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民國高考不拘一格選拔人才
羅家倫任清華大學校長次年招生考試時,一名考生國文和英文考得非常好,只是數學成績不及格。他親自把這位考生叫到校長室談話,之后特準其入學。這位考生就是錢鐘書。
原標題:民國高考趣事
1917年,他參加北大的入學考試。胡適閱卷時興奮地說:“我看了一篇作文,給了滿分,希望學校能錄取這位有才華的考生。”可校委們查看他的成績單,數學成績是零分,其他各科也平平。取棄之際,蔡元培校長力排眾議,破格錄取他。11年后,他31歲執掌清華大學。他就是羅家倫。
巧得很,羅家倫任清華大學校長次年招生考試時,一名考生國文和英文考得非常好,只是數學成績不及格。他親自把這位考生叫到校長室談話,之后特準其入學。這位考生就是錢鐘書。
1930年,國立青島大學招生考試,文學院院長聞一多出了兩個作文題:一是《你為什么投考青島大學》;一是《雜感》。兩題任選一道,他把兩題都做了。其中第二篇文章只有3句話,聞一多詠誦再三拍案叫絕,破例給了他98分的高分。那年他的數學考了零分,還是被青島大學文學院破格錄取。他就是著名詩人臧克家。
1930年他報考北大時,國文、英文得了滿分,數學考了零分,北大不予錄取。他不甘心,又轉考清華大學,結果國文、英文又考了100分,數學依然是零分。清華大學經過慎重考慮,毅然決定破格錄取。他果然不負眾望,后成為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明史專家。他就是吳晗。
錢文忠教授在撰寫《我的老師季羨林之學生時代》時,知道季老小時候學習嚴重偏科。他先是問季老本人當年高考時數學考了多少,季老只說“很低的”,其他并不多言。錢文忠查了清華大學的檔案,發現季老數學只考了4分,且他的第一志愿居然是數學系,真是令人難以想像。
在民國時期,像這樣不可思議的高考很多。如1932年清華大學的國文考試題,陳寅恪出了一道“對對子”的怪題。人們普遍認為陳寅恪此舉是有意復古開倒車,后來甚至還有人將這次考試當做笑談,以后“對對子”這種形式再沒有用,更沒有推廣。1946年北大、清華和南開3校的聯合招生,國文試題簡單至極,題目共兩道,一是作文:學校與社會;二是解釋成語的意義:指日可待、變本加厲、隔岸觀火、息息相關。讓人看了有不可思議之感。
像民國這些考試與錄取,有其特定的時代意義,是不能用今天的考試制度去衡量的。但就是在那樣的教育環境下,卻出了許多大師級的人物,其中就包括以上幾位,這也是頗耐人尋味的事!(來源:《品讀》文/孟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