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哲學視域下遠程教育發展研究
技術哲學視域下發展遠程教育,需要我們既要反對技術決定論,也要反對反技術論,運用技術的社會建構理論樹立正確的遠程教育技術觀。
摘要:
在對技術與遠程教育、技術哲學與遠程教育的關系進行初步梳理的基礎上,對技術哲學視域下遠程教育的定位,遠程教育的技術觀,遠程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關系等層面進行反思,提出技術哲學視域下促進遠程教育發展要從發展理念、發展途徑等方面入手,以提高遠程教育的質量。
關鍵詞:
技術哲學;遠程教育;發展
眾所周知,現代遠程教育是在傳統印刷技術、郵政運輸技術和早期視聽技術的應用中逐漸發展起來的。隨著飛信、微博、云計算等新的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遠程教育的發展也逐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在新形勢下,如何正確認識技術與遠程教育的關系,如何重新審視技術對于遠程教育的意義與價值,技術哲學視域下遠程教育的發展等問題值得我們做進一步的思考與探索。
一、技術與遠程教育的關系
(一)技術對教育帶來了沖擊,促進教育不斷變革
從結繩記事、原始巖畫到甲骨文、金文以及竹簡、紙張、視聽技術、通訊技術、信息技術的出現和新媒體技術的應用,給教育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促進教育的不斷變革。新媒體技術的出現,滿足了人們不斷增長的對教育媒體便捷性的需求;滿足了人們對知識容量不斷增長的需求;對教育組織形式的改變;實現了對教育理念的變革;對教學行為產生了革命性的變革。
(二)技術是遠程教育的手段技術的手段特征
在遠程教育中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技術是遠程教育“教”的手段;技術是遠程教育“學”的手段;技術是遠程教育“管理服務”的手段。
(三)技術是遠程教育的內容
首先,一定的物化技術基礎是學習者接受遠程教育的前提;其次,智化技術的學習一直是“隱性的”,往往被人們所忽視;再次,物化技術和智化技術的學習有著顯著性的差異。
(四)遠程教育依賴于技術的發展與更新
遠程教育發展的三個階段都是隨著物化技術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技術是推動遠程教育發展的原動力,技術的依賴性是遠程教育的最主要特征。
(五)遠程教育對技術具有選擇性
一方面,遠程教育對物化技術的選擇,如錄像課教學,教師使用的是粉筆加黑板,而信息技術時代則以虛擬實驗、動畫等技術來展現課堂內容。錄像課教學過程中信息的傳遞是單向的,學生只能被動地觀看已經錄制好的節目,不能實現實時雙向交流,而虛擬實驗和動畫等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遠程教育手段也在不斷更新,對媒體技術的選擇性也在不斷提升。另一方面,遠程教育對智化技術的選擇,如利用電視、廣播等視聽技術開展遠程教育階段,教師主要的教學策略集中在有限的時間內如何使知識的傳遞更為有效;而在信息技術時代的今天,教師則主要考慮的是如何適應個性化學習的要求,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升,進而改善學生個人的生存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同時,隨著遠程教育的不斷發展,對技術的發展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如物化技術中白板技術的出現和發展,智化技術中的混合學習理論的研究與發展等。
二、技術哲學與遠程教育
技術哲學為遠程教育的發展提供理論上的指導,遠程教育為技術哲學的發展提供實踐層面的支撐。“技術哲學是從哲學高度對技術進行深入研究的一門新興學科,是一門研究技術本質、技術價值、技術與社會以及技術與人類未來發展的學問,是指導人類技術實踐、引領人類健康發展的工具性學科。”[1]技術哲學為遠程教育提供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指引或推動遠程教育發展。
首先,技術哲學認為,遠程教育是人們有計劃、有目的地變革自己,改造完善自我的一種實踐活動。一方面遠程教育利用計算機網絡和各類移動終端設備開展教學活動,實現了受教育范圍的最大化,人們可以依據自己學習和工作的實際情況,自主地計劃和安排學習地點、學習時間和學習進度等;另一方面處于信息技術時代的今天,社會分工更加細致,對人才的需求也呈現出多樣化、層級化、專業化的特點,靠一門技能生活一輩子的時代一去不復返,現代人需要不斷地學習充電,不斷地完善自我,不斷地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以期提升自身綜合素養,提高個體的生命質量。
其次,以技術哲學觀點來看,遠程教育是由教師、學生、技術和環境組成的系統。遠程教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使用計算機、投影儀等硬件設備和技術,另一方面也是在用溝通、交流、互動等方面的肢體和語言,教師在“教”的過程中處于主體地位;學生在“學”的過程中處于主體地位,也需要計算機等“物”化技術的支撐,及學習動機、學習策略等“智”化技術的支持;主要由“物”化技術和“智”化技術構成教學環境。
對于遠程教育而言,教師、學生、技術和環境組成的系統與其他系統一樣,具有集合性、相關性、整體性、適應性、目的性等特性。再次,在技術哲學看來,遠程教育中“人”實現了主體與客體的統一。在遠程教育中,從教師和學生的角度看,他們使用網絡、計算機、課件、各類教學軟件和資源,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然而,具體到應用某一軟件工具開展教學時,相對于教學軟件“人”不能夠隨心所欲地改變軟件性能和用途,只能被動地使用軟件所提供的功能,由此作為“客體”而存在。因而,從整個遠程教育教學過程來看,學生和教師在技術應用過程中實現了“主體”與“客體”的統一。
三、技術哲學視域下的遠程教育發展反思
(一)遠程教育的定位有待進一步完善
目前我國的遠程教育主要集中在成人學歷教育層次,這直接導致兩方面的問題:一是遠程教育的受益人群相對較少;二是將遠程教育只定位于學歷教育層面,而對大量需要接受非學歷教育層面的社會需求關注不夠。遠程教育作為一種教育形式,應該服務于各個年齡階段的社會群體,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學習、工作、生活方面的知識與技能需求,而不是僅僅服務于一個特定的社會群體;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原來所具有的適應工作和生活的“技術”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需要以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嘗試來應對,教育不再是以文憑、學歷為唯一目的。因此,遠程教育在滿足個體教育多元化需求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二)過分強調硬件技術的使用,忽視了教師隊伍建設、人才培養等軟件的培育
回顧我國遠程教育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無論是三十多年前開始的廣播電視大學教育,還是現在的開放教育,作為我國遠程教育主體的廣播電視大學系統都十分重視各種硬件的建設,而忽視了教師隊伍建設、人才培養,導致開放教育專業建設成為“短板”。這或許緣于廣播電視大學辦學初期的辦學理念和方式。廣播電視大學辦學初期的教師基本上都是外聘的名校某一專業的專家,采取的教學手段大多是電視錄像,因此忽略了教師隊伍的建設,這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也許是比較實際的選擇。但隨著大學的“擴招”,普通高校教師的工作量逐步加大,電大仍然聘請普通高校的教師來上課的做法顯然已不合時宜了。
(三)遠程教育對信息迷失、情感交流困難、誠信等問題重視不夠
遠程教育在給人們帶來教育方式變革的同時,不可避免地也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如遠程教育資源導航的缺失或設計不足,使得學習者無法按照自己的進度開展自主學習,只能被動地接受新的學習技術的“奴役”,或者是資源繁多,學習者往往迷失在教育資源的海洋中,無所適從。遠程教育的情感交流問題一直被許多研究者和教師所提及,面對網絡虛擬的教學環境,如何消除孤獨感、無助感是遠程教育必須正視的問題,目前尚未有大規模值得推廣的研究成果。遠程教育是“泊來品”,有其產生的社會環境和土壤,我國現有的社會環境要保障遠程教育深入發展,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如這其中就包括誠信社會環境的建立等。
(四)遠程教育發展受一定社會發展水平的制約
遠程教育的發展受制于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如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雖然當時計算機網絡在國外已經開始大量進入家庭,但受制于我國當時的經濟條件,普通家庭承受不起寬帶費用,依賴網絡媒介的遠程教育發展也極為緩慢。遠程教育的發展受制于社會科技發展水平的制約。遠程教育的發展依賴于社會科技的進步。如目前我們很難制作出像《阿凡達》那樣高質量的動畫課件。遠程教育的發展還受制于社會管理水平的制約。如最近幾年風靡世界的在線教育MOOCs的迅速發展壯大就是一例,為什么MOOCs能夠在美國崛起并拓展到全世界,這其中縱然有名校、名教授等因素,但是管理體制的因素也不容忽視。
(五)發展遠程教育要樹立正確的技術觀
技術哲學視域下發展遠程教育,需要我們既要反對技術決定論,也要反對反技術論,運用技術的社會建構理論樹立正確的遠程教育技術觀。技術的社會建構論認為技術只是社會價值的一種體現,是一種社會建構,技術的誕生、發展、創新等都會受到社會諸因素的制約,技術發展的方向、方式都是由社會價值決定的[2]。
四、技術哲學視域下促進遠程教育發展的對策
技術哲學視域下遠程教育的發展,需要從理念、途徑等方面的變革著手,將我國遠程教育置于世界遠程教育的潮流中,置于我國信息化發展的進程中,置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特定環境中。
(一)發展理念技術
哲學視域下遠程教育的發展理念需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來考察。宏觀層面,遠程教育的發展要置于“教育強國”的大背景下,立足于提高整個民族的科學文化素養。因此,國家有必要在遠程教育發展的機制與體制、遠程教育體系的建構等關鍵方面提出明確的要求,同時各省市也要結合當地實際,在政策層面明確遠程教育的定位與發展方向。微觀層面,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結合學習型社會的構建,倡導利用遠程教育構建學習型家庭。力求幫助家庭成員掌握更好的生存技能,提高個體生命質量。
(二)發展途徑
1.動員社會力量開辦遠程教育
教學資源是制約遠程教育發展的“瓶頸”。目前我國開展遠程教育的免費資源大多數還是由教育行政部門或相關學校創建的網站平臺提供,如國家基礎教育資源網、精品課網、大學精品課程網等,也有社會力量創辦的教學資源網站,如中國高等學校教學資源網、小學資源網等。但社會力量創辦的資源網站一般需要注冊繳費,增加了求學者的經濟壓力。國家宜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和公司創辦免費的教學資源網站,以學費抵扣個人所得稅等方式鼓勵民眾參與學習,以利于學習型社會的構建。
2.堅持開放與合作,從教師隊伍建設入手,加強優秀師資的培養與引進,同時要從引導教育回歸生活等方面來努力
開放與合作是改革三十多年所取得的主要經驗之一,教育領域的開放可以使我們了解世界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學習借鑒其可推廣的經驗,作為“舶來品”的遠程教育更應如此。尤其是優質教育資源建設、優秀師資的培養等應該是合作的重點內容。在對英國開放大學所取得的成功經驗進行歸因分析中,很多研究者都提到了OU高質量教師團隊的建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要下大力氣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進而實現遠程教育軟硬件建設協同發展。無論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還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都提及教育的生活化問題;仡櫸覀円酝慕逃^多關注知識的傳輸,忽視社會本身對合格公民的要求,諸如學生的生存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應對挫折能力等的培養。而在技術哲學看來,我們所學習的各種技術和技能,都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適應生活,提高自己的生命價值和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耿強.開放大學的建設芻議———從技術哲學維度[J].人民論壇,2013(2):198.
[2]劉麗莉.反技術論淺析[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9):30.
【技術哲學視域下遠程教育發展研究】相關文章:
哲學視域下的生存與生活09-26
文化視域下的翻譯研究11-14
關于文化視域下的翻譯研究分析11-17
風險管理視域下的傳媒業并購研究11-21
淺論工程哲學研究的發展歷程與走向03-09
哲學視角下的復譯研究提綱11-15
哲學視角下的復譯研究論文提綱11-15
后語言哲學視域中的語言與意識12-09
素質教育視域下終身體育思想培養研究12-04
林業經濟發展視域下的高職教育論文03-0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