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握著足有兩寸厚的培訓機構名片,這讓很多培訓管理者很是頭疼,對很多關注培訓的主管來說一定不會陌生。管理培訓市場,看上去資源豐富,可選擇空間頗大,然而,要在其中選擇到合適的機構,卻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尤其是作為培訓的HR,面對管理培訓的盲區往往會出現以下幾大情況:
一、龐雜的培訓市場
比如一家針對外貿企業的培訓機構,提供了40多種課程,諸如《精準營銷執行》、《營銷全程策劃與組織 》、《營銷計劃制定的流程與方法》等等,即使仔細閱讀每種課的內容說明,你也未必能分清其中的差別,更不要說精準選擇了。
二、培訓價格的迷霧
培訓市場有一個流傳很甚的說法,“價格高的培訓公司講課質量未必比價格低的公司高出多少,但是,價格低的培訓公司,培訓效果肯定不如價格高的公司。”,甚至有一位培訓經理層表示,,給領導選擇最貴的培訓,是最穩妥的方式,因為貴意味著質量高,不敢拿領導的時間和精力去試那些質量拿不準的培訓。而且,因為不斷漲價,所以要趁早下手去選擇,否則后面會越來越貴。對于講究成本的企業,可能最多高層有機會去參加這類比較大的培訓,一般的中層,如果要選擇外訓,大都選擇次一級的培訓組織。
三、培訓效果難以衡量
培訓機構上完一個老師的課,就會給學員發一份調查報告,問你對培訓結果是否滿意,對老師是否滿意?粗蠋熀顾芰艿哪橆a,坐在下面的學員,誰忍心給個否定的評價呢?實際上,姑且不論這種打分本身是否夾雜情感因素,就是這種馬上問效果的方式,也不合邏輯。
培訓的目的是為了提升工作中的管理技能,是需要拿到工作中去驗證的。不少參加過培訓的管理者都有這樣的感覺,培訓所說的內容很好,但是,一旦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就不是那么回事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培訓課程里所設的情景、環境、文化,與實際工作中的不符,而被培訓者要通過一已之力去改變周邊工作環境也比較困難。于是,培訓的實際效果就被模糊處理了。
無論是培訓師、培訓經理、組織高層或學員實施某項培訓,都需要達到一定的目的,培訓評估對于是否達到這個目的就顯得尤為重要,培訓經理就在這項工作起組織作用。
其實面對這些盲區,筆者認為信息化是企業發展的高速公路。培訓信息化不僅可以資源共享,高效快捷的開展工作,而且可以大大節約培訓成本。其中,建立企業E-learning培訓體系是企業發展的一個趨勢。
E-learning系統包括一般包括培訓需求確認、培訓計劃、在線培訓與學習、在線考試、統計與整體評估等模塊。另外,企業為了實現個性化的培訓,往往需要個性化課程,因此,針對這種企業,還需要課件制作模塊,有些e-learning系統還增加了適時交流溝通模塊,非常適合企業管理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