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莊子、孟子和郭店儒簡論“性”

        時間:2024-10-04 21:16:08 哲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莊子、孟子和郭店儒簡論“性”

        [摘要]:莊子、孟子對“性”的論述分別代表了戰國中期道儒兩家的不同價值追求,而新出土的郭店儒簡中的看法則體現了儒道之間的某些會合。文章通過對三者關于“性”、“命”、“心”、“情”的比較,揭示了它們從不同角度給人的安身立命之不同思路。
        [關鍵詞]:莊子;孟子;郭店儒簡;性

        在莊子(約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孟子(約公元前372~公元前289)的思想中以及新近出土的郭店儒簡《性自命出》等文字中均反映了戰國中期尤其是公元前350年到公元前300年間的學術思想。雖然學界對莊子、孟子生卒年意見不一,但二者壯年時當大致在這一時段內,而1993年湖北荊門郭店村出土的戰國中期的竹簡,據學者考證,其墓葬年代亦不晚于公元前300年[1],則其抄寫和流行時間當亦在這之前。本文試對戰國中期學界關于“性”及其與“心”、“命”、“情”等的關系作一比較探析。

        一、性的內涵
        莊子把性作為從道所稟賦的本然之質性。如《莊子·庚桑楚》:“道者,得之欽也;生者,德之光也;性者,生之質也!钡馈⒌、生、性即是一個簡單的生成順序。又如《莊子·天地》:“泰出有無,無有無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謂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無間謂之命;留動而生物,物成而生理,謂之形;形體保神,各有儀則,謂之性。性修反德,德至同于初!痹敿臃治,莊子秉承老子“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老子·四十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四十二章》)的宇宙生成論思路,但其思想更加復雜細密!耙恢稹笔菍Α暗郎弧钡慕庾x,“未形者有分”是對“一生二”的發揮,從而引出“命”來說明萬物未成形前便具有其內在分化因素!傲魟印敝猩鲇行沃铮f物具備形體并保有從道那里所具備的特殊神態,便是萬物(包括人)之“性”。因此“性”成為從無到有的一個連續性的內在本質規定,它既保持原初之真,又突破了原初之“未形”。因此,“性不可易,命不可變”(《莊子·天運》)。萬物(包括人)稟賦于泰初之真性是最寶貴的?墒牵驗槿恕盀椤,常常動性失性:“性之動謂之為,為之偽謂之失”(《莊子·庚桑楚》)。據此,莊子認為只有無為才能保持人的本性。他批評“倒置之民”往往“喪己于物,失性于俗”(《莊子·繕性》)。在《莊子·天地》中他論述了五類失性的情形:“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亂目,使目不明;二曰五聲亂耳,使耳不聰;三曰五臭熏鼻,困惾中顙;四曰五味濁口,使口厲爽;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飛揚。此五者,皆生之害也!蔽迳、五聲、五臭、五味以及趣舍滑心,皆有害人之自然生命,傷性害生,因而他主張修性!肚f子·天地》中說:“性修反德,德至同于初”“與天地為和”。只有具備真性之人才是全德之人,才可同于泰初,與天地一體!肚f子·達生》有:“壹其性,養其氣,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肚f子·天地》亦有:“通于天地者,德也”。因為“物得以生,謂之德”(《莊子·天地》),人作為萬物之一分子,能通天地,即人能“性修反德”,體會從道那里所稟賦的真性才是全德之人。為此,莊子還提出守一,坐忘,心齋等具體的修性。可見,莊子把“性”作為一(道)、德、命、形、性的重要一環,把“性”定義為“形體保神,各有儀則”,把握了萬物從無到有生成的內在本質規定性。這種對人性本質的追問是他進而論述“命”、“心”、“情”等的基礎。
        郭店儒簡中沒有明確給“性”一個確切的內涵。但其中言“有性有生”,對性進行了生之質的模糊規定,并且認為“性自命出,命自天降”[2](第504頁)(《性自命出》)!缎宰悦觥分杏校骸芭IL,雁生而伸,其性[使然,人]而學或使之也。”[2](第504頁)這里含有把“性”作為萬物的自然本性去規定物的特殊性,與《莊子·天地》中的內涵一致。但是,《性自命出》中還講“喜怒哀悲之氣,性也”[2](第504頁),即性中包涵有“情之氣”,認為“道始于情,情生于性”[2](第504頁),這與莊子把“情”與“信”作為道的構成因素的論述不同,但與孟子重視人的自然感情一樣,體現了孔門重情的特點!睹献印分械摹靶浴睘槿诵陨浦x,孟子反對“生之謂性”的說法。如《孟子·告子上》:
        告子曰:“生之謂性。”孟子曰:“生之謂性也,猶白之謂白與?”曰:“然!薄鞍子鹬滓玻q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猶白玉之白與?”曰:“然!薄叭粍t犬之性猶牛之性,牛之性猶人之性與?”
        可見,孟子反對從人的自然本性來抽象地講“性”,主張從具體的價值角度講“性善”。孟子在回答公都子問“性善”時說:“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乃所謂善也。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保ā睹献印じ孀由稀罚┻@實際上講的是“為善”的,把仁義禮智之四端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作為人能“為善”的根源支撐。這四心表現了人之情,是以“情”為基礎來講“性”,也可以說是:性(性善)始于情,道(人道)始于性。可見,莊子從宇宙生成論的普遍意義上規定“性”;孟子從具體價值角度言“性”善,與郭店儒簡一樣重視人的自然感情,但孟子是性生于情,儒簡是“情生于性”。

        二、性與命
        “性”與“命”作為宇宙生成論的兩個重要環節,在《莊子·天地》中分別定義為:“未形者有分,且然無間謂之命;留動而生物,物成而生理,謂之形;形體保神,各有儀則,謂之性!笨梢,“命”是萬物未成形時的一種矛盾運動狀態,“性”是萬物形成后所稟賦的自然本性!懊币幎ā靶浴保懊迸c“性”又是由泰初之無(道)所來,它們都是針對“物”的無形與有形而言的,是對整體存在之“物”的根源性與性的規定,而道是針對整體存在與不存在而言的。“命”偏重于對萬物特殊性的前存在狀態即“無形”之時的運動狀態的規定,說明萬物未成形時即有一種自身運動發展變化的區分性!靶浴逼赜跓o形與有形之間連續性的規定,說明萬物自身存在的特殊性本質。這些是從宇宙生成意義上講的。那么,“命”是否只是在萬物成形之前起著規定作用呢?莊子認為,“命”在萬物成形之后還在發揮作用,如:“死生存亡,窮達貧富,賢與不肖毀譽,饑渴寒暑,時事之變,命之行也!保ā肚f子·德充符》)“求其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極者,命也夫!保ā肚f子·大宗師》)“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莊子·達生》)
        郭店儒簡中“性”與“命”的論述很多!懊背松厦钕轮x外,它還有“性自命出,命自天降”,它的生成是單線的,即天、命、性!懊敝苯訌奶於,“性”從“命”中而來,與《莊子》中“命”規定“性”的說法有一致之處,但沒有《莊子》中的詳細論述,也沒有把“性”與“命”都作為道的派生這一點。并且儒簡中“天”“命”常并舉,稱“有天有命”(《語叢三》、《語叢一》出現三次),并有人可“知命”的思想。如:“知天所為,知人所為,然后知道。知道然后知命。”[2](第533頁)(《語叢一》)“其智博,然后知命。”[2](第533頁)(《語叢一》)“知己所以知人,知人所以知命,知命而后知道,知道而后知行!盵2](第521頁)(《尊德義》)這里的“命”是一種必然性的,人可以知曉、把握、利用:“順乎肌膚血氣之情,養性命之政,安命而弗夭,養生而弗傷!盵2](第497頁)(《唐虞之道》)這里講“養性命之政”,把內在的“性”與“命”推及到外在的政事、,與《莊子》中人不勝天、安命無為、全性成德的思路不同!睹献印分械摹懊币灿猩厦钕轮x,同時還進一步有“立命”、“正命”的思想:“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盡心上》)“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保ā睹献印けM心上》)孟子言性善,人可“養其性”,盡心、知性、知天,修身立命!靶浴迸c“命”完全在于人去修去立!睹献印けM心下》:“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聲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謂性也。仁之于父子也,義之于君臣也,禮之于賓主也,知之于賢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謂命也!边@是說美味、美色、安逸等是人的自然本性所欲求的,但有天之命規定著人之所得,所以君子重視自己從天所賦有的責任,不去強求。仁義禮智等人倫是隨著天生的父母君臣關系而來,人無可逃脫,所以君子把這些反映人本性之物不僅僅看作自然的天命看待,而且是修心養性立命。

        三、性與心
        “性”與“心”實際上是人性本原與人的主體精神的關系問題,是人怎樣把主體精神與人的自然本性統一起來,從而保證人的生命意義與價值。莊子論述了人之性與人之心如何保持一致的問題,即離為二還是合為一的問題。自從產生了人便有了人之精神(心),人的精神與其自然本性保持一致便是具有真心之人!肚f子·刻意》:“純素之道,唯神是守;守二勿失,與神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倫!边@是說人應把精神與自然本性相合,堅守“純素之道”,才能心性一致。莊子認為這種一致是“以天合天”,不是“以人合天”。人的內在心神通過集中精神的“心齋”“坐忘”等功夫,來體會自己的性命之源的本真,合于泰初,同于大通,做到“以天合天”!肚f子·達生》有一段寓言講到“以天合天”:“梓慶削木為鐻,鐻成,見者驚猶鬼神。魯侯見而問焉,曰:‘子何術以為焉?’對曰:‘臣工人,何術之有?雖然,有一焉。臣將為鐻,未嘗敢以耗氣也,必齊以靜心。齊三日,而不敢懷慶賞爵祿;齊五日,不敢懷非譽巧拙;齊七日,輒然忘吾有四枝形體也。當是時也,無公朝,其巧專而外骨消。然后入山林,觀天性,形軀至矣,然后成見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則已,則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與!’”這是講要達到“以天合天”,必須“齊以靜心”,忘掉功名利祿甚至自我形體與主觀精神,回歸自我本性,從而事功自然以成。
        “性”是人的本來,“心”是人的主體精神。莊子為了論述心性一致,把“心”分為兩種:與“性”一致之真心和失“性”之心。他提倡“以天合天”,把具有真心的心性一體之真人作為人的應然存在,批評“喪己于物,失性于俗”(《莊子·繕性》)者傷性害生,非議機心、成心、賊心等。如《莊子·天地》:“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于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薄按笫ブ翁煜乱玻瑩u蕩民心,使之成教易俗,舉滅其賊心而皆進其獨志,若性之自為,而民不知其所由然!
        郭店儒簡則認為人的自然本性(性)不能決定人的主體精神(心),并且不把人的自然本性看作是最珍貴的,不要求“性”與“心”直接一致,而是訴諸于情。因為“情生于性”,各人用心各異,志愿不同,所以,它把生于性之情主要是人的感情與人的主體精神(心)的一致,作為判斷人的誠信不偽的標準。它認為:“凡人雖有性,心無定志,待物而后作,待悅而后行,待習而后定。[2](第504頁)”(《性自命出》)并且“凡心有志也,無與[不可,人之不可]獨行,猶口之不可獨言也。牛生而長,雁生而伸,其性[使然],人而學或使之也!盵2](第504頁)(《性自命出》)人的心志是在與社會交往中而成,不能“獨行”!八暮V畠龋湫砸灰,其用心各異,教使然也!盵2](第505頁)(《性自命出》)這里重視后天,認為圣人以“詩書禮樂”為教,“教所以生德于中者也”[2](第505頁)(《性自命出》)!岸Y作于情”,以情為始,融情教、禮教、樂教于一體,使人誠信不偽,有真情而生德于心。“情”與“心”一致即是實現了人的應然存在。《孟子》中“心”“性”一致的論述是把“性”善建立在感情之“心”的四端基礎之上的。《孟子·公孫丑上》:“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泵献又v無此四心者,非人也。他的“心”“性”一致實際上是與郭店儒簡一樣的“情”與“心”的一致。人的自然感情與人的主體精神誠信不偽是他們的價值追求,而不像莊子那樣去追尋人性本原(性)與人的主體精神(心)的一致。

        四、性與情
        從《莊子》內篇可歸納出莊子把“情”分為四種:道之情,人之情,物之情,事之情。下面分別來看這四種“情”:1、莊子論述人之情,提倡“無情”,即“有人之形,無人之情”。他認為“無人之情,故是非不得與身”(《莊子·德充符》)。《德充符》記載莊子與惠子的對話:“惠子謂莊子曰:‘人故無情乎?’莊子曰:‘然’。惠子曰:‘人而無情,何以謂之人?’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惡得不謂之人?’惠子曰:‘既謂之人,惡得無情?’莊子曰:‘是非吾所謂情也。吾所謂無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2、莊子論物之情,認為人不能“逆物之情”,否則“玄天弗成”。(《莊子·在宥》)即自然之本性不能保成。他說:“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莊子·大宗師》)。即是講客觀世界有其自身的矛盾運動規律,它們保有自己的天性,人也應以自然無為的心態,與物一樣保有本性而不失。3、莊子論述事之情,認為人能“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悅生而惡死!”(《莊子·人間世》)死生有命,人因得失所產生的好惡之情是不必要的,只會“內傷其身”,傷性害生,不如因循事物的發展變化而變化,“物物而不物于物!保ā肚f子·山木》)4、莊子論述道之情,認為人應把性與道保持一致,具備真性,把好惡得失傷性之情去掉,體認道之情。莊子把“情”與“信”作為道的構成因素:“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莊子·大宗師》)“情”是道的一種原初存在狀態!捌渲樾牛涞律跽,而未始入于非人!保ā肚f子·應帝王》)這是說,真正通于道者,體知道之情信。保有真性情,他的一種方法是:“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保ā肚f子·大宗師》)綜上,“以天合天”與“藏天下于天下”都是為了把人之自然本性與道之情信相同一,無情是為了保持真性不失,人不逆物情,與時俱化,能行事之情而不被事情所牽累,做到生死存亡是非得失不縈繞于心,保有天然之本性,與道相合,即有全德,“安其性命之情”(《莊子·在宥》)。
        郭店儒簡對“性”與“情”論述較詳。如前所述,它認為:“喜怒哀悲之氣,性也”。情之氣,即是性。性包含情之氣,從而生情,即“道始于情,情生于性”。正是因為情生于性,所以儒家格外重“情”,希望順情養性,“順乎肌膚血氣之情,養性命之政”,實現其理想社會。這里肯定的是人的自然感情,并且講“凡人情為可悅也。茍以其情,雖過不惡,不以其情,雖難不貴。茍有其情,雖未之為,斯人信之矣。未言而信,有美情者也!盵2](第507頁)(《性自命出》)人情成為衡量一個人誠信不偽的重要標準。這種情性本是一體的論述與孟子相近似。孟子把體現人情感的“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作為“性善”之端,實際上也是情性本一體,只是孟子對“性”進行了“善”的價值規定,而不像儒簡中那樣“茍以其情,雖過不惡”,把“情”的地位抬高于“性”,以情為準,性不分善惡。
        以上通過對戰國中期三者論“性”的大致探討,我們知道:1、三者論“性”均體現了他們各自的人生價值追求、對人生意義的看法和人怎樣能安身立命的問題。這也是戰國中期社會動亂、戰爭不斷的情形在思想界所體現的現實關懷。2、三者都要求性情一致,但具體內涵有異。莊子是以人的天性與道之情一致的“以天合天”,而孟子與郭店儒簡則體現了儒家重“情”的特點,肯定人的自然感情,要人誠信不偽,情性一致。同時孟子對“性”進行了“善”的價值規定,而儒簡的“性”則包含情之氣,情之氣兼有善或不善。3、郭店儒簡以情為始,重教修身,矯正身心,與孟子相似,所論“性自命出”,命規定性,與莊子有一致之處,但是它把情作為性的本質,性包含情則與莊子不同。
        []




        [1]李學勤﹒先秦儒家著作的重大發現[A]﹒(第20輯)[C]﹒沈陽:遼寧出版社,2000﹒13﹒
        [2]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A]﹒道家文化(第17輯)[C]﹒陳鼓應主編﹒北京:三聯書店﹒1999﹒
        [3]莊子﹒南華經[M]﹒仲兆環、劉玉香譯注﹒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
        [4]楊柳橋﹒莊子譯詁[M]﹒上海:上海古籍,1991﹒
        [5]孟子﹒孟子[M]﹒楊柏峻、楊逢彬注譯﹒長沙:岳麓書社,2000﹒
        [6]孟子﹒孟子[M]﹒葉斌譯注﹒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8﹒

        ADiscourseonXingofChuangTzu,MenciusandConfucianBamboo-Slipsof

        Abstract:discussiononXingofChuangTzuandMenciusrespectivelystandfordifferentpursuitsoftheConfucianismandTaoisminthemidstofthePeriodofWar-states,andtheConfucianismBamboo-SlipsofGuodianrepresentedpartlyidenticalviewofpointsbetweentheConfucianismandTaoism.ThispaperanalyzedtheirviewofpointsfromtherelationsamongXingandMing,Xin,Qing,revealedtheirdifferentcluestosettledownandgetonwithpeople’spursuits.
        Keywords:ChuangTzu;Mencius;theConfucianismBamboo-SlipsofGuodian;Xing

        【莊子、孟子和郭店儒簡論“性”】相關文章:

        簡論惡意訴訟的界定和規范11-17

        簡論馬克思的勞動二重性學說03-20

        簡論國際貿易實務雙語課程考核改革的可行性03-09

        湖南家譜簡論01-06

        簡論民營企業在構建***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12-09

        《郭店楚簡中子思著述考》(下)03-20

        郭店《老子》與今本《老子》比較研究(二)03-06

        試論新聞價值構成的多項性和層次性03-21

        簡論客體性美學03-03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