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教育論文
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
高中音樂教育論文1
一、高中音樂教育中自主性學習策略的作用及對學生今后發展的重要意義
。ㄒ唬└咧幸魳方逃凶灾餍詫W習策略的作用
高中音樂教育是一個比較靈活性的知識教學,它強調的是學生對教材中音樂知識的領悟能力以及學生對音樂作品中情感的認知能力。而自主性學習策略強調的是學生對知識的自由探索和領悟,這與音樂教學的根本目的十分吻合。此外,自主性學習策略的發展也是學生潛能意識的爆發,在高中音樂教育中學生對音樂知識的自主性學習能夠激發學生對音樂作品潛在的領悟能力,并且還能讓學生更貼合音樂創作者在音樂作品中的情感表達。自主性學習是學生對學習內容、學習目標有一定認知的基礎上,展開的自我學習,因此,在學生自主學習前需要教師將音樂課程的課堂目標準確的傳達給學生,讓學生有目標的進行音樂學習,這樣既減少了教師教學上時間的浪費還能加快學生自主性音樂學習的步伐。另外,自主性學習策略的目的是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強調的是學生在音樂教育中的主體性,從而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音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進而科學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也是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自主性學習策略對高中音樂教育的重要作用。
。ǘ└咧幸魳方逃凶灾餍詫W習策略對學生今后發展的重要意義
高中音樂教育中自主性學習策略除了對學生的音樂知識的掌握有一定的幫助作用外,對其今后的生活發展也有重要的影響意義。自主性學習策略的培養是為了鍛煉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性學習能力,也是對現有灌輸式教學模式的一種轉變。對于高中生來講,自主性學習能夠促進其在今后生活中、學習中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并且自主性學習是一種學生在無人監管下的主動性學習,因此,即便將來學生踏入社會后也能自發性的學習社會上先進的知識技能,從而為其在社會中的生存發展奠定好堅實的基礎。
二、促進高中音樂教育中自主性學習的措施
高中音樂教師要不斷的創新自己的教學模式,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更加明確、直觀的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進而能夠自主性的進行音樂知識的學習。但是在實際的高中教學中,音樂教師的教學模式已經與當下學生的音樂發展需求出現嚴重的脫節,因此,促進高中音樂教育中自主性學習需要教師站在一個客觀的角度,對自己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全面化的評估,從而找出最適合高中音樂教育發展的自主性學習策略,以下是音樂教師對高中音樂教學中問題因素深入研究后,探討出的自主性學習措施。
(一)增加高中音樂課堂的生動性教學
如今的高中音樂教學大多是都是千篇一律的灌輸性教學,使得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大大折扣,也就降低了教師的教學質量。增加音樂課堂的生動性教學一方面是緩和高中音樂課堂中沉悶的學習氣氛,另一方面是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進而激發學生進行自主性的音樂學習。高中音樂課堂的生動性教學的具體措施可以表現為將理論性的音樂學習知識加入到有趣的音樂游戲當中。并借助于學生對游戲的熱愛,將理論知識全面的滲透于學生的腦海中。此外,音樂教學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完全可以借助于如今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展開音頻教學或是視頻教學,通過對音樂歌曲和藝術舞蹈的的欣賞,教師可以適當的引導學生對音樂歌曲和藝術舞蹈的模仿,活躍音樂教學氛圍增加音樂教學的趣味性,并且借助于此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意識。
。ǘ┎捎没有缘囊魳方虒W模式提升學生的積極性
高中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充分意識到自己在教學中的引導位置,并且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音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進而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高中音樂教育采用互動性的音樂教學,一方面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狀況,另一方面能促進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并且還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為今后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結語
自主性學習策略的主要目的是對學生現有學習行為的一種轉變,讓學生由教師的被動性知識灌輸轉換為學生主動性知識的吸取,并且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此外自主性學習策略的養成也有助于學生將來踏入社會后對各項能力的學習和掌握,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高中音樂教育論文2
長期以來,高中音樂教育一直被當作副科,不被重視。素質教育為音樂教師施展自己的才能、發揮自身專業特長開辟了空間。通過高中音樂教學實踐,筆者以創作模塊為例,談談對音樂教學的思考。
音樂創作為音樂課教學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創造性教學空間。在創造性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精心安排的作曲、編曲練習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并且在教師的幫助下達到獨立認識和創造性學習的目的。這種教學效果是以往傳統音樂課無法達到的。
創作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可使學生逐步養成多向思維的習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同時深化學生對已學音樂知識和技能的理解、運用,強化進—步學習的欲望。例如,筆者在20xx年山東省新課程改革暑期培訓觀摩中看到,北京一些學校的教師通過課前的布置,要求學生收集一些空塑料桶、啤酒瓶、木板、桌凳甚至滅火器罐等帶到課堂,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分組合作,師生其樂融融,讓人耳目一新。只要開動腦筋,就地取材,就可以做出許多雖顯粗糙但卻能使用的簡易樂器。學生通過敲敲打打,為歌曲伴奏,參與合奏練習,或者根據樂器特點進行簡單創編,課堂上充滿了音響,使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注意力集中,音樂知識容易掌握。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到,教師的正確引導可以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熱愛,促使他們從生活中發現音樂,提高他們對音樂素養、對美的追求。
一、給學生提供創作的平臺
很多學校的音樂教學以欣賞為主,忽視了音樂創作的作用。其實每一位學生都具有音樂創作的潛能,學生為表達自己的感受而進行即興創作或者作曲的學習過程之中,可以閃耀出耀眼的火花,他們的作品雖然不成熟,但也是一件“藝術品”。事實上,只要留心就會發現很多學生都有創作方面的天賦,這需要教師細心發現,加以引導。筆者認為,學校和教師應該給予鼓勵和支持,給學生一個平臺,讓他們去發揮、創作,抒發他們的心聲,滿足學生的興趣及發展需要多樣化的選擇。
二、以歌曲創作為主
高中音樂模塊從本質上講是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的音樂教育。在音樂教學中,聆聽優秀的音樂作品是必要的。一些優秀的經典歌曲,可以使學生擁有正確的感知和體驗,再加上一定的理論指導,學生的創作靈感會得到有力的激發。以歌曲創作為教學的主要形式是因為歌曲最接近學生的生活,有模仿和學習的對象,對初學音樂創作的人來說也比較容易掌握。
三、因勢利導,鼓勵創作
教師除了鼓勵學生進行單獨創作之外,還應該要求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創作,充分發揮各個學生的特長,讓學生在小組創作中學會相互聆聽、相互激勵。在學生創作過程中,教師也要幫助和引導他們去創作、體驗,給學生提供一些思路,進行潤色。讓學生在音樂創作模塊中學到更多的知識。讓學生感覺到音樂創作是一種樂趣和幸福。學生掌握了創作技巧,有了創作欲望的時候,作曲就變成了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筆者所在學校每年都要舉辦一次“紅五月”校園歌曲大獎賽,每到這個時候,學生的熱情非常高,積極參與歌曲的創作,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參加比賽。這時,只需要教師進行簡單的引導和修改,學生就能獨立或者通過合作完成創作。每年都能評選出很多優秀的原創作品。這說明學生是有創作潛力的,也有能力創作出好的作品,教師要善于發現,因勢利導,鼓勵學生積極創作。
四、降低起點,注重過程
中小學音樂課上的創作教學,旨在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作能力。學生的年齡、知識結構和技能基礎,決定了他們的創作作品不可能很完善。因此,不能以學生作品優劣和水平高低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依據,而應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思考。比如,學生是否積極參與,是否動腦筋發揮,是否能夠領略音樂的情感等。在音樂教學評價中,應注重過程。對學生的想法不要輕易扼殺,應該予以尊重。學生的思維一旦激活,就有延伸性和創新性。這就要求教師要積極引導,不要輕易否決,鼓勵學生大膽選擇,及時發現并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創作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參與了,實踐了,就離享受音樂更近了一步。盡管現在大多數學校都還沒有開設音樂創作課程,但我們每一位高中音樂教師都應該好好思考這個問題。結語 音樂創作課程需要學生通過親身參與,感受音樂。雖然一些學校還沒有開設或正準備開設這門課,對真正實施新課程還有距離,但筆者相信,音樂創作課程會很快全面實施。因為,音樂創作課程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是潛移默化的,有利于素質教育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朱則平,廖應文.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2]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xx(21).
高中音樂教育論文3
摘 要:近年來,高中傳統音樂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解決。本文以教育理論為依托,結合具體教學經驗,通過對傳統音樂合作探究式教學、創設傳統音樂情境、運用多媒體技術、建構“互動式”師生關系、強化傳統音樂的情感體驗這五個方面的討論,試圖摸索出傳統音樂課堂教學的良好模式,從而更好的為高中傳統音樂教育服務。
關鍵詞: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探索嘗試
目前,高中音樂教育在新教學理念的指引下得到了較大發展,然而在傳統音樂教學這一領域,還有許多問題亟待需要解決。如傳統音樂教學模式單一,很多教師在傳統音樂教學時以自我為中心,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由于傳統音樂大多年代久遠,學生對這些優秀的傳統音樂作品的背景、反映的音樂形象缺乏應有的了解與認識,難以引起學生直接的情感共雞。而且學生大多喜歡流行歌曲,對優秀的傳統音樂缺乏興趣。這也對他們正確認識音樂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課應該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動力,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培養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為主要目標。隨著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審美體驗為核心的高中傳統音樂教學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因此,我們的音樂教學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是感受、表現和創造音樂的平臺,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在愉快的教學環境中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一、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
在傳統音樂教學中,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強調學生的自主性發揮,能夠顯著提高學生對課堂學習的參與度,是學生探究知識和提高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采取合作探究性教學,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傳統音樂。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讓各組組員合作進行一些練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在課前以小組為單位收集相關的音樂資料,在課堂上讓學生就某一問題展開小組交流與討論,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合作學習和探索的機會。如講授《多彩的民歌》一課時,教師可設計以小組的名義代表各地區開展賽歌會,要求小組合作進行比賽。教師在活動中傾聽學生的觀點,適時進行點撥和指導。這樣的教學不但使學生學到了必要的音樂知識,而且真正實現學生“樂在學中”,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團結協作的活動氛圍中學會學習。
對于一些傳統音樂作品,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表演的形式,如在小組探究之后,師生進行合作表演。如講授《國之瑰寶--京劇》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試著用京劇伴奏樂器來為歌曲伴奏,把學生分成兩大組,給每組學生發大鑼、小鑼、鈸等樂器學念鑼鼓經。并讓其中一組學生隨著伴奏手做蘭花指走臺步,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通過激發學生的探求和表現欲,不僅使他們了解了各種打擊樂器的形狀構造及音色特點,而且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巧。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中,逐步形成了創新意識,從而使傳統音樂課堂真正煥發出創造的活力。
二、創設傳統音樂情境,培養學生審美情趣
音樂學科有特殊性,它具有情感性和形象性,因此更需要有情境的創設。在傳統音樂課堂教學中,經常播放一些國家和民族的傳統音樂,布置傳統音樂背景教室,適時在班級舉辦音樂比賽等,能使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感受到傳統音樂的藝術魅力。由于學生的學習興趣離不開特定的情境,那么教師就應該創設合適的情境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動力。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出把“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培養健康審美情趣和感受,體驗鑒賞音樂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放在教學目的第一位,然而目前,學生更多地接觸和聽到的是流行音樂與流行歌曲,他們對我國乃至世界民族傳統音樂了解甚少,而且明顯表現出不愿了解傳統音樂作品,對教材中必唱的歌曲或必聽的音樂缺乏興趣。如欣賞古曲《春江花月夜》時,很多學生表示“難于聽懂”、“不感興趣”,而只喜歡當下的流行歌曲。針對這些情況,教師在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培養他們審美情趣十分必要。由于學生對此曲不是十分熟悉,為了使學生能進入音樂,教師可以先簡單的給學生講解標題,分段及每段的大致內容,再讓學生感受音樂,欣賞音樂,然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們踴躍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學生通過該曲精美的情景描繪,可以感悟到作者面對“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的自然景物所發出的“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無限感慨。把握作品贊美祖國大好山河的秀麗景色,體現觀照宇宙、風物與人生的哲學高度,人情與風情、生命與自然的親密交流、合二為一的審美化境。
這樣,學生的審美情趣也能夠夠被調動起來,從而主動參與傳統音樂教學。為了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在濃厚的審美情趣的驅動下主動學習,還可以讓學生聽一些流行歌曲,如周杰倫的《東風破》,欣賞過后教師讓學生來分析流行歌曲中的傳統音樂元素,讓他們懂得傳統音樂對流行音樂發展的重要性,這樣能夠潛移默化的促使學生重視傳統音樂的學習,在教師的輔助下,使他們建構起對傳統音樂學習的興趣,提高對傳統音樂的審美能力。
三、多媒體技術在傳統音樂教學中合理運用
機械而單調的學習,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針對此類情況,高中音樂教學也應采用豐富多變、生動活潑的形式。而多媒體元素的運用,可以促使課堂音樂教學目標的實現。多媒體技術利用影音、圖像等元素為音樂教學提供了多樣化、多維化的教學空間,使傳統音樂課的教學內容得到充實和改進,為傳統音樂教育現代化提供了技術支持。多媒體有效地應用于音樂課堂教學,是現代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
高中傳統音樂教學應“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感受、體驗、鑒賞音樂美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放在教學任務的突出位置,對學生而言,體驗傳統音樂的美感顯得較為艱難,這時教師可采用音畫結合的多媒體方法。通過運用多媒體元素,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可以創設一種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使學生在視聽享受的同時,自覺進入特定音樂情景之中,從而培養學生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樹立學生正確的審美觀,讓學生可以更輕松、準確地去理解傳統音樂的意蘊,使心靈受到良好的熏陶。如以《陽關三疊》欣賞教學為例,教師先播放一段介紹“陽關”地方的視頻,讓學生感受那獨特的地域風格,然后再播放《陽關三疊》音樂效果,讓學生積極思考播放的音樂描繪了怎樣一幅情景?這是由何種樂器演奏的?”等問題。這樣在多媒體元素的配合下,學生能夠更好的感知傳統音樂的特色,通過多媒體元素在傳統音樂教學的合理運用,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的學習傳統音樂。
四、建構和諧的“互動式”師生關系
在傳統音樂課堂上,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師生互動氛圍,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長期以來,教師把自己定位為管理者和控制者。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地位難以得到保證,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關系難以建立。為了建立有效的師生互動,教師必須轉換其角色。在新課程理論的指導下,教師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樹立起“一切為了學生”的觀念,尊重并為學生的發展服務,通過教師的“教”喚起學生的“學”,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師生雙方只有相互交流、溝通和分享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才能真正改變傳統音樂教學中單調、僵硬的被動式學習,讓學生輕松、愉悅地參與傳統音樂學習。
“互動”促使師生的角色發生了變化,師生之間形成了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在討論、質疑、表演等師生共同的活動中,共同體驗傳統音樂的樂趣。通過表演、創編、比賽等方法,使學生投入在互動的學習氣氛中,在音樂的天空中自由飛翔。在師生互動的教學實踐中,為了學生主動學習而營造和諧的課堂環境氣氛。給學生提供表達的機會,以提高其音樂理解能力和表現能力。具體可采取以下做法:
。1)師生易位,學生來做“小老師”。
。2)多與學生交流,成為學生的“朋友”,特別是多關注那些性格較內向的學生。
(3)充分發揮教學民主,創設和諧的心理氛圍。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意見,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設想,同時也應盡量創設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展現自我。
(4)創設共同話題,師生共同去探究。探究活動中拉近師生距離,促進“教學相長”,在這條件下,學生自然樂于學習。
五、強化學生對傳統音樂的情感體驗
傳統音樂的學習應讓學生自己去傾聽和感受,讓學生沉浸在音樂中,用心靈去感受和體驗作品中的悲歡離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注意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并給學生留有空間和時間去想象,而不要束縛學生的思維,更不能將教師的喜好強加于學生,而應該強化學生對傳統音樂的情感體驗。
1、培養學生聆聽傳統音樂的習慣
音樂是以聲音來表達內心情感的藝術,學生接觸傳統音樂,由于欣賞能力和藝術修養方面的原因,對作品的理解和評論能力較差,那么教師應該循序漸進,注意培養學生聆聽傳統音樂的習慣。在反復聆聽的過程中,學生才能漸漸的進入音樂,也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吸引學生欣賞的注意力,培養學生音樂聽覺的感知能力,這對于學生音樂學習活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
2、注重學生對傳統音樂參與和實踐
讓學生真正走進并融入傳統音樂,必須通過各種音樂實踐課活動來欣賞傳統音樂,從而變被動接受為積極參與和體驗式學習,促使學生把自身的生活體驗與情感表達結合起來。通過對傳統音樂的各種形式的情感體驗,逐步使學生認識傳統音樂的要素和表現手段。對于音樂表現的規律和特點的把握,必須讓學生直接參與音樂實踐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傳統音樂課堂教學既是體驗的過程,也是活動的過程。在傳統音樂欣賞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活動,積極組織學生課堂音樂活動,如傳統音樂劇表演、傳統音樂主題辯論等。使學生在音樂活動的過程中獲得審美體驗,提高傳統音樂學習能力。
總之,在高中傳統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傳統音樂的藝術特點和學生的興趣,總結教學經驗,注重更新音樂教育觀念,總結先進的傳統音樂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傳統音樂學習過程中產生興趣,培養起良好的音樂審美能力。真正做到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中不斷完善傳統音樂教學,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的將高中傳統音樂課堂教學向更高的水平,從而更好地服務音樂教育教學。
參考文獻
[1] 趙宋光.音樂教育心理學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xx.
[2] 任如意.多媒體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大眾文藝,20xx(5).
[3] 田建中.高中音樂教學的創新與實踐[J].華章,20xx(11).
高中音樂教育論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論文感到非?鄲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音樂教育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音樂教育論文1
一、高中音樂教育現狀分析
在高中音樂的教學過程中,因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音樂教學工作一直屬于尾大不掉的地位,音樂教學更多地屬于從屬教學工作,可有可無。這些都影響了高中音樂教學的正常開展,不利于音樂教育對素質教育的反作用。
(一)重視音樂技巧,忽視內涵知識
高中音樂教學工作的開展,一直屬于從屬地位。在教學進度安排上,音樂課程也被擺在了非常尷尬的位置,教師不愿意教,學生不愿意學,其他主流課程的教師還經常擠占音樂教學的課程安排,這些都使得音樂教學工作難以得到有效的長久的開展。即便部分高中開設了音樂課程,也按照教學進度安排合理調試了音樂課程,但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因音樂課程大多每周一節,所以音樂教師更加注重音樂技巧的培養與提升,而忽視了音樂文化素養的培養,這就使得很多的音樂教育課程,其關注點往往僅僅停留在認識五線譜、認識音律等技巧方面,對于音樂如何產生、音樂如何發展等內涵性的東西涉及不多。學生也只是掌握一些皮毛,難以深入地了解音樂的豐富魅力。還有因應試教育的存在,很多高中生,因文化課成績不理想,為了上大學而轉攻對文化課要求不高的音樂等藝術專業或藝術院校,這部分學生的初衷并非是為了提升音樂素質,而更多的是為了應付考試,這些都影響了高中音樂教育的功能。
高中音樂教育論文范文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論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音樂教育論文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音樂教育論文范文1
在當今各類時尚元素均躍躍欲試涌動著的大潮中,音樂作為一個一直盛行著且不可被替代的因素也對多元化人才的培養起著莫大的作用,音樂方面的教育也成為我國多面教育的重點。對于學習眾多分支組成的整體音樂,主要是在對學生進行本土民族音樂學習的基礎上,學習并尊重其他民族的音樂,這樣在保證同學學習質量的基礎上,更能滲透給學生更多方面的相關知識,促進學生更好、更全面地發展。
一、多元文化環境下的音樂教育理念
多元文化環境下的音樂教育,是一種取各方之長,棄原本之短的更加適合當代音樂產業發展的教育理念。其主張在整個音樂教育的大范圍之中,同時解除對其他民族音樂類型的抵制感,培養學生掌握多類型音樂的能力,使其真切感受到多元文化環境下面音樂時作為共體所存在著的,同時這樣積極、開放的環境還可以使得學生在自由的環境中間看到并發展適合自身的音樂類型,更可以提高自身對于學習音樂的積極性,理解和掌握到其中優秀、積極的內容,并融入到自身的音樂理念當中。
二、多元音樂文化背景下的中學音樂教育
好像在人們的固有印象當中,中學階段音樂課就是教授同學們唱歌的課程,而老師們的授課方式也往往迎合著這樣的想法。而仔細看來,當代背景下面的多元音樂是欣賞、創作與學習并存的,而教師應當在課程中間更加強調出來音樂整體賞析能力,引導學生對于音樂世界的全面了解。單純的歌唱方式或者相關技能的單一傳授會在一定范圍當中制約同學們的理解與靈感激發,這樣的教學環境也會使得音樂課堂缺少活躍的氛圍。其中有關于民族方面的學習也應當引起老師和同學們的重視,西洋樂是很符合當代音樂發展規律,但是很多音樂韻律及譜寫思路均是來源于各民族最原本的音樂本質的。此外對于音樂樂器的學習也可使得同學們更快掌握音樂學習的套路,至于樂器的選擇,大可以古代、近代、現代并重,畢竟多元音樂文化環境帶給我們的是更多隨性和個性的發展。
高中音樂教育新思考的介紹論文
長期以來,高中音樂教育一直被當作副科,不被重視。素質教育為音樂教師施展自己的才能、發揮自身專業特長開辟了空間。通過高中音樂教學實踐,筆者以創作模塊為例,談談對音樂教學的思考。
音樂創作為音樂課教學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創造性教學空間。在創造性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精心安排的作曲、編曲練習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并且在教師的幫助下達到獨立認識和創造性學習的目的。這種教學效果是以往傳統音樂課無法達到的。
創作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可使學生逐步養成多向思維的習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同時深化學生對已學音樂知識和技能的理解、運用,強化進—步學習的欲望。例如,筆者在2010年山東省新課程改革暑期培訓觀摩中看到,北京一些學校的教師通過課前的布置,要求學生收集一些空塑料桶、啤酒瓶、木板、桌凳甚至滅火器罐等帶到課堂,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分組合作,師生其樂融融,讓人耳目一新。只要開動腦筋,就地取材,就可以做出許多雖顯粗糙但卻能使用的簡易樂器。學生通過敲敲打打,為歌曲伴奏,參與合奏練習,或者根據樂器特點進行簡單創編,課堂上充滿了音響,使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注意力集中,音樂知識容易掌握。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到,教師的正確引導可以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熱愛,促使他們從生活中發現音樂,提高他們對音樂素養、對美的追求。
一、給學生提供創作的平臺
很多學校的音樂教學以欣賞為主,忽視了音樂創作的作用。其實每一位學生都具有音樂創作的潛能,學生為表達自己的感受而進行即興創作或者作曲的學習過程之中,可以閃耀出耀眼的火花,他們的作品雖然不成熟,但也是一件“藝術品”。事實上,只要留心就會發現很多學生都有創作方面的天賦,這需要教師細心發現,加以引導。筆者認為,學校和教師應該給予鼓勵和支持,給學生一個平臺,讓他們去發揮、創作,抒發他們的心聲,滿足學生的興趣及發展需要多樣化的選擇。
高中課堂傳統音樂教育的幾點嘗試論文
摘 要:近年來,高中傳統音樂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解決。本文以教育理論為依托,結合具體教學經驗,通過對傳統音樂合作探究式教學、創設傳統音樂情境、運用多媒體技術、建構“互動式”師生關系、強化傳統音樂的情感體驗這五個方面的討論,試圖摸索出傳統音樂課堂教學的良好模式,從而更好的為高中傳統音樂教育服務。
關鍵詞: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探索嘗試
目前,高中音樂教育在新教學理念的指引下得到了較大發展,然而在傳統音樂教學這一領域,還有許多問題亟待需要解決。如傳統音樂教學模式單一,很多教師在傳統音樂教學時以自我為中心,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由于傳統音樂大多年代久遠,學生對這些優秀的傳統音樂作品的背景、反映的音樂形象缺乏應有的了解與認識,難以引起學生直接的情感共雞。而且學生大多喜歡流行歌曲,對優秀的傳統音樂缺乏興趣。這也對他們正確認識音樂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課應該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動力,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培養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為主要目標。隨著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審美體驗為核心的高中傳統音樂教學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因此,我們的音樂教學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是感受、表現和創造音樂的平臺,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在愉快的教學環境中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一、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
在傳統音樂教學中,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強調學生的自主性發揮,能夠顯著提高學生對課堂學習的參與度,是學生探究知識和提高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采取合作探究性教學,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傳統音樂。
音樂教育論文:高中音樂教育現狀及改進策略
一、高中音樂教育中自主性學習策略的作用及對學生今后發展的重要意義
。ㄒ唬└咧幸魳方逃凶灾餍詫W習策略的作用
高中音樂教育是一個比較靈活性的知識教學,它強調的是學生對教材中音樂知識的領悟能力以及學生對音樂作品中情感的認知能力。而自主性學習策略強調的是學生對知識的自由探索和領悟,這與音樂教學的根本目的十分吻合。此外,自主性學習策略的發展也是學生潛能意識的爆發,在高中音樂教育中學生對音樂知識的自主性學習能夠激發學生對音樂作品潛在的領悟能力,并且還能讓學生更貼合音樂創作者在音樂作品中的情感表達。自主性學習是學生對學習內容、學習目標有一定認知的基礎上,展開的自我學習,因此,在學生自主學習前需要教師將音樂課程的課堂目標準確的傳達給學生,讓學生有目標的進行音樂學習,這樣既減少了教師教學上時間的浪費還能加快學生自主性音樂學習的步伐。另外,自主性學習策略的目的是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強調的是學生在音樂教育中的主體性,從而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音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進而科學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也是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自主性學習策略對高中音樂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高中音樂教育中自主性學習策略對學生今后發展的重要意義
高中音樂教育中自主性學習策略除了對學生的音樂知識的掌握有一定的幫助作用外,對其今后的生活發展也有重要的影響意義。自主性學習策略的培養是為了鍛煉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性學習能力,也是對現有灌輸式教學模式的一種轉變。對于高中生來講,自主性學習能夠促進其在今后生活中、學習中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并且自主性學習是一種學生在無人監管下的主動性學習,因此,即便將來學生踏入社會后也能自發性的學習社會上先進的知識技能,從而為其在社會中的生存發展奠定好堅實的基礎。
高中音樂教育對素質教育的影響研究論文
一、高中音樂教育現狀分析
在高中音樂的教學過程中,因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音樂教學工作一直屬于“尾大不掉”的地位,音樂教學更多地屬于從屬教學工作,可有可無。這些都影響了高中音樂教學的正常開展,不利于音樂教育對素質教育的反作用。
(一)重視音樂技巧,忽視內涵知識
高中音樂教學工作的開展,一直屬于從屬地位。在教學進度安排上,音樂課程也被擺在了非常尷尬的位置,教師不愿意教,學生不愿意學,其他主流課程的教師還經常擠占音樂教學的課程安排,這些都使得音樂教學工作難以得到有效的長久的開展。即便部分高中開設了音樂課程,也按照教學進度安排合理調試了音樂課程,但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因音樂課程大多每周一節,所以音樂教師更加注重音樂技巧的培養與提升,而忽視了音樂文化素養的培養,這就使得很多的音樂教育課程,其關注點往往僅僅停留在認識五線譜、認識音律等技巧方面,對于音樂如何產生、音樂如何發展等內涵性的東西涉及不多。學生也只是掌握一些皮毛,難以深入地了解音樂的豐富魅力。還有因應試教育的存在,很多高中生,因文化課成績不理想,為了上大學而轉攻對文化課要求不高的音樂等藝術專業或藝術院校,這部分學生的初衷并非是為了提升音樂素質,而更多的是為了應付考試,這些都影響了高中音樂教育的功能。
(二)重視理論知識,忽視了實踐能力
在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教師過分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這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音樂課程的安排較少,如果增加實踐的內容,教師無法完成教學計劃,另一方面還主要是因為應試教育的存在,高中音樂考試也主要停留在閉卷或開卷考試,沒有實踐考核的環節。
美育與高中音樂教育的融合論文
【摘要】美育教育是學生藝術素養的重要方面,將美育教育與音樂教學有效融合,不僅可以讓音樂課堂煥發光彩,更可使學生產生不一樣的內心體驗。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再高中音樂教學中滲透美育教學略談點滴淺見。
【關鍵詞】音樂;美育;融合
音樂的殿堂中有著華麗的裝飾,在這個殿堂中我們能夠看到一切美麗的事物,可以將美的性靈帶入到內心的深處,從而影響他們的道德品行和審美情懷。高中音樂教學中的美育在課程改革后已經備受關注,藝術對于心靈的熏陶作用是無形的,是屬于精神層次的,當前的音樂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偏離了這個精神的軌道,而在知識技能的掌握上顯得更加重要,尤其是對于音樂特長生的培養上,教師往往更加看重藝考的知識技能方面的教育,在美育方面是有所欠缺的,即便是對于其他的高中生也認為只要會唱幾首歌,在音樂課中能夠緩解繁重的學習壓力就達到教學目標了,長此以往會使學生的精神品質塑造受到一定的影響。
一、感受情感,陶冶自己的性靈
俄國作家契訶夫將歌聲比作了太陽,能夠給人帶來一種溫暖的感動,也可以讓我們看到世界的五彩繽紛。音樂欣賞課中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一種靈魂上的洗禮,而且還可以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強烈的共鳴,陶醉在歌曲中那片芬芳的花園中,游走于那清幽的小徑,探尋到世外最美麗的風景,使學生的審美情趣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獲得美的享受。例如在高中音樂《月光鳴奏曲》的音樂欣賞中,我便采取了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聆聽,在聆聽中感受音樂美好,感受貝多芬音樂強大的心靈震撼力,首先讓學生自主去賞析音樂,感受曲子的基調,在第一樂章的曲子中,基調是低沉的,高中學生已經具有這種音樂的辯識能力,在確定好基調后,再讓學生去聆聽,用自己的語言去表述出自己對音樂的感受,有的同學說,“這種低沉中我仿佛看到了貝多芬壓抑的心情,就像我在面對沉重的學習壓力而又無處訴說的感受”,還有的同學說:“我并沒有覺得壓抑,我只是覺得他是一個安靜的思考者,只是略帶有一絲的憂郁”,其他的同學在這位同學的語言描述中進入了一種遐想,學生沉浸在音樂的世界中,沉浸在貝多芬淡淡的傷感中,自己的情感也隨著貝多芬的情感一起在課堂中彌漫開來。這節課中我采取了讓學生自主欣賞的教學形式,使學生獲得了精神上的享受,心靈上的升華,在音樂欣賞中獲得了音樂素養乃至于文學素養的提升,讓美在心靈深處盡情地綻放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