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淺談硯文化的發(fā)展和歷史意義論文

        時間:2020-10-19 12:16:07 歷史學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淺談硯文化的發(fā)展和歷史意義論文

          由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始,硯文化就開始產生、應用、發(fā)展起來。硯文化溯古通今,源遠流長,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文化產生、發(fā)展、傳承的重要載體,更是促進中國文化傳播、交流和發(fā)展的重要工具。

        淺談硯文化的發(fā)展和歷史意義論文

          1、硯文化的歷史淵源

          硯是我國傳統(tǒng)的書寫繪畫器具之一,它對傳播文化藝術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歷代文人把它和筆、墨、紙合稱“文房四寶”。中國硯文化的歷史悠久,其源流可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仰韶文化初期,硯文化最早表現(xiàn)為硯器文化,由此可見中國硯文化是源遠流長,肇始于中華文化的源頭。從東漢到唐宋時期形成了硯文化的高峰,明清時期也有特色,二十世紀80年代以后又出現(xiàn)了高峰。

          1.1 硯文化的起源

          硯,是從研墨器發(fā)展而來,從問世至今已有五六千年歷史。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中出現(xiàn)了原始形態(tài)的硯臺,此后硯臺開始綿延數(shù)千年的發(fā)展里程。

          有前人文獻可查:據(jù)我國近代地質學的奠基人章鴻劍先生撰寫的《石雅》所說,硯字不見于經(jīng),商三代尚未用硯。也就是說從夏、商、周(西周)時代沒有用過硯字。漢末訓沽學家劉熙《釋名》(六卷)云:“硯,研也,研墨使和濡也!币院笥嘘P硯的著作愈來愈多,如柳公權的《論研》、歐陽修的《硯譜》、陸放翁的《硯錄》、蘇東坡的《硯評》、蘇易簡的《文房四譜》等等,都是比較突出的著述。這些著作和文獻給后人研究硯史提供了依據(jù)。

          除以上所談的有關硯的著作和文獻外,還可根據(jù)考古資料。近年來考古發(fā)掘的資料證明,早在五千年以前的仰韶文化初期,就已經(jīng)有了作為磨研用的石硯了。硯文化由此而來。

          1.2 硯文化在古代

          1975年在湖北云夢睡虎地秦國早期墓中,發(fā)現(xiàn)石硯、研石、墨及木牘等隨葬品,這是現(xiàn)在已知的我國歷史上最早的“書寫硯”,距今約2300年。戰(zhàn)國至秦代,硯形較原始簡單,無雕刻紋飾,僅為一粗糙圓形石盤,至此,石硯的生產便開始發(fā)展。

          漢代社會安定、經(jīng)濟繁榮,硯得到了真正的使用和廣泛的發(fā)展。1955年河北滄縣四莊村東漢墓出土的雙盤龍蓋三足石硯,1956年安徽太和縣雙孤堆東漢出土的纏雙獸石足石硯,安徽太和縣馬古堆漢代空心磚墓出土有蓋石質圓形三員硯、雙鳩蓋圓形三足硯等,不僅顯示了早在漢代已有石硯這一事實,而且也確切地表明了此時之石硯的基本格式,多為圓型,并且有簡樸的線刻紋樣,造型古樸生動、雄渾端莊。

          魏晉時期,硯與新石器時期的研磨器在形式上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開始以瓷制硯。在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等地出土文物中都發(fā)現(xiàn)了青瓷硯,以瓷土為胎,掛青釉,硯堂無釉,以利研磨。在洛陽、長沙晉墓中出土的石硯刻有青龍、臥虎等浮雕,這一時期已發(fā)現(xiàn)有石硯、瓷硯、陶硯、銅硯等,其定型有圓形、長方形,還有箕形等,并有足。造型渾樸,注重實用。

          隋唐五代至宋,我國的制硯工藝有了迅速發(fā)展,硯材的`種類也較前代為多。石硯有歙石硯、端石硯、洮河石硯、紅絲石硯等四十多個品種,其中的端硯、歙硯、洮硯、澄泥硯為中國四大名硯。在造型上,唐代一般為箕形硯,這種箕形硯在晉時已有了,到唐代是一個繼承和發(fā)展時期。宋代以長形橋亭卜卦硯和圓形石鼓硯為多數(shù),以抄手硯為典型。

          元代不如宋代,制硯工藝沒有什么發(fā)展。但是,元硯造型獨具一格。由于蒙古族是一個馬背上的民族,族人強悍英武,因此,元硯造型與紋飾形成了粗獷豪放、剛勁有力的藝術風格,處處體現(xiàn)元代統(tǒng)治者那種英武善戰(zhàn),粗獷強悍的民族精神。

          明清時期,硯臺和其它工藝品的制作都達到了空前的繁榮。除石硯外,漆硯、竹木硯、瓷硯、玉硯和銅、鐵等金屬硯都很發(fā)達。從制硯工藝上看,無論是造型還是構圖都達到了沉穩(wěn)精練的程度,具有端莊敦厚的藝術特征。在雕刻手法上,有圓雕、深雕、浮雕和高浮雕、淺雕、線刻等,制硯工藝日臻完善。硯臺收藏家逐漸側重于藝術品位。藏硯、玩硯、賞硯成風,并各自成譜。

          1.3 硯文化在近代

          清末至解放前,由于統(tǒng)治階級對硯的制作不重視,加上殘酷的剝削和壓榨,制硯藝人度日艱難,被迫放下雕刀,另謀生路,制硯工藝毫無發(fā)展。

          1.4 硯文化在現(xiàn)代

          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制硯工藝得到了很快恢復和發(fā)展。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推陳出新,使失傳的硯品得到恢復,同時開發(fā)出不少新品種,制硯工藝也日臻完美。許多硯石研究專家、學者,應用現(xiàn)代科學方法探索硯石“發(fā)墨”機理,用地質學的原理提示各類名硯石的巖石學特征,形成環(huán)境與機理以及硯石構造地質學特征與成因,并建立硯石品級標準和鑒別方法,使人們科學地認識各種名硯的特征,從而提高了對“國寶”的利用和資源保護的認識。專著論文不斷涌現(xiàn),如程明銘的《中國歙硯研究》,劉演良的《端溪硯》,孫敦秀的《文房四寶手冊》,趙松齡的《硯石》,蔡鴻茹、胡中泰的《中國名硯鑒賞》,羅春明等人著的《中國苴卻硯》,霍有光的《宋代硯石文獻的地學價值》,傅才生的《中國天然石硯概況》等等,不勝枚舉,這些專著、文獻為繁榮中國硯石文化,做出了貢獻。

          2、硯文化在中華文化中的歷史意義

          從研到硯漫長的歷史變遷中,硯文化凝就了獨特的中華文化。每一方名硯背后都有極其豐富的鏈接,博大深遠的知識海洋,也凝聚著中國人集體的記憶與中華民族認同的千年密碼。硯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精神象征,在中華文化中具有深遠的意義。

          2.1硯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許多學者都一致認為:中國硯文化肇始于中華文化的源頭。硯文化歷史悠久,在中華幾千年的古老文明歷上,對我國民族歷史的延續(xù)和燦爛文化的傳播、交流有著舉足輕重的特殊作用,使我國東方的古老文明閃亮在世界的舞臺上。幾千年來,硯文化在我國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受到諸多學者的關注,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視角研究硯文化,形成了壯觀的硯文化成果。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從晉代到清代,關于硯的專門著述就有14種之多,其中宋代的著作可占6種以上,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至現(xiàn)代,在繼承古人硯及硯石研究的基礎上,發(fā)展創(chuàng)新,研究更全面、系統(tǒng),粗略統(tǒng)計主要的著作就在40部(本)以上。硯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也具有重要的科學內容,它集書法、繪畫、雕刻、藝術于一身的藝術珍品,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2.2硯文化是中華文明得以延續(xù)的載體

          硯文化作為“文房四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文明的形成、發(fā)展和延續(xù)過程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世界歷史長河中,沒有哪一個民族的文化像中華民族的文化那樣同書寫工具有著密切的關系,也沒有哪一個民族的文人像中國古代的文人那樣把自己的書具視如自己的生命和密友。中國文人用“文房四寶”來傳達自己的思想、文化、生活和感情,成就了不朽的千秋事業(yè),不可想象,如果沒有書寫工具,中國古代藝術將會是怎樣的面目,眾多的光輝燦爛的典籍將會以怎樣的形式流傳,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將會怎樣表現(xiàn)自己的儒雅。硯文化對于傳承中華文明,對于表達中國古代人文思想,對于呈現(xiàn)中國古代社會生活歷史場景,都具有重要的歷史作用,因此,硯是中華文明得以延續(xù)和傳承的重要載體,硯文化是中華文明得以豐富多彩的重要內容。

          2.3硯文化是中華文化對外傳播交流的重要工具

          自隋唐以來,硯文化便成為中國文化對外交流的重要工具,承載著中華文化傳播的重要使命。在歷次的對外交往中,中華硯文化都隨著我們的船只漂洋過海,遠赴異國,曾經(jīng)成為歐洲宮廷和日本上層社會人士的最大青睞,受到各國貴族和士人的廣泛歡迎。在中華大地上,每一次外國使節(jié)的來華覲見、通商、游歷,中國統(tǒng)治者的御賜之物中都有“文房四寶”,隨著外國使節(jié)和中國使節(jié)的交流,將這些中國文人的最為心愛之物傳播到了世界各地,成為中華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代表,成為中華文化對外宣傳和展示的最佳選擇。這無疑是對中華文明的傳播。

          應該承認,隨著時代科技的發(fā)展,硯作為日用文具早已退出歷史舞臺,新的書寫工具早已取代了這一古代文房的實用價值。硯文化的社會歷史空間也已悄然轉換,就如許多傳統(tǒng)文化一樣,已離我們漸行漸遠。但硯文化帶給人們的雅趣,不僅可以讓人“發(fā)思古之幽情”,也可以令人心如止水,在墨香四溢中清靜人的心境。因此,我們更要珍視古老而極為文雅的硯文化,保護硯文化,推廣硯文化!

          參考文獻:

          「1」 姬可周 鄒議硯文化的歷史意義和發(fā)展策略 首屆中華硯文化學術研討會 2010

          「2」 周世全 硯文化及其在中國文明史中的地位[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

          「3」 王家國 硯文化漫議[J].上海大學學報(社科版)1995.6:98-102

        【淺談硯文化的發(fā)展和歷史意義論文】相關文章:

        1.淺談食品文化的發(fā)展

        2.淺談中國動畫發(fā)展的民族文化根基論文

        3.淺談山寨文化的起源與發(fā)展

        4.淺談對科室發(fā)展護理文化的探索

        5.淺談泰山石的文化論文

        6.淺談中日妖怪文化的論文

        7.淺談網(wǎng)絡保險發(fā)展論文

        8.淺談國產CAD的生存和發(fā)展

        9.關于淺談圖騰文化論文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