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語:作為職場的“菜鳥”,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保護自己的職位呢?
近日,《中國青年報》刊登了一篇名為《青島40名大學生開啟“馬路天使”生涯》的新聞。青島40個環衛工人崗位的公開招聘引來幾百名青年畢業生踴躍報名,在他們眼中,這并不是一個羞于一提的職業。
近年來,我國大學生的就業難題仍亟待解決。據統計,2015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已高達749萬人,相較十年前,已多出400多萬人次(統計數據源于中國教育在線)。高校畢業生人數的連攀高峰、工作崗位的供不應求、教育結構與產業結構的矛盾等外在問題都是諸多畢業生踏出校門的“攔路虎”,但不可因此忽略了內因:眼高手低,急于求成。
很多初出社會的畢業生還未意識到自己也許只是一只缺乏社會經驗的職場“菜鳥”,捧著大學文憑沾沾自喜,定位過高。一位在大學里當輔導員的朋友說:“現在發布月薪兩千以下的工作信息根本就沒有同學回應。”由此造成了一個普遍現象:待遇高的崗位蜂擁而上地投簡歷,待遇差一些的不屑一顧,最終抱以這種心態求職的畢業生大部分仍遲遲未能就業。
另一方面,我們總是能在媒體上看到諸如“北大畢業生賣豬肉”、“名牌大學畢業擺地攤”的“新聞”。之所以對此類事件進行報道,因為大多數人認為這些是不尋常的、值得被報道的事件。可為什么環衛工人、豬肉小販、地攤攤主不能成為大學生選擇的職業?
年輕人從事環衛工人可以使街道建設更細致和人性化,也可能從“掃大街”上升到“坐辦公室”;豬肉小販可能從一個攤位變成一家店鋪,最后變成連鎖品牌;地攤攤主也可以擁有固定的客源和自己的門店。這些都需要的是:時間和努力。
隨著社會節奏的越來越快,都市人每天都像一顆被鞭撻的陀螺,來來回回地旋轉,熙熙攘攘間人心也忍不住浮躁、焦慮。這是大多數年輕人的通病,肯花錢看場電影,卻靜不下心去讀一本書,做事情太急于求成,不愿從小事做起,能力追不上欲望,希望一告別學生時代就能馬上來個“華麗轉身”。這些心態可以理解,但若放到實際中,一畢業就想著月薪七八千的穩定工作目前還是不太現實,那不就是浪費了青春、得不償失。
作為職場“菜鳥”,首先應當放下身段去就業,保持一個積極謙和的心態面對社會,珍惜每一個機會,將四處碰壁當成一種歷練,從中吸收養分,化為己用。不要怕走冤枉路,不要怕讀到沒有用的書。因為這些就如同小孩子吃飯,他或許記不清每天吃了什么飯菜,但這些食物已消化在體內,伴隨著他們天天慢慢長大,最終成為身體的一部分。在實踐中慢慢去尋找適合自己的路子,只有少部分幸運的人能第一次就走對,因為年輕,即使走錯了也能從頭再來。要堅信:總有機會等著腳踏實地的人。
職場實習少人問 積極主動是對策
“我在一家事業單位實習,初入職場,不知道該做點什么,又不敢問。辦公室里的前輩們各忙各的,根本沒人管我,我該怎么做才能學到更多的工作經驗?”近日,大四學生周惠為了實習無法進入狀態的事兒特別苦惱。
對此,人力資源專家表示,像周惠這樣剛步入職場摸不著頭腦的實習生不在少數。實習生身上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大致分為:不懂的不去問,總是一個人悶頭想;對前輩布置的任務不積極;實習期未滿就想著離開等狀況。
實習的本質意義是讓實習生在有限的時間里,盡量多的學習步入社會的本事。辦公室里的前輩們每天有自己分內的工作要做,確實沒有時間、沒有精力照顧實習生。不同的單位,對實習生的重視程度也不同。有的單位是不斷地給活兒干,有的單位是沒有工作可以干。這時,對于沒有一點兒工作經驗的實習生來說,就要態度誠懇、積極主動,多干活、多問。只有態度積極,前輩才愿意用心教,實習者也能以此為自己贏得更多的鍛煉機會。實習生除了多問,還要主動幫助前輩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者把前輩們做過的策劃、問卷調查等拿來學習,盡快適應工作,便于日后前輩布置任務時不至于手忙腳亂。
此外,通過觀察前輩的言行措辭、接人待物的方式也可以間接的學習,可以為將來入職場積累經驗。比如,怎么處理與同事間、客戶間的關系等。
值得注意的是,初入職場,辦事要有始有終。誰都有無法按時完成工作或者出現失誤的時候,不要擔心被罵玩失蹤,職場需要的是能勇于承擔責任的員工。
總之,實習生要珍惜實習的機會,用心去工作。千萬不要吊兒郎當的處理和面對現有的工作,否則學不到什么不說,還會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