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中電影市場人才需求分析論文
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文化創意中電影市場人才需求分析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文化創意產業是一種新興的產業,伴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它的發展也來勢洶洶,勢頭正猛。
西方發達國家延續了其在經濟發展方面的優勢,依舊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鎮”。
較之于傳統的服務業,創造力是該產業的發展核心,這也就是強調了人在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需要特定的社會土壤,西方發達國家率先完成了工業化的進程,民主進程也隨之加快,而且西方國家更注重個性解放,社會更加多元化,文化極具包容性,這樣的社會氛圍有利于個人創造力的發揮,刺激了創意產業的發展。
文化創意產業所涵蓋的范圍非常廣泛,包括廣播影視、動漫、報紙、圖書出版等相關領域。
電影市場毫無疑問是該產業發展的“重頭戲”,美國是目前世界上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最先進的國家,不僅為美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也通過電影產業的輸出使美國的文化價值觀在世界范圍內傳播開來。
國內該產業目前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植下也在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尤其是文化創意產業中電影市場的發展“身先士卒”,取得了喜人的成績,但不可否認的是,國內電影市場的迅速發展也暴露出來一系列比較嚴重的問題,在觀眾對電影的藝術性和娛樂性要求越來越高的前提下,國內電影發展面臨著發展困境,其中人才的匱乏是制約電影市場發展的重要瓶頸。
本文將以中國文化創意產業中的電影市場為例,對電影市場的人才需求進行分析。
一、既懂藝術又懂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國內電影市場目前存在著一種尷尬的局面———票房與口碑的兩極分化。
電影市場如火如荼,觀眾在觀賞之后并不買賬,常常是高票房的電影也被觀眾瘋狂吐槽,口碑不佳。
這一方面證明了國內電影市場有巨大的消費潛力,觀眾有能力并且樂于消費;另一方面,觀眾對影片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
分析國內外電影市場最近幾年票房與口碑極佳的影片,如《阿凡達》《魔戒》《霍比特人》等,這些電影除了藝術構思能夠吸引觀眾,超一流的特效也是電影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這恰恰是我國電影市場的發展弊端,所以想要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浪潮下站得住腳,就必須培養一批既懂藝術又懂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首先,電影是一門融合了美術、音樂、雕塑、服裝等多種形式的綜合藝術,藝術性是電影的基本特征,也是電影之所以稱其為電影的重要因素。
當編劇在頭腦中產生一個新穎的創意之后,以劇本的形式記錄下來,但即使藝術性再高的劇本,也并不一定完全適合呈現在大銀幕上,導演和編劇需要就劇本的問題進行大幅度的修改,修改要以提高電影的藝術性為最高原則。
我們看到許多著名的小說在改編為電影和電視劇時會較原著有較大的改動,這是因為電影的時長有限,不可能采納小說中的所有細節,只有適于表演的那部分才會被保留下來。
電影的藝術性包含很多方面,比如燈光、道具、服裝、場景、畫面、鏡頭等這些都是構成電影藝術性的重要元素,只有各種要素之間相互配合,才能夠提高電影的藝術性。
就同一個場景而言,如果使用不同的鏡頭語言,就會給觀眾帶來完全不同的視覺感受。
比如短焦距鏡頭在表現空間環境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長焦距鏡頭缺乏空間感、縱深感,但是如果要拍攝一組野生動物的畫面,為了不驚擾動物,就需要使用長焦距鏡頭,這樣能夠使畫面顯得真實自然。
這就需要具有藝術感受力的人才,能夠準確判斷出畫面的效果,進而選擇合適的拍攝手段,才能夠提高電影的藝術性。
其次,數字電影技術,這是就電影的技術性而言,世界范圍內數字電影技術正在風靡。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當下電影市場高科技是提升電影競爭力的關鍵,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才是電影發展的唯一出路。
好萊塢電影之所以在世界范圍內都很賣座,恰恰是因為其超一流的電影制作團隊,這個團隊掌握著世界上最先進的電子技術、數碼技術,使影片能夠給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魅力。
我國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上也不遺余力,目前已經引進了大量的先進數字電影拍攝、制作設備,如何使用這些設備并有效地轉變為電影生產力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難題。
目前,我國電影市場內人才結構非常不合理,常常是懂技術的不懂藝術,懂藝術的不懂技術,這就造成了一種尷尬的局面,即使掌握著最先進的設備卻不能夠充分有效地利用起來。
總之,中國電影急需一大批具有高精尖水準的藝術和技術相結合,適應高科技環境的學科綜合型人才,只有兩方面都過硬,才能制作出藝術性與可觀賞性融于一體的影片,這也是中國電影未來發展的出路。
二、市場型和傳播型人才
無論是商業影片,還是純文藝的電影,都需要有票房作支撐,電影從前期的籌備到后期的制作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票房收入是電影獲得經濟利益的主要途徑,當然還包括其他相關產業的開發。
如何使電影能夠獲得高票房,在保證電影質量的前提下,對電影市場的分析以及對影片的傳播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首先,商業與藝術同等重要。
一部電影是由影片的制作和發行兩部分組成的。
對于影片的制作,必須考慮市場定位,是否以消費者為中心,以“消費者需要什么”為宗旨來定位產品和賣點。
從電影市場的長遠發展來看,能夠敏銳洞悉電影市場,才能夠使影片和觀眾達到一種雙贏的效果,使電影在獲得觀眾良好口碑的同時也獲得相應的票房。
因此促使電影市場的持續繁榮不僅需要電影人才懂得電影藝術,還要懂得電影市場,從藝術與市場并重的角度來制作電影,那么電影產業的前景前途應該是無限光明的。
電影市場所需要的影片風格需要能夠兼容社會共性和個人風格的新型人才。
其次,雖然目前中國電影的營銷模式已經走出單一化的票房收入模式,但就市場營銷水平而言,中國電影行業不僅遠遠落后于好萊塢,而且與國內多數、其他行業也存在不小的差距。
提高和完善電影的營銷模式才能打開電影的國際市場,在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的同時將中國最傳統的文化和元素傳遞到世界,提高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增強中國文化軟實力。
相比于傳統的營銷手段,多元化的營銷手段能夠擴大電影的影響力,提高影片的知名度,以此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電影營銷不僅是一種技巧,一種策略,更是一門十分復雜和深奧的學問。
目前中國電影市場迫切需要既懂市場又懂營銷的專門性人才。
三、創意型人才
在文化產業發展的大環境范圍內,創意人才才是推動電影產業發展的根本動力。
創意人才對于創意產業,尤其是電影產業的發展具有極端的重要性。
首先,以動漫電影產業發展為例,目前我國動漫電影的發展水平與日本、美國夢工廠和迪士尼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目前國內動漫產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還存在著大量抄襲模仿的問題,作品缺乏原創。
國家政策大力扶植動漫產業發展,近千所學校都開展了相關學科教育,各地動漫基地如雨后春筍般興起,但是,這方面的人才缺口很大,致使包括動漫電影在內的文化創意產業陷入了一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境地。
如何扭轉目前這種山寨他人創意、電子的尷尬局面,歸根到底要解決人才匱乏的問題。
比如說1998年迪士尼制作的電影《花木蘭》,這是以中國古代的民族女英雄花木蘭的故事為原型制作而成的。
電影以花木蘭故事為底本,故事主題卻搖身一變,變得更國際化,花木蘭替父從軍的藍本經好萊塢改編變為婦女感情的現代演繹和少女不斷追求自我的經歷,由原來忠孝的主題上升到了對人性問題的探討上。
使電影融合了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的文化元素,成為一盤中西文化混合的大餐。
這部電影之所以獲得巨大成功,創意才是關鍵。
迪士尼將原本家喻戶曉的故事進行改編,在其中融入女權主義、個人主義和獨特的美式幽默,不僅使原本的故事煥發出新的生機,也拓寬了電影的題材,取得了藝術與商業的雙重成功。
其次,《功夫熊貓》是好萊塢繼《花木蘭》之后又一部取材于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動畫影片,這又是一個堪稱完美的電影創意。
影片所傳遞的仍然是地道的美式價值觀,影片尤其突出了熊貓的個人信心和努力對獲得成功的重要性,這是美式文化中個人主義的集中體現。
伴隨著影片獲得的巨大成功,中國電影人和觀眾不禁產生一種疑問:為什么中國的文化元素經過其他國家的加工制作煥發出如此動人的藝術魅力?為什么中國不能制作出這樣的電影?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將中國文化帶入了國際市場,提高了中國文化的影響力,但是造成這種尷尬局面的重要原因可以歸結為中國電影業創意型人才的缺乏。
事實證明,即使有豐富的創作素材,一旦缺乏好的創意,是很難制作出優秀的影片的。
傳統的人才隊伍已經很難滿足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浪潮下的電影業發展的需要,為了推動國內電影產業朝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電影界必須高度重視電影領域人才匱乏以及人才斷層的嚴峻問題。
本文以具體實例展開論證,從技術與藝術、市場與營銷以及創意三個方面論證分析了電影市場人才需求。
【文化創意中電影市場人才需求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有關蒲劇意中緣的分析與研究論文03-10
分析電影藝術與電視藝術的關系論文03-10
英語語言文化特點分析論文02-14
關于保險市場監管分析論文03-21
大學繼續教育市場屬性分析論文03-26
書寫華裔多元文化身份的分析論文03-10
高職市場營銷人才需求調查12-08
股票市場財富分析論文參考文獻06-12
班級管理文化建設分析論文800字03-1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