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語:自由職業的自由,不是辭職的自由,而是選擇的自由,那么什么是比自由職業者更酷的?是“自由職業態”?我們一起來了解。
1
自由職業者怎么才能自由
其實當你越深入研究自由職業者,越讓你困惑的是其實是基礎概念——到底什么叫做自由職業?
英文其實更接近本質(self-employed)自雇者:不屬于任何組織的人——按照這個定義,外包、臨時工、個體戶、都是自由職業者——替自己打工的人。
中文翻譯加進了“自由”兩個字,一下子就性感起來了。
那么。最吸引人的“自由”在哪?
是不是不用坐辦公室,不用按時上下班就是自由?
不是,出租車司機能自由上班,但要拉夠份錢才回,工作多久不是自己說了算;反過來說,很多企業的高管、銷售和BD都不需要每天打卡上下班——因為大家相信做到這個位置的人,已經有管理好自己的能力。
是不是不用在公司里遵守公司里的規則,可以挑客戶就是自由?
也不是,很多自由職業者在沒有個人品牌的時候,天天被人挑挑揀揀。我就認識一個作品被要求改了7次然后說還是下次再說吧哈哈哈的插圖師。反過來,公司里真正專業能力牛逼的設計師、有實力的經理,老板也是笑瞇瞇商量著來,因為他知道,這是爺——自己不伺候總能找到愿意伺候的人。
那么是不是只要業務能力超強,就可以當自由職業者呢?
還不是。我認識一個哥們老A,他有一項超強的能力是梳理結構與框架——不管什么問題,半天都能給你搞出來一個框架,然后找一群程序員就能干出來。就憑這個本事,兼職能一萬一天,一個月干2天下來和他月工資差不多。那要不要出去單干?——老A不愿意,因為他自己很清楚,這些單并不是天天有的。
怎么才算自由呢?
除非有一天,老A開始持續在他的潛在客戶圈子里發聲、寫作、培訓,越來越多人知道了他的能力,他開始給自己的梳理結構與架構的能力設計出一套業務價格,他就距離自由職業越來越近了。
但是他是不是一定要離開企業?也不一定,但是他可以選擇在這家或那家企業,可以選擇是不是離開企業自己單干。
這個時候,他就徹底自由了。
自由職業的核心是職業,而不是自由。
如果自由職業本身做為一種職業。這種職業最大的特征是:你一個人走通了專業能力出售的全產品鏈——專業能力封裝、定價、宣傳、銷售、升級、財務保障……自由職業是一個人的創業。
因為說到底,讓你不自由的,也不是打卡,不是老板,不是不夠專業,而是你缺能力。否則,即使你辭職去了珠峰頂洱海邊,你也不自由。
自由職業的自由,不是辭職的自由,而是選擇的自由,這個選擇背后,是能力的自由。
有了這些能力的人,你成為某種超級個體,在公司里公司外都還挺自由的。
自由職業不是一份職業,而是一種能力狀態。
與其叫做自由職業者,不如稱之為“自由職業態”。
自由職業態,意味著你自己能夠以自身能力為產品,自己構成一個完整的商業閉環。
自由職業是一個人的創業,這需要強大的心理能力和智慧。
2
自由職業的能力解構
自由職業態包括哪些能力?
你要能自我管理,當你學會距離自己床2米也不能偷懶睡上去,高效工作,也就取代了你的上級管理和KPI考核;
你要能自我營銷;當你學會自己賣自己,和客戶談業務聊人生, 也就取代了市場部銷售部商務部;
你要能自我更新,當你自己給自己設定學習計劃,持續了解同行動態;也就取代了人力資源部;
你要有財務能力,當你學管好自己的錢,抵御隨時有可能空檔期,也就部分取代了各種勞動保障,各種假期和保險的功能;
當你一項項修煉這些能力,等于你開始以自己的專業為核心,開始在自己身上一個個的建立新的部門,創辦一家一個人的企業——在一步步脫離保護的同時,同時也一步步的丟掉拐杖,獲得自由。
自由職業就是這樣一種勇敢而艱難的選擇。是在組織和個人之間,選擇把賭注壓在自己專業上,向前多走一步。這是一種專業人士的進化形態。就好像第一個人放棄了保護自己的樹林,決定雙足行走,從此選擇了某條進化的道路。
3
自由職業者能一直做下去嗎?
原來這么難啊,那自由職業是一個能做一輩子的職業嗎?
隨機調查了12個自由職業者,有6位說:“先嘗試一段,不行再回去(上班)別”;3名認為:“只是一個階段,未來要創業”; 還有3位堅決說,“再也不想回去了,我要干到死”。哦,還有1名說干到死的人但是實在干不下去,加入其他團隊了。
自由職業者分三撥人:嘗鮮者、創業者、永遠的自由職業者。
有一部分出來修煉一段覺得能力不足、一個人太孤單,或者新鮮感消失,他們會重新找個地方回去上班。
一部分做得好的,在競爭之下,會進一步進化成創業者。
像淘寶一樣,大家一開始兼職開店,開得好的就全職,成為了自由職業者。隨著越來越多人涌入這個領域,競爭越來越大,你肯定找幾個助理或外包幫你干——干著干著你成了創業者。咪蒙當年是辭職下海的自由職業者,現在做好了,也組建了自己的7人團隊,各自負責選題、策劃……這些新的小公司會在保持個性和提高效率之間找到平衡,形成新一輪的格局。
我從不認為未來是一個“平臺+個體”的世界,那只是過度,終局是應該是一個“大平臺+小團隊”的世界。
最后一群人會永遠做自由職業者,一種是業務單元小到無法外包的領域,比如表演、設計、藝術、文學這些領域,他們屬于天生自由職業者。另一種是那種達到了自由職業態,卻珍視自己的空閑時間多于職業成就感的人,他們能這么做,而且愿意這么做。這是超越了職業的高境界。
怎么說的來著?
——“世界上有一種鳥是關不住的,他的每一片羽毛都散發著自由的光輝! ”
4
30歲前成為自由職業者我要干什么?
正如我特別反對大學生創業(萬分之三存活率啊親),但是支持大學生創業教育一樣——帶著創業的心態工作,也許最后只有10%的人會創業,2%的人能成功,但是100%都會讓自己更好。
沖著自由職業態去工作,肯定會讓你眼界更寬,選擇更多,成長更快。
下面這7步也許對你有幫助:
1、確保自己先看清楚真相,反復問問自己是不是愿意投入這個領域
前面說過,自由職業是一條決心以自己專業能力為賭注的勇敢、艱辛之路,所以你首先要思考的是,這個領域是不是你真的希望專注?有機會勝出的?
另外,自由職業的形態真的是你喜歡的嗎?別光看朋友圈,找幾個身邊的真實自由職業者聊聊,讓自己做不悔的選擇。
2、找到一個能夠封裝成產品的能力,做到極致
自由職業必須要求個人能夠獨立產出獨立封裝的產品或者服務。所以藝術界、手藝人、服務者天生是自由職業者,而產業工人則很難做自由職業,因為如今的工業年代里,一個人的力量真的什么也做不出來。
同樣是文字工作者,寫小說的可以自由職業,編輯就不行,除非一直包到出版。設計能力可以封裝,但是美工就比較難,任何工作牽涉到量產一環,誰都沒法由著性子來。
我有個朋友特別擅長梳理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案例,于是總有大佬首富都找他喝茶,請教,為了感謝,請他吃20萬的飯局,就是不給他錢。他自己特郁悶,每夾一口就想,這一口五千塊啊,這錢給我多好啊!
他的問題在于,他能力很強,卻一直沒能封裝。有人把這個能力封裝成“課程”,賣的是講師費;有人封裝成“方案”,賣的是“策劃書”;有人封裝成“顧問”,賣的是“顧問年費”。你這種大仙一樣一呼就來,然后安靜的聽完給個答案也不盯著做,不知道有沒有效果,別人只好請你吃20萬的飯。
那么,如何判斷這門技能能不能產品化市場化?很簡單,你可以做點兒市場驗證——如果你已經能通過這門技能賺到能養活你的錢再開始SOHO。這就是所謂的「市場驗證」。你宅在家不能開辟出新路子。
3、提高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
要在自己家里、咖啡廳、在持續3個月沒人催沒人管的情況下不拖延的高效率工作,絕對是更加需要自律的事。說這個的太多,跳過。
4、學會自我營銷,找到獲客方式
越是專業人士越是抹不開面子,但其實越是專業人士,越需要懂得賣自己的能力。
5、積累人際網絡
好的人際網絡不僅僅能幫你獲得客戶,而且能夠利用人際網絡做各種事情,因為你不僅僅需要客戶,你可能還需要分包把一些工作外包,需要伙伴一起接很大的單,需要顧問在關鍵時候獲得資訊。這都通過你的人際網絡實現——不愛交往的人不會是好的自由職業者。有近四分之一的自由職業者的第一份工作是和原來的老板合作的。
6、培養自己的財務能力和商務合作能力
自由職業的經濟收入不穩定,所以財務方面你得有一定的規劃,不能指望通過花完每個月工資來理財。有一定的商務合作能力和意識會讓面對糾紛的時候有保護自己的能力——我就見過因為完全不會簽合同給自己挖大坑然后跳里面的自由女戰士。
最后,無數的慘痛教訓告訴我們,在中國購買社保是個挺重要而挺值當的自我保護手段,孩子讀書買房買車出國少很多麻煩,除非你錢多到無所謂,記得有機會給自己掛靠一個公司交社保。
5
為什么我不建議你搞什么自由職業?
為什么我不建議你搞什么自由職業?因為大部分人都沒有達到這個水平,而最好的修煉場,不是辭職,就在你當下,現在的職場里。
說實話,雖然我幾乎達到了自由職業態,但我很清楚自己沒法干自由職業者,我受不了一個人的孤獨,喜歡和一群人在一起大呼小叫的,這也注定了我選擇了創業。
但是我對于自由職業者保持敬畏。
自由職業是一種勇敢的自我超越追求——放棄了依附一個組織的資源和約束,也放棄了依靠相濡以沫;準備全力以赴以自己的手藝與天賦為生,相忘于江湖。
這種嘗試——如果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無論成還是不成,都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