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在經歷著一場從物質到意識的深刻變革: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經濟發展的動力機制由主要依靠物力資本轉到主要依靠人力資本。中國如此,世界更是如此。
“21世紀什么最貴?人財!”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在一切事物的發展中,人是最可寶貴的資源,人是一切事情發展的決定因素。甚至可以說,現代企業的核心資源是人力資源,而知識型人才是人力資源的核心,企業要想獲得長足發展,首先必須獲得、留住、培養知識型人才。目前,整個社會對人才,特別是頂級人才的渴求正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急迫。
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建立起“留人不拴人”的用人新機制。
實施柔性引智措施,大力推進人才引進工程。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采取“季節型”、“假日型”、“侯鳥型”、“契約型”等柔性形式引進人才,即關系不轉、戶口不遷、智力流動、來去自由;建立起“留人不拴人”的用人新機制。
切實做到人盡其才,大力推進人才使用工程。
要創新選用人才標準,堅持在實踐中檢驗人才;
要創新激勵機制,建立起向優秀人才和關鍵崗位傾斜的分配激勵機制,允許和支持部分專業優秀人員兼職兼薪。
要進一步完善人才獎勵辦法,對為公司創造重大經濟效益的,要重獎;獎要獎得心動,罰要罰得心疼。
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著重看貢獻、看業績。
打破了隸屬關系,打破了地域范圍。
我們經常把企業的員工分為五種:人財、人才、人材、人在、人災。
“人財”自然是企業間爭奪的關鍵,企業會千方百計留住他們;對于有潛力的“人材”則需要企業提供一個好平臺使他轉化成人才;對于“人在”,如果企業有良好的用人制度和淘汰機制,他們也難以逍遙自在;企業追求人力成本最低化,對于“人災”,決不能姑息養奸,只有一個決定:趕走他們。
我們要所用,不一定要所有;我們要功能,不一定要職能;我們要使用權,不一定要所有權。
企業用人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求人(員工)為企業創造價值,創造財富。
面對人才資源有限、人力成本有限等的情況下,我沒有必要據為己有,只要主動出擊,采取一定的激勵機制和獎勵措施都能“為我所用”。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是指在使用利益既得的情況下,完全可以避免為獲得所有權所支付的對價。
“所有”只能是一時,“所用”才能更持久,
“所有”是手段,“所用”是目的,“所有”的本質也是為了“所用”。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想觀念,體現出一種氣魄,一種策略。
它強化使用權,淡化了所有權,賦予了所有權與使用權關系新的內涵,是一種現代財富觀念和用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