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企業的生存環境,比以往更為復雜,更為多變。為了謀求生存,企業必須學會如何在復雜不利的環境中創造性地突圍。大企業在與經營靈活的小企業競爭時,更應該探尋各種途徑進行創新。因此,眾多企業紛紛選擇內部創業這條道路。
企業在戰略更新、商業重振,以及創建新事業等眾多舉措上取得成效,都可以歸功于內部創業。而且如果實施得當,內部創業完全可以幫助企業擁有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如何培養內部創業家
所謂創業(entrepreneurship),就是指建立新的生意渠道,簡單講,就是成立一家新的企業。新企業的擁有者就是企業家(entrepreneur)。而內部創業(Intrapreneurship)則是指企業內部的員工為企業帶來新的投資項目、新的戰略部署,或創新性變化。所以,內部創業家(Intrapreneurs)就是指企業內那些能夠產生創意,為企業帶來創新或找到新商機的優秀員工。
研究表明,成功的內部創業家并沒有什么絕對的專屬特征。相反,只要有了正確的環境和支持,很多普通的企業雇員都可以成為內部創業家。那么,企業應該怎樣做,才能培養出這種具備創新精神的內部創業者呢?
首先,公司的最高層必須明確推動并鼓勵員工創新的企業思路。同時也要保證每一位員工都充分了解這一思路。這是企業從管理層面上,朝著培養內部創業家邁出的第一步。這樣的思路,可以讓員工清楚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幫助他們適應企業實施的新戰略新部署。同時,也有利于員工在企業轉變的過程中或轉變之后,實現內部創業。
其次,企業各部門的管理者都必須支持員工的內部創業,F代企業中,某個積極想法得以成功實施,必須有來自企業最高領導的大力支持,這一點已經成為企業管理的常識。但是,如果這種支持僅限于企業最高層領導,卻具有鮮為人知的危害性。
多數情況下,僅僅依靠企業最高領導的支持,是無法讓一項政策在企業內貫徹落實的。所以,為了保證員工內部創業成功,還必須有來自企業上下各級管理者的共同支持。比如有些企業,雖然為員工的成長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個性化或專業化的培訓計劃,但是其企業文化卻并不利于人才的成長。一位美國跨國公司的總裁曾經這樣告訴筆者:“有些hr369.com大企業的立場是:我們不需要毛毛蟲,我們只需要蝴蝶。因為如果我招募了一個新人,然后通過各種職業培訓及技能發展對他進行培養,可是將來這個員工未必一定能夠變成企業所需要的人才。一旦培訓結果并不理想,那么企業就得付諸額外的代價,去培養另一名員工。這就好比是企業得到一條毛毛蟲,然后希望它能夠變為蝴蝶。但也許到頭來它卻變成了一只丑陋的蛾子,而那樣的話,企業就必須重找一條毛毛蟲,然后從頭開始。但是如果企業從一開始得到的就是一只蝴蝶,就無需費這樣一番周折了。盡管這只蝴蝶并不完美,但至少你知道它是一只蝴蝶。所以,有些公司寧可花大價錢挖來一個履職經驗豐富的現成人才,也不愿意費心思去培養自己的員工。
建立合適的企業組織架構
在下面的案例講的是來自四個不同企業的員工,他們都要參加培訓。培訓之余,這些員工還必須繼續本職工作,因此所有人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既要做好本職工作,又要完成培訓課程。這個時候,來自他們頂頭上司的支持就十分必要。比如,允許他們提前下班,以便有足夠的時間趕路并按時上課等。
盡管企業的最高領導明確表示,支持員工參加培訓,但有些員工的直接上司,卻未必樂意體諒員工的辛苦。有的部門經理甚至會對員工出言挖苦,施加額外的壓力。最后,企業領導不得不出面干預,制止部門經理的行為,來讓這些員工既做好本職工作,又能參加培訓。
所以為了鼓勵內部創業,企業要么采用有機的管理框架,要么成立一個專門的內部創業團隊或部門。而那些做不到這兩點的企業,就需要對企業架構進行調整。
企業的有機管理框架,其基本理念就是使企業的組織架構更為扁平,減少層級,減少官僚主義。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員工溝通,鼓勵創新,增強信息的內部流通,提高企業對外部環境的敏感程度和反應速度。此外,通過權力下放,級別低的員工會擁有更高的自主性,推動創新理念的執行。
一些研究者指出,企業也要防止個別品行不良的員工擅權謀私,做出有損企業利益的事情。因此,在賦予員工自主權的同時,企業也應該落實相應的制度管理和稽查機制。
豐田公司就采用了扁平的企業架構并從中受益。豐田在2009年業績不佳之時,對企業架構實施了一系列的調整。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和海嘯,讓豐田的生產一度中斷,當時豐田公司摒棄了自下而上逐級匯報,然后等待逐級批復的傳統做法,而是授予各級經理自主決斷的權力,以節省時間,減少自然災害對公司的影響。此外,為了進一步提高公司的決策速度,公司總裁豐田章男將董事會的成員削減了一半。一番變動之后,豐田的業績大幅提升。 但是對于多數企業,這樣大刀闊斧地架構重組,從企業文化或財務狀況角度來講,也許既不可行,亦不理想。那么另一種做法就是成立一個內部創業的專門團隊或部門,就像企業智庫一樣。這個團隊或部門的首要任務,就是提出創新性建議,擴大企業利潤,讓企業獲得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成立什么類型的內部創業團隊或部門,取決于企業的具體目標和實際需求。對于那些需要改善現有運作過程的企業來說,一個潛力開發型團隊(an exploitative team)(即專注于提高企業內部現有運作過程及產品的團隊)便是最好的選擇。而對于那些想要開拓新的投資渠道的企業,一個外向開拓型團隊(an explorative team)(即致力于開拓全新產品和運作流程的團隊)則更為適合。當然,企業還可以同時成立多個不同類型的專門團隊。
但無論是哪一類團隊,都必須采用各種辦法,最大限度為企業帶來創新。這一點,可以通過評估備選成員的背景、資質以及經歷來保證實現。為了達到最大的創業效果,企業應當保護團隊免受不必要的干擾,比如來自企業的日常雜務,或是其他落選員工的嫉妒等等。
建立信任、公平的企業文化
有了合適的架構,企業還必須通過文化建設,增強內部創業的效果。成功實施了內部創業的企業,在企業文化上都具有這樣的特點:高度信任感,高度心理安全感,高度的正義及公平感,以及對錯誤和失敗的超強容忍力。
心理安全感指員工在有風險的人際交往中,對可能的負面結果毫無顧慮(即不害怕會得罪人)。工作中的心理安全感表現為,與同事合作時,態度積極坦然,溝通開誠布公,彼此相互信任。這樣的工作氛圍,對企業創新和內部創業,都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