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語:單身?已婚?企業的HR招聘會考慮這些?企業的人崗匹配是否才是最重要的?
正值高校應屆畢業生求職季,一些傳統就業觀念中的優勢條件正面臨挑戰:博士生“比不過”本科生、留學生“不敵”國內“土著”、單身的拼不過“有娃的”。專家認為,學生求職中出現的所謂“奇葩現象”,也表明我國就業市場逐步走向成熟和理性。
學生求職單身的不敵“有娃的”,乍聽確實有點奇葩,仔細想并不奇怪。對用人單位而言,招一個“有娃的”,不僅沒有婚假、產假、陪伴假等,而且相對穩定得多,跳槽的概率更小。
當下,各行各業競爭激烈,一邊是求職難,一邊是招聘難,如果雙方都理性務實一些,這“兩難”其實一點不難。單身的不敵“有娃的”,就是一種職場觀念的理性務實。
“有娃的”也不一定就能匹配企業崗位需求
就招聘“有娃”好過無娃的女員工,我認為有利有弊,主要看崗位需要:
利:
1、有娃的員工穩定、更珍惜工作;
2、需要穩定的經濟來源,不再胡思亂想更換工作,她更能適應相對穩定的而不需要太大挑戰的崗位;
3、容易溝通,性格穩定;
4、無需婚假、產假、哺乳假等。
弊:
1、心思偏重家庭,甚至看淡工作;
2、出差難;
3、難勝任挑戰性強的崗位;
4、工作激情弱。
人崗匹配不上 根本原因到底在哪里?
其實,結婚和未婚能否作為應聘人員甄選因素還是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就工作崗位而言,表層的履歷、學歷、專業,深層次的崗位素質要求和對應聘人員的評價,這些是我們招人與配置的主要考慮因素。作為務實的HR,一個應聘人員如果能夠基本滿足上述條件,這個招聘70%已經達到預想目標。
對于人才比較充足的一線城市或者人流較大的二線城市,崗位應聘比可能是10:1或者更多,這樣企業也有更多挑選的空間,這個時候,如果能夠具備已婚、有孩的條件,企業當然本著成本最小化目的去選擇錄用,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這個是理所當然要考慮的。
但是,對于像我們這樣三四線城市而言,職位應聘比基本能達到3:1就很不錯了,基本沒有HR可以挑選的空間。這個時候,門檻是能降低則降低,至于已婚和有孩基本是不作為人員甄選的因素。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這個職位社會供給非常稀缺,這個時候,企業考慮生產連續性需要,也不會要求太多,滿足基本條件則要求應聘人員匆匆入職。
說到求職難,現在的大學生、專業很難滿足企業發展需要,專業更新比社會發展還是慢了很多節拍。就拿我們汽車銷售和服務集團來說,我們招聘來的汽車維修工,學校里還是按照90年代教學大綱去進行電器拆解、電路分析,過去的解放車和現在的轎車肯定差異很大,導致企業必須對學生進行二次培訓。所以,專業性滯后也是學生難找工作的一個很大因素。當然,應屆畢業生的求職心態、薪資要求也是與企業存在一定的摩擦,這些都需要不斷的碰壁去尋找平衡。
想要人崗匹配 雙方應該做些什么?
說到人崗匹配,從表層的履歷、學歷、專業分析到深層次的崗位勝任素質能力評價,這些都是匹配度測評的一些重要因素。目前,除了上述必須要勝任因素外,企業文化與個人是否匹配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從企業的角度來說,設定相對合理的招聘標準(能力素質模型)是需要HR做出的努力,在同等能力條件下,綜合考慮用工成本(這里就包含時間成本),做出相對合理的選擇,至于單身還是有娃是企業文化和個人意志的體現而已,不存在普適性。
從求職者個人來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如果個人能力足夠的優秀,讓自己作為基數的量不斷的減少,那樣,競爭優勢也就會體現出來,變被選擇為主動選擇,掌握選擇的主動權。
所謂存在的選擇兩難的問題,只是我們的能力還配不上我們的野心,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如果你足夠的優秀,能夠吸引而不是被吸引,這種矛盾會逐漸減少。
企業招人 人崗匹配才是最重要的
企業以盈利為目的,當然要考慮用人成本。此時,作為企業的HR一定要注意,在招聘的時候到底選擇誰,不是以“單身”或者“有娃”這個表面條件作為判定依據的,更重要的還是要看候選人和其應聘的崗位之間的匹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