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例談初中物理有效課堂教學論文
摘要: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案例論述了如何實現初中物理有效課堂教學,從而真正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能力。
關鍵詞:有效課堂教學;創設情境;探究;引導;預設;生成
有效課堂教學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教學設施投入,取得非常大的課堂教學效果,也常被簡稱為“高效低耗”課。因為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要途徑,是學校教育最核心的活動,高質量、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基本前提條件。所以,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當前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如何實現物理課堂“有效教學”,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課題,下面以筆者在上“電生磁”一節突破重難點時所遇到的一些情況以及筆者所做的一些嘗試為例,談談相關感受。
一、電流的磁效應
演示:把一個用紙盒裝好的螺線管放到一個靜止不動的小磁針的旁邊,然后進行通電、斷電(電池讓學生看到)及其移走有通電螺線管的紙盒。
引導學生思考、議論:
1.你看到了什么?這說明了什么?
2.這個紙盒里裝的是否是永磁體?為什么?該磁場與什么有關?
引導學生探究:
現在大家試一下,用你桌面上的器材(兩節干電池,一根較長的導線,若干短導線,小磁針、小燈泡、開關各一)組裝一個電路,看你組裝的電路的電流能否使小磁針受力偏轉。
學生探究。
引導學生探究:
1.你們是怎樣做的?通電導線與小磁針怎樣放置?
2.剛才大家在做實驗時觀察到小磁針偏轉得大不大?你能說出其中的原因嗎?能否設計一個實驗驗證一下你的猜想。
學生探究。
引導學生探究:
小磁針是怎樣偏轉的?它偏轉的方向可能與什么有關?用實驗驗證一下你的猜想。
引導學生小結:
(人教版)教材開頭部分首先提出了電現象與磁現象之間有無關系的問題,緊接著介紹了人們發現電和磁聯系的大體歷程并對學生進行物理學史的教育,然后演示奧斯特實驗的探究過程。而筆者在教授以上內容時并非照本宣科,而是首先處理好教材內容和教學內容的關系:圍繞“電流的磁效應”,筆者先是創設情境,引起學生思考議論,并設計了三個探究板塊讓學生探究,其次,處理好學生和教師的關系:整個探究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先解決什么問題?后解決什么問題?解決的方式怎樣?教師是這個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應做到心中有數,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整個探究過程應由學生完成。
二、通電螺線管的磁場
1.探究通電螺線管的磁場與哪種磁體的磁場相似
引導學生思考:
讓兩個學生帶上他們的實驗器材上臺演示,將演示結果和教師演示的紙盒里通電螺線管的磁性強弱做比較。引導學生思考,談一談增強磁性強弱的方法。
進一步引導:
教師這個紙盒里裝的東西,它所采用的方法就是一種最常用的增強磁性強弱的方法,想不想看一看?(讓學生短暫思考)
經過創設情境,步步引導,學生探究的欲望進一步增強,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提高。
引導學生探究:
打開紙盒,拿出螺線管讓學生觀察。
用你桌面上的器材(器材:兩節干電池,兩根較長的導線,兩根長鐵釘,若干短導線和鐵屑,小磁針、開關各一),先纏繞兩個螺線管,為了纏繞方便,請大家把導線纏繞在鐵釘上。比一比,看誰繞得既快又好。
學生制作螺線管。
引導學生思考、作圖:
你認為可能有幾種纏繞的方法?你能畫出來嗎?
學生畫出的如下兩種螺線管的纏繞方法:
針對八年級學生空間想象能力不是很強的特點,筆者引導學生對照實物畫出圖1、圖2螺線管的繞線圖,為進一步學習安培定則做準備,分散了學習難點,減小了學生學習安培定則的的坡度。
引導學生思考:
用其中的一個螺線管,接上電源開關,用鐵屑均勻的撒在螺線管上邊,再拿起通電螺線管觀察鐵屑的分布,你發現了什么?由此你覺得通電螺線管的磁場與哪種磁場相似?
2.探究通電螺線管的極性與電流方向之間的關系及安培定則
引導學生探究:
既然通電螺線管外部的磁場與條形磁體的磁場相似,下面大家就用你們纏繞好的螺線管試一下,看一下通電螺線管的極性與電流方向(或螺線管的繞線方法)之間有怎樣的關系?注意把通電電流和螺線管的極性都記錄在圖1、圖2中。
學生實驗探究,并記錄如下:
學生交流與概括出的結論:
通電螺線管的極性與電流方向、螺線管的纏繞方法兩者有關。
學生概括出的結論,與筆者的預設有所不同,筆者先前預設至少有兩、三組學生可以得出:“通電螺線管的極性與螺線管中的電流方向有關”這一結論。 繼續引導學生:
現在大家把圖3—圖6電流方向標在螺線管上,然后比較圖3和圖5以及圖4與圖6螺旋管上的電流方向和磁極方向,你又有什么發現?
這里,教師挖掘出實驗記錄中隱藏的關鍵“探究點”,精心設計導向性信息,學生在這些導向性信息的誘導下,主動探究,而不是讓學生漫無邊際的、純粹的發現式的探究。(課堂上,教師一定要針對學生基礎進行實時、適當的引導)
學生小結:通電螺線管的極性與螺線管中的電流方向有關,與螺線管的纏繞方法無關。
在發現學生第一次探究結果與預設有偏差時,老師通過引導,使生成更有價值,也把整個探究活動推向了高潮。
引導合作學習:
兩個結論,第一個講與螺線管的纏繞方法以及電流都有關,第二個講與螺線管的纏繞方法無關,你是怎么理解的?
用哪一個結論來分析、記憶螺線管的極性與電流方向之間的關系比較簡單?
繼續引導學生:
怎么記憶通電螺線管兩端極性跟螺線管中的電流方向的對應關系呢?下面請大家翻開書本70頁,看畫面中螞蟻和猴子是怎么說的,你能想出類似的語言來描述通電螺線管電流方向跟N極位置的關系嗎?或者借用自己手指的關系來描述通電螺線管的電流方向與N極位置的關系嗎?請對照圖7—圖10進行學習。
學生合作學習:
學生交流:
某學生:螞蟻和猴子說的都對,安培定則講的方法也不錯,但我自己有一個方法,我覺得比安培定則更好,就是:打開右手手掌,手心對著螺線管,四個手指是電流方向,拇指所指的就是N極。相比安培定則,我的不用抓,更加簡單。
……
某學生的發言真的很好,出乎我的想象,也掀起了學生討論的高潮。在這里,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遠比教師講授或直接評判的方式好得多:
一是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教學的不足;
二是有助于張揚個性,使其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三是有助于學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見。
怎樣才能實現“有效教學”?筆者認為應注意抓好兩個環節(含處理好四個關系,解決好三個問題),即課前的準備環節和課堂調控引導環節。詳細說來,就是課前準備環節,
(1)要處理好教材內容和教學內容的關系,即可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教學內容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及結合學生相關知識基礎和相關的生活經驗,把課程內容通過重組、加工來整合、豐富教學內容,以期達到教學的最優化。
(2)要處理好教學內容和教法、學法的關系: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及學,F有的實際條件設計出的教學方案,應努力做到學生預習時已經掌握的知識不講,學生自學能夠理解的知識不講,但應設計練習反饋,還有,對難點問題如何突破、哪些問題可以進一步引申、什么地方應實驗探究解決,什么地方采用講授法,什么地方應合作學習解決較好等等,切實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3)正確處理好學生和教師的關系:教師是整個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其任務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努力營造探究的氛圍,把握探究的深度和秩序,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其任務是思考要探究的問題,設計并實施探究,交流、總結探究的過程及結果。
處理好(2)、(3)關系,即可解決“怎么教?”的問題。整個教學程序應是以創設情景,激發興趣,設置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稱之為課前預設)。課前預設一定要富有彈性,利于調整。
對于課堂調控引導環節,則要處理好預設和生成的關系,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學得怎樣?”,實時進行有效引導、調控,讓學生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學習,就一定有高效的“知識生成”。即課堂上,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哪些地方已經會了,哪些地方沒有掌握或理解上出現了偏差,這樣才能在課堂上進行有效引導、點撥,充分關注課堂的動態生成。具體操作時我們主要是通過生生交流、師生交流、課堂練習或檢測等反饋手段來關注學生“學得怎樣?”。一定要記住:我們的所有預設和引導,都是為營造較好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創造機會,并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服務的?傊行У奈锢碚n堂教學,首先取決于課前的準備是否充分,預設考慮是否周全,其次取決于課堂為如何實現這些預設生成所做的調控引導,如果我們都做足工作,那么課中一定會有我們期盼豐富的預設生成,即使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我們也可以調整預設程序或調整教學任務,使生成更趨于合理,也更有價值,同樣可以演繹未曾預約的精彩。
參考文獻:
[1]陳水娣.探析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成功(教育),2011(3).
【例談初中物理有效課堂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例談物理新課的導入方式論文06-15
初中物理有效性課堂措施論文10-09
初中物理有效性學習探析論文08-06
關于高效課堂教學初中物理的論文10-05
論文: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例談06-25
預設生成有效性的教學方式例談08-18
如何實施初中物理有效實驗教學論文07-18
初中物理力學有效教學策略探究論文09-08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論文(精選5篇)10-20
例談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的有效教學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