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德育教育應倡導人性的教育,要真正滿足學生成長與發展的人性化需求,努力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構建以人為本的教育系統工程。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淺析人才戰略與德育教育的經典范文,歡迎大家閱讀!
百年大計,人才第一;千秋偉業,教育為本。要真正實現人才戰略的遠大目標,完成歷史賦予我們的偉大使命,那么,我們的德育教育應回歸于人性的教育,真正滿足學生成長與發展的人性化需求,努力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構建以人為本的教育系統工程。這是因為,教育是人與人之間的行為,其人性化的要求無庸贅述。不幸的是,由于升學和就業的殘酷競爭,更由于少數無知家長的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以及學校之間的惡性競爭,從而導致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簡單化,因而往往事與愿違。時代在不斷推進,而我們德育教育工作,因為受到保守、落后思想的桎梏,沒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單純追求升學以智育為核心,以考試分數為衡量標準,片面發展的畸形教育耽誤了無數莘莘學子,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社會政治、經濟的飛速發展。為此,必須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中,家庭具有無可替代的獨特優勢,其影響和親和力最強大。家庭對子女的成長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如果說學校是學生精神的樂園,社會是學生思想的舞臺,那么家則是學生靈魂的港灣。在家庭這片安全、自由的空間,孩子的身心得以憩息,修整。家庭是學校德育教育的依靠和保障,沒有家庭教育的支持,學校德育工作必將孤掌難鳴;家庭同時還是社會教育的快捷通道,作為“社會細胞”的家庭,其本身便是一個功能齊全的陣地。
此外,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不僅是教育主管部門也是教育界有識之士的共同心聲,然而事實上在幾乎所有的教育部門卻不得不暫時屈從于應試教育的陳舊模式。究其原因當然復雜紛繁,但是教育領域存在的種種流弊卻不容忽視。例如,“應試教育”人為地將學校劃分為重點與非重點,校內又往往進行異質化的分班、分科。再如當前普遍存在學校類型的差異,一些窗口學校辦學條件好、教育質量高,它們或多或少采取帶有篩選性的錄取政策。雖然設立這些窗口學校的初衷是開展教改實驗或者是為了對其他學校起示范作用。但是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中,這種示范作用往往屈從于追求高升學率的目標。由于窗口學校具有明顯的辦學優勢,其他學校望塵莫及,這種示范作用受到限制,對提高所有學校的總體教育質量的作用也有限。其次,中等學校普遍是篩選性的學校,而非統一的、具有多種職能的學校。而即使是這類所謂示范或樣板學校也基本上以升學為取向,職業教育、培訓幾乎是空白。學生在普通中學與職業中學之間沒什么區別。另外,在同一學校內,因學業類別、學習渠道、課程計劃不同,如文、理分科,都會阻礙學生某幾類才能的發展。
在德育教育方面,也需要大力革新。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對中學德育工作進行了大量的探討,以期指導學校加強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工作。學校在對學生思想教育方面的確盡了極大的努力,想了不少辦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總體效果還不盡人意,學生的行為習慣、道德水準、思想觀念、紀律、法制意識、集體主義觀念、理想、奉獻精神等或多或少還有偏差,有的甚至還有一些嚴重的缺漏。之所以形成這樣的局面,首先是由于認識不到位,重智育、輕德育,重學業、輕品德。有的地區甚至取消中考政治考試;再有比如一個學生品德再好,高考差一分,也不能讀大學;而只要上了分數線,盡管表現不那么好照樣可以上大學。因此,家長、學生、社會只看分數,也給德育工作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再就是缺乏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考核制度,F在對智育評估非常具體,而德育工作的考評在條件、措施、制度等方面都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量標,使得德育工作的考評基本上無章可循,窮于應付。本文認為,中學德育工作,首要的體現,應在于引導學生端正思想認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中學時期是青少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時期,是道德信念和理想逐步形成時期,并且開始具有初步的道德評價能力,能根據一定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范來分析,作出評價。同時必須看到,中學時期青少年道德品質形成與發展,既有漸趨成熟的條件,又有著的可塑性。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中學時期是青少年培養道德品質的關鍵時期。要在日常教學中一步一個腳印地認真下工夫,日積月累,潛移默化。要幫助學生從最基本善惡是非的區分開始,到逐步明確社會行為規范和道德標準,逐步形成正確的,高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理論聯系實際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基本原則,而指導與幫助學生學以致用,言行一致是理論聯系實際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這就要求思想政治課在發揮思想政治導向功能,道德品質的塑造功能的過程中,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重視學生的實際行為表現,引導他們不斷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并且要幫助他們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調節的能力,從而規范自己的行為,進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