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語:大家是否有為工資可以放棄自己的理想?自己會這么做?這樣做我們會得到哪些?
- 1 -
每次談到追求價值和理想的時候,人們就會將它設定為“窮困潦倒地追求夢想”;反過來,當我們決定去賺錢的時候,又總是設想成“沒心沒肺地賺錢”。
其實大可不必這樣,現代社會讓大多數人可以基本兼顧賺錢和工作價值,既維持生活責任,又保證生活樂趣。
錢是我們選擇工作的重要標準,毫無疑問。同樣,錢也不是判斷工作的唯一標準,工作帶來的其他價值也同樣重要。選擇任何工作,一定是對這兩者進行了足夠的權衡。
我們往往不用在錢和理想之間做一個非此即彼的選擇,我們需要計算的是:到底為多少錢放棄理想;到底為理想放棄多少錢。
美國康奈爾大學做過一個調查,給畢業生提供兩份工作:一份是給美國癌癥協會寫一個宣傳,勸誡青少年不要吸煙;另一個是給煙草行業寫廣告,鼓勵大家吸煙。90%的人選了前者。調查里還有一個問題:第二份工作的工資要高到什么程度他們才會改變主意,結果是,第二份工作要比第一份工作的工資高80%人們才愿意選擇。
只要有所選擇,沒人甘于平庸。也沒有人真能做到對金錢無動于心。上面這個例子最好的一點啟示是,它告訴我們理想不是虛無縹緲的,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理想的等量金錢——不要排斥,這是特別好的一點,只有當我們可以用量化的商業標準來判斷自己理想的貴重程度,理想才真正貴重。
- 2 -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收益與自己創造的價值相符。因此,理想的工資意味著,我們得到的回報應該和我們為他人的生活做的貢獻成正比。但一些跡象表明,工資水平不總是公平的。
比如,護士是一份有價值的工作。除了具備照顧病人的專業技能,還得富有同情心?勺o士的薪資水平好像與它的重要性不相符。同樣,一位藝術家的年薪也很可能比不過銀行的基金交易員,但往往前者認為自己的工作更有價值。
于是人們常因這些問題糾結:我到底應該賺多少錢?我值多少?這樣的想法,使很多人一邊做有價值的工作,一邊感到“吃虧”。慢慢的,理想、價值跟收入被對立起來。
人們慢慢相信,工作的煎熬可以用更多錢來抵消,而理想一定要窮著去追求。
年輕時我們還有改變世界、動手干一番大事的決心。結果發現,去保護海洋,去非洲支教,都很難賺到錢。我們因此困惑,去做這些事情也就需要更大的決心。你肯定經常聽到這樣一些說法:“你好有追求。”“我們就是賺點錢,沒啥追求。”這兩句話背后的意思是一樣的。
- 3 -
首先要明白,工資與工作價值不完全對等。工資是由供需關系決定的。它不會問一個人有多高尚,多善良,它只會問:市場愿意支付多少錢?
護士的工作價值很高,但有很多人能做這份工作,所以護士的收入不算高。與之相反,人們愿意傾家蕩產雇傭殺手,往往是因為很難找到其他人扣動扳機并為之承擔風險。
另外一方面,因為缺乏市場需求,那些能引領靈魂、創造美的詩人和搖滾樂手,往往落魄。
價格不等于價值,這是課本上最基礎的經濟學理論?晌覀冇袝r候卻忘了它。我們還忘了,既然生活在市場經濟中,就應該理解它的規則。
- 4 -
事實上,很多真正熱愛自己事業的人從不覺得自己“賺得少”。
研究幸福的文獻認為,最能讓人深刻感到滿足的心理狀態之一是“心流”。它的意思是,你沉浸在某事之中,甚至忽略了時間的流逝。如果找到這樣的工作,你將成為全世界最幸運的人之一。
但大部分人并沒有這么幸運。煩惱總會有,但永遠別忘了找到煩惱的原因,想辦法解決它才更重要。
比如先想清楚,到底是你真的賺得不夠,還是你并沒有從工作里找到價值?也就是說,如果你放棄了一部分錢,那么這部分錢是否讓你實現了等價的價值和理想?
如果想清楚了,那么選擇就很簡單,要么在這份工作里找到足夠多的價值,補償你少拿的工資。要么得到更多的工資,補償你犧牲的理想。
很可能你并不是因為賺的少而不快,而是因為理想沒有被相應地放大而不快。先想清楚這一點,不要只跟著工資跑。如果在工作中得不到價值和成就感,人會陷入對“掙更多錢”的徒勞追求,而永遠覺得自己賺得不夠多。
人總以為,為了以后的幸福,要先忍受工作。但梭羅指出了這種想法的不合理性:“花了一個人的生命中最寶貴的一部分來賺錢,為了在最不寶貴的一部分時間里享受一點可疑的自由。”這樣工作,很可能是吃虧的。
- 5 -
要知道錢的重要性。同時也得明白,收入并不是一個合理的價值測試。合適的測試是,你要明白你多么重視你的理想,最好像開始我們所說的那個實驗一樣,知道他可以被用多少錢買走。這樣,你就會在糾結自己“該賺多少錢”的時候,有清晰的標準。
你就不會糾結理想和錢到底該選哪個的問題。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2.2016事業單位漲工資方案最新消息
3.2016年教師工資改革最新消息,全國各地教師工資一覽
6.2016年按工齡漲工資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