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公允價值會計計量在我國財務會計框架中的應用論文
公允價值的應用是現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一大亮點,現行會計準則考慮到我國市場發展的現狀,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債務重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等方面采用了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作為一種新的計量屬性,最大的特征是來自于公平交易市場的確認。本文先介紹研究公允價值的計量背景和本質及在我國會計計量中的運用,然后分析我國在應用公允價值計量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對策。
一、研究公允價值計量的背景
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在1953年最早提及公允價值,把公允價值作為資產計量的依據,用來說明和解釋企業合并中的購買行為。20世紀80年代末,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地位得到了確立。2007年,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發出了2006年第四季度風險預警,自此,與70年代重大金融創新工具——資產證券化有關的美國次級抵押借款風險開始浮出水面。隨著次貸危機愈演愈烈,美國遭遇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迅速向世界蔓延,在危機來臨之時,市場出現了恐慌性大跌。而公允價值作為一種會計計量屬性,具有順經濟周期效應,公允價值的使用會“推波助瀾”,使金融危機雪上加霜。公允價值迅速成為經濟和金融界關注的焦點。為適應我國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對會計信息需求多元化的需要,也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世界潮流,我國于2006年2月發布了包括《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在內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2006年10月,又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從而實現了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實質性趨同。新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全面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但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在當前的后金融危機時代,仍應直面公允價值計量問題,不斷完善公允價值計量屬性,以更好地運用于實踐,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的經濟建設。
二、公允價值的本質
(一)公允價值的含義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B)將公允價值界定為熟悉情況和自愿的雙方在一項公平交易中,能夠將一項資產進行交換或將一項負債進行結算的金額。我國財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發布的新《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對公允價值所下的定義是:“在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量”。其實,公允價值的實質就是客觀價值,它在本質上強調對資產客觀價值的計量。在這種計量方式下,企業必須根據報告日的新情況,對各項資產和負債項目進行重新計量,動態地、及時地反映企業各項資產和負債價值的變化,并在報表中予以反映,使報表信息更相關,對決策更有用。
(二)公允價值計量的意義
1.合理反映資產價值
一直以來,我國在會計要素的計量中,強調以歷史成本為基礎進行計量。以歷史成本為計價基礎有助于對各項資產、負債項目的確認和對計量結果的驗證和控制,同時可防止企業隨意改動資產價格造成經營成果虛假或任意操縱企業的經營業績。但這樣做是建立在幣值穩定假設基礎之上的。如果發生物價變動,資產的市價低于原賬面價值,則期末需按差額計提減值準則;若市價高于原賬面價值,則不需做任何會計處理。尤其是當市價遠遠高于原賬面價值時,資產的賬面價值根本就不能反映其在市場上的真正價值。而公允價值計量有效解決了這個問題。與歷史成本計量相比,公允價值計量最大的優勢在于其緊密結合價值,它要求以當期的市場價值或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作為資產或負債的價值,能夠比較合理地反映出相關資產的價值。其帶來的影響尤其表現在金融、投資性房地產等新興行業。這些行業取得初始資產的成本通常非常低,后來由于土地、資源的局限性,經濟的發展等原因,造成資產的價格大幅度上漲。這時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就能比較合理地反映資產價值。比如某投資性房地產原來取得成本是100萬元,后來市價漲到1000萬元,但仍在報表上顯示為100萬元,這根本不能反映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
2.增強會計信息的相關性,為投資者提供決策信息
美國會計準則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比較側重公允價值的應用,以體現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而在我國原來的會計制度下,由于實行的是歷史成本計價,企業的賬面價值都是屬于靜態的會計信息,不一定能反映企業的真實財務狀況。由于大多數投資者主要是依據企業的財務報表來獲得相關財務信息,這時很可能據此做出錯誤的決策。而在成熟的市場經濟中,公允價值反映的則是相對比較動態的信息,因此它能夠較好地披露企業獲得的現金流量,從而更確切地反映企業的經營能力、償債能力及所承擔的財務風險,即公允價值的運用能有效增強會計信息的相關性,為投資者、債權人等眾多利益相關者提供更加有助于其決策的信息。
三、公允價值在我國會計計量中的運用
(一)金融工具的計量
以歷史成本作為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計量基礎,阻礙了對衍生金融工具的確認。因為衍生金融工具大多屬于待履行的合約。這些游離于表外的項目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起著非常重大甚至生死攸關的影響,常使表面上“風平浪靜”的資產負債表“危機四伏”,在這種情況下,歷史成本既不相關也不可靠。公允價值計量具有相關性,對有交易價格的金融工具來說,公允價值在可靠性方面要優于歷史成本。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初始計量時,應當按照其公允價值計量。對于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相關交易費用應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對于其他類別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相關交易費用應當計入初始成本。企業應當按照公允價值對金融資產進行后續計量,且不扣除將來處置該金融資產時可能發生的交易費用。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重分類時,按照重分類日的公允價值計量等。對于公允價值的確定,若金融工具存在活躍市場的,以活躍市場中的報價確定為公允價值;金融工具不存在活躍市場的,企業應當采用估值技術確定其公允價值,采用估值技術得出的結果,應當反映估值日在公平交易中可能采用的交易價格。當金融工具存在活躍市場的市價時,公允價值的確定可以直接利用這種價格,如公允上市交易的股票,從市場上很容易得到該股票的收盤價和日成交量。而在金融工具不存在活躍市場的市價的情況下,企業應當采用估值技術作為確認其公允價值的基礎。
(二)長期股權投資的計量
新《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改變了原準則中對長期股權投資價初始計量中采用歷史成本計量的“一刀切”做法,引入公允價值計量。新準則中規定:除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確定其初始投資成本。第一,以支付現金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實際支付的購買價款作為初始投資成本。初始投資成本包括與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直接相關的費用、稅金及其他必要支出。第二,以發行權益性證券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發行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第三,投資者投入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
對于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也視不同情況予以規定。投資企業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和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并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資企業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應采用權益法核算。在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大于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小于投資時直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其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
(三)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
企業通常應采用成本模式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后續計量,有確鑿證據表明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的,可以對其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進行后續計量,但應當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投資性房地產所在地有活躍的房地產交易市場:二是企業能夠從房地產交易市場上取得同類或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及其他相關信息,從而對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作出合理的估計。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不對投資性房地產計提折舊或進行攤銷,應當以資產負債表日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調整其賬面價值,公允價值與原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同一企業只能采用一種模式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后續計量,已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不得從公允價值模式轉為成本模式。
四、我國應用公允價值存在的問題
(一)公允價值計量的可靠性難以保障
公允價值是參與交易的雙方對市場價值的一種判斷,而市場環境是復雜多變的,有的會計事項可以確認或尋找相類似的交易價格,有的卻無法尋找而只能估計由于存在商業秘密的保密原則、信息阻斷等因素,公允價值的取得和公允性判斷難度較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會計數據的客觀性,進而其可靠性也大為減弱。從我國的現狀來看,證券交易市場、產權交易市場、生產資料市場等都不成熟,價格難以真正反映價值,絕大多數資產的公允市價難以獲得。新準則對公允價值的估價沒有給出具體的方法,并且沒有區分不同公允價值的公允性等級在我國的新準則體系中,雖然《基本準則》第四十三條規定在運用公允價值計量時,應當保證所確定的會計要素金額能夠取得并可靠計量,但是對于如何保證公允價值的可靠性沒有一個統領的表述。
(二)公允價值難以獲取
目前我國尚未建立具有權威性的交易信息資訊系統,公允價值評價機制不完善,即使通過評估機構評估出來的資產價值,也與在市場上實際交易的價值存在差異。從操作層面看,公允價值有數據資料不易取得、計量過程主觀隨意性大、得出的信息不夠可靠等缺點。比如,如果企業對投資性房地產采用成本模式計量,那么需要對其計提折舊或進行攤銷,期末還要考慮投資性房地產的減值問題以便重新確定其入賬價值;如果企業對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那么不需要對其計提折舊或進行攤銷,每—會計期末應以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調整其賬面價值,公允價值與原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在實際操作中最為關鍵的問題就是公允價值的的標準不好取得,地產所處的地段不同、城市經濟綜合指數不同導致房地產差異也很大,這給企業以及評估人員與會計人員提出了—個比較大的挑戰。
(三)應用公允價值計量可能為企業盈余管理提供便利
公允價值是利潤操縱的一個手段而不是根源,只有消除根源才能杜絕利潤操縱,這是公允價值能合理使用的一個必要前提。盈余管理是指企業的管理者為實現企業或個人利益,在會計準則允許的范圍內,主要通過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選擇,從而使企業盈余達到預期目的。會計準則和盈余管理既是制約和反制約的關系,也是利用與反利用的關系。會計準則的科學性、嚴密性和彈性如何,無疑對企業管理者利用其進行盈余管理的深度、廣度和頻度是有很大的影響。新會計準則更多地體現了和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在增強會計信息相關性的同時,也適當增大了會計政策的選擇和會計職業判斷的空間,從而客觀上增大了企業在某些方面進行盈余管理的機率。公允價值作為一項技術,既可以用來提高財務信息的質量,也可以用來扭曲會計信息,做好做壞取決于企業管理層的道德素質和社會誠信水平。企業可能會利用會計計量屬性的選擇權,以新的盈余管理手段來“創造”賬面利潤。由于公允價值的確認仍然是一個難點,公允價值很多時候是估計的結果,在現階段的實務操作中容易被利用為利潤操縱的工具。不排除企業通過操縱會計報表日的股價等手段來調節利潤的可能性。如何保證公允價值確定的合理性,避免像以前再次成為企業隨意操縱業績的工具,是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
(四)職業道德風險加劇
我國當前正處于道德危機的時代,在會計標準執行監管最嚴厲的資本市場上,目前仍然是造假成風,會計信息虛假披露比比皆是,在這樣一個道德缺失的背景下引入公允價值計量,使得會計確認和計量、披露的主觀性增加,報表編制者的自由裁量權大大增強,會計信息由謹慎向中性過渡,F在道德風險的幾率就成倍增加,濫用公允價值現象隨著新準則的實施不但不能得到遏制還會蔓延。
【公允價值會計計量在我國財務會計框架中的應用論文】相關文章:
公允價值計量及應用淺探12-08
對我國公允價值計量問題的探討03-11
談公允價值在我國會計中的應用及影響03-18
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應用現狀及展看03-20
公允價值與計量屬性研究02-27
會計計量、公允價值與現值03-20
基于公允價值計量的企業價值評估03-02
現代會計中公允價值的應用研究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