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創設歷史情境激發學史興趣論文
摘 要:歷史有很強的場面性和情節性,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巧妙地創設歷史情境,可以增強形象的真實性,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一堂歷史課,需要有新穎的導入、恰當的演示、精彩的講述、巧妙的設計。
關鍵詞:歷史;情境教學;激趣
歷史敘述的是人類社會從古到今的演進過程,是客觀存在的、真實的、已經過去的。過去性是歷史最大的特點。同時,歷史又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多個領域。歷史知識的呈現是多面的、立體的,無論人物或事件,均有一定的場面性、情節性。正是因為歷史這樣的學科特點,為情境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而且,中學時期的學生對于一些抽象問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還不是很強,直觀教學更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巧妙利用情境教學,可以給學生創造生動的歷史場景,縮短過去與現實的時空差距,增強形象的真實性,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一堂完整的歷史課,應該怎樣將學生帶入情境呢?
新穎、別致的導入。新課教授往往很重視課堂導入,課堂導入不僅要引出本堂課所講的內容,還要激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讓學生的注意力回歸課堂,還不能產生喧賓奪主的效果,分散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注意。通常教師主要選擇詩詞、歌曲、故事、圖片、影片等作為課堂導入。如有的教師在講授《三國鼎立》時,會用《三國演義》開篇詞《臨江仙》來導入,當“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詩詞響起時,鋪展開一幅幅三國梟雄人物圖,教師再以語言“東漢末年,風云變幻,三國鼎立,人才輩出,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三國,去揭開那一幕幕真實的歷史”來引導學生進入新課。這種以影像音樂導入,再以話語帶動氣氛的形式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課堂導入不宜過長,與教學目標無關的內容也不要強行加塞,應該符合教學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恰當、適時的演示。歷史課程因為本身的學科特點,與地理有著緊密的聯系。了解古代的疆域、戰爭等都需要用地圖來進行演示,而對于一些歷史人物也有畫像來幫助學生認知。隨著社會的發展,如今多媒體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教學。在歷史教學中,恰當、適時地演示課本插圖、地圖、實物及播放音像制品等直觀資料,配合教師的講解,可以使知識內容圖文并茂,增強教學的生動性、直觀性,讓學生在想象、分析、綜合思維基礎上進行抽象和邏輯思維。就以中國近代史為例,中國近代史上曾經發生過多次戰爭,這些戰爭對中國近代歷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若只是照本宣科,學生不僅無法了解戰爭的全貌,也無法體會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苦難,更無法激起學生的愛國情感。以講述南京大屠殺為例,配合影視資料和圖片,讓一幅真實的歷史畫卷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在“耳濡目染”的歷史事實中,加快接受知識的速度,更準確更透徹地掌握史實,同時這又是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需要注意的是,考慮到中學生的年齡和心理承受力,在挑選影像的時候要掌握好尺度。與此相對應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在講授世界史的時候可以與南京大屠殺相聯系,這是考慮到學生對外國史不如對本國的熟悉,以己推人,我之疼痛,別人也曾經歷。戰爭課的教授需要教師有很好的情感掌控能力,學習中國近代百年屈辱的歷史,不是為了建立仇恨,或是對西方形成奴仆式的崇拜,而是要讓學生感受在這百年的落后挨打局面下,中國人民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奮斗歷程,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生活,并樹立為民族的未來不懈奮斗的理想。識古是為了辨今,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愛國主義精神。
精彩、形象的講述。馬卡連柯曾說道:“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的不同,效果可能差20倍!痹谥袑W的課程組,即使是使用同樣的課件,不同的教師教出來的效果也相去甚遠。教師在精心設計課堂、創造氣氛的同時,要對語言進行加工潤色。教師的用詞遣字、聲音語調、表情動作都會對語言的表達效力產生影響。調查顯示,信息的全部效果=7%的語調+38%的言詞+55%的面部表情。[1]所以教師的語言也是能否將學生帶入情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例如在講述南京大屠殺的時候,語氣是悲痛、沉重的,在展示圖片的時候也可以配一些比較悲傷的音樂。以此讓學生來感受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傷害。而在講一些人物的英雄事跡時,語氣應該是激昂的,富有激情的,激起學生心中的愛國情懷。讓學生在“當時”的歷史氛圍中,將思想情感轉移到英雄身上,達到主動體驗歷史的目的,增強識別美與丑和客觀評價歷史事實的能力。教師這項職業要求教師能夠充分發揮出語言的魅力,歷史老師更是如此。在評述歷史人物的時候,不能僅僅羅列他的生平事跡,鋪排職位,歷史人物也是當時事件的參與者與處理者,他們當時的思想感情也反映歷史真實的一面。
精確、巧妙地設置。教師在講述和演示過程中要不失時機地巧妙設置歷史情境和問題,激發學生探究的動機,引導積極參與的熱情,并抓住關鍵點,誘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例如在講授百家爭鳴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一個學生扮演國君,再讓其他學生扮演儒家、法家、墨家等各家的人物,向國君闡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負。這樣的角色扮演,需要掌握好度,并且教師需要在課前就幫助學生掌握各家各派的思想精髓。我曾經在實習的時候進行過這樣的課堂情境設置,但是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出現了流于形式的缺點。學生只是照著課本念出了各家的思想,無法達到原本的目的。適時地提問能引起學生的思考,例如在講授近代民主革命的時候,可以提問:“如果你是當時的一位熱血青年,你會以哪種方式挽救民族危亡?”當然,在此之前,首先要為學生創設大的時代背景,讓學生能夠融入到歷史情境中,易于學生代入時代身份,體驗身處歷史漩渦中,站在歷史關鍵點上的心境。還可以組織一些簡短的歷史辯論。例如在講到鄭和下西洋的時候,可以進行一次辯論,如果明朝繼續下西洋,中國能否像西方那樣開啟大航海時代,能否擺脫近代落后的局面?這樣的辯論可以使學生站在歷史的轉折點,感受歷史的必然性與偶然性。這些活動可以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深入感受歷史,拓展學生的歷史思維,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演繹能力。
干練、懸念式的結尾。歷史情境教學要求課堂小結干練、利索,抓住主線,提升觀點,并以評書演播或歷史劇連播的方式給聽眾一個懸念,為下一節課的學習埋下伏筆。初中歷史有完整的時間線索,前后課程的銜接自然便于課堂結尾留下伏筆。
巧妙利用活動課。依托活動課,安排一些活動作為課堂情境教學的延伸,讓學生掌握主動權,實現歷史與現實的鏈接,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利用活動課安排學生編排歷史劇,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比如劇本的指導、禮儀的指導,而其他的讓學生自己去完成,不僅能讓學生學習歷史劇排演的過程,更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古人的禮儀,體會禮儀之邦的文化魅力。學生在編排的過程中,為了劇情的完整性,會自主地去了解故事所發生的背景,查找相關的資料,不僅可以鞏固課堂所學,還能拓展知識面,形成對歷史知識更全面的認識。
在進行歷史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相聯系的,學生在學習歷史之前已經有了各自朦朧的對歷史的感知。讓學生理解歷史事件,要建立在學生已有的認知情況之上。在羅杰斯看來,倘若要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那就必須讓學生面臨對他們個人有意義或有關的問題。學生有著不同的生活經驗背景,這些生活經驗是其學習的基礎,在歷史學習中遇到新情境的時候,學生會將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相比照,繼而產生符合其年齡、閱歷和心理特點的某種觀點。[2]教師在創設情境的時候就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源頭,貼近生活,引起共鳴。
切忌本末倒置。設置歷史情境的本意是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歷史事件,但是若是為了設置歷史情境而忽視了課本重點知識的講解,那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我曾經在講“百家爭鳴”的時候就犯過這樣的錯誤,原本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是為了能讓學生理解各家思想,同時又能關注為何在春秋戰國時代各國國君選擇不同的道路,但是實際上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在扮演各家代表人物時只會照本宣科,并沒有真正地去理解各家各派的思想。扮演國君的學生也無法認真挑選自己心儀的思想家。學生將這樣的角色扮演當成是好玩的事,卻沒有達到課堂知識了解的目的。
學習歷史,不僅僅是記憶基本的史實,更重要的是打開學生知古鑒今的視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借古識今,是歷史最重要的功能。在歷史課堂上創設情境,可以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閆桂琴.中學歷史教學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6,114.
[2] 冒兵.高中歷史情境教學略論——從邊緣性參與到主體性融入[J].當代教育科學,2014(24):57-59.
【創設歷史情境激發學史興趣論文】相關文章:
創設情境 激發情感 引發思考-新課程背景下的歷史教學分析03-18
創設情境,提高教學效率的教育論文12-02
小學數學教學情境創設優秀論文05-05
創設情境 陶冶情操-英語教學論文03-18
情境教學初中歷史教學論文11-12
創設情境任務驅動 互助協作03-28
淺談數學課堂情境的創設12-11
淺談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論文11-26
初中化學教學情境創設初探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