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層管理者是企業發展的中流砥柱,各自肩負著或大或小的職能部門的發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高層的管理培訓的資訊,歡迎大家閱讀!
管理培訓不必完全靠外部老師
中高層管理者是企業發展的中流砥柱,各自肩負著或大或小的職能部門的發展。如果一個中高層者能夠有進步,那么就會影響一個部門員工的成長。所以,企業對于管理干部培訓是十分重視的,是企業內部培訓的主體。
新任中層管理者的培訓,往往是培訓部門牽頭,組織各個線條的高管為其培訓,這樣在職位上、資歷上都可以給中層學員一些幫助。但新任的高層干部、在任的中高層干部的培訓,在企業內部除了老板可以培訓之外,就無人可以擔任講師了。
內部講不了,就聘請外部的老師吧,學院派的、實戰派的講師請了一大堆,版權課程、知名課程上了很多,但學員往往是一周之內就忘記了,記不住理論,與企業內部實際情況又不一樣,很難完成遷移、轉化、應用,花了大價錢的投入,除了課上的激動激動,課后的行動幾乎沒有。
人中學、對標學,管理培訓可以這么搞
“課中學”,是我們從小到大常用的一種學習方式,聽老師講課,需自己領悟,能記住多少、理解多少往往也不會評估學員,尤其是對于管理培訓這樣的人際類偏抽象的課程。在課上啟發觀念、交流理念還是沒問題的。
中高層管理者除了“課中學”,還可以“人中學”、“對標學”。每個干部在工作中都會產生最佳實踐,比如北京分公司老總選人才比較牛,山西分公司老總培養人很厲害,把每個干部的最佳實踐萃取出來,每個人都可以其他人的最佳實踐,這就是“人中學”、“對標學”。
因為都是一個公司的,行業、產品、制度、環境等基本相同,學起來容易、做起來輕松。學員在輸出經驗,在進行“教中學”,獲得很大的成就感, 彰顯自身的內部影響力;學員可以瞬間遷移,轉化快、落地快;還會引起學員的反思,在對標中思考自己的管理經驗,完善自己的管理方式。
經驗萃取:學員是老師,老師是萃取師
學員是老師,老師是萃取師。中高層管理做為學員,在萃取經驗時,身份就變成了老師,因為學員在輸出經驗;而老師在講授基本的萃取要點之后,就轉為萃取師,協助學員萃取經驗、輸出成果。
主題是大綱,框架是經驗,手冊是成果。當次要萃取的主題,就是萃取經驗的課程大綱;學員萃取出的操作步驟、流程,就是經驗(內容);經驗寫成案例式的文章,匯總成冊后就是成果。
掌握萃取技術,內部也能做高管培訓
管理者的經驗萃取,一般分為六個環節:職責轉主題、主題拆場景、場景出經驗、經驗變工具、工具成案例、案例匯成冊。按部就班地進行,就可以輸出成果,讓學員相互學習。
●職責轉主題
中高層管理者的時間都比較緊張,一般也就能夠拿出兩天進行培訓,所以,管理經驗的萃取宜精不宜多。管理經驗的主題從哪里來呢?主要就是根據管理職責,從帶人和理事兩個角度梳理管理職責。
根據迫切性、重要性、完備性等三個原則,公司選擇一個主題,比如如何激勵員工、如何分解部門指標等,一個主題才能把經驗萃取透徹,才容易輸出成果。
●主題拆場景
管理經驗往往蘊藏在管理場景中,由此要把管理主題拆分成具體的管理場景。管理場景就是最小的獨立的管理事件。管理主題可以由大到小的拆分,也可以由小到大的轉化,選擇一種方法即可。
一般而言,一個主題可以拆分成幾十個典型的管理場景,基本可以做到班級人手一個,這是分工。還需要將管理場景,按照企業實際情況,進行排序,便于后期的成果匯總。
●場景出經驗
管理場景下需要有具體的管理動作,做的好的就是最佳實踐,最佳實踐拆分成具體的操作步驟就是經驗。管理者往往是“手中有,口中無”,能夠做“明白”,但說不“清楚”,這就是經驗還沒顯性化、結構化。
●經驗變工具
經驗萃取出來之后,還不能直接照搬照用,還需要進一步優化。
要把經驗進行量化的描述,避免誤解;然后還需要轉化成操作的工具,比如盤點的工具、計劃的工具、監督的工具等;銷售、客服、管理等人際類的經驗,還需要轉化成話術,直接使用,提高經驗的復用性。
●工具成案例
管理經驗的呈現,寫成案例是比較合適的,輕松、實用。
醒目的標題、對話式的案例導入、簡練的經驗陳述、口訣化的操作步驟、可量化的實施標準、可復制的管理工具、可模仿的管理話術、概括式的總結,構成了案例式文章。每個學員都把自己的管理經驗,寫成一篇結構化的文章。
●案例匯成冊
管理經驗呈現之后,就可以匯總成果了,結合管理場景,擬定出二級目錄,匯編內容成冊。
以小組為單位,分派不同管理場景,交叉審核;不確定的內容,全班同學進行討論,最后確定經驗手冊。
當前企業中高層管理的培訓,引進外部培訓過多,總結內部經驗過少;“課中學”過多,“對標學”過少;老師教學員的過多,學員做老師的過少。
企業內部存在的管理經驗,在還沒有萃取出來之前,過度依賴外部的管理培訓,是對內部干部不自信的表現。其實,內部的管理經驗,還很少有內部干部搞不定的,只是缺少經驗萃取的技術、引導,導致經驗還暫時分散隱藏在干部個人身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