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一份企業人員流動狀況的調查資料顯示:在各種組合形式的企業類型當中,私營企業人才的“跳槽率”是最高的。很多私營企業一年甚至要走掉“幾撥人”。這種現象在內地的企業里表現得尤為明顯。
私營企業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因子,但企業內部人員的頻繁流失無疑會給這些私營企業帶來人力資源上的缺口,使企業發展嚴重“供血”不足,但私營企業為何會出現留不住人的現象呢?
原因一:企業對人才的“占有欲”強,造成工作環境較為惡劣
私營企業不僅資產、資本私有,而且還總是想把人才私有,以實現對人才的“全擁有”,突出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工作時間無休止。一位從事快速消費品的朋友告訴筆者,他所在的一家中型規模的私營企業,工作起來從沒有時間“概念”,不僅禮拜天、節假日不明晰,就是一般的請休假也不準許,至于一天的工作時間,除了正常的上班、下班之外,就連晚上也不放過,通常是吃了晚飯后,還要工作到10點以后(該企業提供食宿),一天24小時,除了吃飯、休息,基本上都在工作,平均工作時間是12——15小時,此種作息時間,讓人長期處于疲勞狀態,以致這位同仁“衰老加快”,苦不堪言。
2、工作范圍無界限。私營企業較為鮮明的特點就是一人身兼數職,還要隨時聽命企業臨時安排。一個私營企業的營銷人員,不僅在市場一線“沖鋒陷陣”,回來后,還要干些裝車、打掃衛生甚至到車間“充當工人”的行當,讓人不明白他們到底是營銷人員,還是“裝卸工”或“車間工人”。
工作時間、范圍不明確,讓人不得不昏天黑地、沒日沒夜地干,工作環境異常險惡,久而久之,人員的厭惡之心頓起,人走也就不足為怪了。
原因二:企業運營不規范,有“法”不依人茫然
私營企業的運營往往是規而不范,有“法”不依,讓人不知所措,表現在:
1、機制不健全,有“法”似無“法”。很多私營企業不是沒有“法”,而是也有一些零散于各部門的“法”,只不過這些“法”是擺設,沒有用機制去“串”起來,實現“聯動”而已。比如,有的企業制度不少,但缺乏執行力,責權利不清晰,同崗不同酬,獎罰不分明,執行沒有組織,或者就是制度制定者、執行者同為一個部門,不能有效“傳輸”和公平執行,使企業看似有“法”,但實則無“法”。
2、人治大于“法”治。即人大于“法”、情大于“法”。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不僅“投機倒把”,蔑視“法律”,而且企業內部運營,也不是靠“法”治,靠機制、靠系統,而是個人靠權利、靠命令、靠指揮,來使企業正常運轉。一家私營食品企業,從產值幾千萬,到目前的兩個多億,一直都是“人治”天下。
不可否認,私營企業在創業初期,“人治”因靈活、決策阻力小而使企業“船小好調頭”,從而更容易獲得發展機會,但企業再上一個臺階和層次之后,“人治”大于“法治”便暴露出諸多弊端:首先,用命令和指揮手段去操控企業越來越不靈,原因是企業大了,部門多了,命令有時“鞭長莫及”。其次,“人治”大于“法治”,,使員工產生越來越多的不滿情緒,他們迷茫、困惑和抱怨,而積怨一旦加深,人,也就離走不遠了。
原因三:企業任人唯親,人才“四面楚歌”
一位在私營酒廠擔任營銷總監的朋友給筆者打來電話,說企業里一些部門要職被老板親戚占據,身邊“底細”頗多,他說話、辦事都得小心翼翼,唯怕說錯了什么、做錯了什么,他感覺他現在的處境是“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快要面臨“四面楚歌”了,這讓他很惶恐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