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化定位出發,這樣的大型集團企業又必須是“一主多元”的母子文化建設構架。一主,就是塑造集團的主體文化,這是強調“統一性”。從這個意義上說,集團公司的下屬企業不管在哪行哪業,企業規模多大、歷史多長,企業文化建設都必須堅持對內的統一性原則,克服各自為陣的“小主體”文化束縛。與此同時,在堅持“統一性”的基礎上,還必須賦予下屬企業相對的獨立性,創建“多元”的子文化,以調動集團公司和下屬企業的兩個積極性,這是既尊重歷史又尊重現實的實事求是的做法。
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到,文化與戰略的緊密相連。不與戰略密切配合、不能成為戰略實施的推動力,企業文化就沒有生命力。多年過去了,李德懷認為當時給江銅做的定位非常準確,F在的江銅,所有的標志都是江銅品牌,而下屬每個公司又有自己的五年發展規劃,集團管控從原來的一盤散沙轉變為一股合力,戰略統一、品牌統一、人力資源與管理統一,幾年內企業發展很快。當年的銷售額是62億元,到2011年則達到了1200億元。如今,江銅要走向國外,文化又有不適應的地方了,有些方面還要重新提煉。
文化“系統性”,綱舉目張
給企業文化做個性化“定位”的同時,就應該著手進行企業文化的系統性梳理,這也很重要。
在文化的系統性梳理方面,博采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將企業文化的價值理念基本分為了三個層次:戰略層價值理念、核心層價值理念、系列層價值觀。
戰略層價值理念,指的是對企業長期發展有用的理念,如愿景、使命、宗旨、發展方針等,這樣的理念不是今天用了明天就不用的,而是能在企業長期發展中起作用的部分。
核心層價值理念,則是指以核心價值觀構建的價值體系,它包括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道德、企業作風等經營理念和管理理念,F在,企業在日益重視如“誠信”這樣的價值觀,其實,這個層面的內容缺了哪個都不行。
而系列層價值觀,這里用的是“觀”,如海爾“賽馬不相馬”的人才觀。這個層面不叫理念,稱觀念,如人才觀、品牌觀、環境觀、安全觀。國有企業還有廉潔觀,現在國有大企業黨委都要求有廉政文化。這叫系列層,系列層的價值觀還可以繼續延伸到企業管理、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的方方面面。
從博采的研究看,企業文化并不局限于理念識別、行為識別、視覺識別的三大識別系統模塊。在這三大識別系統的基礎上,他們開發了品牌文化、質量文化、安全文化、服務文化、環境文化、制度文化,共九大識別系統。
而這些工作的重心,就是把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管理的內容進行內在地結合,包括企業文化與戰略的結合、企業文化與人力資源的結合,企業文化與品牌營銷的結合,他們把這稱之為企業文化與“金三角”的結合:文化——戰略、品牌、人力資源。
文化形成系統,就能產生綱舉目張的作用。
如要將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相配合,博采提出了C-H模型,C就是企業文化,H就是人力資源。
大家一般都了解人力資源是企業的第一源泉。但是,什么是人力資源的源泉呢?這背后的源泉必定是企業的價值理念體系。
就說“識人”,不同的人才觀會形成不一樣的“識人”標準。而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人才觀,也就會體現在它所建立的人力資源價值體系中,如它的人才測評體系是否科學、企業的崗位分析手段是否恰當,等等。
再如“送人”,這也是人力資源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有的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就通過企業文化這個紐帶,如舉辦年會時把已離開的員工再邀請回來,創造大家庭的口碑傳播做品牌,來維系一種良好的企業社會資源關系。
文化咨詢,落地能力要強
博采還曾做過濟南鋼鐵的文化咨詢。濟鋼是山東省大型國有企業,原來主要承擔中厚板鋼材的生產任務,生產的鋼板80%是造船、造坦克用?伤鼈児こ處熣f:就算出口,我們也不是賣產品,是賣資源。因為國外買走了產品,不是造船用,而是回爐,再提煉后才能造船,拿到市場上,價格就要翻倍了。
于是,企業實施技術改造,花了700萬元買了德國產的二手設備。大家非常高興,因為如果買全新產品,7000萬元都拿不來。可回來一開機,軋鋼卻使不上勁兒,原來設備上有裂縫,賣家是在裂縫處抹了膩子,然后噴漆,根本看不出來。
博采與濟鋼對接后,雙方開始了多年的交往。最初的一段時間,為找到文化定位,博采反復地考察企業,磨合了很久。終于在企業的產品資料里發現了“精料”、“精投”、“精煉”這樣的要求,鋼水出來才能保證鋼材的質量。李德懷茅塞頓開,濟鋼要的是“精品”文化。這個文化定位一提出,企業上上下下都能接受,開始了全員精品意識、實施精品戰略。就為了這個精品戰略,博采還提議濟鋼應該進行真正的技術改造。
當時國家控制很嚴,企業不允許隨意增加產量,不允許重復引進國外設備。而濟鋼每年的生產任務是300萬噸,怎么推進精品戰略?博采與濟鋼共同探討,又做了兩次市場調研,提出:打開省內市場。省內有包括海爾在內的八家家電企業,還有汽車企業,需要的鋼材量大,且是薄板,基本都來自進口。濟鋼如果進口兩條薄板生產線,一個熱軋,一個冷軋,不要說產品出口,也不要說賣到全國,僅山東省內就能走俏。
當濟鋼把這個方案報省國資委后,沒想到,立刻得到了極大的肯定和支持,很快就批了下來。因為既沒有增加產量,也沒有重復購進設備,還為省內企業提供了精品薄板鋼材。上了生產線后的確見效很快,僅在山東省內每年就銷售100萬噸薄板產品,海外的客戶對產品質量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企業銷售額不斷上翻。濟鋼總經理李長順非常感慨:精品文化,精品戰略,非常適合企業的情況。
這樣的案例在博采咨詢中還有不少,它給我們的啟示是:從文化理念的提煉到執行落地,咨詢公司要有很強的“資源整合”能力,不能僅停留在“紙上談兵”。
一個好產品管3年,一個好領導管5年,一個好機制管10年,而一個好的文化管100年。21世紀,企業文化依然是企業做強做大做久的根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