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如何破?
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大家知道怎么破?下面是相關知識,歡迎大家閱讀與了解。
通過對1800多家小微企業的融資結構和融資成本進行歷時兩年的跟蹤調查,發現,造成小微企業“融資貴”的原因較為復雜,需要正確認識、理性看待、全面分析、找準癥結。降低融資成本不能只靠銀行單打獨斗,需要企業、銀行、政府等共同努力,多措并舉、綜合施策。
小微企業既是商業銀行金融服務的重點領域,也是薄弱環節。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需中央重視,社會關注。筆者針對1800多家小微企業展開調研,在問卷調查基礎上,剖析了小微企業融資結構和基本情況,比較了不同融資渠道的融資成本,分析了造成小微企業“融資貴”刻板認知的主要成因。
銀行貸款是小微企業外源融資主要方式
內源融資是小微企業主要資金來源。我國小微企業資本結構中自有資金占比較高。調查結果顯示,樣本中80%以上的小微企業自有資金占比超過80%,其中51%的小微企業自有資金占比在85%以上,22%的企業占比在90%以上,僅有不到5%的小微企業自有資金占比在50%以下。
與此相印證,根據國際金融公司(IFC)調查結果,我國小微企業內源融資的平均水平為91%。經營年限短于5年的小微企業內源融資比例在90%以上,經營期達到10年的小微企業內源融資的比例為83%。因此,內源融資是小微企業資金的主要來源,外源融資在小微企業創立和發展過程中處于次要地位。
發達國家處于創業和起步階段的小微企業,融資結構與我國相似。在此階段,美、英、德、加、法、日等國小微企業內源融資的占比分別為83%、68%、66%、58%、55%、49%。發達國家小微企業一旦走過初創和起步階段,由于具備良好的融資環境和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很快便可獲得外源融資,而在我國內源融資始終是小微企業的主要資金來源。
銀行貸款是小微企業外源融資主要方式。我國小微企業外源融資渠道中,銀行、民間借貸、小貸公司是最大的資金供給方,均提供了萬億元以上級別的融資規模,而其他融資方式,如擔保、金融租賃等,目前的融資規模均僅在數百億元左右。其中,銀行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已超過20萬億元,民間借貸的規模在10萬億元左右,小貸公司貸款余額超過1萬億元。
根據國家統計局調查數據,將銀行貸款作為主要外部資金來源的中小企業占比達到70%以上,且隨著企業人數、營業收入的增加,這一比例逐步增長。其中,50人以下的企業中,將銀行貸款作為主要外源融資渠道的占比為56%;51-200人的企業中,占比為67%;201-500人的企業中,占比為68%;500人以上的企業,占比為72%。營業收入100萬元以內的企業中,將銀行貸款作為主要外源融資渠道的占比為58%;101萬-500萬元的企業中,占比為58%;501萬-1000萬元的企業,占比為68%;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占比達到77%。
本次問卷調查結果也顯示,超過90%的調研樣本將銀行貸款作為主要外部資金來源,且超過三成的被調查企業貸款來源于多家銀行,貸款機構涉及五大行、城市商業銀行和農信社等。
小微融資外源渠道之中銀行貸款成本最低
銀行、民間借貸、小貸公司是小微企業最主要的三類外源融資渠道。總體而言,小微企業通過銀行貸款融資的成本最低,年化利率大多分布在5.22%-6.09%之間,但由于第三方費用的存在,容易造成銀行“融資貴”的刻板認知,其貸款利息和第三方費用兩者合計一般仍低于10%。小微企業通過民間借貸融資的年化利率大多在15%-30%之間,最低為10%,最高超過100%,融資成本最高。其中,傳統合會形式(合會意為“輪轉儲蓄與信貸協會”,是一種成員之間的民間借貸和資金互助,同時涉及了儲蓄服務和信貸服務,目前普遍存在的是家戶間的標會)的融資成本約為10%;地下錢莊年化利率大多在36%-60%之間,最高超過100%;新興互聯網P2P借貸形式的融資成本在25%以上。小微企業通過正規小貸公司融資的成本在20%以上,高于銀行但低于民間借貸。
銀行渠道融資成本一般低于10%。近三年,小微企業通過銀行貸款渠道融資的綜合成本一般在10%以下,其中貸款利息占融資成本的60%左右,第三方收取的各種費用約占40%。
貸款利息方面,80%左右的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利率上浮區間為20%-40%,但利率上浮40%以上的貸款筆數占比逐年提高,最高上浮超過100%。以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4.35%計算,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大部分在5.22%-6.09%區間。
從區域對比看,主要受金融市場發育程度的影響,小微企業貸款利率的上浮區間存在一定的區域差異。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上浮區間相對較低,在10%-40%之間,最集中的上浮區間是20%-30%(占比54%);珠三角和東北地區上浮區間為20%-50%,最集中的上浮區間是30%-40%(占比60%);中西部地區的上浮區間最高,最集中的上浮區間是40%-50%(占比47%),最高上浮超過100%。
同業對比看,從五大行到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再到城市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利率上浮區間逐漸增高,大型商業銀行融資成本低于其他銀行機構。五大行小微企業貸款上浮區間一般為20%-40%,其中上浮20%-30%的最多(占比53%),最高上浮不超過100%;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主要上浮區間為30%-50%,上浮30%-40%的最多(占比53%),最高上浮超過100%;城商行主要上浮區間居于30%-50%之間,其中上浮30%-40%的最多(占比50%),但其他上浮區間大多集中在50%-100%,最高上浮超過200%。
貸款費用方面,小微企業貸款第三方收費項目有十幾項,金額占比較大的主要有以下幾項:一是抵押物評估費,由評估中介機構收取,根據抵押品評估價值分檔次按比例收費,收費標準通常為抵押物評估金額的0.1%-0.25%;二是抵質押品登記費,由登記機關收取,收費標準為評估額的0.1%-0.3%;三是擔保費,由擔保公司進行擔保的,企業需要向擔保機構支付擔保費用,收費標準通常為評估額的1%-3%。此外,為了滿足銀行貸款要求和貸后管理要求,小微企業每年要通過會計師事務所做公司財務的審計報告,收費標準通常為公司資產比例的0.4%。
在小微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中,銀行貸款的實際融資成本最低,但調查結果顯示,36%的小微企業認為成本最高的融資方式是向銀行貸款。究其原因,一方面因為銀行是小微企業融資的最主要渠道,另一方面企業和社會公眾大都忽視銀行收取的貸款利息和第三方收取的其他費用的區別。當小微企業銀行貸款融資的綜合成本上揚時,往往將其歸咎于銀行貸款這一融資方式,因此導致“融資貴”矛頭直指銀行機構,而較少指向第三方機構。
民間借貸渠道融資成本出現穩中有升趨勢。小微企業通過民間借貸融資的年化利率大多在15%-30%之間,且自2014年以來呈現出穩中有升的趨勢。民間借貸種類繁多、形式復雜,其中,合會、地下錢莊、互聯網P2P借貸是目前常見的主要形式。
傳統民間借貸形式中,合會形式的借貸方式出現時間較長,發展相對規范,其利率通常高于銀行貸款利率,但低于民間借貸的整體平均水平,且近年來市場化特點更加明顯,目前合會會息大多為10%左右。除合會外,從事放款活動的地下錢莊通常以典當行、寄賣行、投資公司、房地產中介公司等形式為掩護,其利率水平通常為月利率3%-5%,年化利率達到36%-60%,高位時可達到月利率6%-7%、年化利率72%-84%,資金緊缺時期短期急用的借出月利率甚至超過10%、年化利率超過120%。同時,由于地下錢莊大多采取提前扣息的方式,借款人到手的資金已扣除了利息,按此折算的實際利率更高。
在民間借貸新興形式中,互聯網P2P借貸是主要形式,近幾年成交額出現爆發式增長;ヂ摼WP2P借貸按成交金額加權平均的年化利率在20%左右,不同平臺差異較大,從12%至40%以上不等,加權平均年化利率在20%以上的占到六成。此外,P2P借貸平臺收取的服務費大多在2%以上,部分平臺還按月收取0.2%-0.5%的管理費,因此小微企業實際付出的年化資金成本至少在25%以上。
小貸公司渠道融資年化綜合成本超20%。小微企業貸款通過正規小貸公司融資的平均年化利率在15%左右,絕大部分貸款利率在10%-25%之間。目前國內主要的小貸公司發放的貸款,年利率介于10%-15%的貸款筆數、金額占比分別為43%、29%,年利率介于15%-20%的貸款筆數、金額占比分別為15%、33%,年利率介于20%-25%(含)的貸款筆數、金額占比分別為36%、32%。
除此之外,小貸公司大多會向小微企業收取手續費等多項各種名目的融資費用,合計年化費率一般會超過貸款金額的5%。因此,小微企業通過小貸公司融資的年化綜合成本超過20%。
小微企業融資貴認知成因復雜
從融資成本比較可知,小微企業通過銀行貸款融資的成本相對最低,但大多數小微企業甚至社會公眾的普遍認知大多仍然認為銀行貸款融資貴。造成這一刻板認知的原因主要在以下方面:
與企業利潤率下滑相比,銀行利率“相對貴”。2014年以來,我國實施了10次降準降息,有效發揮了基準利率的引導作用,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利率明顯降低,目前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已經降到4.35%,利率上浮幅度也有所下降,多數企業的貸款利率都出現絕對下降。但由于經濟不景氣,企業經營困難,利潤增速大幅下降甚至出現虧損,貸款利率下降幅度低于企業利潤降幅,從而顯得相對貴了。例如,調查中不少小微企業由于其主營產品價格大幅下降,企業從盈利變為虧損,去年還覺得貸款利率不高,今年就覺得難以承受了。
與貸款相關的第三方費用疊加,銀行貸款“附加貴”。雖然貸款利率逐步降低,但與貸款相關的擔保費、評估費、登記費、審計費等非利息支出成本卻基本未降,甚至有逐步走高的態勢,貸款利息以外的費用支出抬高了信貸融資的總成本。如調研樣本中的某小微企業,在商業銀行貸了200萬元貸款,期限1年,貸款利率5.655%(比4.35%的基準利率上浮30%),繳納擔保費6萬元(費率3%),向擔保公司提供反擔保的抵押物評估費1萬元,抵押物登記費1500元,融資總成本9.24%,相當于基準利率的2.12倍。
貸款期限錯配,通過民間高利貸進行搭橋倒貸“應急貴”。銀行為控制風險,一般只給小微企業發放期限不超過一年的短期流動資金貸款,掐頭去尾,可用的時間不長,有的貸款跟生產周期和經營周期不匹配,貸款到期時企業無足夠資金歸還,不得不借助民間借貸進行過橋倒貸。一些企業在銀行貸款到期后,為滿足銀行“還舊借新”的要求,通過民間高利貸進行短期周轉,支付高達3%左右的月利率,年化利息率高達30%以上,個別企業甚至因此而破產倒閉,陷入“不‘搭橋’等死,‘搭橋’找死”的死結。
為提升綜合收益,部分銀行附加貸款條件與收費“總體貴”。與大企業相比,銀行在與小微企業的業務合作中議價能力更強,居于主動地位。有些商業銀行,尤其是小銀行仍不同程度存在以貸引存、以貸款做保證金簽發銀行承兌匯票或信用證,變相提高企業融資成本的情況。調查結果顯示,約6%的企業表示一些銀行存在捆綁收費情況,盡管貸款利率不算高,但算上強制搭售的各類金融產品,企業的綜合支出就很可觀了。
與政策性資金相比,商業銀行貸款“顯得貴”。國家專項建設基金利率只有1.2%,農發行、國開行的貸款利率一般也低于商業銀行貸款利率,相比之下,商業銀行貸款利率即使比基準利率下浮也“顯得貴”。部分企業和社會大眾等以政策性資金為對比,認為商業銀行貸款較貴,希望商業銀行貸款也能夠參照農發行、國開行的貸款利率。
銀政企應多方合力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小微企業“融資貴”問題成因復雜,需要正確認識、理性看待、全面分析、找準癥結。破解這一難題需要打組合拳,發揮企業自身的主觀作用、商業銀行的主力軍作用和政府的引導作用,還需要其他融資機構以及擔保、保險等密切配合,多方形成合力、協同發力。
對融資貴問題要正確認識,理性看待。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高是世界范圍內的普遍現象,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是市場規律發揮作用的客觀存在和客觀結果。亞洲開發銀行的研究顯示,亞洲小微企業貸款的名義利率一般在30%-70%;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經營的格萊珉銀行,其明確宣布的名義利率為20%,而根據一些學者的測算,其實際利率高達100%;美國、日本的中小企業貸款名義利率一般也在20%左右。資金是一種稀缺商品,在市場經濟規律下小微企業的特點決定了其金融服務的高風險、高成本的“雙高”特征,需要高收益來補償。
此外,在近年來非常充裕的信貸總量情況下仍然存在的小微企業融資貴,是結構性矛盾的價格表現,融資貴現象也正在出現分化。主要表現在,技術水平低的傳統行業與產能過剩行業融資難、融資貴,國家鼓勵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從銀行獲取低成本資金相對更容易;農村地區與經濟下行較為明顯的地區融資難、融資貴,經濟轉型升級快、金融生態環境好的區域從銀行獲取低成本資金相對更容易;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初創型和科技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成長和成熟期的大型企業、國有企業從銀行獲取低成本資金并不難。隨著供給側改革推進,處于落后產能淘汰行業、不適應轉型發展要求的部分小微企業融資將更難更貴,這是改革發展必須經歷的陣痛。對此,要有充分的準備,更應客觀地看待。
小微企業要強身健體,增強發展能力。一是加快轉型升級,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優質客戶享受優惠價格是融資機構普遍的定價原則,小微企業要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主動進行轉型升級從而獲得融資機構的關注和支持。二是發揚工匠精神,走“專精特新”之路。在細分行業中找準發展定位,深耕主業,成為細分行業的“隱形冠軍”。三是堅守誠信立業,注重信用積累。增加企業信息透明度,從企業層面減少信息不對稱對融資的影響,降低金融機構為準確、全面判斷企業真實情況而付出的成本,為降低融資成本創造條件。
金融機構要加強金融創新,降低風險成本和經營成本。金融機構應創新業務模式,充分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挖掘交易流、信息流完善企業信息,降低信息不對稱的影響,提高信貸風險判斷水平,降低經營成本;創新金融產品,適應新經濟發展的需要,創新擔保方式,優化期限結構和還款方式,特別是針對“倒貸”問題,創新無還本續貸產品、中期自助可循環產品和以企業自身現金流考量的信用貸款類產品。通過有效控制風險和成本,為進一步降低企業貸款利率騰出空間,并減少中間收費環節。金融機構要規范服務收費,減輕企業負擔。要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和銀監會的要求,嚴格執行“七不準、四公開”,堅決杜絕借貸款之機向小微企業強行搭售金融產品。
政府部門要加強引導,營造良好市場環境。一是增加資金供給,平抑融資成本。鼓勵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內生型中小金融機構,加快區域性、地方性民營銀行的建設步伐,實現中小金融機構數量和規模的有效增長,增加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有效供給。充分發揮小貸公司、典當行、融資租賃公司、擔保品管理公司以及網貸平臺等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的不同優勢。二是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完善征信環境。由政府牽頭搭建統一信息平臺,將企業分散在政府各個部門、監管部門、企業、社會等各方面的信息集合在一個平臺上,并向融資方開放,提高企業信息透明度,提升金融機構對企業信息的可獲得度、便捷度。三是更好地發揮政府增信作用。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撬動作用,整合分散在各部門各條線的財政補貼資金,成立非營利性政府擔保機構,切實降低企業擔保費用。積極推動各地方政府建立和完善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對享受貸款風險補償政策的小微企業貸款設定利率上浮的上限。四是加大金融秩序治理力度。特別是要加大貸款相關收費的治理力度,將治理重點從銀行收費轉向相關中介服務機構收費,開展專項檢查和整改,加大對不合理收費的清理和整治,合理設定收費上限。
【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如何破?】相關文章:
小微企業融資貴融資難仍普遍11-27
小微企業融資難在哪里11-21
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策略03-06
小微企業融資難原因及解決對策05-24
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策略選擇03-08
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怎么辦11-16
如何助力小微企業融資?11-19
破中小企業融資難“有路可循”11-25
如何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