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模式研究
【摘要】生態旅游自興起以來就廣受各方關注,因其能減少對環境的壓力,起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作用。文章力圖厘清旅游和保護環境之間的關系,以期更好地促進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利用科學技術揚長避短,優化環境,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用可持續發展的方式開發旅游資源,避免因粗放型開發模式造成自然資源的人為破壞。
【關鍵詞】生態旅游 旅游規劃 可持續發展
隨著國家大力提倡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以及環保觀念不斷普及,人們漸漸開始關注生態旅游,國內很多地區都開辟了一些生態旅游的相關項目。生態旅游在發展地區旅游業和地方經濟的同時也減少了旅游開發對于環境的破壞,體現了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符合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備受推崇。
然而,我們必須看到,我國在發展生態旅游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定的問題。首先,一些地區對于生態旅游概念還不是很清楚,盲目進行發展旅游業,在進行項目規劃的時候,缺少創新意識,形式雷同,盲目地抄襲國內外的典范,并未針對該地區特定的自然和人文環境來進行有針對性的開發。其次,一些地區在進行生態旅游開發的時候主要針對經濟發展進行,比較輕視環境保護問題,使得所謂的生態旅游規劃名存實亡。最后,還有的地區雖然制定了完善的規劃,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并沒有嚴格按照規劃的內容來進行,管理并不規范,依然采用粗放型開發方式,對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
上述種種現象都表明我國生態旅游事業雖然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是依然存在一定問題,必須要強化生態旅游的相關概念,找到規劃過程中必須注意的重點,使得規劃更具有可操作性。要更好地發展我國的生態旅游事業,就必須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對生態旅游項目進行更好地規劃,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找好生態旅游、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發展這三者之間的平衡點,讓生態旅游能夠穩步發展。
生態旅游與可持續發展之聯系
生態旅游的概念原本來源于西方國家,美國生態旅游協會曾經對其有過專門的定義,在我國早在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就已經有人提出過生態旅游這個概念。①一般來說人們認為生態旅游并非簡單的旅游產品,它也不是簡單的旅游方式,生態旅游要強調的是人和自然之間的和諧相處,要尋求的是和生態保護的共同促進。生態旅游不應該破壞環境,而應該起到保護自然資源的作用,要保持各種資源能夠被可持續利用,同時也要幫助當地的經濟以及環境等方面能夠更好地維持可持續的發展。
生態旅游具有和一般旅游不同的特征。它必須保持自然性,是一種原始的旅游方式,在遠離城市的自然風光中,人類能夠更好地領略大自然原本的風貌,探索大自然的秘密。生態旅游還必須具有保護性,不應以破壞自然環境為代價,在開發旅游資源的時候要注意重復利用原則,尋求經濟和環境保護之間的協調性,要通過合理的謀劃來保持長久的經濟利益。生態旅游還必須具備科學技術性,對于生態旅游的規劃和開發必須建立在對自然環境進行全面調查,對環境容量進行檢測,對旅游產品進行科學研發的基礎上,開發者要能夠充分體現環保意識。
由于生態旅游具有和一般旅游不同的獨特特性,這也使得它具有了一般旅游所不具備的特殊功能,要更好地規劃生態旅游,就必須對它的功能有所了解。②生態旅游具有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功能,由于生態旅游全面協調自然、經濟、科學技術之間的關系,所以能夠可持續地為某地區提供經濟收入,并給當地人提供充足的就業機會。
我國對于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探索
生態旅游在我國的研究。在我國,20世紀70年代初的時候就有旅游界的人士開始關注并引進了生態旅游這個概念,但是它真正以文件的形式得到確認則要晚得多。1993年,我國在北京召開了“第一屆東亞地區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會議”,發布文件《東亞保護區行動計劃概要》,正式確認了“生態旅游”這個概念。
自此,國內學者便開始關注生態旅游這個概念。首先,有學者對生態旅游在中國的實踐和規劃進行了研究與分析,例如,張秋菊、海鷹撰寫的“我國生態旅游研究進展綜述”一文,就依據近年來國內生態旅游的研究情況,指出了未來發展的方向。其次,也有學者通過設立專項項目,進行了生態旅游方面的研究,例如,趙磊發表的“中國濕地生態旅游研究進展”一文,就以濕地作為研究重點,論述了濕地生態旅游方面的進展。最后,還有學者從科學技術的角度出發,對生態旅游的環境承載力等課題進行研究,例如,王會娟的論文“關于國內生態旅游環境承載力的研究進展”就研究了環境承載力和旅游之間的關系。
隨著大量的學術研究和論文資料的收集,國內對于生態旅游概念的界定也越來越清晰了,2006年,國家旅游局聯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對生態旅游進行討論,會議對生態旅游的重要性進行了肯定,達成了進一步共識:生態旅游不光是旅游產品和旅游方式,更是強調和諧的旅游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式。
生態旅游在我國的實踐。我國不僅對生態旅游的課題進行了學術方面的研究,更致力于具體實踐。早在1982年我國便建立了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嘗試將旅游和環境保護結合在一起,同步開發。此后我國的生態旅游便如火如荼地展開了,截至到2005年底,全國各種級別的自然保護區有2349處之多,已經形成了頗具規模的網絡覆蓋式結構,證明了我國生態旅游事業正在不斷向前發展。
我國嘗試在不同地區開發生態旅游,有以華山等為代表的山岳生態景區,也有以天池等為代表的湖泊型生態景區,此外以神農架為代表的森林生態景區和以內蒙古為代表的草原生態景區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另外還不乏以冰雪、海洋等為代表的生態景區。③在開發旅游產品方面,我國也進行了各種不同的嘗試,除了一般的野外觀光旅游以外,還有一些比較有特色的旅游項目,如開發了以鄱陽湖為代表的觀鳥生態景區,以香格里拉為代表的探秘旅游等。
影響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因素
環境保護同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影響。一方面,生態旅游對環境的積極作用。發展生態旅游對于環境保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通過生態旅游可以切實對當地環境進行保護,旅游所創造的經濟收益可以用來持續地維護當地的自然環境,為當地瀕危動物的保護、水體污染的治理等提供必要的資金,而且通過生態旅游的方式還可以加強人們的環保意識,促進人們自覺保護環境,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這些都是發展生態旅游對環境保護的積極作用。
另一方面,當前生態旅游對環境保護的局限性。生態旅游對環境保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受到公民素質與現有科技的局限性,當前生態旅游對于環境保護也存在一定的消極作用。因為在不斷發展旅游業的同時,依然會將一些廢棄物排放在大自然,破壞了野生動植物的生長環境,同時噪音問題等也都會對環境產生影響。
一些游客出于好奇采集植物,由于不謹慎而導致火災,隨意丟棄垃圾等行為,都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而為了興建旅館、停車場等公園設施也會對當地植被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為了搭建基礎設施類建筑物而隨意打入地基等也會破壞當地的地質地貌。一味追求經濟效益,大肆捕殺海鮮野味,兜售蝴蝶、貝殼等標本,這些都對野生動物的生存造成了一定的破壞。另外,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勢必會增加大氣中廢氣的排放量,對當地大氣環境也產生了不利的影響,一些汽車或游艇所泄露的油污還會污染當地的土壤或水源。
由此可見,如果不能很好地對生態旅游進行規劃,加大對于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投入,其對環境所造成的負面作用將使得生態旅游“不可持續”。④
科技發展對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影響。一方面,科技發展對生態旅游的積極作用。在生態旅游中,科學技術是不可缺少的,因為生態旅游本身就是科學技術含量很高的新型產業。⑤科學技術和生態旅游活動的發展也存在著辯證統一的關系,科技發展對于生態旅游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利用科學技術可以更好地檢測生態保護區的環境質量,并通過一定的科技手段來減少生態旅游對環境的破壞,通過分析環境的承載量、環境退化的速度、自然資源的消耗量等,能夠幫助當地更好地進行生態旅游的規劃,保持可持續發展。
另一方面,科技發展對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消極作用。由于科學技術發展迅速,很多企業都利用科學技術來追求經濟利益,不可避免會排放大量廢棄物,因而造成水資源污染、溫室效應等大量的環境問題,對環境造成破壞,而這正是影響生態旅游發展的最重要問題。對于我國來說,雖然科學技術已經得到了很快的發展,但是總體水平依然不高,而生態旅游中所占有的科技含量同樣也不高,利用科學技術來改良環境方面的能力和投入遠遠不如環境破壞的速度。
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實現路徑
調整好生態旅游和生態保護的關系。首先要加強對于生態旅游的規劃,而且這種規劃還必須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要利用生態學方面的理論,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在制定并執行規劃的時候將游客的行為活動和當地環境的特殊性質有機地結合起來,考慮好當地自然環境對于旅游活動的容納能力,并盡量采取措施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好基礎設施的數量,避免因為人數過多或盲目建設大規;A設施而對當地環境造成破壞。
為了更好地對生態旅游進行規劃,把握好生態旅游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政府還必須從法律方面入手,制定并完善一整套能夠體現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法律法規。既要鼓勵各地發展生態旅游,又要監督好環境保護問題,通過不斷完善《環境保護法》、《森林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來規范經營者的行為,并對出現違法違規現象的人員進行嚴肅處理,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要梳理清楚各項法律法規之間的關系,健全相關的配套法規制度,對于自然資源和旅游資源可以建立有償使用制度等,這些也都是必須考慮的問題。
要協調生態旅游和生態保護的辯證關系,不僅要靠政府和社會的努力,其實每一個游客、旅游從業人員也必須要有所注意,文明旅游,提高自己的素質。當地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每一個游客、旅游從業人員進行生態環境方面的科普教育,要讓每一個人明白環境保護要靠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夠收到更好地效果,加強全體公民的生態道德,促進每一個人自覺自愿地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綠化,主動承擔起環境保護的責任。在各地制定生態旅游規劃的時候,可以相應地添加一些與科普或環保有關的項目,例如在植樹節的活動中展開義務植樹活動,組織環保小隊去自然保護區撿垃圾等,只有讓生態環境方面的道德深入人心,才能夠更好地協調好生態旅游和保護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
調整好科技發展和生態旅游的關系。要制定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旅游規劃,還必須協調好科技發展和生態旅游之間的關系。首先各級政府和相關人員在制定生態旅游規劃的時候必須要真正認識到科學技術對生態旅游的重要性,要對其投以高度的重視。從整體上來說,我國的生態旅游雖然發展得如火如荼,但是還是以粗放型為主,質量比較低,科技含量并不是很高,要提高我國旅游業的競爭力,就必須在生態旅游中投入大量的高新技術,以促進生態旅游更好地發展。⑥不僅各地有關部門在制定生態旅游規劃的時候要融入科技含量,工作人員具體實施的時候也不能偷工減料,要切實地按照規劃中的內容來進行,在開發生態旅游項目之前要依托科學技術做好環境容量的檢測和調控,在設計旅游產品的時候要將環保考慮進去,在進行旅游管理的時候要做好監控,建筑基礎設施時不能破壞當地的植被和地質,在開發的同時要考慮到環境治理的問題,采取一定措施對當地廢水、廢氣等的排放進行專項治理。
引導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技術型、制度型創新。除了在制定生態旅游規劃的時候要重視科學技術以外,還應該在更宏觀的角度加強科技在旅游業中的重要性,提出并實施“科技興旅”的戰略任務,讓生態旅游真正成為一種融入了科學技術的旅游產品和旅游方式。為了更好地實施“科技興旅”的戰略任務,各地政府要對此表示合作,不能夠只想到發展旅游業來增加經濟收入,而應該投入大量的資金,加強在旅游業中的科技投入,并切實地研究各種環保項目和環保技術。對于生態旅游方面的科技研究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可以直接用于環境污染的專項治理,如用高科技的手段來檢測生態旅游區的環境污染情況,通過遙感技術檢測并收集相關數據,在發現污染的時候及時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治理等。也有些科學技術的研究是通過側面來對生態旅游提供幫助的,例如可以加強互聯網方面的建設,建立相關網站,發布旅游信息,進行生態旅游知識方面的普及,接受游客包括環保問題在內的各種網上投訴等,這些也都能夠從側面讓生態旅游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結語
現階段,我國在生態旅游規劃中保持可持續發展的模式還處于不斷探索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形形色色的問題,但是只要堅持可持續發展,把握好生態旅游、環境保護和科學技術之間的關系,堅持以保護生態環境為目的發展生態旅游業,堅持在生態旅游規劃的過程中巧妙地使用高科技技術,必然會使我國生態旅游業得到更好的發展。
【注釋】
①牛亞菲:“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指標體系研究”,《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2年第12期,第42~45頁。
、谌f友清:“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理論思維與創新思考”,《特區經濟》,2006年第5期。
③潘賢君,劉旺:“旅游持續發展探討”,《地理學與國土研究》,1998年第14期。
、茼n鋒:“生態管理是我國風景游憩地的生態可持續發展之路”,《中國園林》,1999年第6期。
⑤黃震方:“關于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倫理學思考”,《旅游學刊》,2001年第2期。
、蘩罴t,楊艷翎,王瑩:“淺析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學術交流》,2004年第4期。
【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模式研究】相關文章:
生態旅游管理下的旅游管理模式創新論文04-16
張承地區可持續發展評價研究04-29
茶文化生態旅游市場營銷策劃研究論文04-21
基于價值網的企業集群式供給鏈治理模式研究04-28
河北卓達集團企業文化構建模式研究05-11
新媒體漫畫表現形態的創新模式研究01-10
配網工程中營銷客服與生產調度集約模式研究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