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商業媒體充斥著各種商業新概念,如果你用心研究就會發現這些新概念大都是“新瓶裝舊酒”,但依然很多人樂死不疲地追逐它們。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未來誰來把持管理的話語權相關文章,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可瀏覽(yjbys.com/hr)。
十多年前,管理還是一件很時髦的學科,如果你對彼得。德魯克、邁克爾-波特、杰克-韋爾奇、比爾-蓋茨等管理大師的話信手拈來,就被認為是很有文化的事。我還記得邁克爾-波特和杰克-韋爾奇于2004年來上海時的樣子,當時中國的企業家們就像小學生一樣,虔誠地期待他們指點經營管理的迷津,其熱情堪比如今鹿晗的粉絲看到偶像時的場面。
那個時候,管理這門學科基本上被知名企業家、大學教授和咨詢顧問把持。企業家一定要是大型跨國公司的企業家,比如IBM、通用電氣和微軟,大學教授也大都來自一些知名的商學院,比如哈佛、沃頓、斯坦福之類,而咨詢顧問也大都來自一些知名咨詢公司,比如麥肯錫、貝恩和BCG,這些知名大公司、商學院和咨詢公司壟斷了管理思想的供應。
如今,這股對管理大師們的追星熱潮正在慢慢褪去。他們的思想依然廣為人知,但在一些年輕的企業家看來,他們的思想是工業時代的產物,而現在已經是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時代,他們的思想已經過時了。這個時代的商業偶像是那些代表新經濟趨勢的企業家,如美國的史蒂夫。喬布斯、埃隆。馬斯克和馬克。扎克伯格,以及中國的馬化騰、馬云和雷軍。
從商業媒體上也能看到這種趨勢。以前的熱點人物都是一些已經功成名就的企業家,他們在談如何管理一家市值百億美金以上的跨國企業。如今的熱點人物則要年輕很多,他們做出了一款流行的產品,但公司的規模普遍不大,有些甚至還處在創業階段。大家都覺得,那些跨國公司雖然規模龐大,但終將過時,代表未來的是這些有創新精神的新興公司。
實際上,過去十年來管理理論的影響力在持續消退。這是什么原因呢?
我認為核心原因在于:最近十年是第四次技術革命的爆發期,技術取代了管理成為驅動企業發展的第一生產力,技術創新取代管理成了新的商業熱點。技術創新不僅重塑企業競爭力,而且顛覆原有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因此傳統管理的影響力下滑是必然的,F在正是組織和管理的劇變時期,但管理理論界并沒有為變革提供有洞察的指導。
巨變面前,一些傳統的管理理論已經無法解釋現實,但企業管理者還是需要有人指點迷津,這個時候商業媒體就扮演了預言者的角色,F在的商業媒體充斥著各種商業新概念,如果你用心研究就會發現這些新概念大都是“新瓶裝舊酒”,但依然很多人樂死不疲地追逐它們。這些新概念的塑造者很少是商學院教授和咨詢顧問,而是一些媒體主編和專欄作者。
這股管理學界的新勢力正在崛起,包括《失控》的作者K.K(《連線》創始主編》)、《長尾理論》的作者克里斯。安得森(曾任《連線》主編》)、《世界是平的》的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引爆點》的作者格拉德威爾(《紐約客》專欄作家)……
國內也有這種趨勢,現在的一些商業暢銷書都是具有媒體背景的管理學者寫的。他們的優勢是見多識廣,對社會發展趨勢非常敏感,善于從各種紛繁復雜的現象中提煉出新概念和理論,并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傳播他們的理念。他們的局限也很明顯,他們的理論缺少模型和數據支持,邏輯不夠周密嚴謹,也很難真正解決問題。
這可能也反映了一種趨勢。在巨變時代,媒體人出身的學者往往比商學院教授更容易發現趨勢,但要把這種趨勢發現轉化為可以指導實踐的理論時,還需要有更加縝密的研究和被驗證的理論模型,而這往往是商學院教授的強項。
管理會過時么?我認為,某一個管理理論可能會過時,但作為一門關于提升個人和組織效率和效能的學問,管理永遠不會過時。只是它自身也需要不斷進化,才能真正引領和指導實踐。實踐永遠是檢驗管理是否有效的標準,我們需要對實踐有更多的敬畏之心。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