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改革的根本是產權制度改革。產權制度改革的首要環節是產權明晰。產權明晰的中心問題是國有企業資產的使用權、收入的獨享權和轉讓權如何分配。人,人力資本產權化,是解決上述諸問題的唯一出路,也是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著力點所在。 這是我在學習周其仁教授關于《中國商務的制度環境:市場、產權、企業和管制改革》的不太成熟學習心得之一。 自市場經濟建立以來,國有企業作為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調整經營結構、改革用工制度、加強內部管理等措施,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自身的活力和抗風險能力。但是,這并沒有從根本上使國有企業走出“機制不活”、“模式單一”、“效率低下”的怪圈。那么,國有企業如何才能真正成為市場的主體并主導市場的主流和發展呢?標本兼治,重在治本!而這個“本”,就是產權制度改革,就是要實現人力資本的產權化。 洛陽第一汽車運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創建于1948年的老國有企業,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艱苦創業,現已發展成為一個集運、工、商、貿、金融、科技為一體的多元化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集團公司現有員工萬余名,營運車輛3400余輛,線路輻射全國23個。ㄊ校、自治區,公司下屬基層單位47個,主要分布于洛陽市四區七縣(市)和深圳、東莞、連云港、柬埔寨等國家和地區。但是,在1995年之前,由于該公司實行的是公營化經營模式,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用于每年幾百臺車輛的更新,沒有科學的管理辦法克服員工的消極怠工,沒有有效的手段控制收入流失現象的發生,車況老舊,人心渙散,營運收入流失嚴重,車輛得不到及時保養維護,再加上當地政府也沒有出臺相應的改革政策,企業因此曾一度陷入困惑彷徨。為了企業的生存和不斷發展,該公司在被迫無奈的情況下,在保持“大公有”的名義下,采取了單車融資經營模式。即:將公司資產按車站、線路、車輛進行分類。公司控制車站和線路等資產,車輛由個人獨資、外來融資或承包經營,最終根據貢獻大小進行利益分成。該模式推出試行后,企業的整體情況明顯有所好轉。首先,該模式解決了企業的融資問題。企業只需投入原投資的20%就可以吸納外來資金來補充其余的80%。也就是如果企業用2億元的資金開發線路,融資車輛合作者就會投入8億元的資金來發展車輛。其次,在單車融資經營模式下,車主既是經營者又是投資人,他們的經營理念與原來的公營制概念大相徑庭。車況衛生干凈了,車輛及時保養維護了,員工主動參運,車輛正班正點,司乘人員的服務也由過去的被動變為了主動。其三,該模式體現了經營者在同等經營環境下的責權利高度統一,使人力資本得到了最充分的發揮,實現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人力資本產權化
發布時間:2017-04-21編輯: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