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培訓體系是為了達到保證企業培訓行為的有效性或者保證培訓工作的績效的目的而制定的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模型。以下是yjbys小編為您整理的提高企業培訓效果的7個方法,希望能提供幫助。
1.豐富培訓內容和手段
培訓內容應從狹隘的崗位職務培訓轉向豐富多彩的全方位培訓。員工培訓的內容不僅僅是技能的培訓,同時還要求員工向各個領域滲透,使企業培訓進入更深層次,對員工進行全面的素質、素養和技能的培訓。如企業文化培訓、企業歷史培訓、職業道德培訓、團隊精神培訓等。同時,培訓內容要有針對性、實用性、前瞻性,要結合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來設計合適的培訓內容。
從培訓手段而言,我國企業傳統的組織培訓的方法有講授法、演示法、視聽法、角色扮演法等。各種培訓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優缺點,為了提高培訓質量,達到培訓目的,往往需要各種方法配合起來,靈活運用。而現行的企業員工培訓多是課堂講授為主,培訓方法單調枯燥,員工抵觸情緒較高。應采用靈活多樣的講授、游戲、角色扮演、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等方法,讓員工親身參與、親自體驗,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另外,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培訓手段不斷更新,現代教育培訓的發展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企業要根據對知識、技能的需求量、緩急程度及培訓的內容、人員、時間、地點、施訓單位等選擇不同的培訓方式,以滿足培訓對象獲得知識的目的。
2.擴大培訓對象
“木桶原理”告訴我們,一個企業好比一個大木桶,每一位員工都是組成這個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塊木板。衡量一個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力,不僅僅要考察企業里是否有一小部分優秀人群,更要考察企業的整體人力資源狀況。以往只對中高層管理者進行培訓而忽視對基層員工培訓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只針對部分人員進行培訓的情況會使得被忽視的個人或群體變成企業大木桶上最短的木板,從而制約企業整體競爭力的提高。因此,企業培訓就是有組織有計劃的企業全員的學習,不論管理者或者員工,都需要不斷地的學習。培訓對象應該全員化,要按職務、崗位、文化程度分類、分層次對員工進行持續培訓。
3.重視培訓效果的評價
效果反饋可以重新審視當初的職業能力分析是否準確、開發設計是否科學合理,所選內容、教材、教師、教法、形式是否得當;從結業時看培訓質量如何、效益如何,從教與學兩方面分析得失,提出今后的改進意見。在評價時,要正確的選擇培訓評估方法,將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相結合,實現優勢互補,從多方面設置培訓評估的指標,而不是僅僅從投資回報率來評估。
目前在評估一個培訓計劃或項目的效果和效益時通常是參考柯卡帕切提出的“四標準”,即學員的反應,也就是評價學員對整個培訓過程的意見和看法,具體包括,對培訓計劃是否滿意、是否喜歡、是否認為有價值,包括對培訓的內容、講課老師及主持人的水平、培訓的方式、時間安排、環境設施等各方面的反應程度;知識標準,員工通過培訓學習所獲得的有關工作原理、技術技能、程序、態度、行為等;行為標準,也就是培訓過后培訓學員返回工作崗位的行為變化,主要是行為表現和工作績效;效果,培訓活動的開展對企業及工作環境產生什么影響,培訓的投資回報。
4.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培訓效果的好壞是由企業績效是否得到提高以及得到了多大程度的提高來衡量的,而績效的提高基于員工素質的提高。因此,培訓要以促進人的發展為基點,始終堅持 “以人為本”的原則,在注重整體培訓目標的同時,兼顧員工的個性發展,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開發員工的潛能,鼓勵制定培訓計劃的同時,將培訓計劃與與員工的職業生涯設計結合起來,以高績效模型和員工任職資格為標桿,及時更新和調整培訓方案,實現培訓的全程化,促進培訓與員工職業生涯設計的無縫連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5.充分認識培訓工作的重要性
世界上大多數優秀企業幾乎都有自己的訓史,都熱衷于人力資本投資。根據統計,美國企業每年在培訓上的花費約300億美元,約占雇員平均工資的5%,目前已有1200多家美國跨國公司開辦了管理學院。
而我國各類企業在員工培訓方面的投資與發達國家相比仍處于很低的水平,用于員工培訓的投資微乎其微。據有關部門對282家國有企業的調查,員工培訓投資經費只有工資總額的2.2%(職工人均教育經費僅49.5元),遠低于發達國家10%~15%的水平。鑒于這種情況,我國的企業決策者必須樹立人是企業所擁有最寶貴的資源這一觀念,以長遠的眼光看待人力資源的培訓,依據企業長期的戰略發展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推動這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