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可持續發展的論文

        可持續發展定義為:“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碑敶,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

        可持續發展的論文1

          一、研究背景

          隨著國家經濟的日益發展,環境污染問題日益明顯,大氣污染、土地污染、水資源污染等尤為突出。同時由于城鎮化的日益加快,農業污染、樹木濫砍濫罰愈來愈嚴重,可供人類活動的區域越來越少。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尤其是在一些生態環境較為脆弱的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刻不容緩!為了解決間題,政府一方面組織了知名專家、學者進行理論研究,重點探究引起污染的污染源是哪些,從而在理論觀念方面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了社會各方的共識,但是在具體的實際行動中,如何才能做到可持續發展,成為了擺在政府、專家、企業和個人面前的一個難題。

          二、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理論

          生態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和生物資源數量與質量的總稱,是關系到經濟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生態環境問題是指人類為了求的生存和發展,在改造大自然的過程中,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破壞所產生的危害人類的各種不良結果。 生態文化:它是從最初的人類統治自然的文化中,慢慢過渡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良好文化。這是人的價值觀念的根本性轉變,這種轉變實現了人類由自我中心價值取向過渡到人與自然和平共處的價值取向。它的特點在于用生態學的觀點去觀察現實社會,處理實際間題,進而采用科學的態度去認識生態學的基本觀點,建立科學的生態思維方式。通過認識和實踐,形成經濟學和生態學相結合的生態化理論。

          筆者認為生態文化的基本內容包括兩大方面:一是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態度、直觀感受和見識,即是人類統治自然界,還是人類與自然界和諧相處;二是關于人類生活實踐的文化,可以稱為行為文化,即我們如何在實際的生態環境中,采用何種方式,來達到實際地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

          可持續發展理論是指對于自然資源的使用,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要滿足當代人的需要,二是同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這種良好發展?沙掷m發展的內涵主要有(1)突出發展的核心,發展與經濟增長有根本區別,發展是集文化、社會、科技等多項因素于一體的完整現象,而且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享有平等的發展權利。(2)發展的連續性,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一般不能超越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否則將會對社會產生不良的影響。(3)人與人關系的公平性,當代人和后代人享有平等的享受自然資源的權利,即兩代人享有同樣的利用自然界的權利,當代人的發展不應當損害后代人的權利和利益; (4)人與自然的和諧性,人類應該建立新的道德觀念和標準,學會尊重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實現人口、資源、社會和環境的協調,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的三大原則:一是公平原則,它是指當代人之間公平進行資源的利用,它是一種機會均等的發展,包含兩方面含義:一是同一地區與其他地區的均衡發展,即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不應以損害其它地區的經濟發展為代價;二是同一地區內部的均衡發展,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能滿足后代人的發展需求。它的核心理念是人類都處在同一生存空間,對這一空間的自然資源擁有同等的享用權和生存權。二是持續原則。它是指人類在使用自然資源的過程中,要保持連續性,不能超越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滿足需要和有限制因素是必然存在的;在發展中包含著制約因素,在制約因素中包含著發展。因此,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主要限制因素有人口數量、技術水平、環境和資源。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環境,包括自然資源與社會資源。因此,持續性原則的核心是人類的發展要和資源、環境相互匹配,從而真正實現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有機結合。三是共同原則。不同國家、種族、民族的人們,雖然在經濟發展的思想觀念、發展方式和模式方面存在區別,但是都處于同一個地球上,全人類都要相互支持,共同發展。這個理念是全球性的,是關系到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的關鍵間題。公平、連續、共同原則是相互關聯的統一整體,只有全人類共同努力消除狹隘的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三、廊坊生態環境建設中的間題

          (1)空氣污染。空氣污染主要是空氣中的粉塵、顆粒、有害物質等在空氣中漂浮,并在一定條件下凝結,給人們的健康出行帶來了嚴重影響。尤其是在最近,霧霾現象尤為突出,空氣中的顆粒阻擋了人們視線,不利于出行。20xx年底,華北大部分地區出現霧霾,并且持續了兩個月,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廊坊也是其中之一,深受空氣污染的危害。

          (2)水資源污染。這個問題主要是由于工業廢水、生活廢水、垃圾等有害物質隨意倒入河流中,造成了河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給人們的生活用水和身體健康帶來了不良影響。據不完全統計,廊坊有70%的河流受到污染,其中城市尤為嚴重,甚至有些地區的地下水源有部分被污染。

          (3)城市污染,它主要是指由于工業發展所造成的廢棄物,以及城市生活的垃圾等所造成的污染。工業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會產生一些廢棄物,同時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必然會產生一些生活垃圾,由于垃圾處理技術有限或者處理力度不夠,造成部分廢棄物堆積在城市的角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便。

          四、完善廊坊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法規宣傳,培養廊坊人們的環保意識。

          為了保護自然環境,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如:《森林法》等,因此,大力宣傳,使之成為老自姓都熟悉的法規,并按照規定執行,久而久之形成習慣。由于環境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個方面,所以保護環境主要是兩方面內容:一是改善和保護社會環境,提高環境質量,保護人們身體和精神健康;二是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尤其是非可再生資源要加以保護,減少有害物質對人們的侵襲,權利保障人們健康。與此同時,隨著3月22日世界地球日的逐漸宣傳,廊坊要采取多種方式來引起大家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環保教育要從小抓起,要教育孩了環保知識,培養其良好的環境保護思維。因此,廊坊要加快對生態環境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并將生態環境保護納入全市宣傳教育體系,使之成為廊坊人們的基礎的法律常識,必要的時候可以納入普法考試范圍。

          (二)加強對工程建設的環保管理,創造生態環境工程

          工程建設作為人們活動的重要一環,對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的攝取數量較大,因此,工程建設環保程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生態環境質量的高低。因此,我們一定要加強對工程建設的環保管理,對于那些重大的工程,例如:公路、鐵路、吃機場、大型港口、重點大型項目等要進行如下管理過程:在前期進行工程環保程度研究,對于是否符合環保要求進行評價,并給出評價報告;中期環保監督,要按照環保要求,結合國家出臺的環保政策,對項目實施過程是否符合環保要求進行監督;工程完工后,要按照環保要求,對項目全過程進行環保檢查,不漏任何一點疏漏之處,防止由于這些重大工程給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造成重大污染和破壞,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的綜合決策機制。尤其是在工程規劃階段,企業管理層一定要加大對環保要求的驗證,聘請專業環保機構或人員,對工程進行環保可行性論證,并出具專業的可行性報告,根據可行性報告決定工程是否實施。

          (三)加強環保技術創新,提高產品環保技術含量。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因此,提高工業企業產品的環保技術含量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的力量,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提高產品的環保水平,實現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廊坊目前規模較大,但是大都是傳統行業。因此,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就要大力利用科學技術,尤其是環?萍迹瑢⒖茖W技術轉化為具體的生產力。要通過合理的謀劃,計劃工業企業規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正確的產業政策,提高產業結構轉換速度,從原來的被動應付環保標準向主動采取環保措施適應環保標準,大力推行清潔技術和清潔生產,實施清潔工藝技術和清潔能源,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變廢為寶,化害為利,適應綠色環保潮流,實現廊坊工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的論文2

          【摘 要】村鎮銀行的建立在促進農村地區投資多元化、活躍農村地區金融市場、擴大農村地區金融競爭力度方面具有重大意義。然而,在村鎮銀行的發展實踐過程中,也面臨了許多問題,尤其是來自制度方面的挑戰,嚴重影響了其可持續發展。因此,只有結合村鎮銀行的實際,不斷完善相關法律制度,才能保障村鎮銀行的可持續發展并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關鍵詞】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法律保障

          2006年,銀監會出臺了《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借此契機,村鎮銀行作為一支農村金融市場的新生力量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其建立促進了農村地區投資多元化,在解決農村金融供給不足、加大農村地區金融業競爭力度、推動三農經濟發展方面具有重大意義。然而,村鎮銀行作為一種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設立時間不長,亦無成規可循,在法律制度方面更是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這不但影響了村鎮銀行功能的有效發揮,也阻礙了村鎮銀行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結合我國國情和村鎮銀行特點,逐步建立相應的法律制度,是保障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的必要舉措。

          一、村鎮銀行概況

          根據中國銀監會2007年頒布的《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第2條的規定,村鎮銀行是指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批準,由境內外金融機構、境內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境內自然人出資,在農村地區設立的主要為當地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自2007年3月我國第一家村鎮銀行———四川儀隴惠民村鎮銀行正式掛牌成立以來,發展勢頭迅猛,截止2010年12月,全國已組建村鎮銀行275家。

          根據銀監會的工作計劃,2009-2011年三年間,全國預計成立村鎮銀行1027家,占同期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計劃設立數的90%,這充分體現了政策設計對村鎮銀行的偏愛。

          經過了四年的試點、推廣和建設,村鎮銀行取得了長足進步,發展優勢較為明顯,范圍逐步擴大到全國35個省、市、地區。作為一支新生的農村金融力量,村鎮銀行的設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村金融供需矛盾,活躍了農村金融市場,加大了農村金融業的競爭力度,在支持三農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其存在的問題也日益凸顯,吸儲難、發展脫離“村鎮”的政策初衷、政策支持力度不夠、監管制度不完善等問題,已成為當前制約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二、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的制度困境(一)村鎮銀行的法律性質。在我國,銀行分為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從村鎮銀行的設立和運營特點來看,它顯然不是政策性銀行。既然如此,它就應該是商業銀行,但是村鎮銀行又不同于一般的商業銀行。首先,二者的最低注冊資本要求不同。依《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第8條第3款的規定:在縣(市)設立的村鎮銀行,其注冊資本不得低于300萬元人民幣;在鄉(鎮)設立的村鎮銀行,其注冊資本不得低于100萬元人民幣;

          而按照《商業銀行法》的規定,設立農村商業銀行的最低注冊資本不得低于5000萬元。其次,在治理結構上二者存在差異。商業銀行必須嚴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組建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而村鎮銀行的治理結構則相對簡單靈活。第三,村鎮銀行在業務范圍上有嚴格的地域要求,而商業銀行則無此規定。因此,從法律性質上看,村鎮銀行是一種特殊的的農村金融機構形式,盡管它屬于農村銀行業金融機構,但又區別于傳統的商業銀行,是被賦予特殊市場定位的金融機構。

         。ǘ┐彐傘y行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制度困境。如前所述,村鎮銀行在其四年的發展歷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歸根結低,是由于配套制度的缺失和不健全。一方面,從法律性質上看,村鎮銀行屬于商業銀行,因此,村鎮銀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適用《商業銀行法》、《公司法》、《擔保法》等法律法規,但是這些一般法卻并不能有效解決村鎮銀行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另一方面,2006年《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出臺后,中國銀監會又陸續出臺了《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和《村鎮銀行組建審批工作指引》等6項新型農村銀行業金融組織的行政許可和監管細則。但是影響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的監管、市場定位、擔保機制、稅收優惠等問題的相關配套制度仍存在缺失和不健全的現象。

          三、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的法律對策(一)美國社區銀行發展的制度保障及其啟示。我國的村鎮銀行是在借鑒西方國家社區銀行理論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理論界也將村鎮銀行的屬性定位于社區銀行。社區銀行是來源于西方金融發達國家的概念,是指:“在一定地區的社區范圍內按照市場化原則自主設立、獨立按照市場化原則運營、主要服務中小企業和個人客戶的中小銀行!泵绹鞘澜缟仙鐓^銀行發展最成功的國家之一,盡管美國銀行業并購競爭激烈,但社區銀行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新的社區銀行始終在不斷出現,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已成為美國中小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極大地推動了美國地方經濟的發展。

          美國社區銀行的成功,自然離不開其自身獨特的優勢支撐,然而其健全的金融法律體系也是極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在美國,健全的金融法律體系構建了社區銀行定位和生存的法律保障,其中又以《反托拉斯法》、《社區再投資法》、《小企業法》等三部金融法律制度對社區銀行的影響最為深遠:眾所周知,《反托拉斯法》是一部反壟斷法,按照該法規定,美國銀行之間的并購,除了銀行監管機構同意外,還要經司法部和聯邦貿易委員會同意,這實際上保留了規模相對較小的社區銀行在大型銀行激烈的并購活動中的生存空間!缎∑髽I法》是為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而制訂的,其目的是促使商業金融機構向小企業發放貸款,具體措施包括制定小企業貸款優惠政策、設立二級擔保市場、指定小企業貸款優先銀行(通常是社區銀行)等!渡鐓^再投資法》規定,美國的各類存款金融機構必須為所在社區的小企業提供融資。這種“社區再投資表現”是監管部門審批一家銀行增設分支機構或兼并其它銀行時考察的一項重要指標。這有效改變了商業金融機構只愿從小企業和個人客戶手中吸取存款而不愿意向他們發放貸款的現象。

          美國健全的金融法律體系為社區銀行的發展建立了一個強有力的監管框架,在這個監管框架下,社區銀行在與大型商業銀行的競爭中牢牢把握住了自身的發展方向,定位于為所在社區小企業和個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最終取得了成功。從我國村鎮銀行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定位不清,監管不明等情況來看,美國的經驗無疑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只有建立起類似美國社區銀行那樣的監管框架,在加強機構監管的同時,充分的發揮村鎮銀行的內控機制、行業組織的和社會監督機制的監管功能,建立起風險監管和合規性監管并重的日常監管、市場準入監管和市場退出監管體系。

         。ǘ┪覈彐傘y行可持續發展的制度構想1、完善村鎮銀行支農性制度建設。當前農村地區金融環境不完善,金融保險制度欠缺的情況依然嚴重,在巨大的商業利益的驅使下,村鎮銀行很難抵制利潤的誘惑而甘于一心服務三農經濟,因此就出現了“村鎮銀行不村鎮”的現象。而脫離農村的村鎮銀行是無法找到可持續發展路徑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構建村鎮銀行支農性制度。

          首先,在財稅法上要給予村鎮銀行優惠和支持。實際上,世界各國的農業發展都依賴于強有力的財政政策支持,如法國,政府每年都要撥出一部分貼息資金給法國農業信貸銀行,以支持其農業發展。因此,在推動村鎮銀行銀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要充分運用宏觀調控的法律手段,在財稅法中明確規定財政對支農貸款的支持、具體內容可涉及地方政府的財政獎勵、稅收優惠、政府貼息、政府注資、風險補償等。這樣,可以彌補村鎮銀行在支農貸款發放的利益不足,保持其支農定位。

          其次,制訂保證村鎮銀行支農性定位的強行法規范。目前,中國銀監會出臺的《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第39條規定:村鎮銀行在繳足存款準備金后,其可用資金應全部用于當地農村經濟建設。

          村鎮銀行發放貸款應首先充分滿足縣域內農戶、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確已滿足當地農村資金需求的,其富余資金可投放當地其他產業、購買涉農債券或向其他金融機構融資。但綜合現有規定來看,其存在措辭不清、界定模糊等缺陷,且停留在提倡性或者說是倡導性階段,在支農性制度規定方面的力度仍然不夠。

          因此,應在《商業銀行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中,制訂保證村鎮銀行支農性定位的強行性規定,明確規定其支農性標準,對不達標的村鎮銀行采取一定的懲處措施。

         。、完善農村地區擔保制度。擔保問題是制約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性問題。從三農貸款的現狀來看,農民尤其是貧困地區的農民能提供的擔保物范圍狹窄,合規性差,如果嚴格按照我國《擔保法》的規定進行審查,那么能順利取得貸款的農民很少。

          擔保問題如不能解決,村鎮銀行的支農貸款服務必然遭遇重大阻礙,這就需要進一步完善農村地區的擔保制度。

          一是要放寬擔保物的法律限制,完善農村土地流轉制度。目前,從我國《物權法》和《擔保法》的規定來看,農村抵押權的客體范圍較小,雖然承認了農民對以以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具有抵押權,但卻否認了農民對除此之外的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的抵押權。

          對農民來說,對集體土地的使用權是較有價值的財產性權利,法律對此項權利的抵押加以限制,嚴重影響了農民的融資能力。而我國法律對土地使用權處分的限制也使得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實現受到影響。因此,一方面,應通過立法明確確定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成為抵押權的客體;另一方面,在現行法律框架下,構建合理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為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為客體的抵押權,能夠順利的實現。

          二是要創新擔保方式,不斷推進擔保機制改革。為了進一步加大農村金融支持力度,使農民依法順利取得貸款,促進三農發展,全國各地紛紛試點新的擔保方式并進行擔保機制改革,涌現了銀保合作、農戶聯保、林權抵押擔保等擔保方式,但從實踐來看,仍存在不少問題。例如,農戶聯保手續較為復雜,一個農戶要貸款,就必須尋找有共同貸款需求并相互信任的其他農戶,分別填寫申請表等待審批,這個過程可能需要長達幾個月。因此,必須結合農村信貸的特點不斷創新農村擔保方式,并在原來的基礎上不斷推進擔保機制改革。

         。、完善村鎮銀行監管制度。目前,對村鎮銀行的監管主要是借鑒了商業銀行的監管條款,雖然針對村鎮銀行的特殊性,在存款準備金率、資本充足率方面做了調整,但是卻沒有考慮到村鎮銀行在地域性和服務對象特殊性的特征,對其業務,尤其是信貸業務沒有明確的監管要求。同時,在其組織形式和治理結構方面,監管也存在缺陷。因此,必須結合村鎮銀行自身的特點,首先在村鎮銀行的監管原則、監管機構及其職責進行明確界定。其次,一方面要借鑒《商業銀行法》對商業銀行的監管內容,制訂出符合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需求和其自身特點的市場準入監管制度、日常審慎監管制度、合規性監管制度、問題村鎮銀行及村鎮銀行市場推出制度。

          另一方面,要嚴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明晰其產權制度并完善內部管理結構。第三,可以借鑒西方發達國家銀行監管的做法,利用律師協會、注冊會計師等社會監督機構,彌補監管力量的不足,建立一個全方位的監管體系。第四,要建立嚴格的執法監督機制,確保村鎮銀行監管制度的有效執行。

          四、結 語

          建立村鎮銀行是解決我國現有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覆蓋率低、金融供給不足、競爭不充分及金融服務缺位等“金融抑制”問題的有效之舉。法律制度的建設必然會滯后于村鎮銀行的發展,但只有不斷發現問題、完善法律制度建設,在相關法律制度的保障下,村鎮銀行才能不斷發揮其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方面的作用,實現其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郏保萑纬G啵袌龆ㄎ粵Q定村鎮銀行的可持續性[J].中國金融,2011(2):57-59.

         。郏玻輩沃酒剑覈彐傘y行發展現狀分析及幾點建議[J].商場現代化,2011(1):219-220.

         。郏常蔹S芳娜,劉輝.村鎮銀行發展與財政扶持[J].中國金融,2011(2):55-56.

         。郏矗葙囌颍绹鐓^銀行發展研究及借鑒[D].蘇州:蘇州大學,2007,17.

          [5]包爽.我國村鎮銀行發展的法律對策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09,27,36.

          [6]柴瑞娟.村鎮銀行支農性制度構建研究[Z].經濟法論叢,2009(下):335-363.

        可持續發展的論文3

          摘要: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根基,農業可持續發展是我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根本保證。農業經濟效益作為農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農業可持續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可操作性、綜合性、完備且相關性及動態性原則,構建了土地生產率、農業勞動生產率、農產品商品率等10個農業經濟效益評價指標。該文以重慶市為例,首先對重慶市農業經濟農業產值、農民經濟和農村產業結構現狀進行分析。其次通過以層次分析法和變異系數法為基礎的綜合集成賦權法確定權重,采用綜合指數評價法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經濟效益進行評價。再次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對農業經濟效益評價結果進行分析。最終提出加大農業資金投入、提高農業生產能力;大力發展農業規模經營、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 實施科技興農戰略、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因地制宜、建立區域適宜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四個針對性建議,以期實現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農業可持續發展;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重慶市

          引言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村經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也得到極大地提高,但與此同時,沙漠化、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日益顯現。因此,研究如何在保證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提高經濟效益不僅關系到農村經濟發展,也同時關系到我國農業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20xx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并出臺了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新措施。在農業發展進程中,建立農業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及相對應的評價方法對農業可持續發展決策制定和調整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構建農業經濟效益評價指標,并以重慶市為例對其經濟效益進行評價,最終提出提高重慶市可持續發展經濟效益的對策建議,以期實現重慶市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農業可持續發展與經濟效益的內涵

          1. 1農業可持續發展內涵

          一般而言,農業可持續包括4方面可持續,即資源、環境、經濟和社會,需要保證資源、環境、經濟和社會的相互統一和相互制約,共同構成農業綜合效益。農業可持續發展主要包括4個方面: (1) 人口可持續性。由于人既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因而人口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人口數量和素質將直接關系到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狀況。(2) 經濟可持續性。農業生產者在經濟活動中需要實現一定的經濟效益,農業經濟效益將直接關系到農業可持續發展,也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3) 社會可持續性。農村社會環境的良性發展能夠有效地保證農業生產、經濟和環境發展,社會可持續發展也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目標。(4) 資源和環境可持續性。我國資源有限,在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需同時注意節約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開發替代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使資源環境能夠適應經濟的發展。

          1. 2農業經濟效益內涵

          農業經濟效益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生產所投入的勞動消耗量和產出成果的比值即為農業的經濟效益,一般用產出與投入的比值來衡量。若在農業勞動占用和農業消耗相同的條件下,勞動產出成果越多,則經濟效益越好,勞動產出成果越少,則經濟效益越差; 在勞動產出成果相同的條件下,農業勞動占用和農業消耗越多,則經濟效益越差,農業勞動占用和農業消耗越少,則經濟效益越好。可通過5個方面考察農業經濟效益,即社會需要、勞動消耗、勞動占用、自然資源的利用、農業投資經濟效益。

          由于農業生產對自然資源的依賴性較強,因此農業經濟效益具有自然約束性、外延性、連續性和綜合性特點。自然約束性指農業經濟效益的高低受自然條件約束較大,等量勞動投入在不同的生態環境、土地條件下經濟效益具有較大差異。外延性指由于農產品具有多樣性和延伸性等特點,因此,農業經濟效益需從國民經濟的角度進行綜合評價,而不能單獨從某個部門評價。連續性指由于不同農業類型生產周期不同,因而需要根據農業的生產周期進行全面考量。綜合性是指農業經濟效益受技術、生產力、勞動者素質、自然條件等多種因素影響,因而其評價結果也具有一定的綜合性。

          2重慶市農業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2. 1農業產值狀況

          20xx年以來,雖然重慶市農業產值總量呈上升趨勢,但漲幅呈現下降趨勢,農業發展狀況不容樂觀( 表1)。20xx年農業增加值漲幅為6. 1%,而20xx年農業增加值漲幅僅為4. 8%,下降了1. 3個百分點。從農業種類看,種植業增加值漲幅降幅最大,由20xx年的6. 7%下降到20xx年的3. 9%,下降2. 8個百分點;20xx年漲幅有所回升,上漲4. 6個百分點?傮w看,畜牧業漲幅最慢,20xx年漲幅僅為2. 7%,而林業的漲幅最高,20xx年林業增加值漲幅高達9. 5% .由20xx ~ 20xx年重慶市農業增加值平均漲幅僅為5%的結果可以看出,重慶農業發展較為緩慢。

          2. 2農民經濟狀況

          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發展,因而只有保證農民收入穩定增長,才能保證社會的穩定發展,進而保證具備充足的資金保護生態環境和資源環境。圖1顯示,隨著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農民的收入也在逐年提高,由20xx年的5 276. 7元/人提高到20xx年的1. 050 5萬元/人。近年來,重慶市農民人均純收入水平與四川省平均水平持平,但遠低于成都市平均水平。20xx年重慶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同比增長了10. 7%,漲幅呈下降趨勢,且與城鎮人均收入水平差距較大 (20xx年城鎮人均收入水平達2. 011 0萬元,比農村收入水平高出1倍) ,這嚴重影響了農民生產積極性,進而影響農業可持續發展。

          2. 3農村產業結構狀況

          長期以來,重慶市產業結構不合理,導致農村經濟發展滯后,經濟效益較低,嚴重制約了農村現代化水平的提高和農業可持續發展。20xx年重慶市三產結構進一步調整,三產比例為7. 32:44. 7:44. 9,較前幾年更為優化,三產結構更為合理,但重慶市的資源優勢和市場優勢仍未得到充分發揮,產業結構需進一步優化。20xx年全國三產比例結構為8. 99:40. 53:50. 47,可見重慶市的第三產業處于全國較為落后水平,很難推動農業經濟效益的提高。由于重慶市的第三產業起步較晚,生產要素發展滯后,很難適應產業高級化需求,因而其農業市場化程度較低,資金、勞動力和技術等資源配置效率低下,對農業的快速發展帶動力較弱。

          3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效益指標體系構建

          3. 1指標選取原則

          由于國內在農業可持續發展評價中選取的指標較多,且并沒有關注到指標間相互作用,出現評價指標重復,數據收集與分析繁瑣,操作困難等問題,導致很多指標體系應用性較差。因此在構建農業可持續發展評價體系時,應遵守相應的基本原則: (1) 可操作性,指標數量應適中,內容清晰簡潔,定性與定量指標結合,有較強的可比性和準確性; (2) 綜合性,指標應全面反映地區實際社會、經濟、資源、環境等每個方面的狀況,從每個方面分別構建指標組系,從微觀到宏觀層層綜合,形成較完整的評價系統; (3)完備且相關性,指標體系應綜合全面地反映地區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子且保證評價指標間的關聯;(4) 動態性,可持續發展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因此評價指標也應隨之動態變化,選擇的指標需能反映出農業發展現狀、潛力等。

          3. 2指標體系的構建

          根據以上指標構建原則,結合重慶市農業發展現狀,該文以農業經濟效益為目標,構建了評價指標體系,具體評價指標的內涵及計算見表2.

          由于該文對農業經濟效益評價的前提是農業可持續發展,因此需要考慮農業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經綜合評估,該文選取衡量農民實際收入水平的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 (a9) 作為社會效益指標,選取旱澇災害率 (a10) 即旱澇受災面積與總耕地面積的比值作為農業生態效益指標。

          4重慶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效益評價

          4. 1數據來源與正向化處理

          該文數據主要來源于《重慶市統計年鑒》《中國農業統計年鑒20xx》和《中國農村統計年鑒20xx》,數據范圍選取了20xx ~ 20xx年重慶市各個指標數據。

          由于部分指標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經濟效益具有反向作用,需要消除各個指標在無綱量上的差異對評價的影響,因而該文在整理各個指標數據的基礎上,首先需對指標數據進行無綱量化處理,計算公式為:

          其中Xij和Xi0分別為第i項指標在第j年和基年的統計數據,Yij為第i項指標在第j年的正向處理后數據。

          4. 2權重的確定

          權重的確定方法主要有主觀法、客觀法和綜合集成賦權法3種方法。由于主觀賦權法受調查組織者的主觀因素影響較大,而客觀賦權法雖然克服了人的主觀性,但無法真正衡量其重要性,且隨著數據的變動其變動性也較大,因而此次評價采用兩者綜合的方法,即綜合集成賦權法。

          計算公式為:

          其中k1和k2分別為合成系數,其總和為1,該數值主要由決策者的主觀偏好確定 ( 該文將k1和k2分別設定為0. 5)。mj為主觀分析法即層次分析法 (AHP) 確定的權重,其基本原理為將問題分解為不同的組成因素,按照因素間的相互關聯影響及隸屬關系進行不同層次的聚集組合,形成多層次的分析結構模型。其結構矩陣為:

          nj為客觀分析法即變異系數法確定的權重。若某個指標變異系數越大,則該指標的發展越不穩定,從而影響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效益。則各指標的變異系數公式為:

          si表示第i項指標的樣本標準差,xi表示第i項指標的平均值,則各個指標的權重為:

          4. 3評價方法的確定

          該文采用綜合指數評價法評價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效益。公式為:

          公式中,Z為農業可持續發展經濟效益水平。wi為第i個指標的權重。yi為第i個指標的評價值。從時間維度來看,若后一期的Z值大于前一期的Z值,表明農業經濟效益是增長的,農業發展是可持續的。若后一期Z值小于前一期Z值,則表明農業經濟效益是下降的,農業發展是不可持續的。從空間維度來看,區域Z值越高表明區域農業經濟效益水平越高,可持續發展能力越強; 反之,Z值越低,表明區域農業經濟效益水平越低,可持續發展能力越弱。

          4. 4評價結果與分析

          4. 4. 1農業可持續發展經濟效益時間維度分析

          根據上述公式,可得到重慶市農業可持續發展各個指標的經濟效益評分值,結果如表3.

          由表3可知,土地生產率、固定資產收益率和農產品商品率的權重相對較高,主要由于土地生產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農業的經濟效益。固定資產收益率反應生產期間的管理水平,一般而言,采用的技術手段越高,固定資產收益率就會越高。農產品商品率直接關系到農產品的售價,售價越高,收益越多,因而其對農業經濟效益影響較大。從時間維度看,重慶市農業可持續發展經濟效益總體呈現平穩上升趨勢。重慶的農村面積較廣,農業人口眾多,農村經濟在全市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近年來,隨著重慶農業農業機械化和現代化水平的提高,土地產出率也隨之提高,因而其土地生產率、農業費用收益率的經濟效益相對較高。然而由于重慶以丘陵、山地為主,自然災害較多,因而其生態經濟效益較低,社會經濟效益水平也較低。

          4. 4. 2農業可持續發展經濟效益空間維度分析

          根據地理位置的空間分布,可將重慶市分為東部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區、中部都市發達經濟圈和西部渝西經濟走廊3個分區。由表4可以看出,重慶中部農業經濟效益相對較高,西部地區次之,東部地區最低。據統計,重慶中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西部的2倍多,東部的15倍多。從對農業依賴性看,東部和西部地區對農業的依賴性較高,第一產業產值占比高達20%以上,而中部地區第一產業產值占比不足6% .從收入水平看,中部地區的人均收入水平最高,約為東部地區的2倍。因此,重慶市中部地區經濟較發達,農業生產率和農產品的商品率較高,這與農業經濟效益評價結果相一致。從經濟效益的各評價指標看,中部地區土地生產率數值要遠遠高于東部地區,主要是由于中部地區經濟區位優越,土地資源相對而言較為稀缺,加之其資金、技術投入較高,因而其土地生產率也較高。

          5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經濟效益的對策建議

          5. 1加大農業資金投入,提高農業生產能力

          由分析結果可知,農業生產能力直接影響農業的經濟效益,因而需加大對農業資金的投入,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經濟效益。對農業生產而言,資金是農業發展的重要物質保障。然而由于重慶市的資金總額是固定的,且對農業的支持也很難滿足農業發展的需求,從而導致農業生產條件落后,基礎設施不夠完善,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效益提高遇到了瓶頸。因此,重慶市在發展農業過程中,一方面需努力取得政府的資金支持,另一方面需多渠道籌集資金,創新和改革農村金融體制,形成具有特色性的多元化農村金融市場,能夠為農業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如形成商業銀行、農業政策銀行及其他農村金融組織的農村資本市場。此前,重慶市曾通過世界銀行貸款約1. 6億元的方式為營造防護林提供重要的資金支持。

          5. 2發展農業規模經營,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

          分析結果表明重慶市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水平較低,20xx年經濟效益評分值僅為0. 159 8,僅次于牲畜出欄率和旱澇災害率,因而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效益需注重提高農民收入。規模經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農民的收入,主要由于規模經營能夠緩解農戶小生產和大市場之間的矛盾,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轉變為集約型,并使得資源和生產要素得到合理配置,進而提高農民經濟收益。重慶的農業土地規模相對較小,平均每個家庭不足0. 2hm2規模,與美國的466. 67hm2和歐盟的20hm2比較相差甚遠。小規模的農業生產嚴重制約著生產的規模效益,也不利于農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因而需要走規模化生產道路,進而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實現高水平的經濟效益。

          5. 3實施科技興農戰略,提高農業科技水平

          科技水平直接影響農業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生產率。由分析結果可知,重慶市的農業勞動生產率處于較低水平 (20xx年農業勞動生產率的經濟效益評價值僅為0. 283 2) ,因而需要實施科技興農戰略,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水平。首先需要進行技術創新。當前的技術已無法滿足農業發展的需求,因而需要開發新的技術,如遺傳工程、細胞工程等高新技術研究,改良種地產田,利用再生技術和節水高產技術等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其次需要加快推廣新的科技成果,使新研發出的科技成果能夠迅速運用到實踐中,并產生效益。最后需加大對科研的投入力度,包括資金和人力的投入力度,并在政策上給予一定的傾斜,使科研成果能夠真正有助于促進農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5. 4落實因地制宜戰略,建立區劃發展模式

          由分析結果可知,不同分區的農業可持續發展經濟效益各不相同,因而在走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上,也應有所差異。東部地區由于具有資源和環境的優勢,應以投資少、見效快、結合當地資源和環境優勢發展特色農業,提高經濟效益。如在山區發展立體生態農業: 山頂造林、山間種果、山下種稻,進而實現高水平的經濟效益。中部地區農業經濟效益較高,可注重對農業資源的深度利用,加大對農業環境保護力度,實現農業經濟效益的持續提高。由于中部地區具有發達的產業基礎、信息、教育、交通、人才等優勢,因而在發展過程中可充分考慮經濟要素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支撐作用,建立農業科技園區,降低資源和環境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限制。西部地區經濟效益介于東部和中部之間,需同時注重經濟效益和資源環境的影響,可建立知識集約型農業發展模式,即實現農業生產手段的科技化和智能化,實現農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彭曉潔,冀茜茹,張翔瑞。江西農業可持續發展評價與對策研究。江西社會科學,20xx(09) :76 ~ 79

          [2] 陳國生,趙曉軍。洞庭湖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構建與評價研究。湖南社會科學,20xx(05) :128 ~ 130

          [3] 駱旭添,吳則焰,陳婷。閩北地區低碳農業效益綜合評價體系的構建與應用。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xx(06) :1444 ~ 1447

          [4] 辛嶺,胡志全。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評價。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xx(04) :135 ~ 142

          [5] 張予,林惠鳳,李文華。生態農業: 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農村經濟,20xx(07) :95 ~ 99

          [6] 陳恩潤,高應芳。農業經濟走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策略探討。農業經濟,20xx(09) :21 ~ 22

          [7] 張桂鳳。資源枯竭型城市農業可持續發展定量評價---以遼寧省阜新市為例。資源與產業,20xx(01) :11 ~ 14

          [8] 陳金松?沙掷m發展視角下生態農業經濟的發展路徑解析。農業經濟,20xx(04) :28 ~ 30

          [9] 胡賀年,竇學誠。基于DEA方法的種業經濟效益評價研究---以張掖市玉米種業為例。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xx(06) :150 ~ 157

          [10] 黃宇。西安休閑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與分析。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xx,36(06) :158 ~ 163

          [11] 陳芳,魏懷東,丁峰。干旱綠洲農業區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綜合評價。中國農學通報,20xx(11) :39 ~ 43

          [12] 張莉俠,馬瑩,談平。都市農業發展水平評價研究綜述。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xx,36(01) :44 ~ 49

        企業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論文(通用9篇)

        標簽:MBA論文 時間:2022-08-23
        【yjbys.com - MBA論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寫過論文,肯定對各類論文都很熟悉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那么一般論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企業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企業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論文 篇1

          對于任何一個企業,可持續發展都是其追求的目標。所謂企業可持續發展,是指企業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續發展的過程中,既要考慮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和提高企業市場地位,又要保持企業在已領先的競爭領域和未來擴張的經營環境中始終保持持續的盈利增長和能力的提高,保證企業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長盛不衰。

          企業的危機來自于經營環境的不斷變化。進入21世紀,變化成為了日常行為,而且變化毫無規律、難以預測,正如管理大師所言:“21世紀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市場的全球化,以及資本經營的出現打破了行業限制,使得競爭對手的范圍擴大了,國際化競爭的市場移到了家門口,競爭的程度更加劇烈,價格降低,支出增加,效益下降。同時,顧客成為市場的主宰,科學、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以前不可能實現的事情都變為可能。

          面對著環境的種種變化,如果還停留在原來成功的經驗基礎上,不能有效地解決伴隨企業成長出現的問題,因循守舊,觀念滯后,人才短缺,體制僵化,基礎管理渙散,勢必使企業從成功走向衰敗。要切記,企業今天的輝煌不等于明天也成功。

          以上所述的問題是一個企業成長到一定時期必然會遇到的正常現象,這就給企業帶來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研討課題。

        淺談旅游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論文(通用7篇)

        標簽:旅游管理畢業論文 時間:2022-07-19
        【yjbys.com - 旅游管理畢業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淺談旅游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淺談旅游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論文 篇1

          【摘要】

          旅游資源是旅游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旅游資源的破壞影響旅游業的發展,通過對旅游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提高旅游資源對旅游市場的吸引力,提高旅游資源的使用效益,保證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旅游資源、因素、措施、保護、可持續發展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的旅游市場迅猛增長,迅速成為世界重要客源輸出國,并保持世界主要旅游接待國的地位,將來還有望成為世界最大的旅游市場。中國政治穩定、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以及中國政府所實施的一系列重大舉措,將強化中國作為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和最具潛力投資地形象。按國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業發展“十五”規劃基本思路,到2020年,中國海外旅游人數將超過21000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580億美元以上。國內旅游人次將達到29億人次以上,旅游收入將達20400億元人民幣以上。旅游業總產出將達到2.5萬億元人民幣以上,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將提高到8%左右。國內外學者一致看好中國旅游業的發展前景,中國將成為世界旅游強國。

          一、旅游資源保護的意義

          旅游資源是旅游業開發與利用的基礎,是構成旅游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旅游資源就沒有旅游業的發展。然而,旅游資源在經過開發成為旅游產品后,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和破壞,嚴重者甚至削弱旅游資源的“重復使用性”,從而減弱旅游資源對旅游市場的吸引力。旅游資源的保護,不僅包括旅游資源自我保護的需要,使之不受損傷、破壞,而且還涉及周五環境的保護問題。目前,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旅游資源的保護,并視其為旅游業是否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論文(通用11篇)

        標簽:工程力學畢業論文 時間:2022-07-11
        【yjbys.com - 工程力學畢業論文】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論文 篇1

          摘要:在水利水電工程中,施工技術是確保工程質量的重要保障。但是在注重施工技術質量的同時,還需要切實注重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因而文章正是基于這一視角,對目前在水利水電施工中的技術問題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幾點促進技術問題優化和完善的對策,并提出加強環境保護的幾點措施。希望通過文章的論述,更好地促進水利水電事業與環保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并為此而不懈的努力。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問題;環境保護

          在水利水電工程中,存在的施工技術問題較多。這些技術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高效的處理,將極大的影響工程質量,還會對周邊生態環境的保護帶來影響。所以我們必須對這些技術問題進行總結,才能更好地提高環境保護的成效。并采取相應的環境保護措施,最終實現雙贏。以下筆者就此展開幾點探究性的分析。

          1技術問題分析

          在水利水電施工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施工技術圖紙方面存在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這主要是有時為了趕工期而發生圖紙不完善的地方,導致施工進度和質量受到影響。加上在施工之前對施工技術圖紙的驗收不完善,也可能因此引發技術質量問題。二是在施工技術人員方面,有的施工技術人員自身的專業技術水平有限,導致施工中存在的一些技術質量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處理而引發質量安全隱患,加上施工中忽視對技術人員的監督,使得質量問題頻現。三是在施工管理方面,由于在施工現場的管理不當,導致施工中存在的質量隱患沒有得到及時的發現和處理,在施工中存在偷工減料和不按規范施工的情況,最終導致其技術質量問題突出。有時甚至對于出現的質量問題也沒能引起重視,導致發生更大的質量安全事故,所以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四是在施工質量檢驗措施和設備方面,由于這些措施和設備較為落后,且設備的更新力度不足,導致工程質量的實際效果沒有檢驗出來,最終影響水利水電工程質量的提升和完善[1]。

        旅游市場營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論文(精選6篇)

        標簽:營銷師 時間:2022-04-30
        【yjbys.com - 營銷師】

          旅游市場既是實施旅游市場營銷的主體,也是旅游市場營銷的直接受益者,在面對全球化市場競爭的形勢下,實現旅游市場營銷的可持續發展十分重要。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旅游市場營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論文的文章,一起來看看吧!

          旅游市場營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論文 篇1

          1.旅游市場營銷環境特點分析

          旅游市場營銷環境是個復雜的、多變的,必須對其進行充分的研究分析,才能更好地把握機遇和輸贏。其顯著的特點有:

          (1)相對性與絕對性。各個事物都是變化的,旅游市場營銷環境也在隨著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社會的發展在不斷變化的,因此旅游市場營銷環境只能在某個時期相對穩定,但變化是絕對的事實。

          (2)整體性與地域性。由于環境有其自身存在的本質,組成包括如自然、經濟、文化等部分,但是地域差異會使得存在“特色”和“個性”。

          (3)相同性和差異性。同一個地區的營銷環境是相同的,但是由于經濟文化方面的差異就會出現旅游市場營銷環境的差異性。

          (4)群體性和組合性。旅游消費者在旅游過程中會對消費產品提出不同的要求,但是往往是以集體的方式出現,為了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我們要對此進行全面細致的研究分析。

          2.實現旅游市場營銷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背景和意義

          2.1實現旅游市場營銷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背景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全球旅游業正在持續穩定地發展著。目前,全球的旅游業的發展趨勢有三個特點:

          (1)戰略性,國家在相關的戰略決策中加入了關于旅游業快速發展的具體策略;

        經濟學論文: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通用11篇)

        標簽:經濟學 時間:2022-04-26
        【yjbys.com - 經濟學】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肯定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論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經濟學論文: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經濟學論文: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篇1

          【論文摘要】: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發展是中國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要想發展就必須把農業搞好。而農業的發展不能以破壞環境、犧牲資源為代價,應該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運用科學的方法、先進的技術,進行長期有效的發展。本文從農業資源角度出發,探討了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內涵、特征和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農業資源問題,提出了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可持續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農業是中國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可持續發展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和領先領域,農業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使農業具有長期持續發展的能力。而農業資源如土地、水資源、勞動力和資金等作為農業生產的物質基礎和條件,直接影響著農業發展和社會發展,應得到更加廣泛的重視。

          一、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 的必要性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之一,其特殊的國情決定了農業在中國具有遠比世界上其他國家更為重要的地位。在當今世界中,沒有哪一個國家的農業像中國這樣長期困擾著整個經濟的發展,成為左右中國政治、經濟、生活的持久因素。

          雖然中國僅用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讓占世界總人口22 %的人口豐衣足食,被世人譽為“世界經濟史上持續發展的一樁奇跡”。但是,中國人口規模的迅速擴張、生態環境的加劇惡化等卻使未來農業發展面臨多重危機。 因此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尤為重要。①

        談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觀論文

        標簽:其他畢業論文 時間:2021-06-18
        【yjbys.com - 其他畢業論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談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觀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摘要:

          文章闡述了人在與自然關系中的主體地位與可持續發展觀的本義。指出了突出人的主體地位,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的兩個關系。

          關鍵詞:

          以人為本 人與自然 可持續發展

          21世紀以來,可持續發展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門話題。并被眾多國家作為一種新的社會發展戰略付諸實踐,這是人類社會文明進程中的質的飛躍。關注人在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問題,關系到如何把握可持續發展觀的本質,以至能否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性問題。

          一、人在與自然關系中的主體地位

          所謂人的主體地位,是指人在與自然界關系中的一種位置,即在這種關系中,人是主體,自然界是客體。人的主體地位主要表現為:

         。1)人依據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積極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2)人通過實踐活動將外在于人的自然“理想化”,以充實、完善和發展人自身;

         。3)人的主體地位的實質在于人是目的。

          就人類而言,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正確認識與有效處理,都必然以是否符合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的客觀需要,作為最終的價值取向和評判標準。當然,這并不否定自然界在人們活動面前確實存在的客觀性和獨立性,即自然界可以獨立于人而存在,具有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和本質。一方面,人在自然界面前不能“為所欲為”,必須承認自然界的真實存在,尊重自然規律;另一方面,自然界存在及其規律之所以有價值,就在于它為人的生存及其發展提供了條件,為人的活動服務,為人的目的服務。這就是人的主體地位的基本涵義,也是人與自然之間“主—客”關系的基本內容和基本規定。

        淺談中國假日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論文

        標簽:論文范文 時間:2021-06-17
        【yjbys.com - 論文范文】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淺談中國假日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摘要】

          隨著假日經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我國消費結構中的比重也越來越大,假日經濟的出現對于我國長期疲軟的消費市場產生了無可比擬的拉動作用,對我國經濟的發展也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

          假日經濟;發展;可持續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家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雙休日的試行后,決定增加廣大勞動者的休閑時間。假日經濟是伴隨著我國第一個“黃金周”而出現的。在旅游管理部門的心中,這是一個難得的賺錢機會;在廣大老百姓心中,這是一個難得的旅游休閑的假期。所以在前幾個五一黃金周到來之際,沒有做好任何物質準備的旅游管理部門和沒有做好任何心理準備的廣大消費者“一擁而上”,造成了公園、景點、名勝古跡“人滿為患”,名山、秀水、風景名勝“怨聲載道”,交通、住宿、旅行社“異常爆滿”,美好的時光卻沒有美好的享受。

          接下來幾個黃金周,成熟的廣大消費者采取了既要玩好又要休息好的方式,有意識地安排好了時間,因此整個“黃金周”無論各相關部門還是廣大消費者均過得有條不紊,皆大歡喜!包S金周”假日經濟推動了我國旅游業以及鐵道、交通、民航、城市出租車和餐飲、商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有力地拉動了內需,增加了財政收入,滿足了人民群眾的旅游需求,豐富了節日生活,對提高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受到了社會各方面的普遍歡迎,繁榮了地方經濟,促進了資源優勢向產業化優勢的轉化以及一些地區特色經濟的形成。

        運動生理學面臨的問題與可持續發展措施論文

        標簽:論文范文 時間:2021-05-31
        【yjbys.com - 論文范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經?吹秸撐牡纳碛鞍桑撐膶懽鞯倪^程是人們獲得直接經驗的過程。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運動生理學面臨的問題與可持續發展措施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摘要:狹義層面上講運動生理學屬于體育學的范濤,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多數運動生理學的研究涉及到很多學科研究范圍,因此運動生理學其實是一門綜合性學科的研究。這樣的研究狀態,使研究難度增加,在研究過程中就會面對很多挑戰。本文主要是從運動生理學研究面對的挑戰出發,根據挑戰形成原因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以實現運動生理學的科學發展。

          關鍵詞:運動生理學;發展;直移研究;

          在對運動生理學研究中,面對挑戰主要有兩個方面,包括了科研上面臨的挑戰和教育上面臨的挑戰。在下文的研究中,主要是根據這兩個挑戰展開分析,根據分析獲得挑戰的原因,采用針對性方法來解決問題,實現運動生理學發展的可持續化。

          1、發展概述

          運動生理起源于上個世紀,最開始的運動生理學研究開展方面是在勞動生理學上,后來才從勞動生理學研究中演變出運動生理學,勞動生理學研究的成果對運動生理學研究作用貢獻巨大[1]。比如20世紀30年代羅曼、龍斯加德與菲斯克等人共同建立一套功能系統的理論;60年代的伯格斯特龍展開了對骨骼肌進行針刺活檢,同時也開創了運動生理學的全新局面;在1970年,羅達爾和奧斯特朗編著的《運動生理學》問世,其內容非常豐富,將現代的研究成果全面的展示了出來。正是這些科研者對運動生理學的不斷研究,才奠定今天運動生理學研究的基礎。

        農業經濟學論文-農業可持續發展

        標簽:論文范文 時間:2021-04-17
        【yjbys.com - 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發展是中國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要想發展就必須把農業搞好。而農業的發展不能以破壞環境、犧牲資源為代價,應該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運用科學的方法、先進的技術,進行長期有效的發展。本文從農業資源角度出發,探討了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內涵、特征和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農業資源問題,提出了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可持續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農業是中國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可持續發展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和領先領域,農業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使農業具有長期持續發展的能力。而農業資源如土地、水資源、勞動力和資金等作為農業生產的物質基礎和條件,直接影響著農業發展和社會發展,應得到更加廣泛的重視。

          《一》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 的必要性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之一,其特殊的國情決定了農業在中國具有遠比世界上其他國家更為重要的地位。在當今世界中,沒有哪一個國家的農業像中國這樣長期困擾著整個經濟的發展,成為左右中國政治、經濟、生活的持久因素。

            雖然中國僅用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讓占世界總人口22 %的人口豐衣足食,被世人譽為“世界經濟史上持續發展的一樁奇跡”。但是,中國人口規模的迅速擴張、生態環境的加劇惡化等卻使未來農業發展面臨多重危機。 因此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尤為重要。①

          《二》 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農業資源危機

        可持續發展學生論文

        標簽:其他類論文 時間:2021-04-08
        【yjbys.com - 其他類論文】

          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可以有效的控制人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浪費,避免過多的消耗而造成對環境的影響,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這是對資源的有效利用。接下來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可持續發展學生論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摘要:我國建筑業隨著經濟的發展,也是不斷的在發展,而且對建筑的技術研究也是越來越精良,將可持續發展的思想也是應用到了民用建筑設計中,順應了時代的發展,節約了不可再生資源。本文筆者將從什么是可持續發展著手,簡述可持續發展在當前民用建筑設計中的重要性和可持續發展在當前民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淺談可持續發展在當前民用建筑設計的注意事項。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建筑設計;應用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資源使用數量越來越巨大,不可再生資源面臨著枯竭的情況,所以在各個行業內都在貫穿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為了改變資源的使用情況,我們只有不斷的提高使用技術,充分使用資源,提高資源的使用率,節省資源。

          1、可持續發展在當前民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1.1開發和利用可再生資源

          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可以有效的控制人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浪費,避免過多的消耗而造成對環境的影響,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這是對資源的有效利用。

          1.1.1太陽能

          太陽能是我國建筑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種可在再生資源,不管是否開發、利用,它都在時時的消耗和再生,所以太陽能的使用是當前最廣泛的,也是使用技術最好的,F在的居民樓使用太陽能熱水器,有些民用建筑中,還會使用太陽能收集器,為家里供應熱水,也可以提供電能、熱能,節省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資源。有些農業生產基地,也會使用太陽能這種技術,為植物生長創造有利的生活條件,為人們的生活創造了更加優質的生活質量。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