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也談音樂教育中的花架子現象論文
論文導讀:音樂活動在比賽期間熱鬧非凡,平時卻不見影。這些表面功夫的“花架子”,妨礙了音樂教育的正常發展。要杜絕上述“花架子”現象,就要腳踏實地做好“育人”工作。第二,如何看待課外音樂活動與音樂比賽的問題。
關鍵詞:音樂教育,花架子,音樂教育價值,音樂活動,音樂比賽,新課程標準理念
中宣部宣教局原副局長、中國倫理學和校園文化專業委員會會長司錫齡在全國第三屆高中黨建工作研討會上指出:現在我國的教育存在搞“花架子”的現象,一些學校為搞活動而搞活動,互相攀比,不切合學生的實際需求,這是對“素質教育”的嚴重誤解。[1]是啊!看看我們身邊的教育,“花架子”的現象確實不少。就音樂教育而言,同樣存在“花架子”的現象:
1、音樂課得不到真正的重視,在某種程度上看,形同“擺設”。
在很多學生、家長甚至是老師、學校的眼里,只有應試科目才算是正式的“課”,音樂并非應試科目,沒有升學的壓力,很少得到的重視。
2、音樂活動在比賽期間熱鬧非凡,平時卻不見影。
音樂類的比賽較多,如合唱比賽、器樂比賽,這些比賽的出發點都是好的,水平也越來越高,可惜的是,有不少學校的音樂活動是沖著比賽而開展的,比賽之后往往都銷聲匿跡了。
3、公開課重表演,日常課堂教學被忽視。
公開課是學校評估,教師評定職稱的重要條件,歷來受到重視,這并沒有什么不對,可是,很多老師往往在一節公開課上大費周章,而忽視了日常教學質量的提高。有時為了一節公開課,老師和學生要演練好幾個月,整個學期的目的就是上好這節“公開課”,嚴重打亂了原來的教學計劃。
4、表面上是執行“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實際上是對“新課程標準”的歪曲。
“新課程標準”實施了好幾年了,可是有些老師對其還是一知半解,斷章取義。例如一些音樂老師打著“以學生為主體”的口號,平時上課時為了迎合學生的“興趣”,只聽(唱)流行音樂,或利用多媒體放學生喜歡的動畫片,考試也由學生自定內容,然后隨便給一個分數。
這些表面功夫的“花架子”,妨礙了音樂教育的正常發展。要杜絕上述“花架子”現象,就要腳踏實地做好“育人”工作。同時,應認真看待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如何正確看待音樂教育的價值。
美國哈佛大學霍華德·加德納教授在他的多智能理論中認為,人類存在著包括音樂智能在內的八種以上的智能: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音樂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識智能和自然觀察者智能。每種智能在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都發揮著重大作用,而且具有同等重要性。其次,在學校教育中,感性和理性兩方面同樣重要!皯嚱逃弊畲蟮娜秉c之一就是片面追求理性教育,忽視感性教育。而實施素質教育,必須要使學生在感性和理性方面得到均衡協調的發展。音樂教育主要是一種感性和情感的教育,在整個教育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教育。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大多數音樂教師通過對音樂課程標準的學習,對“音樂教育的價值”這一問題的理解和認識都有所提高,但是,要保證音樂課不被占用,不只是音樂教師重視就能解決的,音樂老師有時也會無能為力。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學校的領導、其它科目的老師、學生、家長對音樂課都有或多或少的偏見。先說說學校領導吧,如果你的校長是一位喜歡音樂的人,你就幸運了,不僅音樂課能正常上,就連課外音樂活動也是非常熱鬧、令人羨慕的;可是如果你的校長是不喜歡音樂、不重視音樂的,不要說課外音樂活動了,就連畢業班的音樂課都難保住。要保證音樂課的正常進行,不僅僅是音樂教師個人的問題,而是要在學校的領導、其他科目的老師以及家長和學生本身,都對音樂教育的價值有了共識之后,才有可能使音樂課正常進行。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
第二,如何看待課外音樂活動與音樂比賽的問題。
生的音樂興趣,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所以,音樂課外活動應做到持之以恒。
音樂比賽也是一種音樂實踐的機會,比賽的目的,是增加學生和別的團隊互相交流、互相分享美的音樂的機會,使學生能更好地體驗音樂的美。而不是單純為了拿獎。科技論文。在廣州市第十屆學校合唱節的總決賽上,有一間中學因超時而扣分,成績一下子從第一跌下來,與總冠軍擦肩而過,很多人都為他們而惋惜,我卻覺得他們值得我們敬佩!因為他們的音樂是最美的,在榮譽和音樂面前,他們選擇了音樂!
第三、如何處理好公開課的問題。
公開課是為了讓老師互相交流、學習,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教學水平,它是平時課堂教學的體現,而絕不是為了表演和觀看表演,也不是為了相互贊美。所以我們不必為了一節公開課而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只要我們重視平時的課堂教學,認真研究教學教法,提高教學質量,每一節課都可以是“公開課”。
第四、正確理解新課程標準的理念。
上文提到的實施新課標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一些教師對新課程的理念缺乏深入的研究,未能正確地理解。
新課標提倡以學生為主體,但并不意味著否認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的形成與發展,離不開教師的教育和引導,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認識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當一個旁觀者,任由學生想學啥就學啥,想干啥就干啥,從而造成一種虛假的“以學生為主體”、導致課堂教學出現無組織,無計劃、無目的的現象,失去以學生為主體的真正意義。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比學生站得高看得遠,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總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一樣也不能少,才能達到我們的教學目標。
“以興趣愛好為動力”是音樂新課程標準重要理念之一,但我們不能說學生喜歡流行音樂,就教流行音樂;學生喜歡看動畫片,就給他們放動畫片……因為我們提倡的“興趣”并不是指學生原有水平的興趣,舉個簡單的例子:通常小孩都喜歡玩,難道我們就讓他永遠玩下去嗎?正確的做法是要利用孩子好玩的特點,引導和培養他們對成長有用的更多方面感興趣。對在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學生喜歡流行音樂而不喜歡上音樂課這一現象,教師應認真反思,尋找原因,不能不顧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填鴨式”教學,也不能將就學生,讓學生停留在原有的興趣水平上,而要對音樂教學的內容、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想辦法讓學生擁有對音樂學習的濃郁的興趣和積極心態,讓音樂真正走進學生心中。關于這一點,《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表述得非常清楚:“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盵2]
“提倡學科綜合”也是音樂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對這一理念的理解,容易出現兩種偏差:一是片面地理解為只有與音樂以外的科目綜合才叫“學科綜合”。二是認為綜合的內容越多越好。筆者認為,音樂教學的綜合,首先要解決的是“音樂教學不同領域之間的綜合”,[2]也就是說在音樂教學中,要把演唱、演奏、創作、欣賞等音樂教學的各方面內容充分結合起來教學?萍颊撐。唱歌不是音樂的全部,欣賞也不是音樂的全部,只有把它們結合起來教學,才能更好地貫徹學科綜合的原則?萍颊撐。至于“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姊妹藝術的綜合”和“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不能說越多越好,不能為了綜合而綜合,造成雖然熱鬧但沒有主次之分的音樂課堂。音樂課的綜合應以音樂為主線,有效地結合其他藝術和其他學科,一切形式內容都要為音樂教學服務,不能“反仆為主”。
總之,只有認真學習和領會新課程標準的思想和理念,踏踏實實地做好育人工作,才能杜絕“花架子”的出現,使音樂教育盡快走出誤區,健康地發展起來。
參考文獻:
。1]《教育不是搞“花架子”》:
[2] 《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也談音樂教育中的花架子現象論文】相關文章:
也談中國文化中的08-15
談企業知識管理實施中存在的博弈現象10-07
也談物理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07-14
談音樂教育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的作用08-25
音樂教育中的審美教育思索論文08-06
當代聲樂藝術中的器樂化現象論文07-07
新聞傳播中的新聞尋租現象論文07-21
也談中國文化中的和合觀念08-14
也談中國文化中的和合觀念10-24
也談中國文化中的“和合“觀念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