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校園招聘是現代企業招聘的一個重要渠道,也是大學生走向社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的主要方式。這種招聘方式的有效性直接影響到企業的人才策略和大學生的職業生涯。
隨著金融風暴席卷全球:次貸危機、雷曼破產、冰島劫難……全世界的金融企業遭受巨大損失,原本積重難返的大學生就業問題變得更加嚴峻。以往校園招聘的招聘大戶為求節省成本,也紛紛減少招聘應屆生的數目,有的甚至取消了校園招聘計劃。而中小型企業也正遭受倒閉狂潮。這“兩重壓力”對于即將要畢業的大學生而言,是相當現實而又棘手的。大學生就業難成為社會的一大問題,不時能看到萬人攢動爭職位的景象。許多應屆畢業生都表示:“今年的校園招聘比去年少很多,畢業生人數又比上屆多,壓力很大,沒趕上好時候。” 而談到投出的上百封簡歷更是石沉大海。
從國內方面看,政府教育部門有關人士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就業問題,必須借鑒國外經驗,從大學生高考填志愿的環節就開始考慮,高校提供給高考生填志愿時參考的大部分專業,必須以市場預測為依據而設置;實行春秋季入學制,同時推行完全學分制,從一定程度上緩解集中就業的壓力;而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則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常年工作,該機構應享有參與辦學決策的“特權”,甚至可以“指揮”校長:“高校的某個專業由于市場需求不足應該取消。”還有一個重要環節是由政府權威機構牽頭,盡快建立統一平臺的互聯網信息發布渠道,實現供求雙方信息資源共享,最終取代大型招聘會的功能。
校園招聘會涉及企業、高校、畢業生三方,實際上成功舉辦一場招聘會卻要經過企業向高校就業部門咨詢情況,就業部門借用教室,確定舉辦時間、地點,通知學生,保衛處備案企業宣傳方案等繁雜事情。信息化和網絡化則可以消除地域不便、信息重復錄入、反饋不及時等問題,使校園招聘會的舉辦更加快捷、規范。首先,企業可以登錄學校的就業網站,完成校園招聘會的前期申請工作(包括發布招聘會信息,擬開招聘會的時間、規模等基本資料)。高校就業部門根據企業申請資料和本校工作計劃進行在線實時審核,對于審核通過的企業,通過校內教室申請系統辦理會場教室借用事宜,通過保衛處宣傳審核系統辦理會議宣傳方案備案事宜。以上工作完成后,就業部門將招聘會的時間、地點、單位簡介等信息發布至就業網,或通過短信群發平臺告知學生,從而完成網上校園招聘會的所有工作。
作為畢業生求職的主要途徑的校園供需見面會,既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會一成不變的保存下去,它會隨著社會的發展,隨著人們就業觀念的轉變而發展。未來校園供需見面會會出現多種形式共存的局面:既有全校規模的大型招聘,也有小型的專場招聘,既有多家單位的聯合招聘,也有單一單位的獨立招聘。從供需見面會的組織和效果角度來看,今后,校園招聘中將會出現更多的同地區、同行業和同部門的招聘。同時,高校除了組織現場招聘外,隨著計算機網絡的發展,隨著各個有關職能部門的進一步協調和合作,網絡招聘也將成為畢業生求職的一個新途徑。
高校應充分挖掘校園招聘的替代模式,建立“訂單式培養”、“預就業”、“高校實習生計劃”等就業模式,使企業招聘不再局限于舉辦招聘會的形式。 比如高?梢酝ㄟ^與用人單位進行戰略合作的方式,與單位簽訂“訂單式培養協議”,為單位定向培養他們所需的各個層次的人才。特別是一些特殊專業如飛機維修工程、臨床醫學等,這樣可避免用人單位出現儲備人才浪費的現象,降低企業的招聘成本。再如企業提前“預定”畢業生,高校提前“預定培養”人才的“預就業”模式。這種模式,既可為企業提供能較快適應工作崗位的員工,也使企業能夠得到自身滿意的人才,還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節省了相當數量的培訓經費。另外高校可以組織學生參與“高校實習生計劃”,通過與單位聯系協商,請單位提供實習崗位或實習項目,通過實習讓單位與學生有段接觸磨合的過程。用人單位可以在實習期間考察學生的各項素質,學生也能借此機會了解企業、展現自我能力。
當然,提高校園招聘會的招聘成效決不能僅僅依靠高校就業指導機構的力量和努力,高校如何培養社會所需之才、學生如何成長為有用之才、單位如何吸引合適之才才是招聘成功與否的三大關鍵要素,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在現有條件下合理解決這三方面的相互關系,才能大大提高校園招聘會的招聘成功率。
從國外角度看,隨著金融危機逐漸向實體經濟蔓延,經濟不景氣,工作機會銳減,歐美各國失業率飆升。裁員潮的涌現令大量本來有工可做的雇員失去飯碗,而缺乏工作經驗的大學畢業生更備受考驗。由此國外許多國家都先后提出各種研究方法以解決應屆生就業問題。
一、推行“國家實習計劃”
據悉,英國失業率近一段時期出現攀升勢頭,有關統計數字顯示,全英失業人數現階段接近200萬。由于經濟不景氣,不少大公司紛紛減少對應屆畢業生的崗位需求,或僅把招聘目光集中在牛津和劍橋等名校身上。
英國今年夏季畢業的大學生面臨巨大就業壓力。英國政府官員近日披露,政府計劃推行一項“國家實習計劃”,幫助未能找到工作的學生到企業或其他機構實習3個月,培養職業技能,幫助他們最終實現就業。這也將有利于在英國畢業的中國學生們留在當地找工作。這項計劃幫助大學生畢業后進入企業先實習3個月,希望通過這3個月的帶薪實習提高畢業生的技能和經驗,畢業生實習完畢后還有機會獲得全職工作。盡管參與實習計劃的畢業生無法從實習機構拿到全額薪水,但薪水略微高于政府給予學生的助學金和助學貸款總和。目前,英國巴克萊銀行和微軟公司等4家知名企業已決定加入“國家實習計劃”,一些公共部門、慈善和志愿者機構也收到參與邀請。
英國高校一般都設有“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部”,既是學生們就業信息的主要“數據庫”,又肩負著為他們排憂解難、對癥下藥的心理輔導任務。服務部的資料儲藏非常豐富,不僅有用人單位的需求情況,也包括各種獎學金、教育基金資助下的深造途徑。服務部的工作人員常年與用人單位保持密切聯絡,經常會根據媒體的一則報道或廣告登門拜訪企業、建立聯系。在英國大學里做就業輔導的老師大多都擁有心理學等專業的博士學位,因此對于畢業生的輔導除了擇業外,還包括了個性分析、職業生涯設計等更重大的內涵,預約談話的畢業生終日不斷。英國還有一個民間組織,聯合各高校來編寫就業輔導書,發布有權威性的評估和就業率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