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中的文化需要轉換到以績效為導向、注重人才的企業文化。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僅26.6%員工滿意所在企業文化相關文章,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可瀏覽(yjbys.com/hr)。
受訪者眼中理想的管理文化是:尊重并聽取員工想法,營造具有人文關懷的工作環境,讓員工有歸屬感。
最近,不少網友在網上吐槽企業內部的一些“極品規定”,例如瀏覽網頁需要給經理打報告,有專人巡查偷拍員工電腦屏幕,要求員工每天提交一份工作細節表,要具體到每15分鐘做了什么……很多企業都希望形成一套獨特的管理文化,增加員工的積極性和認同感。但這套“文化”員工是否買賬,能否真正激發員工的熱情和創造力,卻很難衡量。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益派咨詢對202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7.6%的受訪者直言自己所在企業有一些“極品規定”。只有26.6%的受訪者對所在企業的管理文化表示滿意。
最讓員工難以忍受的是賞罰不夠公平、辦事流程繁瑣和網絡限制監控
調查顯示,40.7%的受訪者覺得自己所在企業的管理文化是“寬松”的,27.8%的人覺得“一般”,29.7%的受訪者感覺“嚴格”。
在最讓員工難以忍受的規定中,排在前三位的是“賞罰不夠公平”(50.6%)、“辦事流程繁瑣”(50.0%)、“網絡限制監控”(47.8%)。其他還有:“無故加班加點”(46.1%)、“沒有人情味”(45.9%)、“干預個人生活”(45.3%)、“財務上斤斤計較”(29.8%)等。
李靜是北京海淀區一家互聯網公司的程序員。他說:“自從公司開始實行12小時工作制,每天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幾乎為零。晚上回家有時不僅趕不上地鐵,的士也很難打到。程序員本來應該有自由的環境進行創作,如果工作沒完成,不用上面說,自己也會主動加班。可是,明明已經集中精神早早完成了工作,還要苦等到深夜,就太讓人難受了。”
曾晨是上海一家貿易公司的談判專員,她說上班第一天就見識了公司的“極品規定”,“公司規定如果出差,出了上海200公里才會有補貼。上班第一天,老板直接甩過來一把尺子和地圖,要求以辦公大樓為中心畫圈來決定以后出差補貼的發放。這也太斤斤計較了,首先就預置了對員工的不信任,我們干起工作來也提不起精神啊。”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特約企業文化專家宋杼宸認為,一些企業的“極品規定”確實存在,“很多人都希望能有寬松的工作環境,但也要看企業的類型;ヂ摼W企業為了激發員工的創造力,不能設置過細的管理規定。但像鐵路和電力行業,往往采用準軍事化管理,要求員工服從調度。很多國企,一邊沿襲老的管理方法,一邊又要快速應對市場,所以常常‘身子走在腦袋前面’,管理文化與業務性質不匹配,難免會引發員工抱怨。”
僅26.6%的人滿意所在企業的管理文化
當遭遇這些規定時,受訪者的反應不一,61.6%的人會“和同事私下里吐槽”,41.8%的人會“想一些巧妙的應對辦法”,32.8%的人會“忍著”,23.4%的人會“通過正常途徑給企業提意見”,13.7%的人會“跳槽”。
和朋友交流后,曾晨發現,有極品規定的公司不止一家。“他們也有諸如桌上植物高度不能超過30厘米、不能擺放私人物品、不能用午休椅、不能收私人快遞等規定。從公司管理角度來說,這完全是本末倒置。只想要靠行為上的整齊劃一來收服員工,卻不知只會更加喪失動力和凝聚力。”
閻麗杰是遼寧一家銀行的柜員,“我覺得我們銀行的規定過于死板了。見到有人來辦業務必須起立,右手臂彎呈90度打招呼,客人走的時候也要做一遍,還和獎懲掛鉤。這樣不僅我們感覺壓力很大,有時候客戶見我們突然起立也覺得莫名其妙。以客戶為本的文化沒錯,但要切實有效。之前看到有公司在做績效獎評時,領導會點評一個員工最佳行為、一個最差行為和一個觀察到的典型客戶,這就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我認為這才是好的管理文化。”
在廈門大學企業管理系副教授何燕珍看來,從企業的角度來說,企業管理中矛盾常發和管理者的素質有關。很多管理者不重視企業制度的延續性,在制定措施時常常忽視了員工的情感因素,本該柔性協調的地方卻以硬性管理強加到員工頭上,這就會產生束縛,引起反感。其實,軟性的、人性化的措施更能表達對員工的信任。從員工的角度來講,我國員工的職業化程度并不理想。國外員工會明確上班時間是屬于企業的,認為偷懶是不正當的,國內員工卻會跟企業“周旋”,這也促使管理者采取硬性管理,結果更加適得其反。
調查中,只有26.6%的受訪者對所在企業的管理文化滿意,42.5%的受訪者覺得一般,29.7%的人表示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