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觀論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談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觀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摘要:
文章闡述了人在與自然關系中的主體地位與可持續發展觀的本義。指出了突出人的主體地位,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的兩個關系。
關鍵詞:
以人為本 人與自然 可持續發展
21世紀以來,可持續發展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門話題。并被眾多國家作為一種新的社會發展戰略付諸實踐,這是人類社會文明進程中的質的飛躍。關注人在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問題,關系到如何把握可持續發展觀的本質,以至能否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性問題。
一、人在與自然關系中的主體地位
所謂人的主體地位,是指人在與自然界關系中的一種位置,即在這種關系中,人是主體,自然界是客體。人的主體地位主要表現為:
。1)人依據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積極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2)人通過實踐活動將外在于人的自然“理想化”,以充實、完善和發展人自身;
。3)人的主體地位的實質在于人是目的。
就人類而言,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正確認識與有效處理,都必然以是否符合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的客觀需要,作為最終的價值取向和評判標準。當然,這并不否定自然界在人們活動面前確實存在的客觀性和獨立性,即自然界可以獨立于人而存在,具有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和本質。一方面,人在自然界面前不能“為所欲為”,必須承認自然界的真實存在,尊重自然規律;另一方面,自然界存在及其規律之所以有價值,就在于它為人的生存及其發展提供了條件,為人的活動服務,為人的目的服務。這就是人的主體地位的基本涵義,也是人與自然之間“主—客”關系的基本內容和基本規定。
二、可持續發展觀的本義
人類社會發展至今,從發展觀上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存在著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三種基本觀點:
一是傳統發展觀的“以人為本”觀點,這種發展觀把社會發展僅僅歸結為單純的經濟水平和經濟標準,偏重物質財富的增長。在人與自然關系方面,僅僅把自然界作為人類獲取生存與發展的物質資料的源泉,作為人類“征服”、“改造”的對象,沒有看到自然界對人類活動的限制和人類對自然界依賴性的一面,對人在自然界中的主體地位給予不恰當的夸大,這是造成今天人類面臨諸多“生態問題”的根本原因。
二是“純自然”觀點,這種觀點認為,人以外的所有自然物都有其“內在價值”和“自身利益”,自然界中所有的生命物種都是“平等”的,人只是“生態系統”中的一分子,它從根本上否定了“以人為本”關于人是自然界“主宰”的狹隘觀念,但同時也把人在自然界中的主體地位消解了。因此,“純自然”觀點必須面對人類要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環境的目的是什么的理論困境和實踐難題。
三是可持續發展觀,也是以人為主體的辯證發展觀。它是克服了“以人為本”和“純自然”觀點在人與自然關系上的片面性,整合了其中的科學、合理的成分而確立的更科學的發展觀。從方法論層次上看,“以人為本”發展觀的缺陷,是它沒有擺正人在自然中的位置,把人與自然的關系,看成是“主—仆”關系,未能重視和恰當地把握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對人的價值和意義;而“純自然”發展觀的偏頗之處,在于它從根本上否定了人在自然界面前的主體性和人在與自然界關系中的主體地位,把人與自然的關系看成是“主—主”關系,在所謂“平等”原則下徹底否定了人之為人的本質屬性。這樣一來,人與其他自然物混為一談。與前兩者不同,可持續發展觀把人與自然的關系放在“主—客”關系的框架內進行分析理解,認為人與自然是在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相互規定)中分別獲得了主、客體的地位與作用。這里,人與其他自然物不同之處在于,人除了與其他自然物構成主、客體關系外,人類內部的個體與個體之間、個體與群體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也構成主、客體關系,正是在這個意義說,人有“內在價值”,而其他自然物只有“外在價值”,即屬人的價值。
三、人的主體地位與可持續發展的實現
突出人的主體地位、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以下關系,這些關系可以分為認識和實踐兩個層面:
1、在認識的層面上。正確認識目的與手段的關系。這里的目的和手段的含義是指可持續發展(包括人與自然關系和諧、人與人關系和諧及社會諸方面的和諧發展)的目的,和對達到此目的具有價值意義的手段。那么,人與自然關系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的與手段關系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呢?在終極、抽象的意義上,人是可持續發展的最終目的,可持續發展的本質就是人的全面發展,自然界則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基本手段、條件;從當下、具體的角度看,在實現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的人與自然關系,則表現為互為目的手段的關系,即人們活動的目的所指,有的是為了人的某種利益需要而改造和利用自然,也有的是為了保護自然以維護生態平衡而轉變人的某些觀念或對人的某些物質欲求進行限制。正是人與自然之間在具體時空中的互為目的手段的相互作用,使人類得到發展,也使自然環境得到保護,進而實現自然界演化與社會發展的和諧與持續。
2、在實踐的層面上。正確處理改造自然與改造人的關系?沙掷m發展是人與自然和諧同人與人和諧的統一,對可持續發展而言,人與自然的和諧是“核心”,人與人的和諧是“實質”,“核心”是由“實質”決定的。所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既要圍繞“核心”,更要抓住“實質”,要把改造自然和改造人聯系起來,而且要把改造人放到首位。這是因為,人作為主體,而其他自然物是作為人存在發展所必需的“環境”身份而存在的。人的活動不但有破壞生態環境的負效應,同時也有自覺地保護環境、改善生態平衡的責任能力和積極成果。從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角度出發改造人,以實現人與自然界和諧和人與人和諧的一致。
首先,人類必須正確對待利益問題:
一是人類的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關系問題。應該說,人類的整體利益與自然界演化規律本質上是一致的,但局部利益往往與整體利益發生沖突,因而就出現為了本國、本民族、本地區或個人等局部利益而傷害人類的整體利益的情況,這種人類利益之間的沖突,往往表現為人的活動的價值取向與自然規律不一致而造成種種“生態問題”。例如在1997年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次締約方大會上通過的《京都議定書》,不但它獲得通過就已十分不易,而且執行起來更是困難重重,有的國家從自身利益出發,公開拒絕承諾履行《議定書》的有關條款。這種固守局部利益的“本位主義”,既加劇了人與自然的沖突,又造成不亞于自然生態問題的“社會生態問題”,如全球范圍內不合理的資源配置、不公正的發達與不發達和日益擴大的貪富不均等。
二是當代人與后代人的利益關系問題。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我們共同的未來》一書中指出:“可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實質是人的全面、可持續發展,而要真正實現人的發展的可持續,除了要合理對待局部利益與人類整體利益關系外,還要處理好代際之間的利益關系,。要把發展的權利與發展的義務統一起來,既要實現和維護當代人的發展權,又不能剝奪了后代人的發展權。
總之,人與自然關系問題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
【談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觀論文】相關文章:
談企業“以人為本”的管理境界03-18
談構建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03-18
談以人為本的精細化管理03-18
談林業可持續發展及生產措施03-18
談林業可持續發展的作用及目標03-18
談農業資源與農業可持續發展03-18
旅游可持續發展論文06-13
談如何修改論文03-18
談感恩教育的論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