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因跳樓事件走入公眾視線,讓大家驚詫、疑惑,而最近的消息是富士康內遷,這依舊讓我們懼怕、憂慮。其實這已不是富士康事件了,是一個經濟社會現象的表相而已,我們非常有必要以富士康之慮來慮及金融危機下的中國經濟發展。
一、跳樓是員工壓力還是企業壓力?
據說跳樓事件發生后,富士康想了很多辦法進行補救,比如:心理疏導、心理咨詢、不再加班、開放活動日,甚至請風水大師消災祈福,如此種種。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問題,這些似乎都是員工個人的壓力和辦公環境的問題,而非企業本身的問題,壓力壓到了員工身上。
此一慮:員工的壓力實乃企業之壓力,企業之責任在為員工舒緩壓力,減輕壓力;企業之管理在為員工指導如何承受壓力,如何承壓前行。我們缺少了人文關懷?還是感情投入?還是生命尊嚴?還是責任擔當?
二、內遷能解決問題么?
我們不難想到,富士康發生問題之后,意欲奔內地尋求新的發展。當然這是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試問,是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么?內地地價便宜,人力成本相對較低,生活環境也較舒適,這些無疑是一些很優越的投資條件。但是投資之后的企業發展,企業收益又靠什么來完成呢?歸根一句話:企業管理。在經濟迅速發展的社會環境中,管理是信息的管理,是技術的管理,是文化的管理,更關鍵的是人員的管理。
其實,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所謂“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利中有弊,弊中有利”。沿海經濟發展快速,形成的經濟環境比較成熟,產業鏈較完整。弊端就是企業成本增加,用工環境較惡劣,金錢觀念濃厚。內地企業成本費用偏低,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弊端是投資環境單一分散,文化意識濃厚。
此二慮:大公司的管理肯定是文化的管理,企業文化能與本土文化相融合么?能接受游刃于制度,而不被制度制約的執行力嗎?能接受內地悠閑、情義、家和的生活觀念嗎?有人總喜歡用西方管理和東方管理來區分其中優劣,請問富士康準備采用什么管理方式?體現什么管理精髓呢?
三、企業發展是尊重員工還是崇拜財富?
有一種痛總在心靈深處。員工為企業創造財富,卻不被尊重,企業集聚財富之后,卻很少用于改善員工生存狀態。前幾天在《讀者》網看到一篇文章“美國一流大學與清華北大的最根本區別”,其中一句話“按我們一般的看法,所謂私立學校,就是從**身上賺錢。錯了。人家一流的私立學校,是向**身上投資!”讓我感觸很深,能否推論“一流企業是向員工身上投資”的說法呢?
但可以肯定的是企業發展的終極目標絕對不是集聚財富。不要忘記:社會記住一個企業,不是因為企業擁有多少財富,而是因為企業為社會為員工做了多少事。
此三慮:我們是否該清醒的回過頭來想想,成功的企業靠什么發展,靠什么求得發展?目的純正,方向才能正確,目標才能清晰明了。
富士康不是一個個例,富士康是一個現象,是一個對生命尊重,在經濟快速發展下用人機制的深刻揭示;是一個企業為什么要發展,如何發展得更好的徹底反省。正如,發展經濟我們忽略環境,發展經濟,我們無視生命一樣,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才是正道。
富士康的優秀我們記得,我們也期望他更加出類拔萃,在中華大地上,依托中華文明,凝聚幾十萬員工的智慧邁步世界,為人類做出實實在在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