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專家說:企業文化在下一個10年,很可能成為決定企業興衰的決定因素。
越來越多的企業,看到了文化的重要,企業文化建設也逐漸成了熱門的話題。但什么東西一熱就會出問題。在“真人說假話,假名說真話”的網絡信息時代,在心浮氣燥、急功近利的社會氛圍中,一些企業已將文化作為謀利的工具、營銷的技巧,這是企業文化的悲哀。在企業文化建樹過程中,也有不少企業,沒有真正弄懂什么是自己企業的文化和應該如何打造自己企業的文化。所以,我們應該:救救企業文化,讓企業文化成為信仰。
從某種意義上說,企業文化就是老板的文化,此話有道理。
連老板都不真信,都不身體力行的文化,又怎么能成為一個企業的文化呢?充其量是老板要求別人的口號,或咨詢公司設計出來的理念。我一直擔心一些很牛的公司,以火箭般的速度發展,有很精彩的文化表達,但實際上那些“文化”都是說給別人聽的,是偽文化,他們自己從來就沒有信過,也沒有真正做到!說是舍得文化,實際舍不得,說是誠信文化,實際說假話,說是大勝在德,實際在投機。如果有老板告訴你,這是我的企業文化,你要先問一句,你自己信不信!
企業文化是一種培育與教養,是文治與教化,即使老板真信還不夠,還要讓你的員工認同,讓員工也真信,做到“上與下同意也”。這樣你的員工才能“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這就是信仰,這樣的企業就會不得了。稻盛和夫被譽為經營之圣,一生締造了兩個世界500強,記者問他:您這一生所取得的成功,根本得益于什么呢?稻盛和夫講:說是信仰呢,有點宗教色彩,說是信念吧,有點僵硬,還是說思維方式吧!我一生只有一個判斷處理事情的標準,不是得失,而是善惡,就是敬天愛人。他不僅自己以向善為追求而且不斷地把自己的哲學思想傳輸給公司所有的干部,1983年還開辦了“盛和塾”,向年輕人傳授他的人生哲學和經營理念。
中國紅軍是唯一不發軍餉的軍隊,長征一年時間,開了532次會,開會就是教化。要打仗了,開會,要爬山了,開會,要過河了,開會,沒糧食開不了飯,開會。大家都有一個信仰,一個信念,毛主席信,紅軍官兵也信,大家都相信自己這樣做的價值,于是紅軍成功了。
一個企業,一旦形成大家認可的價值觀念,并且成為每個人的信仰,就會創造驚人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這種文化是超越任何管理制度的。我說一個稻香村的實例:2006年元宵節前,雪后的正月十三,稻香村的元宵象往年一樣,供不應求,一大早第三營業部門前就排起了長隊。臨近中午時,貨賣斷了,顧客聽說很快還會送貨來,仍排著隊不散。店長也向大家說,貨快來了,請再等一會。但左等不來,右等不來,店長打電話一問,才知道,送貨車因故障停在了二環路邊雍和宮路口,正在檢修。糕點組員工聽到了,馬上說,我們去推車,于是十幾名員工趕到二環路邊,竟將十來噸重的卡車,推到了第三營業部。當顧客看到這個場面,一下靜下來,自覺站好隊,不知是誰還帶頭鼓起掌來。什么樣的制度能規范這樣的行為呢?不可能。但讓顧客滿意,為顧客服務的信念文化,可以做到。
當企業文化成為信仰,企業才能做到不論什么情況下都能堅守。
前不久,一家國內造紙企業,找到加拿大某造紙機械制造集團,說已經決定要購買該集團的設備,并且帶去了外匯。可是,該集團的經營者見到送上門的買賣,沒有立即拍板成交,而是表示要派專家組前往實地考察,等專家出具書面報告,認為該企業和環境適合他們的設備后,才能簽約成交。見買家困惑不解,他們就解釋說:這關系到本集團在國際市場上的信譽,以往的生意都是這樣做的。把信譽視為生命,這就是該集團成為信仰的文化,不是說給別人聽的假文化,是真正要去做到的真文化。
方志敏在獄中留下許多文字,有一首詩寫道:“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為著共產主義犧牲,為著蘇維埃流血,那是我們十分情愿的啊!”當今中國社會缺失的正是這種信仰,不論企業還是個人,大家信什么呢?只剩下一個,金錢!中國經濟、中國企業、中國企業家,都太物質了。對財富的追逐,使許多所謂的文化也僅僅成了包裝。思想是獲得生命尊嚴的唯一途徑,沒有信仰,靈魂就沒有歸宿,一切價值觀都將無所依托,勢不可逆的商業時代,讓我們必須回答:你信什么?
我們應該做的,是讓企業文化真正成為信仰。