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臭皮匠,他們的智慧合起來,如果只是簡單地相加,它不及1個諸葛亮的智慧。人才為企業做出的貢獻,遠遠大于普通人員。
現實地說來,企業外部的人和企業內部的人都不算少。中國作為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它缺人嗎?并不缺!我記得去年在報紙上看到的一組相片,一個企業的招聘專員在廈門招聘20個人,往臺上一站,臺下黑壓壓一片,招20多個人,收到簡歷至少200份,招聘現場人擠人,和廣州春運時候的火車站是同一個情形。
要說企業外部的人,那就更多了。年輕女孩子喜歡逛商場,隨便什么時間到廣州的天河城百貨或“廣百”去走一遭,購物的人都是摩肩接踵。這么多人,難道還缺人?
事實上,不僅是缺人,而是非常地缺人。我在做咨詢的時候,遇到過很多這樣的老板,他說這個項目很好,絕對有錢賺,但是沒人。在浙江有一個做紅木家具的老板,看中了蔣介石故鄉慈溪的一塊地,他說去那里做房地產絕對賺錢,通過市場調查、數據分析肯定賺錢。我說既然賺錢為什么不做呢?他說沒人啊!符合條件的人很難找。
企業缺人,缺的是符合條件的人,缺的是人才。許多企業有看好的項目,有人投資,但是沒有合適的人才,一切就都是空話。比如一個上海的企業要在武漢成立一個分公司,或者是在青島、廈門成立一個分公司,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誰去當這個分公司的經理。每個企業在運營一個項目的時候第一個需要研究和考慮的事情總是人的問題。
有了人之后,有了許多的可能,而企業只有擁有更多的人才,才能產生更大的可能,這種可能是可量化、可達到,并且也是真正有意義的。人并不等于人才,其創造的效能也是不同的。
大家都知道中國有句諺語——3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所謂臭皮匠,自然不是能力強的人,他是能力很一般,甚至是連一般都稱不上的人,這樣的3個人,他們的能力真的可以與能力很強的諸葛亮劃等號嗎?
中國有這么多的人,是否意味著可以頂得上那個諸葛亮?
恐怕未必!
史有曹操,謀士云集,遭遇諸葛亮,赤壁一戰,即三國鼎立;孫權,手下的人也不少,遭遇諸葛亮,舌戰群儒,最后孫劉聯合;再說劉璋,遭遇諸葛亮,即紛至沓來,建立蜀漢政權。
3個臭皮匠,他們的智慧合起來,如果只是簡單地相加,它必然很難超過1個諸葛亮的智慧。3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是管理的期望,而3個臭皮匠不敵一個諸葛亮,是管理的現狀。我們總是期望并努力達成這種局面:管理好了,強將手下無弱兵,各個小兵都能成為人才,管理得不好,強將手下個個都是弱兵,強將的能力也難以得到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