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學的論文
“歷史”是一個總稱,涉及到過去的事件以及記憶,發現,收集,組織,介紹,以及關于這些事件的信息解讀。寫歷史的學者稱為歷史學家。歷史還包括使用敘事來檢查和分析一系列過去事件并客觀地確定造成這些事件的因果關系的學科。歷史學家有時會通過討論該學科的研究本身,并以此作為對當前問題的“視角”,來討論歷史的本質及其有用性。
歷史教學的論文1
學生的學習評價是歷史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是大家所有目共睹的。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也是大家都在積極探討的。學生學習的評價其策略也是多元的,具體的學情和具體的教情也基本決定著教者所運用的評價模式和方法。
一、努力形成多元性評價的理念
應當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強調的多元評價也不就是什么一兩年的事情了,但在對學生學習評價的問題,有幾位老師在運用多元評價去評價學生?我們的任課老師沒有去從內心形成多元評價的理念,也是大家多去怕麻煩所致。因此,努力形成教師多元性評價的理念已是相當重要,而且迫在眉睫。平時,筆者注意搜集相關多元性學習評價的資料,研讀相關多元性評價的文獻,針對所教學生的實際,確定一定的評價手段和具體的評價策略。經過自身的努力學習,可以說是心明眼亮。我們再也不能去走那些單一評價的老路了,應當去以《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為依據,努力思考自己對學生學習歷史評價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努力思考在既注重結果,也注重過程的基本原則基礎上的,靈活運用各種科學有效的評價手段去進行評價的模式、途徑和方法。平時教學的實踐讓我們比較有意義地看到,每當我們注意著評價方式的改革,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評價。那學生的學習就顯得更為充滿活力,學生的學習也不僅僅就是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提高,更是學生學習之過程的氣氛活躍方法先進有效,充滿著創新創造,更為學生建立起比較良好的情感態度,為學生建立起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和理想的價值觀。平時的評價多元的諸多實踐也讓我感到:教學的多元評價,雖然起先是比較麻煩一點,但只要慢慢地循序漸進地實施起來,磨刀是永遠多不會去誤砍柴工的,實施好了,師生之間都形成起一定的習慣,反而會讓我們的歷史教學更加的省時和省力,讓人感到歷史教學是那樣的事倍功半。
二、切實探究多元性評價的策略
我們完全可以這樣去說,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在闡述評價之具體內容時,尤其為我們提供了多重意義上的評價方法和具體的策略,應當說都是相當切實可行的。但是,作為課程教學,倘若我們不假思索地死板硬套,肯定是不可能去獲取好效果的。雖然其評價策略可以是多多的益善,但也不就是完全意義上的多多益善,有時粗制爛糙地在評價的多元上也是那樣的“濫竽充數”,也會去形成一些負面的影響。所以,運用多元評價是必需,科學運用是根本,靈活運用是方向。因此,在平時的歷史教學中,筆者比較思考靈活運用各種科學有效的評價手段,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評價。比較充分地調動學生、家長甚至一些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共同參與對有效學習評價方法的探索。作為自己則是切實探究多元性評價的組織者、引領者,尤其注意在引領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上做文章,做實和做好文章。譬如,在評價上讓學生去做歷史學習檔案,則獲取了一定意義上的促進效果,尤其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建立起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生通過建立學習檔案,對自己的歷史學習有著比較全面而又客觀的評價,當我們比較好地堅持讓學生去正常性的加強自己的學習檔案的建設,那將會使學生對自己的歷史學習進行長期、穩定的綜合考察和較為全面的評價。在平時的學習檔案的建立和實施中,筆者還注意去思考著這樣的問題,怎樣動用自己渾身的解數,利用自己的智慧,給學生學習檔案上的建設去注入新的活力,起著良好的促進作用。如在平時的歷史課程教學中,在學生進行比較激烈的爭辯中,努力看到學生閃光處,這所閃出來的光,哪怕時間是那樣的短暫,哪怕那光就是那么一點,都去比較有意義地進行褒揚。多元性的評價,教師為學生學習檔案注入進一定意義上的活力,還真能起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想效果。
三、努力踐行多元性評價的理論
現行歷史教材,在學生的學習上具有一定的分層要求,即有有選修和必修兩大板塊。必修和選修都是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去量身裁衣的,作為教學必須教好必修的課程,必須多鼓勵過多的學生去選修相關的學習內容,切實有效地實現歷史課程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課程目標。從一定層面上去說,這也應當需要我們在平時的歷史課程教學中,在歷史課堂的教學中,在學生學習歷史的拓展延伸性的學習中,比較好地踐行多元評價的理論。踐行多元評價的理論,需要我們去實現呈現評價方式的多樣化,為學生創造性的學習,留有充分的空間,促進學生的探究學習。譬如讓學生進行一些比較簡單的歷史習作,讓學生用自己的文筆去撰寫歷史,不但能夠體現學生學習歷史的高度探究性,還完全可以去體現學生歷史學習自我評價。一個個學生便通過自己去書寫歷史,歷史思維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的共同提高。我們說一個個家庭則是整個社會的縮影,在踐行多元評價的過程中,讓學生去搜集一些相關的照片,如父母親、爺爺奶奶的不同時期的相片。讓學生去了解自身房舍建筑方面的變化,進而真實了解每個家庭不同的經歷,學生通過照片、實物以及家長和親屬了解到家庭的歷史,再去進行一些家庭人物變化的習作,學生則比較好地實現著因小見大地書寫著社會變遷的良好效果,增強了學生對歷史的體驗和感悟。
歷史教學的論文2
摘要:隨著學校教育的不斷創新發展,傳統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學生各項學習需求。高中歷史教師要想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社會觀,就必須全面發揮出討論式教學法在實踐教學課堂中的作用,通過加強學生之間的歷史教學案例分析與討論,營造出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勇于發表自身的觀點和想法,從而有效提升歷史教學效果。本文將進一步對高中歷史教學中討論式教學法的應用展開研究探討。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討論式教學法;實踐應用
當前是一個文化信息時代,高中教育發展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歷史作為高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學生的愛國教育和正確人生價值觀的形成。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必須充分掌握了解到學生的需求和學習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討論式實踐課堂教學,這樣能夠最大程度激發學生自主創新意識和能力,實現現代高中生學習的個性化發展,而不僅僅局限于教材所學知識內容,教師要注重聯系學生實際生活,培養學生的知識實際運用能力。
1.討論式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的基本原則
1.1主導型與主體性原則
高中歷史要敢于打破傳統灌輸式教學方法的弊端,不能讓學生一直被動的接受知識,而要鼓勵他們積極發表個人學習觀點和意見,有效成為教學課堂主體。因此,討論式教學法強調的就是將課堂主動權交于學生,教師以一個引導者身份,幫助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學習解決各類實際問題。歷史教師要在課堂上創建出良好的教學情境,組織學生展開創造性的積極討論分析,針對歷史某一個主題,闡述自身的意見想法,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1]。
1.2平等性與爭議性原則
高中歷史教師在課堂應用討論式教學法過程中,要將學生放置于平等位置,始終堅持互相尊重理解的原則,要采取一定激勵措施,鼓勵學生自由發表學習想法和意見。現代學生大多數都是追求個性化發展的,教師要盡量讓學生充分表現出思維個性,善于用平等心態看待學生的發言。此外,教師要允許課堂教學中存在爭議性,學生之間討論存在不同結果。就比如,教師在講解到近代歷史洋務運動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探討“洋務運動改革成敗得失”,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留白思考討論實踐,擺脫教材的約束,自由表達出與他人不同的觀點。
1.3實效性與秩序性原則
高中歷史教師要注重討論課堂的實效性,不能讓討論活動成為一個教學形式,而要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真正學習掌握到歷史知識,能夠從各個角度分析解決問題,保障討論課堂教學的思維意義。例如,當教師講解到西方拿破侖戰爭時,要引導學生去不同角度去分析拿破侖戰爭的意義,其雖然有效打擊了傳統封建黑暗勢力、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同時也存在損害國家利益的消極意義,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培養出學生良好的綜合思維。當然,教師在談論活動開展中也要關注到教學的秩序性,教師要掌握好整個教學局面,采取分組發言、師生辯論的形式,提高教學討論的秩序性。
2.討論式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2.1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充分做好教學鋪墊工作
眾所周知,歷史知識都是屬于過去式的,脫離了人們的實際學習生活。高中歷史教師要想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就必須善于應用討論式教學法,通過在課堂上有針對性的創建出教學情境,將學生帶入某個歷史事件教學情境,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注意力,發散他們的創新思維。例如,教師在講解到宋代“王安石變法”事件時,基于學生初步了解掌握教材知識內容后,教師可以組織引導學生去自我扮演王安石的角色,當自身處于那個歷史環境中,面對國家危機會采取怎樣的改革措施,有效穩固北宋的持續統治。教師可以讓學生展開激烈討論,相互發表想法和觀點,最后總結出幾個不同的意見在課堂上發言,教師要對學生的意見進行科學點評工作。例如,教師在應用補充法時,可以先讓各小組相互發言,然后其他成員進行觀點意見的補充,這樣有利于促進大家更加深入探討理解問題,能讓學生之間相互完善補充知識,尋找到正確的學習方向,激發不同個性學生間的創造思維[2]。
2.2加強歷史教學課堂教學形式的綜合運用
高中歷史教師在討論式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效采取多種討論形式展開教學,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避免單一乏味的教學情境。例如,教師通過應用整合法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引導各小組成員互相就某個歷史主體內容進行討論分析,最后形成小組統一意見在課堂上間發表。例如,學生在學習到美國聯邦政內容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美聯邦共和制與君主立憲制的主要區別”?然后讓各小組學生進行整合討論,聯系自身掌握知識,總結出最終的答案,這樣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思考解決問題能力。
2.3強化討論式教學評價總結
當每堂討論式教學課結束后,教師要嚴格按照教學的實際討論分析情況,對該節課進行科學總結,并且根據下一章節教學內容合理安排預習任務?偨Y評價作為討論教學法應用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教師所要評價的具體內容包括了學生的討論表現、所發表意見中的優缺點。例如,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歷史觀點和思維方法過中,要合理指導學生對歷史思維創新方法的有效掌握。要保證在對歷史人物或者具體時間評價上,必須史論統一,注重培養學生全面性和辯證性的良好思維習慣[3]。與此同時,教師也要給學生布置討論學習總結任務,讓各小組選出總結代表人對本節課討論內容給予總結,就論題看法與下節教學討論內容以課外作業形式布置給學生。
3.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歷史教師要想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思考能力,促進學生相互學習發展,就必須充分發揮出討論式教學法在實踐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教師要始終遵循各項討論式教學法基本原則,要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創建出教學情境,利用綜合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歷史教學的論文3
一、初中歷史學習的特點
初中歷史的特點決定了初中歷史教師教學歷史的方法跟其他科目有所不同,教師在教學歷史的時候,要根據歷史學習的特點來進行教學。
1.缺少邏輯思考
歷史一直被歸為文科,其教學方法也跟文科差不多,很少需要邏輯思考。這主要是因為歷史測試以回憶課本知識為主有關,歷史并不像物理那樣需要分析條件,然后通過邏輯思考,再回憶相關知識得出答案。
2.側重基礎知識記憶
歷史學習特別側重對基礎知識的記憶,不對基礎知識進行明確記憶,學生就很難得出試題答案。在平時的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進行有效記憶,以使學生在考試緊張的時候,也能夠回憶起相關的知識。同時,學生也要學會利用零碎的時間來進行記憶,以達到熟能生巧。
3.知識內容多
初中歷史知識點較多,學生經常在記住新的知識的同時又忘記舊的知識。所以,學生要合理分配好復習歷史知識的時間,充分利用課余時間來記憶眾多的歷史知識點。初中歷史的這個特點就要求我們要把歷史知識串聯成一個網絡,要確保所有的內容都出現在這個網絡上,并且網絡的任何一點都能通到另一點。
二、初中歷史學習中的困難
初中歷史的教學,要注意學生在學習歷史時遇到的困難,學生哪里覺得難,教師就要思考如何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困難。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是提高歷史教學質量的一個前提,而初中生學習歷史主要面臨以下幾種難題。
1.容易忘記
筆者經過多年的初中歷史教學發現,學生在剛開始學習歷史時還覺得輕松,到了初三進行全面復習歷史知識時,學生就開始出現遺忘前面知識的問題。這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本來過目不忘的人就極其稀有,大部分初中生對于較久的知識都會忘記。學生在增強記憶的同時,教師也要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復習,復習才是鞏固記憶的王道?裳哉f,讓學生輕松復習所學的知識是解決學生遺忘的有效方法。
2.不同知識難以串聯
學生在學習當中,沒能站在高的角度縱覽整個系統的知識,因此看不到不同章節知識之間存在的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也就很難將不同的知識點串聯起來這樣就造成了各個知識點孤立存在的現象,學生在考試的時候思維也就比較局限,不能做到舉一反三。這些困難困擾著不少渴望學好初中歷史的學生,而知識網絡的構建的教學方法恰好能解決這些難題,能給初中生學習歷史帶來事倍功半的效果,既方便了學生記憶,又方便了學生復習所學的知識。
三、知識網絡的優點
1.包含初中歷史所有知識
知識網絡不是只包含一部分知識,而是能夠把整個初中的歷史知識都包含進去,做到不重不漏,既減輕了學生記憶的壓力,又保證了知識的全面復習。整個初中歷史的知識網絡不需要一下子就構建成,這樣會很辛苦,教師可以教學一節內容便構建一節內容,并且與前一節內容進行聯系,相對來說,這會讓教師覺得其工作量減少了很多。
2.不同知識之間的串聯
知識網絡構建的關鍵是把前后兩部分知識串聯在一起,就以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三單元《統一國家的家建立》為例,該單元包括從“秦王掃六合”“伐無道,諸暴君”到“大一統的漢朝”。其實要把這三課的內容串聯起來非常簡單,這三課是按照時間先后順序進行排列的,首先秦國統一了中國,接下來秦國君王暴政,引起百姓起義,然后秦國被推翻,建立起漢朝。學生復習完秦國統一中國之后,便可以聯想到秦國暴政,接下來可以聯想到秦國被推翻。這樣,不同的知識通過一定的規律進行串聯,便能構建起知識網絡。同樣的道理,針對不同的書本,我們也可以找到他們相關的聯系,把知識串聯起來。知識的串聯是從一個知識回憶起全部知識的關鍵,如果知識網絡某一個環節串聯得不好,學生便難以回憶相關的知識。
3.有利于加深對知識的回憶
知識網絡的構建是為了方便學生在空閑時間,并且手上沒有任何歷史資料的情況下進行復習。事實上,每一位學生都浪費了很多的空閑時間,例如,在飯堂排隊時,在來回學校的路上等。如果歷史教師能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那么,學生則可以利用這些時間進行復習,并能反復多次地復習歷史知識,從而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四、總結
知識網絡的構建無疑是非常有效的初中歷史教學和學習方法,學生可以利用其他人浪費的時間一遍遍地復習所學的知識。此外,該方法的先進性還表現在能夠找到不同課程知識之間的聯系,有助于學生在大腦中把所有的知識都串聯成一張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