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5年,金融行業不可謂不熱鬧。亞投行、阿里銀行、華瑞銀行、滬港通、自貿區、產權交易所等等新興業態或詞匯隨時充斥著新聞或社會輿論的頭版頭條。如果說2014年是金融行業變革和挑戰之年,那么,2015-2016年就是深化、融合和創新的兩個年頭。隨著金融產品不斷創新、金融市場層次不斷豐富、投資渠道不斷擴大、行業界限不斷被打破以及諸如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等政策利好消息的不斷涌現,金融行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也將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諸如復合人才和跨界人才的獵聘和培養、員工工作滿意度和敬業度的提高、如何保證激勵體系持續對人才產生價值、互聯網思維的轉變等等話題,成為了近期業界人力資源圈里經常探討的話題。那么,未來兩年金融行業人力資源管理的趨勢將是怎樣的呢,近日,眾達樸信研究院結合近期接觸到的眾多金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總結出2015-2016年金融行業人力資源管理趨勢,以期為金融行業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對市場挑戰的過程中提供參考。
一、前后臺激勵體系內部公平性有待改善
金融行業的內部公平性不足一直是行業的特征。內部公平性有兩個層面,一個是新業務和老業務的激勵力度及分配的公平性。隨著近兩年金融行業轉型加快,以互聯網金融業務為核心的相關新興子業務讓很多行業企業有了更多的業務選擇。為了快速搭建人才團隊,競爭性的、談判性的、高績效的薪酬策略往往更易獲得青睞,這樣不免導致新老業務員工薪酬差距會逐漸拉大。因為清晰、公平的能力體系和績效體系還沒有搭建起來,所以對于人才的使用往往很難做到人盡其能,這樣更會加劇這種不公平性。相對于新老業務內部公平性,前后臺的內部激勵公平性矛盾更加突出。不論是薪酬待遇、學習機會、晉升通道還是榮譽獎勵,前臺人員往往比后臺人員更具優勢。當然,隨著未來行業企業逐漸確立競爭優勢,逐漸需要搭建內部運營體系確保企業戰略和業務策略的落地 ,這種“重業務,輕管理”現象將得到逐漸的改善。除此之外,金融行業個人和團隊的激勵平衡,個體和系統的機制平衡,也是未來幾年需要探討的重要課題。
二、組織結構調整更加頻繁
無論是產品線的拓寬,還是新興行業的介入,如今的金融行業不可能在對組織結構和部門職責長時間的一成不變。根據眾達樸信年初發布的《2015年金融行業人力資源政策趨勢調研報告》顯示,超過65%的行業企業(調研樣本近400家)在第一季度會調整或優化組織架構。超過半數的行業企業都會多對部門經理層級以上崗位進行新的人事任命或調動。無論是直線型結構、事業部結構還是矩陣式結構,對于資源如何協同、流程如何高效運轉、如何激發各條線微創新等都是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未來兩年將有更多的行業企業在組織架構變革中煥發活力。
三、人力資源業務協同趨勢明顯
圈里的人經常說,人力資源是研究人的,研究到最后是研究業務的,這句話在金融行業來看,顯得很恰當。筆者在近期接觸的金融公司,在招聘人力資源高級管理者時,都會要求其對業務流程、產品知識有所了解。金融業各子行業專業差異很大,且在產品類型、客戶群體、操作手法等方面有很大的區別。另外,各細分板塊對于人才結構,對于核心人才的定義往往也有很大的差別,如銀行的核心是風控,是風險的厭惡者;期貨的本質是價值,是風險的喜好者,而信托本質是靈活,是資本和資產的聯接者。這些內容對人員配置,能力評價,激勵體系的建立都有很大的指導價值。人力資源要精通業務,不僅能夠有效地使人力資源政策和機制落地化,而且還能做到業務協同,切實做到企業和部門的戰略合作伙伴。
四、行業人才結構不合理,企業人才布局提速
金融行業是最早融入經濟全球化競爭的行業之一,自然對于行業人才隊伍建設的要求也是國際化的。除此之外,隨著金融產品的多樣化、跨界化和信息化趨勢日益明顯,對于行業人才隊伍中的高端人才和復合人才的需求也急劇增加。這與目前金融行業的人才結構還有很大的差距。目前,金融行業存在著高層次、創興性、跨行業人才稀缺,熟悉產品開發、風險管理、國際金融業務的人才更為稀少。今年,筆者在北京接觸的眾多金融行業企業都在高價尋找具有國際執業資格的高端金融人才,部分企業找了2個月都沒有找到合適的人才,可見人才稀缺的程度。在這種情況下,行業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者更應該具有前瞻性和業務協同感,做好前期的人才盤點和規劃,有目的、有節奏地進行人才儲備和培養。人才布局的快慢將直接影響著企業的業績和未來發展的空間。
五、行業企業對培訓要求將逐漸加高
金融行業企業在培訓方面的投入在全行業來看算是比價突出的,但仍然存在著針對性不強,效果不明顯的情況,雖然大部分企業培訓體系已經全部或局部搭建起來,但真正能夠做到支撐業務策略落地的培訓課程占比并不多,而且參與培訓的人員積極性并不高,很難達到預期的培訓效果。因為市場核心人才稀缺度和流動性都比較高,所以,完善和接地氣的培訓體系或課程更加顯得重要。它不僅能夠短期內培養人才企業所需要的能力,更為關鍵的是,人才也會因為企業的培訓體系產生一定的粘性。筆者接觸的一些金融企業通過行動學習、小組討論、內訓師培養等形式或方法,組建了培訓項目團隊,不僅使企業快速地更新知識,快速地承接市場反應,而且能夠活躍組織氣氛,吸引和保留一大部分核心骨干。因此,未來的培訓不僅僅是人力資源管理的一個模塊,它也許會穿插于運營管理中的每一個細節,成為業務部門最親密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