。養老和護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老年長期照護和醫院護理的不同在于:醫院的目標是疾病徹底治愈,老年照護的目標是生活自立;醫院是短時、短期、一次性,老年照護是全程、全人、全生命周期的長期過程;醫院是病人出院為考核指標,老年照護是以盡可能的自主生活獨立為考核指標。WHO長期照護的基本概念的五個核心是:個人喜歡、較高生活質量、個人滿足、人格尊嚴、獨立自助。
我們應該如何做?養老,能否成為一個職業是十分重要的。發達國家的經驗告訴了我們,必須從國家層面確立從業者其合法職業地位和身份。因此,國家要盡快完成人才戰略的頂層設計,包括構建職業能力體系。我們說一個職業體系構建的三大基礎要素,必須要有準入資格,必須要有技能評價,必須要有職業晉升。中國的職業體系涉及到教育部、人社部、行業協會等,三大機構能不能承擔起這樣的職責,對我們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企業應該如何做?從學歷教育來講,最簡單的方法是企業定制、校企合作。你需要什么樣的人,招什么樣人,跟這樣的人簽署協議,把這樣的學生交給學校定向培養。其次,關注網絡教育,大家忽略了一件事,是國家開放大學,原來的中央電大,劉延東親自參加了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開學典禮。國家開放大學,是網絡學歷教育,目前有本科生105萬,?粕254萬,農民工學生20萬、10萬士兵學生,6000多殘疾學生。7月1號開始,我將出任國家開放大學社工學院執行院長兼中國社工聯合會職業認知中心主任,在這個平臺上我會發揮更大的作用,有更廣泛的社會資源可以整合。今年9月份,社工學院將招收首批“社區服務與管理”專業學歷教育的學生,大家應該關注。
在職培訓及職業資格證。通過企業委托培訓、課程研發定制來開發課程,我們做了三年效果非常好,專注企業內訓,研究企業自己的問題,解決自己的問題。職業資格證書,在中國目前能夠獲得的與養老相關的,就是老年社工和養老護理員。在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設計上,全員洗腦必須要做,項目頭腦風暴必須要做,咨詢式培訓和培訓式咨詢是我最倡議的。為什么需要咨詢者,是因為他能站在更廣的視野,更高的高度帶你的團隊,為什么是咨詢 + 培訓?因為給你一堆紙,一堆報告,你所能利用的東西很有限。你的團隊并不能理解其內涵。所以,咨詢式培訓和培訓式咨詢就是重中之重。
職業能力評價體系構建。需要有勝任力模型,需要對從業者進行整體評價,對職業經理人有什么樣的評價?對老年專業技術人員必須進行專業培訓。如何把學歷、經驗、成果配合上知識和能力進行較完整的評價?目前我們對老年社工這個系統做了比較詳細的研究,已經把職業標準報到了民政部并獲得了批準。網絡教育,不耽誤在職人員正常工作,同時又能獲得國家承認的學歷文憑和注冊老年社工職業能力證書,從初級到中級到高級,一直到督導等等,這些都是為社會人才進入養老體系奠定了好的實現路徑。我們的目標,就是把所有人統一到一個評價體系里面,然后對一個人進行綜合評價。
素質教育是重中之重。高校培養學生最大的失敗就是不注重素質教育,養老職業素養要求,日本用“頭、手、心”來描繪,澳大利亞是“知識、能力、素質”。職業經理人的綜合能力是體現在多個方面的。從產業經濟學的角度、從衛生經濟學的角度,工商管理學、營銷學、管理學,對老年醫學、老年護理學、老年心理學、老年康復醫學、老年商業、老年金融等方面的認知和知識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職業經理人的實戰能力也體現在項目操作十大模式上,這是貫穿全產業鏈的分析,必須知道每一個板塊的價值點和怎么做,包括商業模式、戰略規劃、戰術實施、運營概念設計、運營實施方案、服務體系構建、管理體系構建、團隊建設、風險控制、市場營銷、復制與資本運作、品牌管理等13個板塊。
對于養老企業來講,2個億投資項目,2000萬的設備,能不能舍得200萬做人才培養?如果不能,你的項目也不會成功,也不用考慮第一品牌,第二品牌的問題,因為只有人是核心戰略資源,只有人才能決定產業的成敗。中國目前失能、半失能老人有4000萬,按照1:4照護比,至少需要1000萬照護人員。而目前一線只有50-70萬人左右,這么巨大的缺口是無法依賴醫護人員完成的。中國有多少醫護工作者能夠參與老年照護中來?中國醫護人員總量不過600萬左右,面對的醫療人群13億。美國僅護士就有500萬,面對的醫療醫療群體3億。所以,長期照護人才培養,必須把專業人才盡量縮小,成本控制到最低,醫護只做最需要的事情,其他所有的事情都由我們自己來做?傊,團隊是需要我們自己構建的,絕對不能單純依賴和指望醫護團隊能解決老年長期照護問題。
中國養老產業的機會,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預測,2035年應該逐漸達到高峰。我們目前正在起步階段,還有不到20年的時間。未來真正支撐這個產業發展的中堅消費群體力量,是像聶會長這樣的人以及大嬰兒潮“6275”一代。62—75年出生的人達到3.66億,這是這個產業真正的買單者。目前產業發展階段處于初期階段,現在的消費群體是20后、30后、40后,這些人的特點用一個字形容就是“摳”,兩個字形容“很摳”,三個形容“摳到家”,你想從他們身上摳點兒錢非常難。其實現在你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讓他們說你好,就夠了。只要項目周邊有2000人、5000人、一萬人都說你好,比你收他錢都強。
因為現在缺乏社會公信力,養老產業的重要內涵是社會福祉,是文化、道德和社會公信力。沒有公信力,就沒有產業今后的發展前景。這是一個有情懷的事情,有公信力的事業,必須是這樣的人來做。如果你現在做的事情,20后、30后、40后不喜歡,50后、60后不滿意,那你給誰做的呢?項目定位一定要很清楚,你是給未來人群做的,還是交替過程中的人群,還是給現在剛需人群做的?你的定位要十分清楚,否則的話,誰都不喜歡。
不要用中國有2億老人來說話,2億老人可以跟你的項目一點兒關系都沒有。不是因為有2億老人,你的200個床就有人埋單,這個商業關系和市場邏輯是不成立的。市場的成立是基于精準定位和產品及服務的精準設計以及提供。70后、80后養老的時候,一定是機器人時代,因為那個時候幾乎沒有什么勞動力了。機器人給你喂水、喂飯、翻身?所以我們這個產業需要腳踏實地的沿著人才之路往下走。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但是路還很遠,很長。我們在全經聯平臺上能相聚在一起,希望我們用一種情懷,用一種人道的力量,用我們的專業精神,把我們自己的未來和現在的老人照顧好,相信這個事情最終一定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