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淺談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文

        時間:2023-06-30 15:32:19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談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文(通用10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論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淺談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淺談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文(通用10篇)

          淺談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文 篇1

          論文關鍵詞:馬克思思想;勞動價值論;商品經濟

          論文摘要:當前對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的研究可謂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要正確認識勞動價值論的研究方法和適用條件的區別,勞動價值理論的核心問題以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勞動價值理論從狹義走向廣義,就必須了解勞動價值的由來。因為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價值理論的認識必須是建立在尊重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理論的基礎之上,以求在新的歷史時期科學的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勞動價值論的精髓。

          1 正確認識勞動價值理論的研究方法和適用條件的區別勞動二重性理論為勞動價值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馬克思第一次把生產商品的勞動區分為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論證了具體勞動創造了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形成了商品的價值,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價值的本質問題,把勞動價值論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之上。馬克思正是從科學的勞動價值理論出發,在剩余價值論基礎上,進而創造了資本有機構成理論,資本積累理論,資本主義再生產理論等等。而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學說發展了勞動價值論,解決了政治經濟學理論上的一個重大問題,既價值規律同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在形式上的矛盾。價值是商品的最大本質因素,所以分析商品實質上就是分析價值。無論簡單商品經濟社會還是發達商品經濟社會,商品都是最簡單,最普遍,最基本,最常見,最平凡的經濟現象,只有從此人手,才能了解價值的內涵,才能進而說明貨幣,資本,剩余價值等比較復雜,比較具體的范疇。然而有的人卻以此為依據提出,“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是有條件的,這些條件是:原始的純粹的實物交換,沒有貸幣居問,更沒有資本的余地,除勞動外的要素都是無償的,勞動是簡單勞動而不是復雜勞動。在超越了這些條件后,勞動價值論的有效性至少是值得懷疑的”。顯然他是把研究勞動價值理論遵循的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認定為勞動價值理論的適用條件,從而混淆了價值產生和發展的條件與價值研究方法這兩個問題。

          價值是商品經濟的范疇,有了商品交換就產生了價值的.問題,也就是說價值的產生和發展是與商品經濟的產生和發展相聯系的,那么作為價值問題的研究也就會自然遵循這一原則。對此恩格斯曾指出,“不僅是純粹的邏輯過程,而且是歷史過程和對這個過程加以說明的思想反映,是對這個過程的內部聯系的邏輯研究!彼浴顿Y本論》第一章所分析的簡單商品生產條件下的商品,并不是“在兩個原始公社之問的原始物物交換中則在艱難地發展著的商品”,而是“充分發達了的商品”,誠然馬克思在研究價值形式發展是從原始公社時的物物交換開始的,但這是基于研究方法的要求,即邏輯的展開要求與歷史的發展相一致。可是這并不意味勞動價值理論僅僅只適用于研究的起點,恰恰相反,勞動價值理論正是遵循展開與歷史的發展相一致的基礎上,提示了商品經濟條件下的基本規律即價值規律,進而深刻地提示出了社會發展的規律。

          總之,勞動價值理論對價值問題的研究是遵循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要求即從抽象到具體,從簡單到復雜,邏輯的展開和歷史和發展相一致的要求。而勞動價值理論所揭示的商品經濟條件下的基本規律,只要是處于商品經濟條件下,勞動價值理論所包含的基本規律就會發生作用。我國的國情決定了我們只有自覺運用價值規律,才能促使生產力向更高的層次發展。并由此帶動生產關系向前發展。如果簡單的以所謂的現實已經超越了勞動價值理論的適用條件為由,而斷章取義地曲解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并且認為勞動價值理論過時,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是有害的。

          2 勞動價值理論的核心問題是創造商品的源泉問題。

          馬克思一再明確指出抽象勞動是創造商品價值的源泉和實體按照傳統政治經濟學觀點,只有物質生產部門的體力為主的勞動才是創造價值的勞動。然而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一個以知識創新為特征的新經濟時代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信息技術和知識為核心的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經營管理成了除了資本,勞動力和土地之外的另兩項重要的生產要素,而且在生產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F代社會勞動的形式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勞動支出由體力為主變成了腦力為主現代勞動的知識含量空前增大,腦力勞動和主導作用日益增強。當然,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并沒有否認科學知識在創造價值中的作用。馬克思曾明確指出“生產勞動就是一切加入商品生產的勞動,不管這個勞動是體力勞動還是非體力勞動(科學方面的勞動)”。但由于歷史局限性,馬克思當時不可能作出詳細的分析和闡述。

          淺談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文 篇2

          關鍵詞:以人為本 勞動價值論 科技勞動 管理勞動

          摘要:本文闡述了以人為本和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基本觀點,重點分析勞動價值論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價值觀,以及如何在以人為本的理念指導下堅持和發展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

          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強調人既是社會發展的主體,又是社會發展的價值目標。人是歷史的主體,又是歷史的客體,人本身的發展是人類歷史活動的結晶。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揭示了勞動是商品價值的源泉,現實的生產勞動是最基本的社會實踐活動,是人類發展的根本動力。我們將“以人為本”的理念引入到經濟學領域,可進一步認識到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的科學性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賦予的新的時代意義。

          一、“以人為本”理念的產生與時代內涵

          “以人為本”的價值觀是符合人類自身發展規律的理念。馬克思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提出著名的人類主體發展三階段的學說,即以人的依賴關系為基礎的社會、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發展的社會和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未來社會。這一學說充分體現了馬克思的以人為本思想。馬克思主義把“從事實際活動的人”作為確立自己歷史觀的出發點,指出了人是自然界和社會之“本”,科學概括了人的歷史主體地位,把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確立為社會發展的最高目標和價值標準。在馬克思看來,人作為社會主體的意義,不僅僅在于人能創造和使用工具,改造勞動對象,創造物質財富,而且在于,人以及人的發展是人類改造對象世界的目的本身。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要賦予以人為本新的時代內涵。堅持以人為本,要更加注重發揮人主觀能動性,增強人的學習和運用科技、信息等生產要素的能力,突出人的主體地位。把以人為本落實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要求我們把人作為社會發展的主體、本質和目的,重視人、依靠人、造就人、造福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二、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基本內容及意義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博大精深,其主要內容可概括為: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的'無差異的人類勞動或抽象的人類勞動。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二重性,即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具體勞動直接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抽象勞動是生產商品中撇開各種具體勞動的一般人類勞動,是形成商品價值的勞動。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按照等量價值進行交換。勞動價值論的核心是創造商品價值的源泉問題。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明確指出;生產商品的抽象勞動是唯一的價值源泉”。馬克思說:”創造價值的生產勞動就是一切加入商品生產的勞動,不管這個勞動是體力勞動還是非體力勞動!彼指出:復雜勞動、效率更高的勞動在同一時間內創造的價值比簡單勞動、效率低下的勞動創造的價值大得多。由此可見,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已經認識到知識和科學勞動在價值創造中的重要作用,但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馬克思當時不可能詳細說明這一問題。

          三、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馬克思主義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作為根本的價值追求,也就不言而喻地將人當作了全部歷史活動和現實活動的本源和中心。而人作為全部歷史活動和現實活動的本源和中心又主要是通過他的勞動活動表現出來。因此,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作為人類勞動的評價體系,自然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價值理論。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從以下幾方面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價值理論:

          1、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了勞動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馬克思一方面從抽象勞動創造商品的價值的角度揭示了人類的活勞動是形成商品價值的惟一源泉,價值是由勞動創造的;另一方面,馬克思又從具體勞動生產使用價值的角度揭示出,勞動作為使用價值的創造者,是不以一切社會形式為轉移的人類生存條件。

          2.突出的是勞動者的主體性,強調勞動是積極的、創造性的活動,“勞動是生產的真正靈魂”,勞動者的創造能力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和源泉。勞動價值理論比任何別的價值理論都更尊重人、重視人、依靠人,體現“以人為本”的最高原則。

          3、強調了“以人為本”中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體的人、社會的人。商品不僅是人類勞動創造的產品,而且是勞動交換的中介和社會經濟關系的載體。商品生產和交換過程體現了勞動者之間分工合作和交換勞動的社會經濟關系。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對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指導意義:一是要注重尊重勞動、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尊重知識。二是要堅持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價值觀,重視保護勞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三是要以勞動者為核心,協調好各類勞動者之間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人民內在矛盾。

          四、以人為本要求堅持和發展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

          今天的社會經濟環境己經和一百多年前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創立科學的勞動價值論時的情況有了很大的不同。其變化主要表現在: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非物質生產部門的發展越來越迅速,非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者所占比例越來越大;公司財產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經營管理人員成為生產的直接指揮者和經營活動的管理者;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越來越多,從事精神產品的生產者日益增多。新的時代性因素要求我們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進行理論創新,繼承和發展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

          1、以人為本要求我們堅持價值創造的一元論,反對多元論?萍、管理對提高生產率的作用越來越顯著,并不等于科技、管理這些生產要素自身能創造價值?萍、知識是決定勞動生產力的因素,而不是決定價值的因素?萍肌⒅R不能成為獨立的生產要素,只能體現在或物化在勞動者、生產工具、勞動對象上才能參與生產。只有活勞動才是形成商品價值的唯一的現實的因素。如果認為生產資料、科學、技術、知識與勞動共同創造價值,就陷入多元論的價值論。

          2、以人為本要求我們拓展創造價值的勞動種類和勞動者的范圍?萍急旧聿粍撛靸r值,但科技內化于勞動者的能力后,科技勞動者的復雜、高效率的勞動在同一時間里創造的價值比簡單勞動創造的價值高得多。社會分工的多樣化使個生產過程由許多的勞動者通過分工協作共同完成。因此,商品價值的創造也必然由許多勞動者即”總體工人”的勞動共同來完成,管理人員在這一生產過程鏈條上從事管理職能的勞動一旦凝結在商品中,就構成了生產勞動的重要部分,因此,管理勞動也創造商品價值。同時,我們要加深對不同部門勞動的認識:一是我們要明確在精神產品生產部門工作的勞動者是精神產品的生產者,也是價值創造者,雖然有些精神產品是非實體性的。二是要認識到在流通和服務產品提供部門工作的勞動者是通過創造非實體性產品滿足社會需要的,也創造價值。非生產性勞動有的直接創造價值,有的間接創造價值。三是要理解在公共產品的提供部門工作的勞動者,他們的勞動不創造經濟價值,但創造社會價值。

          總之,凡是直接或間接生產物質商品,文化商品和勞務產品以及直接或間接為勞動力商品的生產和再生產服務的勞動,并將勞動凝結在商品中,其中包括管理勞動、科技勞動,都屬于創造價值的生產勞動,而從事這些生產的勞動者也都是商品價值的創造者。

          淺談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文 篇3

          摘要:自然資源的價值源泉既體現為直接勞動耗費;又體現為對自然資源的重置勞動耗費。正是經過人類勞動,在資源的開發、培植、修復、保護、再生中凝結了價值在這個價值決定的價格基礎上,加入由資源所有權壟斷而決定的那部分價格,構成了資源價格的全部內容。

          關鍵訶:自然資源;價值;重置勞動

          自然資源包括經人類勞動加工的人化自然資源和未經人類勞動加工開發的原生自然資源。人類生存、發展離不開永續利用自然資源,一方面,通過勞動開發自然資源,另一方面,還要通過勞動重置這些被消耗了的資源,以延續其存在,才能保證人類的可持續利用和人本身的持續發展。因此,自然資源的價值和價格不是來自于其本身的價值或價格,而是來自于人的勞動的結果。馬克思曾說“土地不是勞動的產品,從而沒有任何價值”;“瀑布和土地一樣,和一四自然力一樣,沒有價值,因為它本身中沒有任何物化勞動,因而也沒有價格……”。

          從勞動價值論的視角看,自然資源的價值源泉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直接的勞動耗費,例如開采礦產投入的勞動;二是對內然資源的重置勞動耗費。由于自然資源的獨特性質,使其必須不斷地得到重置,即被再生產出來。無論是可再中資源還是可耗竭資源,在一定時期和一定范圍內,都是有限的為,維持社會,生產的持續進行,消耗掉的自然資源也該僻到補償或替代。其中,可再生資源只有在其利用速度超過冉生速度時,才需要人力資本的投入進行強制性恢復;而可耗竭資源則只能依靠替代品的研發來滿足人類社會的需要。因此,重置可再生資源(復原型重置,即把資源恢復到原來的狀態或水平,更新型重置,即重置后的資源強于重置前資源的規模、功能、狀態或水平)和可耗竭資源(替代型重置,即用新的資源代替已消耗的資源)的勞動耗費及其相應的各種投入必然是該資源價值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一切商品,包括自然資源的價值源泉不僅是其直接勞動耗費的結果,更重要的是其重置勞動耗費的結果。馬克思指出:“價值不是取決于它所包含的勞動或它的生產所使用的勞動時間,而是取決于它能夠被生產的那段勞動時間或者說再生產所必須的勞動時間!泵恳环N商品(因而也包括構成資本的那些商品)的價值,都不是由這種商品本身包含的神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而是由它的再生產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這種再生產可以在和賑訂生產條件不同的、更困難和更有利的條件下進行。如果改變了條件再生產同一物質資本一般需要加倍的時間,或者相反,只需要一半的時間,那末貨幣價值不變時,物質資本價值及利潤加倍或減半!币虼,自然資源的價值“是在現有產條件下,再生產資源而消耗的人類勞動決定的!痹甲匀毁Y源一的價值是按照再生產該資源所預期耗費的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決定的。

          生產物質商品、提供服務或再生自然資源等創造價值的勞動在不同的歷史時代、社會形態等條件下是不同的,也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拓展,即創造商品價值的勞動范圍是不斷擴展的。凡是開發、創造、增加、轉移和保存商品使用價值的勞動都必然形成價值,是創造商品價值的勞動。開發使用價值是指通過勞動把物品潛在的使用價值顯性化。創造使用價值是指通過勞動把生產要素轉變為一種人們所需要的一種新的使用價值。增加使用價值就是指通過勞動使原有使用價值的功能得到提升或使用范圍得到擴展。轉移使用價值,一是指使用價值的存在狀態的轉移,即通過勞動使生產要素的使用價值變為商品的使用價值;二是指使用價值存在空問轉移,即通過勞動把使用價值由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保存使用價值包括一是延續性保存,即通過不斷附加勞動使原有勞動成果隨著生產過程的延長而不斷地得到延伸、保存,如鋼鐵工人把采礦工人的勞動保存在其勞動產品中,制造工人又把鋼鐵工人的勞動保存下來,隨著勞動過程的延長,價值和使用價值保存的鏈條也不斷拉長,特別是在知識產品的生產中,價值和使用價值保存的'鏈條很長,甚至很難尋找到它的源頭,也無法計量它的價值;二是存在性保存,即要保存使用價值而不得不附加新的勞動,增加價值,如文物的保護。在自然資源的勞動中,無論是直接勞動耗費還是重置勞動耗費都具有創造、增加、轉移和保存商品使用價值的勞動屬性,即具有創造商品價值的勞動的屬性,從而使資源及其產品具有價值。在商品的價值組成中,除了勞動價值外還包含了原料、資本、技術等各種投入要素價值,使其各種投入要素價值得以補償。

          正是經過人類勞動即對資源的培植、修復、保護等在資源及其產品中凝結了價值,在這個價值決定的價格基礎上,加入由資源所有權壟斷而決定的那部分價格,構成了資源價格的全部內容。對于可再生資源而言,其價值不僅取決于生產該資源及其產品的耗費勞動價值,而更重要的是再生產該資源的預期勞動耗費,在資源越來越稀缺,人類生態赤字越來越大的情況下,資源的再生產越來越困難,而使其價值不斷增加,再生產價值遠遠高于生產該資源及其產品的耗費勞動價值。對于不可再生資源而言,其再生產價值由其替代品的生產價值決定,當替代品價值低于當前資源及其產品價值時。替代品就會被大量供給,反之則使當前供給產品的價值上升。與一般商品價值的創造一樣,決定資源及其產品價值的勞動,從投入角度講由活勞動和資本、技術等死勞動耗費構成;從活勞動的支出形式看,創造資源及其產品價值的勞動有開發、創造、增加、轉移和保存資源及其產品的勞動形式?梢,資源及其產品價值由勞動價值論決定,從而把勞動價值論貫徹到底。當然,在具體的交易過程中,還存在一個基于供求關系狀態和交換雙方對未來預期的討價還價過程,而使其價格的決定和形成更為復雜。

          淺談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文 篇4

          【摘要】對于個人創新素質的提升離不開哲學思維、科學思維、藝術思維的綜合作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作為個人創新立場的基礎,以其實踐性、唯實性、抽象性和辯證性、批判性等特征,同樣具有激活人的創新方法,指導人的創新理念,為實現個體的創新過程提供創新素質價值,無疑是個人發展的重要無形資源。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創新素質;特征研究;形成過程

          創新素質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構成創新智慧的基礎。我國在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中,對于傳統單一創新素質的解決思路與方案顯得局限,而為了尋求更為智慧的解決路徑就需要從創新素質的培養中,強化創新思維能力訓練,充分發揮創新思維對于激發人的創新能力的整合作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作為以創新精神為主導的哲學觀,在尊重實踐、科學、辯證地反思與批評中,更能夠引領個體從綜合能力的展現中來解決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作為當前創新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不僅是我們全面闡釋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的具體體現,更從其豐富的內涵、深刻的創新價值中客服片面思維的局限性,增強個體創新素質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1.創新素質的基本內涵及思維表現

          1.1創新素質的內涵

          創新素質包括“創新”和“素質”兩個詞,其內涵的把握應該從兩者的組合上進行解讀。對“創新”的定義,有學者提出創新是對新事物的開發過程,或者是運用知識來創造或改進新事物的形成過程;還有學者從環境學上將對一個組織或一定環境的重新接受,并被應用到新的實踐或制造物中的過程。對于“素質”的內涵,心理學認為,主要是有機體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特性,如神經系統、大腦及其他感官的特性,是構成個體能力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梢,對于創新素質的內涵可以概括為:在個體基本素質基礎上形成的能夠運用多種方式方法來創造新的事物、解決新的問題的高級的、復雜的、綜合的能力素質,既包括認知領域的創新素質,也包括實踐領域的創新素質。創造力理論創始人JP熊彼特提出,個體創造性特征包括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心理學家RJ斯坦伯格提出:創新素質不僅表現在良好的處理問題的能力上,還能夠以新的方式來看待問題、勇于承擔、敢于挑戰,以“全面的”的視角來組織事件。心商理論創始人王極盛從四個方面來提出創新素質的構成,即實現系統,包括個體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及智力策略;動力系統,包括理想、信念、情感、意志等個性等;調控系統,包括心理承受能力、心理適應能力、心理協調能力、心理平衡能力等;供給系統,包括潛心能因素,如記憶的潛能、想象的潛能、尚未頓悟及尚未出現的靈感等。

          1.2創新素質的思維表現

          創新素質作為個體在繼承先天既得特征的基礎上,利用后天的努力而形成的解決新問題、創造新事物的綜合素質。主要包括創新立場、創新方法、創新理念、創新精神及思維等。對于創新素質的思維表現,往往是個體在認識和解決問題時對各類信息進行重組、選擇、嫁接、綜合的過程。由于創新思維在整個創新實踐活動中的核心地位,因此,在探討創新素質中可以從剖析創新思維的表現來關注創新素質。

          1.2.1科學化思維

          對于學術界中科學化思維的探討,也稱為求真思維,主要是個體在實踐活動中綜合運用多種思維方法來揭示事物發展的規律及本質。對于自然科學中的思維方法與人文科學的思維方法是有區別的。自然科學思維方式傾向于實驗數據來進行邏輯推理,從而獲得可重復性、可證實性的邏輯思維,其方法多以精確性、實證性數據對事物進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對于人文科學中的思維方式,主要傾向于從偶然中尋找必然的思維邏輯,其研究對象與特定事物相隔離,或者以純粹的意識形態來進行研究,其方法表現在發散性、模糊性、思維的橫向性及歸納推理上,側重于定性分析。

          1.2.2藝術化思維

          藝術化思維不同于邏輯性思維的.按部就班的線性跟進,而是依據個體的情感體驗、從想象、聯想中來感悟事物的規律及本質。藝術化思維是建立在形象性的信息材料基礎上,由一個形象跳躍到另一個形象以形成新的形象。對于藝術化思維的表現,盡管屬于非邏輯性思維方式,對思維的結果存在偶然性或有待邏輯證明和檢驗,但藝術化思維往往能夠從直覺能力上獲得意外的創新成果,是個體進行創新的必要思維之一。如愛因斯坦在相對論的思維過程中,將人的自由下落旅行想象成騎在一束光上,從而獲得了對科學創新的經典構思。

          1.2.3哲學化思維

          哲學化思維是通過思辨、批判、反思等方式來揭示事物的一般本質或規律,傾向于運用超越性思維來重新審視世界。在創新實踐活動中,哲學化思維的價值能夠從多方科學思維的整合中,吸收藝術化思維、科學化思維的優勢來進行創新。哲學化思維作為認識論之一,能夠從創新主體、創新客體及主客體之間的協同中把握新的看法、觀點和態度;哲學化思維能夠從宏觀認識上,而不局限于某種科學或藝術性創作方法來揭示“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應如何”等問題進行追根溯源并給與回答;哲學化思維作為高于局部的思維方式,能夠從“求真”中獲得更深、更高、更廣的認識或價值。

          2.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的特征分析

          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是基于實踐形成的,對一般問題獲得的唯物辯證地概括與歸納,其特征主要表現在:一是實踐性。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并非囿于自我精神的封閉,而是從個體思維的最本質、最切近實踐的層面來進行概括與推演,基于實踐來理解個體、理解個體與世界的關系。也就是說,不僅強調個體的理論源自實踐,還要將個體的思維方法付諸實踐,進而從實踐中來對理論進行檢驗、豐富和發展。二是抽象性。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將個體的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發揮到極限,力求從對象的總和及意義上來把握“無限”。抽象是形而上學的唯心主義,往往以主觀世界的普遍性或一般性來看待世界?梢,對于唯心主義哲學思維,從“物質”特性上進行抽象,超越具體的物質的象,以構建成有限領域內具體物質的象,并不能代表整體的、本質層面上的普遍性。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擺脫了經驗主義的束縛,從超越具體實物論上,將“客觀實在性”作為世界可能的、有限的、無限的最普遍的特性進行整體抽象。三是唯實性。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首先從哲學的基本問題上,肯定物質決定意識;其次從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上來承認物質世界的可知性。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將“一切從實際出發”作為強調思維與客觀實際的關系,并從個體思維與客觀實際的相符合上來崇尚實事求是。四是辯證性。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將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作為變化發展的動力,在揭示認識事物思維上表現出鮮明的辯證特征。首先表現在以普遍聯系的觀點來看待世界,從事物的整體性、多向性和開放性上來把握事物的普遍聯系;其次從矛盾分析法上來堅持對立統一的“兩面性思維”。五是批判性。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強調實踐性,從尊重實踐上來對現有理論進行批判地創新。如《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將唯物主義歷史觀作為基礎、《唯物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將對實踐的尊重進行經典闡釋;馬克思的《德意志意識形態》從德國哲學與德國社會主義的批判來進行探討;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更是從多種哲學思潮的批判中來進行新哲學觀的論述。

          3.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的創新素質形成過程

          在對創新思維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的關系研究后發現,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憑借其立得穩、站得高、想得深、看得遠,從創新思維的高度自覺性、動態靈活性和積極求異性上來實現創新目標。可見,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在提升個體創新素質上具有鮮明的推動性和涵育價值。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為創新素質提供了創新立場。作為創新哲學思維,從思維的實踐性、批判性、反思性上來促進創新者立足實踐,并從自覺反思中來追求卓越;同時,以批判反思的態度堅持實事求是,將創新主體的能動性作為實現創造真善美的基本立場。事實證明,創新立場的明確,對于創新之科技價值和人文價值同時兼顧,能夠從批判和超越中為創新者奠定基礎。二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為創新方法提供必要的導向作用。創新者在創新實踐中,對于所用的方法或程序,如比較法、歸納法、分類法、演繹法等等,這些方法往往表現為單一化傾向,而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能夠從辯證思維方法上,從聯系的、發展的、整體的觀點上來看待創新,能夠引導個體發現新的創新方法,即客服單一方法的狹隘性和片面性。三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為創新過程提供具體的修正功能。創新的過程是從創新計劃的實施中獲得創新成果,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首先從唯實思維和辯證思維中堅持實事求是,并從辯證法上來尊重客觀事物的規律,并從聯系的、變化的發展中來優化創新方法。四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為創新素質提供科學的理念。矛盾是事物的變化發展的核心內容。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將矛盾作為事物變化發展的動力,馬克思提出“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梢,對于創新的開展與實現,需要從問題的發現、深刻的揭示與完美的解決中,遵循科學的創新理念,依據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相統一的原則來解決問題。

          4.結語

          創新素質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的養成,關鍵在于從創新精神具備創新意識與態度,把握和樹立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同時,承認矛盾和問題,從分析矛盾、解決矛盾中來展開思維,有條理的對困難進行懷疑與開拓,促進創新主體能夠從批判思維和反思思維中對創新主體進行創新假說,以獨立思考來自主建構和追求卓越,最終為實現創新目標提供精神支撐。

          【參考文獻】

          [1]楊耕.當前馬克思主義研究中的五個重大問題[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4(04):5-22+157.

         。2]江怡,陳常燊.分析哲學的自識與反思———江怡教授學術訪談錄[J].哲學分析,2014(06):153-173.

          淺談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文 篇5

          【摘要】在社會經濟復雜性、多樣性日益增強的背景下,我們急需對現有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進行創新,以適應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求。在現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創新路徑實踐中應該充分借鑒西方近現代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方法以及研究工具,充分遵循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深入分析我國當前經濟發展實際,不斷總結與歸納研究成果,從而促進我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研究發展。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創新;實現路徑

          作為世界著名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在國內外的影響非常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由于當前我國經濟建設環境日趨復雜,過去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不能夠完全指導我國的經濟建設,這就需要對現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進行創新與完善。

          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什么要創新

          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必須要適應全球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一門揭示世界政治經濟環境與社會背景的學科,因此其必須要適應全球政治環境的變化,才能夠發揮良好的指導作用。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創立于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該時期資本主義制度逐漸成為社會主流,社會的主要矛盾沖突為工人和資本家的利益沖突。在資本主義制度基本確立階段,該制度在創造高度發達生產力的同時,又在促進社會階層兩極分化,影響社會的穩定與秩序。在此背景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揭示資本主義市場基本運行體制與內在本質的基礎上,深度剖析了資本主義存在的歷史弊端,科學地預見了新的社會制度必將取代該制度。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工人反抗資本家的壓迫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經濟思想指導,并且與馬克思主義其他思想、學說一起構成了系統完善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體系。一百多年過去了,當今全球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格局逐漸被打破,社會主義逐漸成為全球重要的社會制度,而資本主義經歷多次經濟危機后,不斷進行自我調整與修復,與一百多年前的資本主義制度已經有天翻地覆的變化。

          2.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自身發展的需求能否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進行創新,關系到馬克思主義的長久生命力,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能否順利開展。對于任何理論學說來說,只有不斷進行自我更新與完善,才能保持長久的生命力,才能夠不被其他學說、理論所取代?茖W的理論學說之說以能夠被當今社會奉為經典,究其原因還是其能夠不斷適應社會實踐和社會發展要求,并且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進行發展與更新,以更加適應社會的需求。成熟的理論出自于實踐,只有立足實際,不斷進行自我創新的理論學說,才能夠真正指導實踐。

          二、現代現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創新的基本思路與方向

          1.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中國是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有著自己獨特的歷史傳統、文化習俗、經濟制度以及發展歷程,只有真正將這些“獨特”的東西搞清楚,才能夠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基本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并且堅定不移地沿著這個方向發展,不斷改善人民生活,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這一偉大歷史使命。在這一宏偉歷史藍圖的背景下,只有積極投身于這項偉大的社會主義視野建設,并且積極從中汲取營養元素,才能夠制定出符合我國實際國情的經濟學指導理論與指導思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不應該過分遵從教條主義,而是在堅持將馬克思主義思想基本理論與中國基本國情聯系起來這一基本原則的同時,積極思考中國當前所處的國際國內環境,以發展的角度去思考與分析問題,將馬克思主義基本思想作為解決問題的工具,而不是當做絕對的“金科玉律”。針對我國當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環境下,積極思考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觀點、研究方法以及理論立場,客觀真實進行總結歸納,將中國已經發生與正在發生的社會問題與馬克思主義思想結合起來,立足于實際,不斷進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在創新中要始終堅持理論研究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堅決反對教條主義、形式主義和實用主義,深挖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精髓,扎扎實實分析馬克思主義基本思想、理論內涵,充分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與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對于這一理論學說進行創新。

          2.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同時,積極吸收人類社會創造的其他文明成果。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成為當前全球研究的熱點,并且始終保持高度的先進性,究其原因還是其發展過程中不斷吸收其他文明成果進行自我完善與更新。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方法不是馬克思與恩格斯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在充分吸收借鑒英國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經濟學的基礎上,結合當時資本主義發展實際創立出來的,并且在后來的發展中,不斷吸收西方經濟學等文明成果,最終形成豐富多彩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體系。尤其是在當前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市場經濟體制完善程度遠超過中國的背景下,充分吸收并且借鑒西方經濟學市場經濟運行規律和發展理論,這對于完善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重要的意義。當然,西方經濟學也存在固有的弊端,那就是將資本主義當做人類發展的最理想社會制度,這顯然不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在借鑒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成果時要立足于我國的實際情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

          參考文獻:

          [1]馬艷,李韻.現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創新的基本路徑[J].學術月刊,2011,7.

          [2]王朝科,王中保.用現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引領應用經濟學創新——中國首屆“現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應用經濟學創新”國際研討會綜述[J].海派經濟學,2007.10.

          [3]林木西.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礎理論創新研究[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

          淺談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文 篇6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理念與思想,自創立之處就廣泛運用于實際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全人類和無產階級的解放運動的實踐和發展進程中得到了實踐與發展,促進了理論的與時俱進和社會的前進發展。本文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出發,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現實中的實踐與運用。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成果應用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自創立之處就廣泛運用于實際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一套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涵蓋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主要組成部分在內的全部重要內容,但又不是這三個部分的簡單相加,而政治經濟學又以其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長期以來受到各國學術界的普遍重視,同時已經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得到了廣泛應用,這就使得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具有很強的現實的指導意義,特別是在經濟上。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的相關理論成果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分為3大方面: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有3大來源:古典哲學、古典經濟學、空想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有3大科學成果的背景:以蒸汽機為代表的現代動力機械發明、以細胞學為基礎現代生命科學、以達爾文進化論為核心的自然生物進化史學說;3個基本方法:理論聯系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歷史和邏輯相統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基本觀念、基本方法的總稱,馬克思主義是一種社會主義的思想體系。

          在馬克思最重要的政治經濟學理論著作《資本論》中,首先論證了生產力的物質性,科學地說明了生產力包括勞動者、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而勞動者是“活的有意識的物”,是自然力;勞動資料是物和物的綜合體;勞動對象是無機物和有機物,從而說明了生產力是物質的生產力,進而論證了生產關系的物質性。人所共知,生產力的物質性是比較容易說明的,需要說明的是,生產關系作為人與人之間在物質生產過程中的關系,也是物質的。馬克思以價值為基礎,論證了資本主義一系列經濟范疇如資本、剩余價值、利潤、利息和地租等,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發展的不同層次、梯級的形態等都是“從生產本身的自然必然性產生的,不以意志、政策等等為轉移的形式,這是物質的規律!彼鳛橐欢ㄉ鐣P系的體現,是通過具體勞動表現出來的抽象勞動的產物,是一定量的勞動時間的客體化,即價值的對象性,它所表現的一定社會歷史時期的社會關系,是人和人的關系的表現形式,是社會實體而不是自然實體。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揭示的主要內容是以資本主義為主要對象,這一點無法否認。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研究目的是探索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他們提出生產關系是理解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并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研究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各個時代基礎的生產關系,尤其是著重研究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不過在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關系的基礎上,他們才建立了無產階級的政治經濟學。所以,對于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關系的核心討論并非單純的為了研究資本主義社會,而是為了突破資本主義的桎梏,探索出一種人類社會更加完善的社會生產關系。這一點來說,和西方經濟學有了根本目的性的不同。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的應用

          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基石,是被實踐檢驗和歷史證明了的科學理論,至今依然閃耀著燦爛的光輝,指導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勞動和勞動價值論應成為指導我國現階段改革的理論基礎。我國現行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F在不少人對私有制經濟發展心存疑慮,認為私有制經濟發展會動搖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礎,并由此認為私有制經濟就是剝削經濟,也存在私營企業主對工人勞動創造的剩余價值的無償占有。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在現階段,對待私有經濟和混合經濟中的私有成分,首先要承認私有經濟的合理性、合法性。發展私有經濟有利于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充分利用過剩勞動和閑置資本;有利于促進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和公有制經濟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競爭對手,使公有制經濟集中力量發展重要行業;有利于加快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市場經濟以競爭為主要特征,就必須形成多元化的產權主體。因此,深化對勞動和勞動價值論的認識,既要堅持馬克思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的精髓和真諦,又要與時俱進,結合實際進行發展和創新。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社會生產關系及其發展變化規律的研究是從分析商品開始的,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商品的二因素就是指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商品的有用性,即能滿足人民的某種需要的.屬性,就是商品的使用價值。使用價值是商品必須具備的一個首要因素,沒有使用價值的物品,不能成為商品。不拿來進行交換,也不是商品,也就是說有使用價值的勞動產品只有用來交換的時候才是商品。在中國社會,出現的貨幣的本質和職能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揭示的貨幣的本質和職能完全一致,貨幣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品的商品,體現著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系,這就是貨幣的本質,它的五個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世界貨幣,在我國社會中也得到了具體體現。

          綜上可以看出,無論在理論還是在實踐中,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都具有無可爭辯的科學性,實踐是檢驗認識的唯一標準,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已在我國經濟發展領域有了很多的應用,其中的一些理論與我國國情相適應,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認真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先進理念進行系統學習,從整體上把握馬克思主義,正確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和提高自身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努力投身于社會主義社會的建設事業中去。

          參考文獻:

          [1]許勝利.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M].中共黨史出版社,2009.

          [2]衛興華.怎樣理解和把握“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J].政治經濟學評論,2016(01).

          淺談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文 篇7

          【摘 要】 文章通過對抽象的人和現實的人的比較分析,闡述了馬克思哲學對人的本質的理解。指出,抽象地理解人的本質遭遇了理論上的困境;馬克思從實踐的角度理解人的本質,既與機械唯物主義區別開來,又與唯心主義區別開來,解決了在抽象理解人方面的理論困境。

          【關鍵詞】 馬克思哲學;現實的人;抽象的人;人的本質

          一、抽象的人

          馬克思從實踐出發來理解人。與此相反,抽象地理解人則是離開人的發展的現實條件來理解人,離開人的現實活動來理解人,將人做抽象考察,得出的關于人的本質無非是兩種極端的結論:或者,人是純粹的不受任何環境條件制約的理性精神的存在物;或者,人是動物似的完全被環境決定的感性存在物。這兩種極端的觀點會導致理論上的困境。這種困境主要體現在自由意識與決定論之間的關系上。

          按照決定論,宇宙中的任何事件都是由在先事件決定的,即宇宙中的任何事件都是嚴格按照“理由——結果”這個因果鏈條法則而發生的,當前所發生的事件都能夠從先前的事件中找到它的發生理由。當我們看到一棵樹倒下這個當前事件的時候,我們總是能夠找到這棵樹倒下的歷史理由:或者,一陣大風將它吹倒;或者樹根樹干腐爛導致不能承受重量而倒下;或者有人將樹伐倒……總之,根據決定論,大樹當前倒下這個事件的發生,一定有一個先前的歷史事件,這個先前的歷史事件是大樹倒下的理由,即大樹倒下這個事件的發生是由某些先前的事件決定的。

          決定論對自然現象往往能夠做出較好的解釋:自然界中的現有事物的發生與存在,都可以從先前的事件中找到它們的理由,即先前事件決定著自然界中的事件的發生、存在方式等。盡管如此,將決定論用來解釋人的現象,往往要出現理由,這個理由是自由意志理由。

          自由意志中的“自由”,即不受限制,不被決定;自由意志中的“意志”,即想法,思想。如果一個人擁有自由意志,那么,他的想法是自由的、不受限制的,他可以依據自己的想法自由地做出行動。自由意志論者認為,人具有自由意志,人的想法以及依據想法采取的行動是自由的,不被任何先前事件所制約,即人是自己思想與行動的原創者,原始起因。

          自由意志論與決定論之間往往是沖突的。按照決定論,宇宙中任何事件,包括人的活動,都是由先前的`事件決定的,即先前事件是當下事件的原始起因;但是,按照自由意志論,一個人是他自己的想法與行動的原始起因。人是自主的,人的想法與行動都是由他自己決定的。為了反對決定論,一個自由意志論者會說:我現在可以決定舉手,也可以決定不舉手,我現在是否舉手是由我自己來決定的,沒有什么先前的事件來決定我現在是否舉手。如果你認為,先前的事件決定我現在舉手,那么,我現在可以偏偏不舉手;如果你認為,先前的歷史事件決定我現在不舉手,那么,我現在可以偏偏舉手。在自由意志論者看來,人的想法與行動,不被任何先前事件決定,而是由人自己決定的。

          抽象地理解人,即脫離具體的歷史條件來理解人,脫離了人的現實活動來理解人,其結果是,或者將人理解為動物式的純粹受自然決定的物質實體;或者將人理解為神仙式的不受自然制約的精神實體。

          可見,在理解人的本質理由上,從抽象出發,抽象地理解人陷入了理論上的困惑。如何消除這種困惑?馬克思提供了解決這個理由的方案:在實踐中理解人,拋棄從抽象中理解人。

          二、現實的人——實踐活動中的人

          抽象地理解事物的方式,就是把事物做極端的抽象,抽象出極端對立的兩級,然后尋找辦法,以消解對立的兩級之間的緊張關系。這反映到人的本質理由上,就是對世界做極端的抽象,抽象出兩個極端的對立兩極:一個是人思想和行動;另一個是人的環境。于是,試圖尋找消解人與環境對立的策略,用來消解人與環境之間的緊張關系。如此找到的策略,或者是機械唯物主義:堅持決定論,將人單純地理解為環境產物,將人的生活理解為動物的生活,這忽視了人的能動性;或者是唯心主義:堅持自由意志論,將人理解為絕對自由的精神實體,將人的生活理解為神仙的生活,這忽視了環境對人的影響。

          然而,以抽象方式理解人,從根本上無法消解環境與人之間的緊張關系,無法消解決定論與自由意志論之間的緊張關系。其理由在于,把對人的理解抽象化,這種抽象化所引起的理由是一個人類根本無法回答的理由。因此,解決人的本質理由的關鍵在于,采取對人做現實的理解,具體的理解,放棄對人做抽象的理解。這就是馬克思的以實踐理解人的本質。

          實踐是人們能動地改造世界的活動。在實踐活動中,人受環境的制約,同時人也轉變著環境,人與環境之間是統一的。實踐活動中人的生活,既不是決定論作用下的動物式的生活,也不是自由意志論下的神仙式的生活。

          三、人的本質

          首先,人的實踐具有目的性,人按照美的規律塑造自然,這使得在理解人的本質理由上,與機械唯物主義區別開來。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誠然,動物也生產。它也為自己營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貍、螞蟻等。但是動物只生產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東西;動物的生產是片面的,而人的生產是全面的;動物只是在直接的肉體需要的支配下生產,而人甚馬克思實踐哲學中的“人”,至不受肉體需要的支配也進行生產,并且只有不受這種需要的支配時才進行真正的生產;動物只生產自身,而人再生產整個自然界;動物的產品直接同它的肉體相聯系,而人則自由地對待自己的產品。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建造,而人卻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懂得怎樣處處都把內在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生產!睂嵺`活動是人和動物的最本質的區別,也是產生和決定人的其他所有特性的根據。按照馬克思看的看法,作為人的生命活動的實踐活動方式與作為動物的生命活動方式之間存在著巨大的本質上的不同。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建造,而人卻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懂得怎樣把自己內在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動物只能依靠自己的本能來活動,而人可以將自己的理想賦予實踐。相反,機械唯物主義將人視為由環境決定的動物,否定了人的能動性。

          其次,在實踐過程中,人受環境的制約,這在理解人的本質理由上,與唯心主義區別開來。唯心主義將人理解為一種不受環境制約的精神實體,將人理解為自由意志,這不能對現實生活做出說明。在現實生活中,人的活動受著各種條件的制約,人不可能任意地實現自身的理想、目標,人的理想、目標的實現,受著各種環境的制約。相反,唯心主義單純地強調意志自由,否定環境對人的作用和影響。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

          [3]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

          淺談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文 篇8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不論是我們國家還是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在經濟方面的發展趨勢與之前相比都是不斷進步的。經濟的發展為我們創造了更好的物質條件,但是與此同時也給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尤其是近幾年,環境污染程度很嚴重,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了威脅。因此,改變“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的傳統經濟模式刻不容緩。循環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成為當下世界各國所推崇的主流模式。這一模式改變了傳統經濟發展模式中的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的這一弊端,追求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環境,以達到資源平衡供給與生態環境之間均衡發展,從而促進我們整個社會的和諧。馬克思主義中對這一理論提出了很深刻的詮釋,基于此,在本論文中我們將對馬克思主義循環經濟理論進行探析。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循環經濟;理論

          1概述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國經濟也取得了飛躍性的進步。但是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環境的破壞也日益嚴重起來。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國家將經濟發展放在了第一位,因此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選擇了以犧牲環境作為代價。這種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雖然為我國贏得了豐厚的利益回報,但是這種經濟模式也僅僅是可以為我們取得一時的利益,不是長久之計。健康的經濟發展模式不應該是以犧牲環境作為代價的,而是應該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也使環境得到了保護,在環境保護與發展經濟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這才是能夠使我們國家甚至世界可以取得長期的可持續發展的最佳選擇。循環經濟作為一種健康的經濟發展模式,雖然這一概念在20世紀的時候就已出現,但是至今仍然不過時。甚至可以說這是當代最符合我國當前形勢下的經濟發展模式,因此對其進行探究仍然具有現實意義。在本論文中,主要是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視角下,對循環經濟理論進行論述。

          2馬克思主義循環經濟的概念以及研究背景

          2.1馬克思主義循環經濟的概念

          “循環經濟”這一詞語,最早出現在20世紀的60年代,是一個叫做波爾丁的美國經濟學家提出來的。而循環經濟的理論在創立之初是考慮到了節約資源,通過對資源的循環利用的同時也保護了環境。因此,我們可以說,循環經濟的這一理論的本質也可以說是生態經濟的理論。這一理論是平衡環境保護與發展經濟之間的一個平衡點,它的目的旨在通過發展循環經濟的模式來提高經濟效益,同時也避免環境被污染的情況發生。這一理論不同于傳統經濟模式中的經濟發展法,這一理論改變了傳統經濟發展中的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方式,通過對資源的回收以及再利用來降低對能源的消耗,從而實現污染的低排放,既達到了保護環境的目的,也通過節約能源達到了發展經濟的目的。發展循環經濟的關鍵在于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通過不斷的循環來達到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發展圈。最終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標。

          2.2馬克思主義循環經濟的研究背景

          馬克思循環經濟的理論雖然在二十世紀就已經提出來了,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依舊沒有過時。因為這一理論中有許多的可取之處,對這一理論加以運用,符合我們的經濟發展規律,也符合我們這個時代整體的大環境。近些年來,不同領域的學者都對馬克思主義循環經濟理論有所研究,并且研究成果頗豐。多數的學術界學者們重點從經濟層面、技術層面、社會層面等對馬克思主義循環經濟理論進行研究的。在經濟層面上,重點是圍繞循環經濟的可行性以及循環經濟所能夠帶來的效益兩個方面來展開研究的。在技術層面,重點圍繞該如何發展先進技術從而到達循環經濟的實現。在社會層面,重點是從法律、制度、政策等三個方面來對循環經濟加以完善并予以保障的,為其創造一個良好的大環境,有助于循環經濟的實施以及推進。但是循環經濟作為一種運用生態學的規律來指導人們行為的理論,在哲學領域研究的卻并不多。對其的研究多數都集中在了上述中我們所提到的經濟、技術、社會等三個領域中。但是循環經濟的發展又離不開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支撐的理論依據,因此,從哲學的視角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研究,彌補這一塊的空白是有必要性的。在生態哲學領域中,提倡用系統的觀點以及方法來研究人類社會與大自然之間的關系以及普遍規律。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以及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是生態哲學中所要研究的核心內容。我國自改革開放至今,經濟取得了飛躍式的發展,但是經濟發展的同時卻忽略了對環境的保護,以此造成了人與自然的`不和諧。改變經濟的發展形勢,調整傳統的模式,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一同進行,從而促進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是當前我們大形勢下的不二選擇。在此需求和背景下,也基于早日實現“促進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建設生態文明、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我們需要對馬克思主義循環經濟理論做一些研究。

          3對馬克思主義循環經濟理論進行研究的意義

          3.1有利于促進對廢物的再利用,從而達到對環境的保護

          現如今,我們依舊選擇對馬克思主義循環經濟理論進行研究,有一定的現實意義。馬克思早就在他的《資本論》中提出過對生產排泄物進行利用的這一問題。而在我們的循環經濟中,循環經濟所提倡的理念里有一個關鍵詞就是“再利用”,這點是相吻合的。馬克思的觀點就是,我們發展科學技術,取得了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應該是以破換環境為代價取得的,而是應該善于利用科技進步的成果,將科技運用到減少廢棄物中去。在馬克思《資本論》中提出過大量的實例來證明科技的進步可以減少廢棄物的排放,“變廢為寶”將廢物進行再利用,從而減輕對環境的壓力。廢棄物如果不排放在大自然中,而是轉換為人們可以利用的新材料,那么廢料就不再是污染環境的垃圾,而是又重新成為了原材料。因此,我們對馬克思主義循環經濟理論進行研究,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思想來指導我們的行為,利用先進的科學手段來變廢為寶,有助于促進對廢物的再利用,從而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

          3.2有助于轉變經濟的發展方式,使經濟的發展走向健康的軌道

          從改革開放至今,我國在經濟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我國從一個經濟薄弱的國家發展成為了世界強國,綜合國力自然是不言而喻。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過去的經濟發展方式雖然為我們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效益,但是它依舊存在著一些問題。過去的經濟發展模式雖然是可以使我國的經濟快速的發展了起來,但是卻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來的,因此我們說它并不是一種健康的發展模式。而健康的發展模式是以不犧牲環境為前提的,應該是在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之間尋找平衡點,從而取得人與自然以及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發展。而馬克思主義循環經濟理論所提倡的正是與其相吻合的。馬克思主義循環經濟理論提倡資源的再利用,提倡減少對廢棄物的排放,善于將廢棄物利用起來轉化為我們所需要的材料。以這樣的方法發展,不僅僅較少了廢物的排放,而且也節約了資源,節省了成本。所以說,利用這一方式,轉變經濟的發展方式,也有利于我們經濟的發展模式走向健康的軌道。

          4馬克思主義循環經濟理論深化實踐的對策

          馬克思主義循環經濟理論作為當前可以解決我國現存問題的最佳理論,是我們改善當前經濟發展模式的最佳理論依據。馬克思主義循環經濟理論所遵循的原則我們簡稱為“3R原則”,即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遵循這一原則能夠充分的利用起現有資源,在節約能源的基礎上減輕對環境的污染,這是目前我國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不二選擇。那么在我國該如何將馬克思主義循環經濟理論從理論帶入到實踐中將是我們下一步的戰略任務。下面我們將針對此,提出具體的對策。

          4.1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循環經濟理論的影響力

          馬克思主義循環經濟理論要想在我國順利的推廣下去,首先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讓人們了解到馬克思主義循環理論到底是什么,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推廣的目的是什么、推廣的意義在哪里等等。只要讓人們真正了解了這一理論才可以將其更成功的推動下去。畢竟將這一理論變為實踐最需要的是大眾對其的推廣。只有學者或者國家領導者進行小范圍的推廣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其次,要了解受眾人群。有針對性的對受眾人群進行推廣,不能大面積的撒網,對所有受眾都采用同一種推廣方式。那樣推廣下去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在將這一理論變為實踐之前,需要先找準受眾人群,然后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推廣。不僅如此,還要創新教育宣傳的方式,借用新的媒體平臺,通過會議、期刊、廣播、電影等媒介進行廣范圍的傳播,擴大循環經濟理論的影響力,這是馬克思主義循環經濟理論可以順利推廣下去的重要前提。

          4.2拓展與深化對循環經濟理論的研究,推進其時代化與中國化

          除了要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循環經濟理論進行推廣,從而使大眾對其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外,還應該對馬克思主義循環經濟理論本身進行更深化的研究,對其內容進行更加詳細的擴展,豐富它的理論內容,從而可以更好的為我們實踐帶來理論支持。近些年來,我國在大力推進循環經濟這一理論,但是我們發現在很多的地區,在推進的過程中無法充分的結合當地的實情來對這一理論進行靈活的運用,因此在遇到一些新的困境時依舊無從下手。所以,要想解決現存的這些問題,首先要將這一理論研究透徹。對這一理論進行充分的研究與深化拓展,不能僅僅使該理論停留在馬克思那個年代對其的研究上,我們還要將其與時代的發展相結合,對其進行更深入的理解。這樣才能保證這一理論的“實用性”,使其更具備時代感。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將其帶入到我國的大環境中,將這一理論“中國化”,不能照搬其他國家中運用到這一理論的實例。因為我們身處的大環境是不一樣的,因此結合我國國情解讀出適合我國實際的理論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武勝男.馬克思的生態思想與當代中國循環經濟建設[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14.

          [2]唐元哲.馬克思循環經濟思想中國化研究[D].濟南:山東理工大學,2013.

          [3]羅志平.馬克思主義視野下生態文明建設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15.

          淺談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文 篇9

          摘要: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和棟梁,其生命觀將會影響到他們的一生。本文對馬克思主義生命觀有關生命的本質、價值、態度和歸宿等內容進行了簡要闡述的基礎上,提出了要從生命觀的基本要素——認知、情感、態度、行為等幾個方面來培養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生命觀。

          關鍵詞: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生命觀;培養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的影響日益明顯,在帶來各種發展機遇的同時充斥著多樣的挑戰。其中,不可避免的就是各種西方社會思潮對于我國當代大學生生命觀的沖擊。我國當前的學校教育必須擺脫應試教育下忽視學生生命意識的教育模式,應在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同時,更要落實好對其馬克思主義生命觀的培養——強化大學生的生命認知、培養對生命的積極情感、樹立對生命的正確態度以及引導其踐行對生命負責的行為。

          一、馬克思主義生命觀的主要內容

          (一)生命的本質:自然存在基礎之上的社會性本質

          在理解生命的本質之前,首先要說明生命是一種自然存在!吧堑鞍踪|的存在方式,這種存在形式的本質契機在于和它周圍的外部自然界的不斷的物料交換,而且這種物料交換一旦停止,生命就隨之停止,結果便是蛋白質的分解!币簿褪钦f,人的生命同其他生命一樣是一種自然存在。但是,從馬克思主義生命觀的角度來看,人的生命不僅僅如此。馬克思主義認為,實踐是人的生命存在方式,正因為實踐,人才具有了個體性、群體性以及人類性,實踐僅靠一個單獨的人是無法進行的,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從而形成自然力,從而就形成了人與人之間的聯合,使人具有了群體性,繼而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具有了區別于動物的類存在。由此,人不只是一種自然存在,還是一種社會存在,具有社會屬性。

          (二)生命價值: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人的生命價值包括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自我價值首先是指個體對自己生命的肯定。無論遇到什么挫折,人都要生存下去,因為一旦失去了生命,也就意味著失去了人的一切價值。同時要注意的是,這并不意味著人的自我肯定僅停留在這一狹隘層面,還應該意識到人自身具有超出生命存在的意義;其次,自我價值的最高表現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一個人只有不斷學習,使各方面得到進步,而不是處于一成不變的狀態,才會使生命充滿樂趣。人的價值不僅體現為自我價值得到肯定,更體現為社會價值的實現。馬克思早在少年時期就認為,青年人“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此外,馬克思特別強調,人生的價值衡量標準應以社會是否認可為標準,而不能以自我利益的滿足為標桿。

          (三)生命態度:樂觀奮斗的人生態度

          人的生命發展歷程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其總趨勢是前進上升的,發展道路則是迂回曲折的,人一生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挫折。以馬克思主義看來,人應該以樂觀奮斗的態度使有限的生命活動實現無限的價值——“不是戰斗,就是死亡;不是宣戰,就是毀滅。問題的解決必然如此。”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樂觀奮斗并不是盲目的樂觀主義,而是建立于實事求是原則基礎之上科學的樂觀生命態度?偠灾,樂觀奮斗是馬克思對待革命和人生的基本態度,人們絕不能忽視人生道路上發生的曲折,但要在任何曲折面前都堅定信心,戰勝各種困難。

          (四)生命歸宿:追求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共產黨宣言中曾指出,“未來共產主義社會最本質的特征,正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馬克思認為人類社會的最終發展成果是人類獲得全面解放,成為具有全面素質和真正自由自覺的人。人的全面發展主要內容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第一,人的需要的全面發展。其主要指,除了生存性和享樂性的物質需要以外,社會關系的需要、精神生活的需要以及自我發展的需要等都應該逐漸展現在個人的需要結構中;第二,個人社會關系的普遍發展和多維發展。社會關系的普遍發展是就發展的廣度而言,人與人之間的交換需要促使個人與社會的普遍聯系加強,社會性不斷加強。社會關系的多維發展則是就發展的深度而言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僅僅停留在物質關系上,更進一步地發展出以此為基礎的政治法律、倫理道德、思想文化等關系;第三,個人能力的全面發展,主要指勞動能力、管理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的全面發展。

          二、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生命觀的培養

          (一)建立對生命的科學認知

          生命觀中的認知是人對生命本質、生命態度、生命價值、生命歸宿等內容的基本看法。對生命的認知狀況直接影響到生命觀中的情感、態度、行為等其他要素。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在迎來各種發展機遇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面臨各種挑戰,譬如西方腐朽思想對我國當代大學生對生命正確認知的沖擊,因此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生命認知成為了我國高校生命教育的重要內容。雖然各個時代的不同學者都在努力探尋生命的真諦,并形成了諸多觀點,但只有馬克思主義才科學的揭示了生命的本質、態度、價值、歸宿等內容。高校老師在對學生進行各種專業知識能力的教學過程中,應不斷滲透馬克思主義生命觀的教育,破除學生們對生命認識的迷惘。

          (二)培養對生命的積極情感

          對生命的情感,是人們在現實生命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對于生命愛憎好惡的態度。情感是一種非智力因素,是認知轉化為行為的催化劑。一般說來,對于生命的情感是伴隨著人們對生命的認知而產生和發展的,對人們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對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生命觀的培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應有內容,但生命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所不同。生命教育的過程最重要的不是邏輯推理的過程,而是對生命的體會、感悟、理解、感動的過程。通過生命敘事,使學生們能夠不斷地反思自己生命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讓他們由被動的接受生命教育轉化為主動的學習。通過對大學生們的生命情感培養,使學生們體會到生命的美好,擁有珍愛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同時令他們領悟到,人在生命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能動性和創造性,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人生活動,充分調動潛藏在內心深處的能量,不斷地朝著人生目標前行。

          (三)樹立對生命的正確態度

          社會心理學認為“態度是指人依據自己的經驗或觀點、對特定的事物在內心進行意義估量或憑直覺做出如何對待的一種心理傾向,是一種尚未表現于外的內心歷程或潛在的心理狀態”。生命觀中的態度說到底就是人們在一定的對于生命價值判斷基礎上,帶有一定明確指向的持久性的心理傾向。它是生命觀中的重要因素。個人的人生價值是否能夠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們能否以正確態度對待自己的生命。如今的高校大學生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備受家人的呵護,來到大學后,就相當于半只腳踏入了社會,很多學生面對學習壓力、就業壓力、情感問題、人際交往問題時,出現了不能正確緩解壓力或很好地解決問題的狀況,甚至產生焦慮不安、過分憂慮等不良情緒,長此以往就會荒怠學業、自暴自棄,最終可能還會走上結束生命的不歸路。而馬克思主義生命觀中樂觀奮斗的人生態度正是當代大學生們所應該擁有的對待生命的正確態度。我們應培養大學生們做到在面對人生中的艱難險阻時不氣餒、不妥協,始終堅持在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正確原則基礎上保持樂觀奮斗的人生態度。

          (四)踐行對生命負責的行為

          生命行為是人們在對生命的認知、情感、態度的支配下,在生命活動中所進行的實際行動。它是馬克思主義生命觀內化為人們的基本觀念,繼而又外化為實際行動的結果,是馬克思主義生命觀的外在表現和綜合反映。幫助大學生們在人生活動中采取正確的行為就是教育引導學生踐行對生命負責的行為。馬克思主義生命觀的培養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需要人們將對馬克思主義生命觀的理論認識成果轉化為實際行動,轉化為人們的生命活動。我們在對大學生們進行馬克思主義生命觀知識的學習的同時,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們養成正確的生命活動行為。首先,要培養大學生珍愛生命、尊重生命的行為,能與周圍的同學和睦相處,妥善處理生活中與他人的矛盾糾紛,而不是采取打擊報復的極端措施;其次,要使大學生形成健康多樣的生活情趣,擁有積極正確的生活習慣,教育他們在合理追求滿足生存性和享樂性物質需要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追求個人精神世界的發展;再次,教育學生們學會正確處理和發展社會關系,交往志同道合、品德良好的朋友,不斷進行學習,發展自身的勞動能力、管理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最后,鼓勵支持學生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志愿者公益活動,在完善自我、實現自身個人價值的同時,奉獻社會、實現社會價值,以糾正當代大學生群體中普遍的自私性格。

          淺談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文 篇10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許多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發展壯大起來,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企業管理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西方引進過來的傳統企業模式,雖然有諸多好處,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其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因此企業管理模式必須因時而變。企業管理模式的升級、改革和創新,是企業能否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一個好的企業必定有著完善的企業管理制度,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思想水平較高的管理者和員工。鑒于此,文章從馬克思主義人學角度審視現代企業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并從馬克思主義理論中人的本質,人的主體性,人的發展方面,論述了馬克思主義人學對現代企業管理的啟示。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人學;現代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人本管理

          一、馬克思主義人學的內涵

          人學是從整體上研究人的存在、人性和人的本質,人的活動和發展的一般規律,以及人生價值、目的、道路等基本原則的學問。馬克思指出人的實踐活動是人的自由發展的一種狀態,主要研究人的本質,人的主體性和人的發展問題,包含著深厚的思想底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的各項實踐活動的不斷深入,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逐漸被運用到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边@說明,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的本質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在相對意義相來說,人的本質是實踐的,實踐也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因而人的本質是歷史的和不斷發生變化的;人的主體性是指人作為活動主體的能動性。所謂主體能動性,有兩方面的含義,第一方面的含義是主體對于客體關系的自覺性,第二方面的含義是主體的選擇性,就是人活動的方式、方法和目的,都是人自主選擇的結果。其次,是指人作為活動主體的自主性。最后,人的主體性是指人作為活動主體的自為性。而馬克思所講的人的發展實際上是人的本質力量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要明確人的本質,確立人在實踐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

          二、馬克思主義人學與現代企業管理

          企業管理在企業發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一個企業的管理出現了問題,那么這個企業必定會失去它的競爭優勢,最終逃脫不了被其他企業兼并的命運。所以,每個企業都會在管理模式上改革、創新和發展,使之因時因勢而變,充滿生機和活力。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在通過對傳統企業模式的改革、升級和創新之后,基本上趨于完善和成熟。特別是在“以人為本”思想盛行的當代,許多學者在儒家人本管理思想中為現代企業管理模式提供了許多積極有益的借鑒,可以說,現代企業中以人為本的理念已滲透到其管理的各個方面,但在實際的管理操作中,卻有許多企業并沒有真正的做到以人為本。由于管理的對象是人,管理的目標和手段也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目標的實現,這與馬克思主義人學中論述的關于人的存在,人的本質和人的發展方面的內容有著相似之處。因此,企業的人本管理和持續發展都可以從馬克思主義人學關于人的論述中得到積極有益啟示,馬克思人學當中關于人的本質、人的需要、人的價值等方面的論述,反映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就要求企業領導人重視人的需要和尊重人的勞動成果,重視人才,進行人力資源開發;尊重員工的主體性,使員工的人格更加健全,使其創造精神充分擴展。個體的充分發展必定帶來集體的發展,從而提高企業的'效率,有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我國現代管理中出現的問題

          現代企業管理雖然對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因而不斷地完善和創新,人本管理的思想也被運用到企業的各個方面。但是從馬克思主義人學角度來看,現代企業管理模式中對人的關注還不是那么的細致全面,經常忽視員工的正當需要和個人價值,員工便會質疑其尊嚴到底是否被承認,從而對工作產生厭煩情緒,抑制員工主體能動性的發揮,壓制其創造精神。

          1.過分強調企業價值,嚴重忽視個人價值

          人的價值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人的貢獻和人與權利,人生價值;二是人格價值。在人格價值方面,人與人應當平等,每個勞動者都有他應有的社會地位和權利,社會應當尊重他的人格尊嚴,滿足他的正當需要。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雖因借鑒西方國家企業管理模式的諸多經驗,而具有不可否認的優勢,但卻在人本管理方面有著或多或少的缺失,雖然現代企業管理中“以人為本”的理念逐漸被提倡和運用,但在實際的實踐當中,卻存在著不少忽視個人價值,尤其是人格價值的問題,大多數企業存在著常年加班的現象,無休止的透支員工的精力。近年來,也有不少員工因加班或病或死的新聞出現,這正是企業管理中缺乏人性化所導致的結果,許多企業領導人只追求眼前利益和企業整體的價值,只講求個人對企業的價值和貢獻、義務與付出,卻對個人的權利和需要、地位和尊重視而不見,這種做法,嚴重影響了員工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從而影響了員工個人價值的擴展和創新。人與物的價值有所不同,人的價值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不斷擴展和創造而不斷增值,由于人既是價值主體又是價值客體,所以人的價值存在也在于他對他人、集體和社會的貢獻。所以,企業要想實現整體利益和價值的提升與擴展,就必須先滿足個人的正當需要,個人的價值,尤其是人格價值被認同以后,其主觀能動性就被充分的發揮出來,那么企業整體的效益也會隨之增長。

          2.對企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夠重視

          在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中,人的發展指每個人的勞動、社會關系和個體素質諸方面的全面、自由而充分的發展,F代企業管理中往往只注重個人工作能力的發展,而對個人思想狀態的變化不夠重視。在招收員工的時候,對員工的要求也僅限于工作能力和工作經驗方面的,甚至錄用思想道德品質低劣的員工。很多企業領導人或者管理層片面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企業管理的作用不大,或者根本無用,從而忽視了員工的思想教育。但由于人不是孤立存在,是處在一定的社會關系當中的,也就是說,人與人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一個人的思想狀態,道德水平會影響到集體,沒有個人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集體的思想水平是難以想象的。所以,不僅是員工,整個企業里管理人員的思想狀態也是至關重要的,管理層的思想道德素質不高,就不能以身作則,就難以服眾,影響企業的工作秩序。

          3.管理過程中,忽視員工的主體作用

          人的個性和人的主體性始終是統一的,人的主體性越強,其個性也就越強,個性越強的人其創造精神也就越高。但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管理者往往強調領導的主導作用,忽視員工的主體性,員工參與企業管理的比例較低,領導人和管理者往往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對待員工,要求員工絕對服從管理和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員工也一般處在機械性的服從狀態,即使有了一些管理和工作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也會為了所謂的“顧忌領導面子”而默不作聲,造成了“大家心里都知道,誰也不說”的局面,這樣不僅會影響員工的積極性,而且也不利于企業的持續發展,員工的主體地位沒有被充分的體現出來,會影響其個性的發揮從而影響其創造精神,甚至會有員工覺得自己的尊嚴和自我因工作而逐漸丟失,從而對公司產生怨懟情緒,影響其工作的積極性,長此以往,一個人的工作狀態和精神必然會傳染給企業里的其他員工,影響企業文化氛圍的營造和團結協作意識的培養,從而不利于企業的長足發展。

          四、實現現代企業管理的人學范式轉換

          1.企業要以人為本,重視個人價值

          企業應當尊重和充分肯定員工的勞動成果,滿足員工的正當需要,肯定員工的利益和地位,讓其感受到自身的價值;由于人的價值不同于物的價值,物的價值不會隨著周圍環境的變化和場所的變更而有所改變,而人的價值卻可以通過后天的學習和努力不斷地擴展和延伸,所以企業有義務和責任重視和培養員工的個人價值,定期對員工進行培訓,培訓的內容也不應當僅限于員工的工作內容,而應延伸到員工的思想道德,團隊協作等各個方面。經過培訓,員工的個人價值便會擴展和創新,從而提升整個企業的價值;“以人為本”管理理念,也應當滲透到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只有員工感受到企業對其勞動的充分尊重,對其價值的充分肯定,內心獲得足夠的滿足感,其創造新和積極性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在工作上,其效率也會隨之提升,從而帶動整個公司的持續發展。

          2.做好企業員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個企業是否經營良好,不僅要看它創造的效益,關鍵要看企業整體的文化氛圍營造和員工的思想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此重要,不應當只停留在家庭和學校,也應當體現在社會的各個方面,包括企業里面的每一個人,思想道德的滑坡是最影響企業的團結協作的,理想信念的崩塌是最影響員工的工作效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能夠提升員工的思想道德水準,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塑造員工健全的人格,符合人全面發展的規律,而且團隊協作意識方面的培養,更能讓員工認識到團結的重要性,集體的作用性!安粌H是通過協作提高了個人生產力,而且是創造了一種生產力,這種生產力本身必然是集體力,”這就是說個體能力的提升,也必然伴隨著集體能力的提升,可見團結協作意識的培養非常重要,員工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和企業文化氛圍的營造都需要企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建立科學合理的獎懲制度

          科學合理的獎懲制度應當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之上,公平公正就是貢獻和滿足相對稱,簡單來說,就是付出與收獲成正比,員工各個方面的表現都應該成為評判其工作好壞的標準,如出勤率、工作狀態、創新能力和業績等。對于那些工作積極,創新能力強,業績做得好的員工,應給予其相應的獎勵,這樣不僅是對員工工作能力和勞動成果的肯定,也能給其他員工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激勵他們更加努力的工作;對于那些遲到早退,違反公司規章制度,敗壞公司風氣,影響公司榮譽,給公司帶來經濟損失的員工,應該有相應的懲罰措施,以此來鞭策和警告其他員工?茖W合理的獎懲制度不僅能夠提高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其創造性,還能夠規范員工行為,維持公司的工作秩序,提高公司的效率?茖W合理的獎懲制度是充分肯定員工的勞動成果,尊重員工的人格價值的體現,員工的個人價值得到充分的肯定,就會激勵其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工作,充分發揮其創造才能,推動企業的整體發展。

          4.做好員工的社會保障工作

          以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為支撐,做好員工的社會保障工作,馬克思主義人學強調人的需要,首先是物質需要,它是其他一切需要的基礎,只有一個人的物質需要得到充分滿足之后,他才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其工作效率也必然會得到大幅度提升,為企業創造更高的效益。這就要求企業要按照國家和地方的有關規定,做好員工的社會保障工作,保障好員工的合法權益。企業要依法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并且為其辦理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工傷保險等社會保險。還要有良好的福利待遇,經常關心員工的生活狀態和思想變化,關心員工的家人,必要的時候要為家庭困難的員工提供補貼和幫助,設身處地的為員工著想。一個人的價值和尊嚴得到充分肯定之后,他的主體性才會充分的發揮出來,其創造精神也會大大提高。因此,企業要想發展得更好,做好員工的社會保障工作是至關重要的。

          參考文獻:

          [1]汪盛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人學之維———基于馬克思主義人學思想的視角[J].教學與研究,2016(05).

          [2]蔡新秀.激勵理論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運用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2(12).

          [3]高闊.行為科學理論與現代企業管理[J].改革與開放,2011(02).

          [4]張耀燦,曹清燕.論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定位———基于馬克思主義人學的視角[J].江漢論壇,2008(01).

        【淺談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勞動價值論新解釋03-07

        淺談對勞動價值論大討論的思考03-19

        淺談對勞動價值論的幾點再認識03-18

        淺談知識價值論與勞動價值論的關系11-14

        淺談勞動價值論與構建和諧社會03-19

        淺談唯物史觀是勞動價值論的理論基礎03-20

        淺談勞動價值論與效用價值論的區別聯系03-19

        淺談李嘉圖學派的解體與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03-19

        淺談關于堅持和發展勞動價值論的幾點思考03-07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