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育教學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
歷史教育教學論文1
一、歷史教學中思想教育的不完善
在歷史教學中能夠學到許多其它課本上學習不到的內容,它是增長學生見識最好的學科,學生在歷史中能夠真切的體會到一種巨大的積極向上的力量,因此,歷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最好的教材。運用歷史教學的真實歷史事件中的一些愛國人物和愛國事跡來具體對學生的思想進行一個良好的促進,通過感人的歷史故事激發出學生的愛國情感,從而做到教育學生的目的,讓他們在學習歷史教學中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愛國情結和素養。雖然,歷史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感染學生的愛情情操,但是在中,F實教學中由于學生需要憑歷史課升學,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歷史教學往往只是一些事件和時間的背記,根本沒有散發性的思想模塊。很多教師在講解的時候注重學生考試的得分情況,往往對歷史的瑣碎內容重復的講解,一些自身看法和思想散發環節只是一筆帶過,使學生對歷史內容進行長時間的背記,這根本無法對歷史事件中的人物、內容真正的理解和一些深刻的思考,思想教育根本沒有融入到教學中去。中國開設歷史課程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歷史英雄人物來提升其思想觀念和自身素質,最終使自身得到個人價值,然而,在實際學習當中,歷史教學并沒有實現這一目標,在實施的過程中嚴重的脫離軌道。
二、歷史教學融入思想教育的途徑
第一,提高教師的素質,創新思維教師作為教學中的引導者和教學環節設計者,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是學生進行知識吸收和心靈培養的重要導師。歷史教學中把思想教育融入其中這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融入的過程中,教師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自身首先要具備基本的素養和歷史理論知識的專業性。作為一名優秀的歷史教師,只有對歷史理論知識掌握的非常透徹才能富有感情色彩的進行講授,這樣才有感染力,能夠從思想上啟發學生的心智,讓學生跟著歷史故事的節奏走,達到教學的目的。教師還要對學生在教學中的疑問進行給予解惑,對學生的思想觀念進行完善。第二,教學方法的改革在進行歷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和現代的教學方法相結合,讓學生完全的參與到教學中,參與到和教師的解釋和對話當中去,丟掉那些傳統式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聽課積極性由被動變為主動,這樣不但能夠使學生掌握理論知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所以,歷史教學有必要進行改革教學方法。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完全的參與到對歷史知識的討論和探究中去,通過對歷史資料進行詳細的收集來鍛煉學生自身的動手實踐能力,對歷史事件的分析,結合自身收集的資料,真正意義上進行總結,自己得出一個結論,這樣不但能夠鍛煉自身的動手能力,而且,還能夠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激發出學生內心的情感。第三,考試體制的突破歷史教學不能把記憶力當做考核的標準,那樣就失去了歷史教學的意義。一定要丟到歷史教學傳統式的考試體制,對傳統式的死記硬背需要做一些必要的調整,主要是以學生對歷史的基本掌握和思想教育為主。傳統歷史課考試體制完全沒有把思想教育列入其中,只注重大量的記背內容,這樣從長遠來看起不到任何的激勵效果。因此,要在原有考試體制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的教育模式對歷史考試體制進行合理的評價標準。
三、結束語
我國在進行歷史教學的時候需要通過大量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來進行講解和引導學生,使其在歷史人物身上找到一種人生的價值,讓學生得到很好的收獲。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在提高自身素養的前提下通過歷史人物中的典型事跡,來完善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學生有更好的精神和動力繼續前進。歷史教學呈現出的是階段性,在此需要對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很好的培養,培養他們有秩序和有邏輯對待一切,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做事認真,一絲不茍的良好品德。學生從歷史教學中學習思想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對學生講述一些歷史事件來正面積極的引導學生學習歷史人物的光榮事跡,讓學生從歷史人物中吸取營養,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和正義之感,對未來產生遠大的抱負。讓學生從歷史思想教育中學習到人除了做正直的事情之外,還要有自己的偉大的理想,以國家的需要為基礎。
歷史教育教學論文2
1.歷史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歷史學科以其獨特的優越性,在對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課堂是老師教育學生的主要場所,老師不僅要為學生們傳授知識和技能,更要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歷史學科是記錄人類社會發展過程的一門學科,中職歷史課程主要是介紹人類文明的發展史,這對塑造學生人文素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是非常重要的。主要表現在:
、贇v史知識具有多樣性;
、跉v史學科具有交融性。歷史學科還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可能會涉及語文、地理、政治等多門學科。
2.歷史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引導學生勇于面對挫折和困難。中考的失意或許是這些懵懵懂懂的孩子人生道路上遇到的第一個挫折點,學校要積極引導學生正視挫折與困難,讓學生懂得越挫越勇,努力學習,把自己培養成合格的人才。在課堂上,可以結合一些歷史名人面對困難不低頭的案例對學生加以引導。例如,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在遭受羞辱與痛苦之后,仍然堅持創作出了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著作《史記》,對后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曹雪芹在家道中落、窮困潦倒的時候仍然寫出了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奧斯特洛夫斯基更是在癱瘓在床、雙目失明的情況下,口述完成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給后來無數面對困難、處在迷茫時的人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人生道路遇到挫折困難在所難免,但是必須要正確面對,中學生正處在青春的迷茫時期,歷史學科的經典案例可以對學生進行啟發。
。2)加強學生自信自強的培養。很多中學生面對中考的失意顯得有些自卑,很多同學都把職業學?醋鍪遣钌募,給其心理上帶來了極大的不良影響。自信是成功的前提,老師在歷史課堂上可以穿插一些自信自強的例子。
。3)塑造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歷史這一門學科記錄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史,通過課堂教學可以讓同學們真正學習到偉大勞動人民是如何推翻封建社會獲得自由,如何抗擊外來侵略保護家園,感受中國人民的勤勞智慧、愛國熱情以及自強不息的精神,引導學生們繼續保持中華民族的偉大傳統并努力發揚光大。在歷史課堂授課時,老師可以通過生動的講解以及電影播放、照片回顧等方式,加強對中職學生歷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認同,讓同學們更加了解我國國情,從而可以激起學生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奮斗的激情。
(4)培養學生的誠信敬業的職業態度。中職學生大多數畢業后即參加工作,在就業時,有很多隱形的東西來考量你的品質和能力。善良、誠信、擔當、合作等都是一個人在參與社會競爭時所需要的基本品質。中職學生如何能夠達成這樣的目標?教師可以利用歷史課本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和敬業態度。商鞅“徙木立信”,變法成功,國勢強盛;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言而無信,自取滅亡;鐵人王進喜愛崗敬業,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歷史學科與政治學科互相聯系,可以為學生在未來職業道路指明方向。歷史學科以其獨特的優越性,在對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中等職業學校歷史老師要承擔起學科育人重任,不斷挖掘歷史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歷史教育教學論文3
一、設置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1.利用課本插圖引導學生學習。新課程改革后的歷史插圖就體現了貼近生活這個特點。這些插圖不僅形象生動,而且提供了與課本內容相符的情境,使學生視角與生活和歷史直接接觸,不僅強化了學生對歷史的感受,而且激發了他們探究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從利用課本插圖這個角度方面創造生活化的情境,積極引導學生學習。例如必修一專題六《民主政治的搖籃—古代希臘》一課中,就有“古代希臘地圖”“古希臘的陶罐”“阿波羅神廟”“古希臘公民賽跑”等插圖。這些圖像很好地反映了古希臘地理、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內容,密切結合了課本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些插圖并思考:“它們分別反映了什么內容?”“通過這些圖像,你對古希臘有什么樣的印象?”等,通過聯系課文的內容,發掘圖中隱藏的教學內容,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性思維。
真正學會學習。新課程的課本里提供了許多供學生思考的題目,它們與課本的聯系較密切,又有一定的難度,非常適合引導學生學習。例如必修一專題六《民主政治的搖籃—古代希臘》中就有這樣一個問題:“一個現代的合格公民需要具備哪些基本素質?”該問題不需要具備很多專業知識,學生僅憑自己的生活經驗就可做出回答,同時該問題又隱含著與古希臘公民素質進行對比的內涵,學生可以在思考之中自然巧妙地學到知識,而不會覺得刻意。
二、設計生活化的學習過程,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主張“教育不是簡單地說教,而是行動中的美學”,主張學生應該在“做中學,學中做”,從而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利用身邊的知識來輔助課堂學習,實現學習過程的生活化。歷史與生活密切聯系,生活中處處都是歷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歷史知識來輔助學生的課堂學習。例如必修一專題四中的《政治建設的曲折歷程及其歷史性轉折》中,有一部分講的是“文革”的歷史。課前,我讓學生回家采訪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曾經經歷過這段歷史的人,并把收集的事跡記錄下來;課上,安排學生上臺分享自己的成果及心得。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生動豐富,而且能夠使學生更深切地體悟歷史。
2.利用課本的知識來解決身邊問題,實現學習過程的生活化。古語說“讀史使人明智”,學習必須“經世致用”。不管如何都強調了學習必須能夠為現實服務。歷史雖然是文科,不像理科那樣能將所學的知識方便快捷地運用于現實生活,但這并不代表歷史課所學到的知識都不能運用于現實生活。例如,在上完必修三專題一的《百家爭鳴》后,我們便設計了一道題目:讓學生運用儒、道、法、墨家等思想觀點,對某些生活或社會現象進行點評。如某個學生經常在晚自習時講話,影響他人;或者就“以德治國”好還是“以法治國”好進行辯論等。學生個個積極發言,見解也一個比一個新穎。在思想交流碰撞的過程中,學生的靈活性、獨創性、敏捷性進一步得到了培養,逐漸形成自我的個性。
三、利用生活化的學習手段,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中,“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的觀念相當明確,他的“社會即學!睂W說更直接告訴我們“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增加”。這啟示我們,在教育科技發達、教育資源豐富的今天,可以充分利用身邊的許多教學手段,實現教學的生活化,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1.以研究性學習為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研究性學習是新課改極力強調的學習方式,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非常好的手段。它非常注重學生自己動手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分析材料、歸納材料的能力,通過這些過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它也非常符合陶行知所主張的學生應該在“做中學,學中做”的要求。例如在研究性學習中,可以設計這樣一些課題“身邊的歷史”“本地古跡與名人”“本地的傳說與歷史”等,吸引學生探究討論。
2.以網絡學習為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網絡在今天的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教育教學當然也不該遺漏它。新課程改革十分重視學生動手學習能力的培養,網絡的運用則提供了一個十分合適的機會。網絡上的海量信息為學生提供了尋找信息的廣闊平臺,在尋找有效信息的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鍛煉。網絡是學生非常熟悉的學習工具,學生樂于接受也易于操作。不論是對于學習對象———知識,還是對于學習的主體———學生,網絡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以學科整合為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歷史學科的學習并不僅僅局限于歷史本身,它也涉及到政治、地理等學科的知識。因此,在歷史學習中也要注重學科知識的整合,使之成為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手段,這也符合新課改下對于學生學習的要求。例如,在高一新生入學的第一堂課上就要幫助學生復習一些對歷史學習有幫助的政治理論,如“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等。同時也要注意地圖的運用,一些重要的地理位置一定要結合地圖進行講解。新課改后的考試越來越注重歷史地圖的考察,這也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做好歷史學科與地理學科的知識整合工作!八囆g來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教學亦是如此。生活既是教學的源泉和寶藏,也是對生活的提煉與升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就為生活和教學的良好互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要大膽從“生活教育”出發,勇于創新和探索,不斷提高歷史教學的效果,培養出更多具有良好歷史素養的優秀人才!
教育教學反思論文初中歷史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教學反思論文初中歷史,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教學反思論文初中歷史1
今學期我擔任歷史教學。由于教學經驗尚淺。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前輩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因此,了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最初接觸教學的時候,我還不懂得了解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學生易接受。
一方面,由于我校地處邊疆貧困民族地區,學生的學習基礎相對較弱,剛到一個新的學習環境,同學們還不能適應。另一方面,有的同學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但中等生、差生占較大多數,尖子生相對較少。因此,講得太深,沒有照顧到整體,我備課時也沒有注意到這點,因此教學效果不如理想。從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鉆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
發揮多媒體教學優勢,追求歷史教學最優化的教育論文
貴州省新課程改革己全面鋪開一年了,面對新課程改革,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傳統的歷史教學媒體(語言、課本、板書、掛圖)已不能完全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了!稓v史課程標準》中提出:“要努力創造條件,利用多媒體、網絡組織教學,開發和制作歷史課件,開展歷史學科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因而多媒體教學已被廣泛應用于歷史教育教學中,以其信息量大、簡潔靈活、動態感強、傳遞迅速、形象直觀、聲畫皆備等特點被越來越多的歷史教師所采用。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處理好歷史教學中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尤其是有利于歷史教學中創設情境,提供豐富的歷史學習材料,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具有重要作用。多媒體技術運用于歷史課堂教學中具有以下幾個優勢:
一、多媒體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打破了“黑板+粉筆”的原有教學模式,化難為易,化煩為簡。為我們提供了克服傳統教學弊端的全新的教學方式,它可以讓歷史通過圖形、圖像、聲音、視頻、動畫等媒質,把單調枯燥的教學內容演化為豐富多彩的畫面,把沉悶的教學過程演繹為一個個生動活潑的教學場景。這樣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刺激學生的思維,讓孩子們一節課有多個興奮點。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識規律,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輕松情境,使學生產生歷史即生活,激發學生積極探索的情感,調動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多媒體教學能創設教育情景,進行德育教育
淺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良好氛圍的營造教育論文
如今學生的知識構成和對知識的獲取渠道都是多元的和立體的,因此,教師在設計學習氛圍時也應適應他們的特點,根據不同的內容,不同學生的特點,創設不同的、多元的、立體的學習氛圍,為新課程實施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
一、在評價歷史人物、事件中營造學習氛圍
在新課程的歷史教學中,會有很多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需要要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去創設歷史情境,營造有助于學生學習的氛圍。教師可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對象等實際情況,靈活、恰當、有的放矢地采用討論、座談、表演歷史劇等多種形式,有效地營造寬松、和諧、舒展的學習氛圍,從而來激發、引導學生參與討論,在分析、探討中形成競爭交流機制,讓學生敢于發表自已的見解,傾聽、尊重他人的意見,培養學生史論結合、分析推理的能力。
在開展辯論賽時,既要做到開放、創新,又要適應高中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辨論賽在內容的選擇、目標的確定方面,要力求具體化、形象化、避免理論性太強,或過于抽象和專業化,以免學生望而生畏、無所適從。在開展活動過程中,要力求內容和情節的生動、活潑,能夠引發多數學生的學習興趣,維持學生時間的有意注意。在辨論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形成“史由證來”的“求實”、“求真”精神,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科學的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問題意識和思維習慣。不能為了單純追求熱鬧而流于形式。
二、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和喜聞樂見的形式營造學習氛圍
歷史學科所講授的'內容涉及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社會生活諸多領域,因此,歷史課在一定程度上也有綜合性的特點。歷史教師在設計史競賽時,除了注重本學科的內容之外,還應該重視與其他學科的橫向聯系,充分借助其他學科如語文、地理、勞技、美術、音樂和知識技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形成歷史意識和方法提供素材和契機。
淺論素質教育在農村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實施論文
人類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經濟的騰飛、人才的競爭,科技的發展,都對當今的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才能有效的培養學習能力及創新能力,從而為社會輸送大批高素質的創造型人才,成為當今農村基礎教育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素質教育的提出已有很多年了,作為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它涵蓋了從幼兒教育、中小學教育到職業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級各類教育。而中學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道德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重要的心理轉型期。這一時期大力發展素質教育,增強學生的養成教育,就顯得極為重要了。就歷史學科來講,實施素質教育,切實將素質教育落實到農村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保μ岣邭v史教師的自身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
教師是教育過程的引導者,他肩負著教書育人等多種社會功能,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養成。高素質的教師,首先應具備廣博的學識。歷史是實實在在存在過的事物,不論后人是否知曉,他都客觀的存在著,容不得半點虛假。而對知識有缺憾的老師,可能就只會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念課本,甚至教給學生錯誤的歷史知識,最終導致學生對歷史課失去興趣,更談不上什么素質教育。高素質的教師,還要有全面的能力。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動作、表情及對課堂的組織管理,無不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每一個學生。具體來講,教師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向學生呈現出準確、清晰、合理的歷史知識結構,使紛繁復雜的人物、地點、時間、事件都能夠脈絡清晰的盡收眼底,從而幫助學生高效率的輸入、儲存和輸出新的信息;教學能力則涉及到歷史教學計劃的可行性、創造性及教學實施階段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和對偶發事件的處理等;教師高水平的組織管理能力,使他能夠在課堂上創造出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從而準確把握學生的思維動態,使學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另外,教師的作業布置、作業批改、輔導質量、教學反饋,也是多種能力的綜合,對教學效果有重要的影響。
結合高中歷史教學漫談什么是高效課堂教育論文
新課改以來,為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許多學校和老師把構建歷史高效課堂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但在實際教學中卻存在著形式化、模式化的做法,這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對此本人從以下幾個方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弄清什么是高效課堂,它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高效課堂是指在單位時間內,在全體學生積極、主動、愉悅的參與下,高效率地完成教學目標,使全體學生都能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獲得高效全面發展,全面達成“三維目標”。所以在這個概念中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高效全面的實現三維目標。二是在實現這種目標達成度的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并在參與的過程中得到愉悅的學習體驗以及道德提升和人格發展。
其次,弄清怎樣才能實現高效課堂?
第一,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制定科學的學習目標。
構建高效課堂最重要的是實現“三維目標”。三維目標是一個相互滲透、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在掌握歷史知識的過程中,既有能力的培養,也有對史學方法的學習和運用,更有情感的體驗和正確價值觀的培養。所以我們在制訂學習目標時對這三個方面要進行全盤考慮。學習目標是學生通過學習要達成的.目標,所以學習目標的制定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三維目標是否科學主要看它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這就決定了我們備課的出發點應立足學生,以學生為本,密切聯系學生實際。
從學生實際出發,我們必須重視學情分析。怎樣了解學情呢?我的做法是,通過預習讓學生把自己已知的、未知的、能知的、想知的寫在學習卡片上,收集并加以匯總。據此,我再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和重難點,從而實現了有的放矢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真正了解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心理認知特點,才能準確找到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最近發展區,成功搭建已知和未知的橋梁,從而準確定位學習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學情分析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也是我們成功構建高效課堂的核心和關鍵。
歷史教學與人格素養教育論文
一、中學歷史教學與學生人格素養教育的關系
1.1兩者關系概述
人格素養是一個人整體的精神面貌和價值取向,是區別于他人獨立而穩定的思維方式和心理特征。它可以通過實踐活動,以行為方式表現出來。人格素養具有形成過程的多變性、即成之后的穩定性和指導行事的功能性。人格素養在形成過程中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需要批判性思維提供合理科學的思考方式,以及積極的正面的事例豐富精神世界。所以人格素養教育需要有大量先進、積極、符合主流價值觀的正面“英雄”占領人們的精神高地,同時需要有一種辯證性的批判思維作為引導,使人們在人格形成的過程中多角度地看待事物、分析問題,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形成正確、合理、理性的人生觀和價值取向。中學歷史教育是以歷史事例、歷史事件為基礎,通過對這些史實的理性、科學分析與傳授,在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的基礎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從而形成理性的、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并通過世界觀、價值觀的指引對學生進行人格素養的教育。所以,中學的歷史教學與學生人格素養的教育之間存在著決定性的聯系。理性、科學、多樣化的歷史教學不僅能夠授予學生豐富的歷史知識,還能培養學生創新型、批判性思維,幫助、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從而對于健全學生人格素養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而應試化、功利化的歷史教學只能僵化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對學生人格素養的培育起到消極作用。
1.2中學歷史教學對人格素養教育的作用
現代教育技術及高中歷史教學的整合論文
【摘要】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來臨,越來越多的教師傾向于整合課程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而歷史是高中階段的重要學科,將高中歷史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整合不但能優化課堂教學手段,還能促使學生激發并保持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鑒于此,促進現代教育技術與高中歷史教學的整合是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現代教育技術;整合策略
新課程改革要求大力推進現代教育技術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普遍應用,促進學科課程和信息技術的整合,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育環境、有利的學習工具。尤其是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無法帶領學生親身經歷、體驗,再現情景是最大的難題,將其與現代教育技術整合就可解決該問題,向學生直觀反映歷史內容,為學生營造生動的歷史情景。所以接下來就探討現代教育技術與高中歷史教學的整合的幾點具體策略,希望能對高中歷史教學實踐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一、整合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學生歷史學習效果
有效的學習實際上就是一個有目的的自我認知過程,是有意圖的學習。盡管學習存在時限性,但明確的目標和意識能促進學生有效地、有意義地學習,這就需要教師明確界定學生學習的.對象并獲得學生的認同,幫助學生有效學習、成功學習。在傳統教學中,高中歷史教師也會強調課堂學習目標、課堂學習重點等內容,但通常是教師說完學生就忘記,此時就需要教師整合現代教育技術,克服學生容易遺忘學習目標與學習重點的弊端,使用幻燈片超級鏈接的方式讓學生清楚掌握學習的目標與重點內容,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例如:當教師在講解關于解放軍戰略反攻與三大戰役的知識點時,就可先播放相關的歷史錄像資料,再為學生演示教師自制的有關于解放軍挺進中原與三大戰役的地圖的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回答解放軍確定反攻方向、三大主力開展品字形進攻戰略等問題,一步一步地演示,將實戰進程模擬出來,讓學生逐一回答問題,自然而然掌握重要知識點。為使學生能在課堂上感受到唯有看影視劇才能獲得的地圖動態表現,教師還可利用網絡教室讓學生親自動手,從指揮戰爭的角度指揮地圖運作進程,激發出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濃厚興趣,并牢固掌握相關的史料,在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的同時讓學生保持繼續學習歷史的高昂熱情。
探討歷史趣味教學中學教育論文
一、高中歷史教學現狀
有很多的高中生對歷史的學習存在著錯誤的看法與習慣,例如他們上歷史課就只習慣照抄老師板書出來的內容或者是直接在書中做上記號,而不習慣于主動的去對問題的答案進行探尋,有的學生認為歷史就只需要死記硬背就可以學好,甚至還有過分的是在上歷史課的時候做其他的作業或者打瞌睡。這些錯誤的看法與習慣不僅僅是打擊到了教師教學的興趣,同時也會讓學生們對歷史的重視程度逐漸的降低。但是這些現象也反映出了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存在著許多的問題,最明顯的就是不能夠激發學生們的學史興趣。
為什么會這樣呢?主要原因是一些教師們仍然采用的是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上一堂歷史課就只會是照本宣科,在教學的過程中缺少最基本的思辯與創新。而那些學生們更是將死記硬背當做是掌握歷史的唯一途徑,對歷史的學習方法就猶如是“復印機”一般,只能夠不斷的對前人的結論進行簡單的重復,沒有自己的思想,不會獨立思考。世界知名教育家小原國芳先生曾經說過:“單做事實的傳鑿、記憶、敘述,決不是歷史教學!瓕ξ覀冎翞橹匾氖腔钌纳鐣,是社會的意志的沖動,是時代精神,更不能單純將歷史看成死了的形骸,而應看成活著的文化,看作人的活動,生命的躍動!比绻麣v史是有生命的那么,作為歷史傳承的歷史學科也是具有生命的,例如能夠讓人清晰的感受到的那些強勁的生命波動與濃郁的人文氣息。古人常說“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讀史使人明智”,正因為歷史有著如此重要的作用,我們歷史教育者肩負著無比重要的使命。當前的高中歷史教學的現狀卻讓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的教學已經偏離了原來的方向,壓抑了學生們的學史興趣,不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們的歷史思維與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因此,我們必須要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們的學史興趣,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趣味教學法就是一種培養學生學史興趣的優秀教學方法
讓初中歷史課堂動起來教育教學論文
【摘要】初中歷史因為其學科特點、學科地位等多方面的原因,在教學理念、教材編排、教學方法上相對呆板,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教師要主動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科學合理運用教材,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動”起來,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和思維能力。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學生主動性發揮;策略
歷史是初中階段的基礎學科之一,通過歷史教學能夠讓學生掌握基礎的歷史知識,養成基本的歷史素養,培養學生正確看待歷史、從歷史中學習的觀念。但是因為諸多原因,初中歷史教學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跟“死板”聯系在一起的,教師按部就班就某一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經過、影響等古板的敘述,學生聽的索然無味,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不了學生的求知欲,整節課就顯得死氣沉沉。這與當前新課程理念要求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是相背離的。本人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分析了初中歷史實際教學中“死”的表現和原因,對如何讓初中歷史教學“動”起來進行了初步探討。
1.初中歷史課堂“死”在哪里
1.1教學理念“死”
在當今階段,很多學校、老師、家長對于歷史課的認識大多停留在“副科”概念之上,將初中歷史教學的意義定義為讓學生了解一些歷史事件、知曉一些歷史人物、掌握一些歷史意義,將學習的目標定義在識記、理解的階段,沒有注意培養學生的分析、思考、綜合等方面的能力,在這樣教育觀念的指導下,初中歷史課堂缺乏“動”起來的主觀動機。此外,一些地區如福建的福州地區中考對歷史學科考試形式是開卷考,學生可以翻閱課本,部分學生通過考試前突擊在課本上做筆記,也可以取得好成績,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不愛歷史課,老師也很少花氣力主動研究教學、吸引學生主動參與。
現代教育技術與高中歷史課程教學的有機整合的教育理論論文
【摘要】以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日益受到重視。合理有效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構建生動具體、形象逼真的虛擬情境,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與興趣;可以突出、強化教學重點,也可以形象、直觀地化解教學難點,實現高中歷史課程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機整合。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高中歷史教學有機整合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迅猛發展,投影、電腦等多媒體教學設備逐漸走進了我們的高中課堂,F代教育技術通過刺激學生的不同感官,直觀、形象、生動、有趣地呈現著各種學習信息。如何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實現高中歷史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機整合,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一、現代教育技術在高中歷史課程教學中的優勢
在教室配置視頻展示臺、電腦、數字投影儀、音箱、大屏幕等多媒體教學設備,可以集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動畫、視頻于一體,實現圖文并茂、聲畫并舉,F代教育技術的最大優勢在于能夠把生動具體、形象逼真的虛擬歷史場景及時呈現給學生,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實現輕松愉快地學習。
1.創設形象化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獲取的歷史學習信息中,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增加視覺、聽覺信息量,是多獲取歷史學習信息最可取的方法,F代教育技術,包括聲、光、圖形多種教學手段和途徑,其特點是形象、生動、直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可以增加視覺、聽覺的信息量。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科學合理的歷史場景,使學生悅耳、悅目、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