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鐵三角:制度、流程、機制
老故事:
圣誕節到了,一個貧窮母親只能給她兩個兒子一塊小小的面餅作為圣誕晚餐?墒莾蓚不懂事的兒子卻給他們的媽媽出了個難題,無論她打算怎么分,總有一個兒子說媽媽偏心,把自己這邊分得小了。
萬般無奈之下,這位媽媽只好想了個辦法:“老大,你過來,你來切這個餅。但有個條件,你要讓你弟弟先挑切好后的半個餅。”
這一下,兄弟倆都沒話說了。老大只有盡量切得一般大小,否則自己肯定只能得到小的一半;而老二則只好瞪大眼睛,盡力挑出稍大一點的那塊。盡管兩塊餅肯定大小不一,但兄弟二人只好各自認命,因為在媽媽制定的規則之下,不論誰吃了虧,能怪的只有自己。
“圣誕節快樂”是目的,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母親制定了“平分面餅”的制度,可只有制度顯然達不到預期,于是有了“老大切餅,老二先挑”的流程.....
思考:
其實分面餅的可能的做法有以下幾種:
1.老大先分,老大先得
2.老大先分,老大后得
3.最后還請信賴的母親作為公正的第三者分......
試想建立在方法一的基礎上,基于“老大”的大哥謙讓,公正的心態,一次可能做到公正,但如果10次,100次呢,老大會不會一直甘心“吃虧”呢? 萬一“老大哥”不懂事呢?
結果是顯而易見的,長此以往,在現有的制度/流程下,最終會將“好人”變成“壞人”。
而建立在方法三的基礎上,對于企業來講,無疑將流程拉長,并且衍生了第三方的成本;還可能給兄弟倆對其施加影響的可能性。
從上述這個經典故事中,我們看到了做好一件事的三要素:制度,流程與機制。
首先我們對于制度所描述的通常是應該怎么做、必須怎么做的問題,具體是企業價值觀,使命,愿景的體現;而對應該由誰來做、哪個部門或崗位來做,如何來做通?慷鞒虂韺崿F。
制度與流程二者的關系如同”提壩”之于“河道”的關系;如果沒有“提壩”作為護航,河道將失去方向,甚至泛濫。
在制度、流程皆存的前提下,故事中兄弟都比較認同方法二的做法,是“機制”發揮了影子作用,也就是通常我們講的游戲規則支配了利益的博弈;制度、流程、機制三者缺一不可,我們稱之為“管理的鐵三角”。
它給我們日常管理的借鑒意義在于:
我們的管理者在“建制度,定流程”,我們稱之為“例行管理”,如何將”機制“理論嵌入其中,會讓我們的流程具有靈魂;而在大家都認可的前提下,制度/流程執行的效力將得到保證,因為執行的好壞與自己的收益/需求直接相關。
如此下來,嵌入良好機制的制度與流程,具備了讓“壞人”變“好人”的機能。而不是我們看到的”我做得越多,出錯的機會越多,挨罵的機會也越多的惡性循環“或者”一味的責備老大不公平"等等的故事......
作為管理者,不妨用"管理鐵三角"審視,梳理一下您的流程:
1. 您的管理是僅僅靠制度來管理嗎?
我們過去很多國有企業可能是這方面的典型,制度不可謂不多,但缺少可復制的流程作為支撐。
2. 您的流程有可信賴的制度來護航嗎?
我們很多快速發展的中小企業,通過ISO9000等管理體系建立起了流程,但組織缺乏對于愿景、使命、價值觀的深度思考,流程缺少了激勵與動力。
3. 您的流程管理中,是否會將”好人“變成”壞人“呢?
我們很多管理相對規范的企業,很多老板在抱怨,要制度有制度,要流程有流程,為什么員工的執行力就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