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中的古典文學傳統的文化論文
網絡文學如今已成為當代文化視域中的一個令人矚目的對象大體上它被看作后現代社會的產品,大眾文化的一部分,是對傳統文學的一個顛覆然而,略作端詳,我們便會詫異地發現,它之中蘊涵著與古典文學乃至傳統文化的千絲萬縷的牽連清理一下這些線索,或許對我們了解網絡文學與古典文學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關聯,進一步探察網絡文學的前進路向不無裨益
一網絡文學對古典文學資源的利用
提及網絡與古典,人們恐怕立即就會聯想到“大話”“惡搞”,對“經典”的戲謔顛覆篡改,等等這里,網絡作品對經典乃至整個古典文學的態度是游戲的嬉笑不恭的然而,深入網絡文學的叢林之后,我們會驚訝地發現,顛覆惡搞只是極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嚴肅認真的學習肯定性的模仿有意識的資源利用
縱觀網絡文學作品,我們可以發現其中有大量的古典文學資源的蛛絲馬跡這最明顯地表現在語言的沿襲上首先是命名網絡文學的文章命名作者筆名專欄名稱,多有直接引用或間接化用古典詩文句子的如著名的武俠寫手滄月,其名就是化用李商隱的詩句“滄海月明珠有淚”;晉江文學原創網(
然后是行文網絡作品頗有在文中引用或仿作古典詩詞的,它們或匿名不匿名地點綴于篇中,或被假托為文中角色之作如起點中文網(
而有些網絡作品本身就局部或大部分在模仿套用古典文學作品的行文如久久的《富貴繁花錄》,號稱“男版十二金釵”,行文也是一派《紅樓夢》口吻:
今日卻實在遲了,回了府里,已近午飯時分,早有家人小童接了,迎進上房去,幾個貼身大童兒服侍著卸去宮妝,才歪了歇息,外面有人傳:“姑娘來了”忙掀簾子,已進了屋,初春天氣,卻沒穿大衣裳,著了件雪白的箭袖,下面淡水藍的褲子,未著靴,散了褲腳,也除了冠,只挽著發,越顯得唇紅齒白,眼清面潤進來了便嚷熱,行了禮,也不上炕,便坐了下首椅子,一頭扎在郡馬懷里,又說今日如何玩耍,又說何處見到甚么有趣玩意兒,又說認識了什么朋友郡馬摩挲了她道:“我兒,起來說罷,鬧了一上午,想是也餓了,怎的才這等天氣就脫了外面大衣裳?跟你的那班丫頭也是該打,什么都由著你性兒來,她們倒樂得少事,聽說出去,連食盒也是不帶的?這般不用心,你就該開革幾個,換些人才是你這么身嬌肉貴的,不可縱容了奴才去”
這用詞句式描繪筆法對話口吻,在在皆有《紅樓夢》的影子另外,像鳳歌的《昆侖》( 網絡文學對古典文學資源的利用還表現在意象和情境的化用上在一些網絡作品的場景描繪景物描寫等當中,我們可以發現古典文學作品中的典型意象情境的蹤影如:
水晶在紫藤樹下吹了一回短笛,見侍女們要清掃秋千架上的落花,連忙起身阻止來到秋千架前,脫了鞋,裸著雙足踩上秋千架兩個侍女一前一后,配合默契地推送起來,幾下沖跌,秋千便高高蕩起,架上飛花,撲簌簌撒了滿天水晶衣衫流黃,仿佛綠楊叢中一束嬌陽,衣飛袂卷,語笑嫣然(湖衣《烏夜啼》,
無疑,這是古典詩詞里常見的“花下弄笛”“綠楊秋千”的典型意境
梅樹底下的清淺池子里,荷葉擎了幾個翠綠的尖角出來,兩只細細的蜻蜓正停在上面歇息,忽爾幾片梅花兒飄下,驚得震翅飛去(方謝曉《洛書·大荒志·血嬰》,
很明顯,這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意境的化用類似的意象情境還有“四季意象”“江南意象”以及其它山川草木意象,等等此等情境多數非作者親身閱歷,而出自想象,而想象的素材來源,大多數發自對古典文學作品的閱讀經驗這些意象雖經網絡寫手改建再創造,但其象征意向以及審美趨向大多仍是古典傳統中的格局,如“春”之為生機爛漫“梅”之為孤高清潔“江南”之為嫵媚秀麗,等等
另外就是故實的摭取在文學形象的構建創造中,網絡文學中不乏以古典文學作品中的名物典故為依據,而發揮而營造的如林寒煙卿的《春色豈知心》在網絡文學中還可以看到許多其它形式的古典文學資源利用現象,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二網絡文學對古典文學的審美性認同
對于與古典文學發生的這種牽連,網絡作品是引以為榮的作品中有引用古典詩文或典故時,作者往往特加注釋標明,這固然是不愿掠人之美,卻也隱隱透露著“無一字無來歷”的得意和炫耀;而評論者的“頗有古風”“古文功底深厚”等等諸如此類的評語,對雙方都意味著一種很高的贊譽這反映了網絡文學對古典文學的基本態度:肯定欣賞贊嘆認同
這種認同,首先來自對古典文學的高度藝術成就和優秀思想傳統的景仰和企羨如所謂的“紅樓體”,這蜂擁群集的模仿就肇自對《紅樓夢》的高度藝術成就和豐富人生意蘊的欣羨又如網絡作品中對古典詩文的借用,這常常表現了年輕的寫手們對這些詩文中展示的襟懷氣度精神境界的追慕向往,如《任平生》《詩酒趁年華》的命名與內容,都表現了對蘇軾詞中展現的那種超然榮辱不計小利豪邁奔放的積極人生態度的向往
這種認同,更主要是對“古典”本身的認同網絡寫手以古詩文命名自己或作品,不僅是表達自我,還有強調自己“淵源有自出自名門”的意味,正如匪我思存在晉江專欄里說的,“匪我思存,以此 ID 來標榜自己曾經讀過《詩經》”作品中行文敘事的擬古化古詩文的托名借用,則是在有意地摹擬一種“古典”的口吻,制造一個貼近“古典”的仿真現場而那些借用或化用了古典文學意象的作品,其目標主要也不在推陳出新釀花為蜜,而是借著這些古典詩文名篇中的經典意象或那些極具鮮明的非現代特色的形象或若干古代特有的器物名稱等等,作為一種“蜜引”,引導人回溯到它的最初意象,從而強化自身與“古典”的牽連,營造出一種“古色古香”的氣氛所以,網絡文學對古典文學的資源利用,并不僅僅是一種藝術上的借鑒和模仿,而是把它作為“古典”的理想化身而在追求的
這“古典”指示著一個遙遠的起點,一段悠長的延續,一種深厚的經驗知識智慧積淀,一種對“起源”的無限接近當人們遭遇具體的生活疑難乃至陷入對生命本源的迷惘時,它為人們提供本體的支撐,知識論的解釋,乃至實用的技術保障
這“古典”還指示著與“現時”的絕對距離這距離消解了一切現實社會的羈絆,被壓抑的欲望得到驟然釋放,自由放逐,作者與讀者的“YY”(意淫)可以毫無忌憚地橫行
最普遍也最重要的,這“古典”指示著一個純粹的審美對象與一個單一的審美過程利用古典文學資源精心構造起來的'“古典”,大多用詞雅致,句式考究,摹狀細膩,繪景綺麗,整個透著一股唯美古雅精致的情調它不看重情節的緊湊起伏,雖然也編織些復雜曲折的故事,但都是伴隨著相應的情境氛圍的優美描寫,緩緩行進它尤其偏嗜對服飾器物的刻繪,不惜筆墨,精雕細刻,務求窮形盡相,造就出美輪美奐的效果例如:
他的手指從綠頭簽上撫過,每一塊牌子,幽碧湛青的漆色,仿佛上好的一汪翡翠,用墨漆寫了各宮所有的妃嬪名號,整整齊齊排列在朱紅填漆大盤里身旁的赤金九龍繞足燭臺上,一枝燭突然爆了個燭花,“噼叭”一聲火光輕跳,在這寂靜的宮殿里,卻讓人聽得格外清晰……卻不想一只手斜刺里過來握住她手腕,那腕上覆著明黃團福暗紋袖,她只覺得身子一輕,不由自主站起來目光低垂,只望著他腰際的明黃色佩帶,金圓版嵌珊瑚,月白吩金嵌松石套襁琺瑯鞘刀燧平金繡荷包……荷包流蘇上墜著細小精巧的銀鈴……(匪我思存《寂寞空庭春欲晚》)
這樣詳細精致華美的書寫,不但使讀者沉迷在驚奇歡喜貪婪的觀賞把玩中不能自拔,而且令作者自己也陶醉在繁復的鋪敘編織中不能自已這樣,“古典”被物化為一個“對象”,去滿足作者與讀者共有的“觀看”欲望這種“觀看”不帶任何認知與道德的目的,只是沉醉在視知覺的感官快感中在這里,對象只是一個“形象”但對象的物質性質在這里決不是毫無意義的,組成“古典”形象場景的物品往往有著名貴的質地高昂的身價,如Ane的《好山好水好花兒》( 一整座城池通體透亮,全部是由一塊塊切割打磨均勻約寸許大的寶石晶體堆砌而成,瑪瑙翡翠胭脂玉貓眼綠紫水晶玫瑰鉆……約兩尺見方,映著玻璃外的天光和店堂內的柔和燈光,熠熠生輝,寶光流轉,那樣強烈的美感幾乎要直接灼痛人的視覺神經”一片奢華貴重華麗的形象堆積所以這其實又是一種影像消費
因而,這“古典”只是一個意象性的審美化的烏托邦它不是一種認知性的對歷史真實的好奇和追溯雖然頗有寫手在寫作古代題材作品時大肆收集史料,在名物制度細節上極力凸顯一種“歷史的真實”,如匪我思存寫《寂寞空庭春欲晚》時,“有大量的史實資料做參考,細節處基本與史實保持一致,比如太監與御醫的名字,皇帝得病的時間,祈雨以及地震的時間,包括保定行圍的時間都是按史實來的參考的史料主要是《康熙皇帝的一家》及《清史稿》,以及一些這方面有所研究的朋友的大力支持”(《當時明月——匪我思存訪談錄》,
這種想象的“古典”烏托邦,也不同于古典文學傳統中的“古典”烏托邦古典文學作品中常常稱道所謂的“羲皇上人”“唐虞盛世”,等等,也夢想著一個遙遠的古老時空中的黃金社會,但這種古典的“古典”理想基本上是一種倫理性的向往和假設,是作為當時社會的倫理狀況的對照而構建的一種參照系而言辭再古雅意境再古色古香的網絡作品,其間充斥的,也是完全現代的生活理念——突出的現代個人主義色彩,強烈的自我意識,往往還夾帶著對某些古代習俗觀念的質疑和批判,等等“古典”在這里完全構不成對現實社會的批判,它只是經由作品的語言修辭敘事行文情境意象等等顯現的一個情境,一個背景,一種審美氛圍,并不具備一種實質性的內容
這樣的一個“古典”無疑大不同于古典文學本身的“古典”后者中沉重的歷史積淀深厚的現實精神豐富的人文意蘊,都在前者里被抽離了,只剩下一個空洞的“形象”,滿足網絡文學的審美欲求因而,網絡文學對古典文學的認同,是片面的架空的審美性認同
三網絡文學的古典文學“傳統”
但這個“古典”并不是網絡文學的獨造,它本來就蘊藏在古典文學以及傳統文化之中以“古”為尚,崇古復古的風氣一直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傳統,到“古”中去尋求生存根據和解決現實人生問題,這在古代文人那里也形成了一種習慣而出世隱逸更是詩人之一宗,對十里紅塵的厭倦與對世外桃源的憧憬于古典詩文中簡直無時無處不有而細膩肖似的摹狀與華美的形式追求亦是古典文學中不絕之一脈,詠物詩賦西昆體等等都是典型的代表……因而,這“古典”也可以說是古典文學傳統在網絡文學中的延續
從現實的學術發展與文化進程來看,古典文學乃至傳統文化的傳承在現代已然斷絕在當代語境中,古典文學已經作為文學遺產被封存起來了,作為生長于現代漢語語境和當代媒介文化土壤之中的語言生物,網絡文學實際上已經斷絕了與古典文學傳統的血脈傳承但是,在民族審美心理模式民間無意識沉淀以及現代漢語語法中,卻仍有啟功所說的“血小板”似的因子遺存下來,頑強地活動著作用著,傳遞著民族文化的最深層的血脈①所以,網絡文學與古典文學在“古典”這一理想上的契合,并不是偶然的一拍即合,而是有著深遠的內在的歷史文化關聯總之,網絡文學的“古典”理想,其外在的表現形式內在的心理趨向,都體現了與古典文學乃至傳統文化的關聯傳承
但是,現代社會畢竟是現代文化為主體文化的社會,在這樣的文化語境中,古典文化只是作為古典殘片生存下來,完全不能構成一種有力的能夠自我傳承的“傳統”它能夠存活能夠起作用,必須依賴現代文化的激活接濟注入所以現代社會中的古典文化實際是嫁接在現代文化粗壯的枝干上賴現代文化才得以重生的寄生性的文化它“已不再是古代的古典文化本身,而是現代性中的古典傳統”,王一川稱之為“后古典性”②
而這傳統表現為什么形態,對現代文化發揮什么樣的影響,這不由它本身決定,而是由現代性決定的對生活在現代性社會里的年輕的網絡寫手而言,伴隨全球化浪潮沖擊而來的現代文化淹沒了他們,給予他們幾乎噎食的饜足,但這不勞而獲的文化飼養使他們深深不安,他們想尋找一個根基,給他們一個深遠的牽連的幻象,使他們得到安慰;現代社會高度商品化,極端功利,拜金主義盛行,人們豐富的感性和想象被生存的壓力擠壓成了“單維”,他們需要一塊逃離的飛地,使他們得以盡情釋放心靈的夢想;現代社會高度技術化物質化,物欲被人為地膨脹乃至影像化符號化,生存“形象化”審美化,他們需要一個對象展現足夠把玩觀賞的細節和精致,滿足人們的審美消費欲望這些需要投射到古典文學傳統中,便營造出了這樣一個“古典”的幻象從這一點來看,網絡文學的“古典”其實又是對古典文學傳統的扭曲異化割裂
如此一來,網絡文學中的古典文學“傳統”呈現出復雜的情態一方面,它是一種斷裂,一種肢解,另一方面,在這斷裂肢解中它得以延續前行網絡文學的“古典”理想決定了它所模仿借鑒的對象是有所傾斜的,一般多是一些抒情性較強偏重于景致的鋪陳比較含蓄婉約的作品,它所營造的“古色古香”的氛圍一般是富于形式美講究細節精致繁復陰柔的形象因而,網絡文學的“古典”是狹隘的,實際上摒除了古典文學中大量的現實主義的富于批判性的部分因此,古典文學傳統在這里實際上被肢解了它里面豐富的人文意蘊,深厚的歷史積淀,強烈的現實批判精神,都被抽空為一個審美化的“形象”因而,網絡文學里的古典文學傳統實際上只是一個標簽,一種形式,一個點綴,這“傳統”在網絡文學中是斷絕的,支離破碎的
然而,另一方面,許多新生代成員又是通過網絡文學才對古典文學有一些較深入的了解的,例如,匪我思存的《寂寞空庭春欲晚》出來后,一時間有不少熱心的讀者去讀了納蘭性德的詞集,雖然多數是囫圇吞棗,但畢竟有所接觸從這一點來看,網絡文學中的“古典”又確確實實地擔當了傳承文學傳統的重任而從作者方面來看,許多“古典”的寫手都有較好的古文基礎,也注意自覺地學習,努力提高個人的文學素養和寫作水平,在自己的創作中也試圖熔鑄古今,吸收古典文學的藝術精華,這又不能不說是一種延續古典文學優秀傳統的作為了
因而,斷裂中有承續,承續中有變異,這就是網絡文學中的古典文學“傳統”在這個進程中,我們會看見許多扭曲的異化的四不像的怪物,丑陋地糟蹋著我們的審美觀念與文化傳統;同時,我們也會看見一些從未臆想過的新鮮美麗有活力的新生命,給予我們火焰般的憧憬指點引導這個進程是奢望,阻撓禁止則是妄想我們只有屏聲凝息,靜觀其變惟有讓這個進程持續,惟有這個生產過程生生不息,我們才有進步和新生的希望
【網絡文學中的古典文學傳統的文化論文】相關文章:
6.傳統文化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