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語:做為企業的HR或者領導人,對于企業的員工培訓你是如何看待的?是從哪個角度看待的?
高度決定視野,視野影響決策。九年前,我眼中的企業培訓就是上課。而當下,我眼中的企業培訓則是實現企業業績倍增的有效途徑。屁股決定腦袋,腦袋決定思路,思路又決定出路。培訓在國內這些年,走過了風風雨雨,企業從恍然大悟到將信將疑,再到一票否定,最后到繼續嘗試與彷徨,簡直就是五味雜陳。作為在企業從事培訓hr369.com的工作者來說,無疑是戰戰兢兢又不時表現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狀況。培訓從屬于人力資源部門的單位占主導,而人力資源在企業的地位又偏于弱勢的也是占主導,地位決定了話語權,也從本質上注定了培訓工作開展的步履維艱。
影響培訓的因素有很多種,企業內部自身制度文化,員工本身,市場環境,授課者,組織者等方面,在無數培訓工作者想突破瓶頸時,發現難以招架如此多影響培訓效果的因素,無奈只好作罷。要想開展好培訓工作的方法其實有很多種,但畢竟企業培訓不是個人考試學習,可以完全一人做主,涉及到的因素很多。這些年,在無數企業跟風似開展了企業內訓師培訓后,最后發現和公司的績效考核一樣終歸不了了之。所有問題都有其根源,如若解決不了,只是在事務層面尋求解決之道終歸是不長久的,而這樣操作最大的壞處就是首先自我失去了開展好企業培訓的信心,然后就是廣大學員失去學習信心,更核心的則是影響了決策人、公司老板對培訓投資的信心。一切的一切,得從源頭上解決,方能治本。培訓是為了什么?對于企業來說,回到最根本的一點那就是盈利。企業存在的價值之一就是獲得盈利,而利益最能吸引人們的關注。如若培訓不能實現這樣的目的,那么就如失去了民心,談何長遠發展?
培訓若可以讓參訓人員獲得價值回報,那么積極性就會加強很多。執行力培訓也罷,內訓師培訓也罷等等,站在企業角度,一切都是為盈利服務,只是創造價值的方式不一樣而已。沒有業績支撐的培訓都是不長久的,不管你信不信,這就是規律。作為管理者或者培訓工作者來說,掌握了用培訓來為業績操作的方法,就是獲得了一條職位晉升、更高收入回報的法寶。當一個人把思想聚焦于盈利時,便會找到很多方法,唯有這樣才能和公司老板、學員處于同一頻道,有了各方的支持,工作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基于對培訓這樣的定位,是源于自我多年總結的經驗,也因為本身自己在做企業,所以更懂得培訓在決策者中的定義。有了這樣的思路,其實就是和企業整個戰略、銷售等方面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采取這樣的模式開展培訓,其效果自然不言而喻。那么該如何通過培訓為企業創造盈利呢?可以嘗試用營銷的方法、政治的手段、企業家的角度來開展。
培訓最能見效的部分就是銷售這塊,所以充分分析企業客戶情況,然后用培訓來影響,并通過特定的促銷、政策等方面吸引客戶來學學習,并通過學習來產生訂單,這類培訓目前在經銷商模式的企業運用的比較多,但很多企業還是把經銷商年會按照傳統的模式來做。用什么方式去吸引客戶來參加由企業組織的培訓,用什么樣的系統來留住客戶持續學習,這是企業需要去解決的兩個問題。會議營銷盡管不少企業在操作,可終歸缺乏體系支持,難以達到一個合適的效果。如果通過培訓能幫公司成交更多業績,銷售人員會不喜歡嗎?老板會不重視你嗎?一切都源于自我的缺陷,導致更多糾纏于培訓日常的事務中,忘記了培訓的最終目的,就如很多人在奮斗的路上忘記了自己的夢想。
人力資源本身在國內企業真正推廣時間還比較短,很多培訓人員都是臨危受命或者半路轉型,在面對市場如此變化莫測的當下,要開展好培訓真乃不易。有企業家朋友問我,如何開展好培訓?我說要有真正能站在企業經營角度去思考的人、有專業知識背景、有師資渠道等資源、懂策劃這樣一支團隊,那么公司的培訓就可以支撐到企業的經營發展,否則則很難。優秀的人不乏一部分選擇了自我創業,還有一部分做了自由培訓師、咨詢師,因為企業的機制難以給到他們想要的。每一個培訓管理者不能總把自己當做一個普通的人力資源工作者,要學著用營銷的思維,老板的角度去開展,同時多到外面接觸優秀的人,向其學習交流,不要把自己封閉在企業里,一定要走出來,這樣方能讓自己不至于落后于這個時代。
作為一名培訓咨詢業的從業人士,感受到一種責任,這是行業賦予給我們的使命。
如何確認哪種崗位的員工需要進行培訓
企業對員工進行培訓多數是以幫助員工提高崗位勝任力為目的進行的,這一培訓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員工的崗位勝任能力,但是也容易忽略員工的需求,導致很多不利的后果。現實中很多企業因為培訓不當,往往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企業對員工進行培訓的時候往往犯以下錯誤:
1. 盲目跟風。市場上流行什么就培訓什么,沒有制定培訓計劃,即使制定了培訓計劃,也沒有結合企業的實際。
2. 把培訓當成了一種任務、福利,而不是一種責任。有些企業選擇員工進行培訓的時候,不是根據員工的需要,而是誰的業績和表現好,就把培訓名額給誰,使得業績越差的員工得不到培訓,最后越來越差,而業績好的員工培訓之后無進步,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
3. 培訓制度和流程建立不完善,無法將培訓課程內容在工作中轉換。有些企業在培訓的時候請外部人員講課,卻沒有和對方交流公司的問題所在和員工的培訓需求,所以培訓內容往往空洞和難以理解,根本無法解決公司的實際問題。
如何確認哪些人需要培訓及培訓哪些項目,是多數企業面臨的難題。結合多年實踐經驗,建議企業可以從以下三方面思考:
第一、領導層角度。作為企業的領導層,應該對員工工作情況有所了解,找到員工的不足或短板,結合這些短板設計相應的培訓項目。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提出的“木桶定律”告訴我們: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決于桶壁上最長的那塊木板,而取決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塊木板,劣勢決定優勢,劣勢決定生死,這是企業界最知名的管理法則。任何一個組織,可能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而劣勢部分往往決定整個組織的水平。人非萬能,每一個員工必然有其不足和缺點,管理層面對員工的短板的時候,應該理性對待,積極尋找解決的辦法,人都是可塑的,如果管理層動員公司結合員工短板,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必然會讓公司這個“大木桶”盛下越來越多的利潤。
第二、員工個人需要角度。每個員工的職業發展規劃不同,動機需求也有所差異,其對培訓科目的需求點也會有所不同。每個員工都是相互獨立的個體,人與人之間自然也是千差萬別,有的員工想朝著技術方向發展,其對技術能力提高方面的科目關注點更多,而有的員工更想從事人際方面的工作,則其對人際溝通方便的關注會更多。而且不同階段的員工其需求也會有所不同,就像生活中剛結婚的女人更關注家庭和睦,而剛生完孩子的女人更關注如何養育小孩兒一樣,隨著階段的不同,需求也在不斷變化。例如,沃爾瑪被管理界公認為是最具文化特色的公司之一,在員工培訓計劃上,沃爾瑪始終推行培訓與個人發展相結合的方式。人力資源部會與每個新員工進行溝通,共同為他們制訂職業生涯發展計劃。員工的職業生涯發展計劃一般由一個個具體的目標組成,最近目標就是接任自己上司的職位,以此為基礎,提供相應的培訓,使員工快速達到下一個目標。沃爾瑪針對不同崗位和不同級別的員工有相應的培訓計劃,極大地提高了員工相關的技能。因此,企業應該結合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點有針對性的設計培訓科目。
第三、組織發展與個人矛盾點角度。這個角度更多體現在實際工作與工作標準之間的差距上,企業應建立崗位任職資格模型或能力素質模型,使員工能夠將自身工作情況與模型所需進行對比,從而從更加客觀的視角發現不足,這些不足與短板是今后需要培訓的科目。我們曾為某國有煙草企業進行項目咨詢,其人力資源部在收集員工培訓需求后,發現員工會提出英語培訓、速記培訓、插花培訓等等與工作本身相關不是很大的一些培訓需求,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差異,團隊老師認為主要是因為該企業缺少相應的任職資格模型,員工不清楚自己與標準之間的差距。除此之外,我們曾在幫某企業梳理員工職責中發現,該企業中有一名員工平時表現很好,企業也經常送其接受培訓,但工作中還是會經常出現一些問題,對照幫其梳理后的崗位模型,團隊老師發現其崗位所需的商務標書制作,該員工并不具備,這是其工作中經常出現問題的原因之一,之前接受的培訓并不能很好的彌補這一不足點,造成員工對培訓失望沒有積極性。團隊老師建議對其進行標書寫作的培訓,實踐證明其之后工作效率有所提高,且對培訓也更認真對待。因此,企業應該將任職資格模型梳理清晰,明確員工工作中的短板與不足,針對不足有計劃的進行培訓。
對于一個公司來說,最具有價值的不是寫字樓,不是機器,而是為之勤勤懇懇工作的員工。而員工個人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整個企業的總體實力。員工培訓是企業人力資源資產增值的重要途徑,是企業增加收益的重要途徑,是使員工達到人崗匹配的重要一環。企業培訓并不是在黑夜中的獨自摸索,而是在目標明確的情況下按圖索驥,針對性強、兼顧員工和企業雙重利益的培訓,才能實現培訓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