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在清.康熙二十三年五月初九南巡至南京祭奠明朝皇陵,在南巡的前一年康熙在南京召見于成龍委任他去當江蘇巡撫,要求他上任后每年要多交七百萬石糧食。于成龍突然一驚,連忙說到:“主上明鑒,全國稅收,江浙占了三分之二,百姓們苦于賦稅過重,已是怨聲載道。如今三藩平定,臺灣光復,內憂外患,俱以消除,正該減稅輕賦,與民休養。圣上下旨讓臣加稅加賦,臣不敢奉詔。”
康熙看了他一眼說:“哎--你著什么急呢,眹是和你商量嘛。要不是這件事難辦,眹還不叫你去呢。五年之內,眹將在西域用兵,沒有幾千萬石糧食,這個仗叫眹怎么去打?”于成龍緊盯著問了一句:“臣斗膽敢問圣上,在西部用兵之事,是圣躬獨斷呢,還是聽了明珠、索額圖他們的主意?” 一聽這話,康熙的臉色“刷”的變了:“于成龍,你應該知道,在這些大事上,朕從來不聽別人的話。上書房的幾個人豈能左右了朕躬。”
于成龍并沒有被嚇。“圣上,臣以為,五年內在西域用兵之事,斷然不可。如此連年用兵,國庫空虛,民徭加重,讓百姓怎么活下去,如果因此而引起全國不寧,又將何以善后?”“哼,你以為朕沒想到這一點嗎?如今,葛爾丹在西域作亂,羅剎國又虎視東北。廣闊西域,生靈涂炭,百姓紛紛向關內逃難,朕貴為天子,難道能視而不見嗎?若拖延下去,有朝一日,鬧到朕的御輦、令旨都出不了嘉峪關,那后世將如何看朕這個皇帝?又怎樣評價你們這班‘清官’呢?”
這話問得突然,也問得很有分量,于成龍正不知如何回答,康熙又說話了:“所以,為了一統中華版圖,為了不讓西北百姓再受煎熬,朕才破格提升你,要你去擔此重任。因為你是清官,加賦加稅,百姓雖有怨言,還不致于造反,換個貪官去,就不行。當然,朕也知道,你一上任就增加賦稅,百姓們也會罵你的?墒牵闵頌槌⒋蟪,不能只看到自己治下的百姓,還要看到西北千萬受苦受難,顛沛流離的黎民。你不能只管富庶的江南,還要想到遼闊的西北大地。這才是大臣風度呢!” 聽到這里,干成龍出了一身冷汗:“皇上教訓得對。臣目光短淺,不識大體,求圣上寬恕。臣勉受圣命,盡力而為之。”
“不,不能盡力而為,而是一定要辦好。告訴你,忠臣、清官,朝里能選出不少來。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是古之明訓嘛,能做到這點并不難。但朕需要的是‘明’臣,懂嗎?‘明’臣,識大體、顧大局,為國分憂,為君父分憂,不計較自己的得失,不怕自己吃虧這才是明臣,這才是大丈夫呢!”
康熙不理會于成龍繼續說了下去:“于成龍,你和郭琇一樣,都是忠臣、凈臣,這一點,朕從不懷疑你們。但你們倆有一個大毛病,就是心地偏狹、好名、好勝,總想保自己的名聲,總想勝過別人,這就不好。做大臣的,心地寬一點,看得遠一點,多存仁恕之心,多講點慎獨之道,還是很要緊的。好了,朕知道,你會想明白的!”
著名企管專家譚小芳老師請您再來看看唐太宗論舉賢:太宗令封德彝舉賢,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豈借才于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 選自《資治通鑒》)企管專家譚小芳老師表示,企業管理之道惟在選人、用人與管人。人才是事業之根本。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一個國家如此,一個單位或企業亦然。因此,怎樣選人、用人和管人,始終為各級各類領導者所注目。選人、用人與管人的學問博大精深,奧妙無窮。諸如如何掌握用權的藝術?如何識別與選拔各種各樣的人才?如何贏得與凝聚員工?如何管理下屬等等。
譚小芳老師表示,高明的領導者總是抓住人性的優點,摸透人性的弱點,巧妙地加以引導和使用,進而使下屬忠心耿耿地為你的事業服務。如果說選人與用人體現的是一個領導者的智慧和才干,那么管人則更能體現一個領導者的權威與形象。一個領導者無論是要樹立權威,還是要做出業績,都必須在“人”字上下功夫,練就一套選人、用人與管人的“絕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