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企業有如下一些招聘渠道:
一、愿者上鉤者:
這主要通過網絡查詢、等待求職者上門自我推薦、或者是通過企業內部員工推薦的方式,核心原則就是盡量在招聘環節避免花錢,雖然招聘廣告也是企業形象的宣傳,但畢竟看廣告的人未必是企業產品與服務的直接消費者,因而相當多的企業會盡可能在此項投入方面節減。
但網絡查詢雖然會節省資金,但會有比較強的時效性、效果明顯。而求職者的自我推薦魚目混珠,姜太公釣魚的方式找到的總是那些被隱蔽得很深的人,自然不可能成為心腹,而內部推薦的方式固然是知根知底,卻會形成裙帶文化,將內部分化為派系之爭,企業的政治化是難以避免的。這對企業的未來會是致命的隱患。
二、主動出擊者:
主動出擊重要分廣告招聘與現場招聘兩大類。其中廣告招聘:
A 在別的網站:在別的網站做廣告會有更多的點擊率、而且會在行業內部形成一定的影響,這所其到的不是單一招聘的效果,而且有企業宣傳的效果。但同時也需要有自身的網站形象做依托。否則效果會受很大的影響,正面影響與負面影響同樣迅速。
B自己的網站:自己的網站可作為長期招聘的必要手段。但需要有吸引人的頁面設計與制作,需要以完善的網站制作為前提,而完善的網站建設又需要自身的明確定位與制度管理為前提。對公司所具備的要求是:即使是“嬰兒公司”也要與“成年公司”面對同樣的市場競爭。
C報紙廣告招聘:雖然早已進入到網絡時代,但網絡媒體全面替代傳統媒體的時代還遠遠沒有來臨。因為畢竟網絡是難以攜帶的,而且企業對網絡招聘的反饋速度也不如平面媒體那般重視,而求職者對點擊鼠標就可以發送簡歷的行為也不是很重視。兩相不重視的結果就是收效甚微。
另外在現場招聘又包括:
A參加大型的招聘會:雖然是最直接的面對面溝通,但企業招聘是需要多次面試的,連小公司都要設置初試與復試兩道門檻,大企業還要有筆試與口試等門檻,因此,在招聘實務上,招聘會是涉及面最廣的招聘形式卻是最缺乏效率的方式之一。不是單純的人才招聘,更大程度上是企業形象的一種展示形式。
B到大學校園里去:真正的人才應該是從學校中發現、吸收并培養起來的,所以,到學校里招聘盡管會有學生缺乏經驗的短處,但有人力成本低、年齡低、商業保險成本低的特色,同時具有活力與創造性,思想單純、更容易接受一個全新的企業文化等特色。因此是最有價值的投資。同時,企業進入校園招聘往往也是學校方面和學生所歡迎的。
需要注意的是,招聘所面對的不僅僅是在人力資源的爭奪方面——包括招聘時的形象展示,面試錄用時的考核、錄用之后的實際工作考核標準與晉升制度,所承諾支付的薪金、員工在節假日的休息、慰問、差旅費的支付,以及員工的培訓制度的落實與實施。
在工作考察員工的同時,員工時刻也在考察公司,并與外界的市場對比。
挑剔的員工隨時都有可以提出辭職,辭職對公司造成的傷害——如招聘新人所涉及到的花費、新人上崗達到離去的人所需要的時間給公司業務造成的斷檔損失,對留下的員工造成的負面影響,有意與無意間,在外界對公司進行的負面宣傳等等,都是不容忽視的。
隨著《新勞動合同法》的執行,在財務方面,同樣面臨應付款項的拖欠,與合同審核中可能發生的訴訟與索賠等方面的問題,同樣面臨在法律上的民事與刑事等等責任。企業招聘是需要三思而后行的。
其實,招聘僅僅是操作層面的事情,是表面的行為,更重要的是在準備階段與人才的分配階段,所謂人才的分配階段是要進行人才的職業生涯規劃,并將其自身發展與企業發展結合起來,并根據努力方向共同制訂出階段性目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