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赤壁》看視聽語言中的電影文化論文
關鍵詞:《赤壁》 細節 人物 節奏 臺詞
摘要:隨著全球經濟文化一體化趨勢的不斷加強,影視文化也應與國際文化相接軌,不斷借鑒和吸收國外的先進文化成果來展現本國的文化,這是每個國家傳播自己民族文化的必要條件。而今只有順應文化全球化的時代潮流,拍出征服世界觀眾的電影,才能實現跨文化傳播,把我國的民族特色發揚光大,在全世界樹立起中國人智慧與文明的形象。本文以電影《赤壁》的視聽語言來分析其中的電影文化,主要包括細節展示、人物塑造、節奏剪輯和臺詞設計四個方面。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歷史的沉淀中逐漸形成自己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民族情感和價值觀念,我們要本著中國電影全球化的原則,向全世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電影《赤壁》就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以中國文化為核心融入了好萊塢的風格,超越了國界,推廣了中國文化。我們以《赤壁》為例研究其為什么在國內外都很賣座,具體在視聽語言方面有哪些優勢和特點,從而挖掘其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一、彰顯特色的細節展示
在電影的開篇出現的是一把銹蝕的銅劍,那些斑斑銹跡正在慢慢剝落。寶劍逐漸顯露出原初的鋒芒。這把古劍的紋樣雕刻精美,是中國古代特有的兵器,象征權利的爭奪與智慧的交鋒。接著曹操的出場鏡頭是腰部的特寫,把觀眾的視線集中到他佩戴的一大串玉墜上。玉在中國古代使用時有明顯的等級地位,君臣佩戴玉的規格和形制都有明確的規定。這里用曹操佩戴的玉之多凸顯其至尊貴的地位,大權在握的他極為囂張,容不下半句反對的言論,為后文一系列情節的發展打下鋪墊。在第一次周瑜和諸葛亮上一陣法時,烏龜出現留下懸念。之后在八卦陣啟用之時揭示了謎底,原來這種陣法源于烏龜背上的紋理,隱喻了我國古人的智慧和用兵的神奇。林志玲扮演的小喬盡顯江南美女的婉約與柔媚,其服裝的設計以柔和的波浪線表現古典婉約,色彩上華麗典雅。同時也不乏樸素。這種獨有的凸顯人物性格的紋樣設計,也是表現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形式。在《赤壁(上)》的結尾出現了很多自由飛翔的白鴿,它們從兩軍對峙的江水上輕輕飛過。就好像跨越了戰爭飛向人類共同追求的和平。
二、性格鮮明的英雄人物
三國鼎立時期的英雄層出不窮,但卻性格迥異。電影《赤壁》抓住了各個人物身上的主要特點,將中華民族的精神恰當的附加在他們身上,表現出對和平、自由、團結等精神的向往。在影片中首要表現的是人物的重情重義,在危難之時緊密的團結在一起。共同對抗強大的敵人。周瑜在練兵時就強調“東吳軍隊需要的,就是齊心”,之后又用編草鞋的草告訴大家團結就是力量。在《三國演義》中周瑜和諸葛亮本是不合的,周瑜不能忍受諸葛亮比自己更有才華。但在赤壁中的他們是彼此的知音,互相欣賞對方的才華。在合奏的曲子中就能讀懂對方的心思。在《赤壁》中除了表現英雄人物在戰場上的神勇和在戰術方面的智慧,還表現了不少他們的個人生活,這樣就擺脫了好萊塢電影平面的人物形象,使人物更有立體感。劉備多年保持編草鞋的習慣,拿起課本教書的關羽與在戰場上勇猛無敵的他判若兩人,而張飛放下丈八的長矛竟然拿起毛筆也揮灑自如,料事如神的諸葛亮親自給鴿子洗澡并用扇子為其晾干。這些情節不僅讓三國中的人物走下神壇,成為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而且在無形中融入了我國的歷史文化,也是帶有現代精神的歷史傳奇。
三、張弛有序的節奏剪輯
電影《赤壁》的節奏發展非常有規律,與好萊塢電影的節奏有幾分相像。在松緊交替的節奏剪輯啊中,導演將中國的文化與故事情節巧妙的結合在一起。總的來看幾場戰役是緊張而激烈的,其中穿插了很多緩和觀眾緊張情緒的段落,從而防止審美疲勞。比如在緊張的練兵場忽然傳來悠揚的笛聲,隨后搖入的幾個遠景鏡頭就像中國的水墨畫,表現出大山的巍峨壯美、云霧朦朧。待笛聲停止后。丟牛事件又讓觀眾不由得的緊張起來,而為小馬接生和小喬的出場又讓觀眾懸著的心放松下來。接下來一段瑜亮的合奏非常激烈,用琴聲展示了中國的古典文化。在《赤壁(下)》中主要是影片的情緒跌宕起伏,或喜或悲,或愁或憂,穿插變換,同時用兩條主線敘述兩軍戰前的準備過程。在孫權為染傷寒病去世的戰士而憂慮時,曹操卻大聲吟唱“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無形中也傳播了我國的詩歌文化,表現出曹操豪邁的氣概。在赤壁之戰的高潮到來之前,小喬盡力為風向的轉變拖延時間,勸曹操喝杯茶再去打仗,通過這一情節將中國的茶文化展示給世界。
四、超越時代的臺詞設計
我國的古文晦澀難懂,三國時代的人物說話句句不離“之乎者也”,不僅外國的觀眾不愿意接受,連國內的觀眾也不再認同。電影《赤壁》能取得如此高的票房收入,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臺詞能夠讓國內外的觀眾都理解、發笑。像成語是中國特有的承載文化的詞語,在《赤壁》中做了形象而貼切的創新。比如“匹女有責”是從“匹夫有責”改過來的,“如虎添蹼”是由“如虎添翼”改過來的,這樣就讓外國人結合語境理解了成語的意思,同時也在成語中添加了新意而使國覺得很有意思。在片中有很多現代的詞匯從古人的口中說出,如“過時”、“略懂”、“哇靠”、“有個性”等等都讓觀眾捧腹大笑。通過語言制造幽默是好萊塢電影的常用手法,觀眾喜歡在輕松愉悅的語境中獲得審美體驗。在《赤壁》中即便是英雄也是常人中的一員,也說常人的語言。比如周瑜說:“我有一個夢想……這是我唯一的夢想,也是大家共同的夢想……”這句話就是現代人常說的話,體現出現實語言對歷史語境超越。
綜上,影視文化精神的傳承是所有導演的共同使命,是傳播中華民族的文化價值觀念的基礎條件。當今我國的電影中已經表現出中西合璧的文化取向,在汲取好萊塢營養的同時也堅持了自己的創作特色和民族風格。電影《赤壁》抓住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展現了三國時期的歷史風云,在世界范圍內較好的完成了跨文化交流。這是一部從現代人的視角演繹三國故事的電影,不但傳承了悠久的中華民族歷史,也彰顯出深厚的東方文化底蘊!冻啾凇穼⒁I更多的大片在銀幕上表現中國燦爛的歷史文化,把中國的史實用世界普遍認可的視聽語言最大限度的傳遍全球。
【從《赤壁》看視聽語言中的電影文化論文】相關文章:
文化創意中電影市場人才需求分析論文11-30
論文化差異性與英文電影字幕翻譯策略12-10
汽車文化論文05-20
汽車文化論文05-20
汽車文化的論文03-20
茶文化論文05-17
文化類欄目歷史的文化論文03-17
淺談電影藝術的渲染論文12-03
安徽地域文化論文03-19
漫談“課桌文化”的論文精選03-22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