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學院組織的業務培訓班,我在課上都與學員們做了這樣的討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是有效的。
從教學方法的歷史演變看,我們大致經歷了這樣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以行為改變為中心的教學。我們都知道那個生物學試驗,一邊對著狗搖鈴鐺,一邊晃著肉骨頭,狗就會流口水。不斷刺激后,就建立了搖鈴鐺和狗流口水之間的關系。類似的,凡是有在駕校學車經歷的人都會印象深刻,駕校教練通過惡狠狠的斥責甚至打罵,讓我們對于什么操作是對的,有了極其深刻的印象。這一階段,主要關注的是人的行為,力爭讓人形成一種下意識的反應。
第二階段,是以建立認知為中心的教學。比如我們小學、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學階段的教育,教育部確定了一個孩子在每個階段應該學的內容,就像砌墻一樣,一門課一門課的教給孩子。這個階段,好處是解決了人才培養的系統性、全面性的問題。但是,最大的理論缺陷在于,我們教授給學員的,未必能被學員100%接受,學習效果不可控。
第三個階段,是以建構為中心的教學。什么建構?背后的含義是,真實的、客觀的世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學員結合自己的經驗、閱歷能夠形成怎樣的新觀點和新思想。就像我幾年前提出的“雞尾酒理論”一樣。對于一個心智成熟的成年人,“空杯心態”是顯然無法達成的?毡氡皇侵攸c,重點是能夠在自己的理解上,融合自己感興趣的、認為有價值的觀點,構建自己新的思想認識。建構主義的教學觀點,把教學的主角從講師還給了學員,講師的職責從講知識,演變為講解思路和構建場景,促進學員的體驗和思考。
結合學院的發展歷程,我們也能看到類似的映射。近期講互聯網思維,突然有了一點恍然大悟的感覺。其實,也許所謂的建構主義,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內核都是一致的的——正視用戶(學員)的行為(學習)習慣,賦予用戶(學員)選擇甚至生產內容的自由,讓用戶(學員)有深度的參與感,生產者(講師)要深刻地向氛圍營造著(誘發、刺激、引導)的角色轉變。
回到公司的人才發展工作,也許重新思考后,我們的人才發展工作應該是這樣的:
1、我們的課堂,應該是講師引導,學員為中心的課堂。什么意思?不是說講師拋出幾個問題,讓小組討論一堂課就萬事大吉了。而是講師精心設計課程邏輯,精心設計問題,精心布置討論的氛圍,營造一個利于相互討論、獨立思考的“場”。這個過程之后,學員應該有自己的“答案”,或者明了問題的破解思路。現在最大的難點,是我們的講師要轉變自己的思想,把所謂的知識點放到一邊,要把觀點還原到具體的業務實踐場景中,讓學員自己提煉總結出來。
2、學員的參與感要體現在方方面面,而不僅僅是課堂提問和回答。從上什么課、哪位講師來上課,用什么案例,學員都應該參與進來,有自己的建議權,F在學院做了第一步的嘗試,賦予班委會組織培訓實施的部分權利,實踐效果證明了學員并不認為這是“負擔”,相反覺得是一種“權利”。理想主義一點,以后最牛的培訓,應該是學員間自發組織起來,說公司應該給我們提供這樣、那樣的培訓,給公司一個方案,說這是否可行。資源、預算允許,就按學員的需求辦。這個比較理想主義,但誰知道是不是真的不行呢?
3、回歸學員的需求,幫助學員挖掘自己的潛在需求。實際課程中我們發現,學員在吸收知識中,也在不斷重新審視自己的真正需求到底是什么,很多學員發現原來預期是開拓視野的課,也能幫到他們解決這么實際的問題。所以,人才發展項目不要僵化地認為學員需求是不變的,我們必須把需求的挖掘作為一項持續的工作,并彈性地改進我們的方案。除了課程,問題集市、業務研討都是解決這些“計劃外”需求可能的策略。
客觀地講,一步到位、提供一站式人才發展解決方案的設想就是不切實際的。但如果我們轉換心態,致力于建構一個“場”,人才在其中能逐步認清自己,發現自己的真正需求,從引導、碰撞中自己得出問題的解決思路,形成自己的觀點。無疑,這樣,才是最牛的教育、最棒的人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