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非常強大,但是它還不如慷慨那樣強大。讓我們把它稱之為利他主義者的優勢。
去年,盡管美國的經濟危機導致經濟持續低迷、政治危機此起彼伏、可怕的天氣事件不斷發生,但是去年是我業務史上最好的一年。我的很多朋友和同事也都這樣說。我們都有些驚訝、深深地松了一口氣——并感到困惑。我們是善于分析、富有戰略型的人,所以我們開始討論原因。
我們曾經做過什么有效的事情?我們可以做更多這樣的事情嗎?
我們不能確定我們做過的什么事情發生了改變。在行業中沒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客戶也沒有什么共性。但是當我們開始分析新業務走向我們的路線時,有一件事情顯露了出來:下線和推薦都來自于相當初級的聯系人。
利他主義者的優勢
這引起了我的共鳴,因為我知道回首我自己的職業生涯,我所有最好的機會都是這樣來的。如果我是專注于戰略的關系網建立者,這樣的事情可能永遠都不會發生。但是我一直都抱著我會無條件地幫助我能幫助的任何人的態度,無論那個人是否可能回報我。我以每個人都有天賦、有前途和有潛力為前提。而且我很少會失望。
結果,我的同事也做了同樣的事情。她說:“我認為每個人都同等重要,我都認真對待。我不定制標準。只是在我能幫助的情況下,幫助他們”。
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引人注目的新書《給予與索取》(Give and Take)證明了這一點。他令人信服地證明了給予者比索取者做得更好。這并不意味著他們是盲目、瘋狂的利他主義者。他們有善于觀察索取者的眼睛,他們不會沒完沒了地被索取。但是他們的默認立場就是在他們能夠給予的地方幫助別人。
《給予與索取》是去年我最喜歡的商業書籍,尤其是它作為殺死對方并超越對方類書籍的健康解藥脫穎而出。在日益受到極端競爭影響的商業環境中,格蘭特認為慷慨更有效、更有創造力,并且它比損人利己的行為更持久。覺得你獲得成功的方式不起作用——部分是因為沒有人往前看得足夠遠,還有就是這樣的結果顯示出來時并沒有吸引給予者、追隨者或者支持者。
我和我的同事從來都不對年輕的新興高管慷慨,因為這是關乎戰略的事情。我們做自己的工作,因為我們就是我們。但是令人鼓舞的事情是,看到屈服于你內心的慷慨的力量有多么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