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語:企業的培訓發展工作是企業未來發展的關鍵,下面是小編收集的一個培訓工作者的心路歷程,歡迎大家閱讀與學習經驗。
完善自己名利皆淡
“為什么你選擇做培訓?”第一次被問大概是在三年前我剛接觸培訓行業的時候,問我的是一位熟識的朋友老張,他經營著一家規模尚可的公司。
閑聊幾句后,道別時,他突然問我:“為什么你選擇做培訓?”我愣了一下,回答道:“為了生活。”
的確,“為了生活”是個不容易出錯的理由;仡欁约簞傞_始接觸培訓行業的時候,內心不免涌現“傳道授業解惑”“天地君親師”這樣高尚的使命感,這一點和老張辦公室掛的行草——“厚德載物”的心理源點是契合的。
只是我們都一樣,在面臨行業抉擇的時候,無法回避的是對財富、地位、名譽的憧憬與遐想。為此我們想到的多是這樣——老張在飯桌上談到比爾。蓋茨的身家、李嘉誠的排名、喬布斯的繼承等問題;而我關注余世維的影響力、陳安之的出場費、李踐的身份頭銜等。除此之外,略顯高尚一些的理由就是“完善自己”,想在培訓中完善一下表達能力和學習能力。
說到表達能力,在生產一線做管理的幾年期間,工作環境把人訓練得緊張內斂,“敏于思、訥于言”大概是我當時的真實寫照,F在看來,這只不過是帶有自我狡辯色彩的謬論。干澀的表達和活躍的思維兩者之間隔墻相望,是培訓幫助我推倒了這面墻。
提到學習能力,家里長輩從小教育“無德無命,唯有讀書”,在這樣的訓導中我終于把書念完。畢業后,偶然在翟鴻燊老師講座中聽聞“一德二命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雖然無法對于“修德繕命,順應風水和積陰功”之說加以妄論,但自己讀書也絕非為了“黃金屋”“顏如玉”。只有培訓,以一種外力灌注人生,外顯內化,催發講師重新領悟讀書的真諦。至此,將“培訓”視為筆者安身立命的選擇,也不為過。
想一想自己當初進入培訓行業,舉著高尚夢想的旗幟,實則沖著私利而來,動機不純。最終,內心的浮躁與功利,經過一次次培訓的洗禮,逐漸淡化。
走下去樂隨其中
“為什么你選擇做培訓?”第二次被問是在一年多前的一個夏夜,問我的是從鄉下趕來看我的父親。
父親曾干過電信所長、當過勞模,多年前病退,選擇了現在的田園生活。如今他坐在我面前,頭發花白,指縫里藏有污泥,像一把立在墻角的犁頭,彎曲而堅硬,安靜又沉默。
我問他:“您當初為什么放棄往城里升遷的機會而選擇回家種地?”父親聽罷,想了半支煙的時間。“我年紀大了,不想再折騰了。種了兩年地我發現自己更愿意與土地打交道。種子撒下去,(是好是壞)全靠自己,除了老天爺誰的臉色也不用看——簡單、踏實,還有點味道。”說完他就笑了。
所以,我選擇培訓就像父親當初選擇務農一樣,起初的新鮮和膽怯都會隨著時間的消逝而減退,講臺磨礪了我的身體和靈魂,讓我對培訓工作產生了熱愛。
所以我也會告訴父親,就像他種了兩年地才發現這份“簡單、踏實、有點味道”一樣,做了那么多場培訓,我越發覺得講臺是一個自我沉淀與提升的好地方。我會對著培訓書籍反復研讀,每一遍都有收獲;我會為確認一個新理論去找業內的朋友通過課程開展來驗證,哪怕搭上一場酒醉、長久的等待或急促的奔走。每當得到學員們的認可和分享的時候,我就如同父親蹲在田埂上打量結滿果實的莊稼一樣,內心充滿喜悅。
我們選擇一個行業,大多因為生計、未知,或者單一的價值觀。在前行中,卻因為后知后覺的自我認知和不斷的自我改造而改變,對行業的價值理解和個人認可會形成新的價值取向。這種新的價值取向會超越最初的功利取向,會覆蓋原本不夠純粹的動機,成為前進的動力。
教化自我知行合一
“為什么你選擇做培訓?”第三次被問源于上個月的一場夢。
夢中,在一次課堂培訓結束后,有一位老者久久不愿離去,他鬢發如霜,笑容可掬,讓人有種莫名的親切感,老者問我:“為什么選擇做培訓?”
大夢未覺,老者已隨窗外的清風化去,疑問卻留給了醒來的我。床頭,擺著昨夜未及收拾的書。這是兩三年前朋友推薦的稻盛和夫的《活法》,一直藏于書柜,現在才開始看。
《活法》的開篇中提到“人為什么來到這個世上”的問題,書中的答案是“為了比出生時有一點點的進步,或者說是為了更美一點、更崇高一點的靈魂死去”。稻盛和夫,這位敬畏生命的智者締造了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并用短短一年的時間力挽狂瀾拯救日本航空,而后托缽行緣、剃度懺悔,向世人展示了內圣外王的能量格局與生命體悟。這句話跨破國界與時限,感召著我,完成了我第三次面對同樣問題的答案。
“倘若不能帶著更加美好的靈魂走,便是這輩子最羞愧的一件事。”這句話今天讀來我還是會覺得涵義深厚。對我而言,培訓,正好完善了我們的內心,重塑了我們的精神境界,這也正是培訓自我教化的作用。每一個課程,都賦予了我們重新審視學員和講師自己的機會。一門課程,你講85次實際上是首先教育了自己85次——是否知行合一,是否在分享與反省中使個人的修為得到成長,是否得到心靈的凈化與凝聚。
追求崇高信仰卻又不以標榜形式排斥物質、敬仰天地卻又保持獨立人格,這便是我們無論從事何種行業、每個人終其一生尋找的“更加美好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